1. 如何做大做強農村優勢特色產業
首先,你有優勢嗎?如果有就能做大。一般做大有以下幾招,一是擴展市場空間,不僅是在現有市場上轉,而是要將眼光放大放遠放廣,努力尋找新產品,產品的新用途。二是延長產業鏈,從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再到第三產業,形成產業群體。三是研究農村發展方向,大膽進入新型領域,目前特別要注意生態、旅遊等領域。當然,一定要量力而行,還要有懂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加入。
2. 苗木產業正當時,怎麼才能生存並做大做強
現代都市繁忙緊張的工作使人們迫切需要放鬆休閑,各種休閑方式因此應運而生,旅遊成為其中的重點,但因為人們難以有大把時間去外地旅遊,在城市周邊郊區農村去逛逛,也成了很好的選擇。休閑經濟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到許多行業領域,許多純生產性綠地被開發成各式各樣的休閑場所,因而引發了觀光農業的興起。例如北京郊區縣的各種觀光休閑農業示範園,葡萄、櫻桃、草莓等採摘園讓人們不僅欣賞了美景,還收獲了新鮮果實。北京順義區的花卉種植基地也已對外開放搞起了觀光休閑,人們看了花還可以買花。
如果把苗圃設計成觀光花木園,同樣可以享受休閑的樂趣,雖然不能採摘果實,但春季萬物復甦、百花競放的景色也是令人十分著迷的。在一片海棠花或櫻花之中漫步,在茂密的綠樹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一片小池塘邊垂釣,都能給人帶來心情的愉悅。
圃可以在保留生產需要的苗木外,設立專門的觀光休閑區域,適當調整種植結構,進行一點園林設計,展示苗木的美觀性以及花木園的休閑性,合理規劃,使人們能夠從中體味大自然的美妙。如果條件允許,不妨也搞些「農家樂」,讓遊客充分享受田園樂趣。
生產示範、科普教育是現代城市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種方式。在苗圃里觀看如何起苗、移苗、種苗,如何嫁接、修剪,這些作為觀光休閑的一部分也會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如果在各種苗木旁豎立標示牌,標明苗木名稱、產地來源、花和果的特徵、繁殖方法、生態效益等,就可以為成人和孩子提供很好的科普教育。
觀光休閑的方式還可為苗圃帶來潛在的客戶。在觀光休閑區域,種植的苗木質量好、樹形好,喬、灌、草搭配合理,互相襯托各自的美妙之處,來買苗的客戶看到示範後,會對苗木有個更好的印象,從而能促進苗木的銷售。
因此,苗圃可以將觀光休閑作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實現純綠地生產價值的多元化,充分發揮苗圃的生態價值,為人們創造更多的休閑好去處,使苗圃能很好地持續經營。
來自買賣苗
3. 福建莆田 與時俱進 拓展市場 做大做強莆田寶玉石首飾產業
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阮軍
莆田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莆田陸域面積4200平方千米,人口302萬人,是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美稱。作為全國著名的僑鄉,莆田有海外僑胞60多萬,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3000多位教授以上高級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莆田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湄州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朝聖媽祖的勝地。建市以來,莆田榮獲全國「田徑之鄉」、「籃球城市」、「戲曲之鄉」、「繪畫之鄉」、「攝影之鄉」「木雕之城」「中國古典傢具之都」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等稱號。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莆田珠寶玉石行業發展的現狀
莆田珠寶玉石首飾加工行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深,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是莆田工藝美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幾年,莆田的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其產業地位突出,區域特色顯著,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涌現,已使全國同行業刮目相看。
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在莆田市委書記袁錦貴、市長張國勝的陪同下參觀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總體規劃模型圖
(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行業聚集效應突出
莆田是全國著名的珠寶玉石首飾加工基地,其中以金銀飾品和玉器加工在全國最負盛名。一是金銀珠寶方面。莆田擁有全國近80%的珠寶商,在荔城區北高埕頭黃金市場有黃金、鉑金、模具、玉器加工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人,產品涉及項鏈、戒指、民間傳統飾品等,年交易量達40多億元,已成為福建省知名的黃金首飾市場;東嶠上塘的銀飾市場有銀飾、寶石、模具、玉器等加工企業700多家,從業人員2.5萬人,是一個集首飾設計、開發、生產、批發為一體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銀飾市場,年交易量達30多億元;埭頭後溫的水晶寶石加工基地現有水晶寶石加工技術人員5000多人,上規模企業50多家,年產水晶寶石10噸左右,已成為廣州水晶市場和梧州寶石市場的後方加工基地。二是玉器加工方面。莆田雖不產玉,但玉器加工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從20世紀末開始,莆田一些藝人開始把雕刻藝術用於玉石加工,創作出的玉器產品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藝師,有許多產品被評為中國「天工獎」優秀作品。90年代中期,許多藝人紛紛前往廣東四會發展,使這一產業不斷擴大,形成了四會玉器莆田一條街。年產值達6億多元,產銷量占當地同行業的60%左右。據統計,莆田現有珠寶玉石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12萬多人,資產26億元,其中有國家級工藝大師3人,省級工藝大師50多人,工藝師200多人,工藝技術業務骨幹5000多人。企業數量、產品產量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產品銷往東南亞、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大中城市和旅遊景區。
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在有關領導陪同下參觀藝博會玉雕展區
(二)區域經濟特色明顯,龍頭企業形成規模
長期以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在推動莆田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2006年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產值98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20%,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莆田珠寶玉石行業不僅為地方經濟作出貢獻,還解決了眾多的下崗工人、待業青年和社會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創業和生活出路問題,對構建和諧社會、穩定社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支撐,為此,莆田珠寶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例如莆田華昌珠寶公司是由原來走街闖巷的打金手藝人創辦並發展到今天的福建省首飾行業龍頭企業及全國行業重點企業,擁有素金廠、特種首飾廠、玉鑲金掛件廠和鑲嵌廠四家工廠,員工400多人。莆田金威珠寶公司、金嘉利珠寶公司也是由推銷黃金模具發展成為集開發、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為一體的現代化專業珠寶首飾企業。這些珠寶企業的成功發展是莆田珠寶行業從小變大,從粗放型加工轉向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生產的縮影。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對珠寶行業的扶植和支持。早在20世紀90年代市委、市政府就發現莆田珠寶行業的發展優勢,召集全國走南闖北的莆籍「打金人」座談,出台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創辦企業,走現代珠寶企業的發展之路。二是莆田珠寶人的創業精神。改革開放以來,莆田的珠寶玉石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許多人擺脫傳統的家庭式作坊工場觀念,大膽開拓創新,吸引民間資本,集聚技術力量,先後走上創辦企業之路,促進莆田珠寶玉石行業的快速發展,珠寶品種擴大為黃金、鉑金、貓眼、鋯石、銀飾、玉器擺件、掛件、手鐲等,形成了設計、加工、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珠寶玉石產業鏈。三是堅持「以質取勝」的戰略方針。莆田珠寶企業十分重視產品品質基礎。許多珠寶企業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加工生產流水線;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立有嚴謹的檢測機構和完善的計量體系,使珠寶產品始終得廣大客戶的青睞。四是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莆田珠寶企業善於汲取華夏文化的優秀內涵,借鑒歐美及日韓的先進理念,突破常規設計手法,打造優質飾品。近年開發的千足金鑲嵌首飾、玉嵌金等產品,均為創新產品,屬國內首創,其創新填補了首飾行業的一項空白,性能和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五是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許多珠寶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有直銷店、加盟店及代理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建立完善的銷售服務體系,將服務置於品牌建設的突出地位,建立有一整套完善的服務制度,全面提升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水平。
福建省副省長王美香在有關領導陪同下參觀藝博會玉雕展區
莆田市市長張國勝在2007年首屆莆田珠寶玉石展銷會開幕式上講話
(三)注重人才培養,形成特色產業文化
莆田珠寶玉石行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工藝人帶子女和拜師帶徒的傳統。一般而言,名藝人都會把自己子女和徒弟帶在身邊學藝,通過言傳身教,將技藝直接傳給他們,使傳統的工藝後繼有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名師傅開始建立工作室,並開展以師帶徒的培訓活動,實行多渠道培養青年學徒,為珠寶玉石行業儲備了大量的人才。近年來,許多公司採取企業內部培訓與外部招聘相結合的辦法廣納賢良,建立嚴格的培訓制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對內定期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對外選送優秀員工參加相關培訓、深造和交流。通過不斷引進生產、研發、設計、管理、市場營銷及國際化拓展等方面人才,為名牌戰略實施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此外,莆田政府在珠寶玉石行業人才培養方面,也發揮了許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工藝美術協會、金銀珠寶商會、玉器商會,通過加強與湄州灣職業學院、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選擇一部分有真才實學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推薦到珠寶玉石企業工作,為企業輸入新的技術力量;鼓勵技術人員大膽創新,重視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推動莆田珠寶玉石的發展和繁榮;行業協會長期實行全員文化和技術培訓制度,以及技術資格培訓認定工作。
莆田市委書記袁錦貴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參觀2007年首屆莆田珠寶玉石展銷會
莆田珠寶玉石行業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逐步建立和形成自身獨具特色的產業文化。自唐宋開始,莆田的珠寶玉石就與歷史文化相融合,尤其受「文獻名邦」和「媽祖文化」的影響,歷史上久負盛名,大量產品流入世界各地,對宣傳交流地方文化藝術起到積極作用。莆田珠寶玉石產業還通過出國辦展參賽、產品出口、邀請外商參觀、新聞媒體傳播、召開學術講座、專刊畫冊等活動進行宣揚,現在莆田珠寶玉石產業文化已成為社會共識,並列入市政府重點扶持的行業項目。
二、行業相關背景
(一)悠久的行業歷史
莆田珠寶玉石首飾加工行業歷史源遠流長,它源於雕刻業。早在唐朝莆田的雕刻業就相當發達,唐代莆田的雕刻作品「平泉醒酒名」遠近聞名;宋朝建東岩寺時的塔座浮雕37隻石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成為莆田雕刻藝術的經典;元朝莆田雕刻藝人俞良甫翻刻的佛經和文學作品,為世人所傳頌。從元朝起,莆田的雕刻從建築文學發展到擺設工藝欣賞品,許多雕刻藝人,師帶徒從,開設作坊,從事工藝加工行業,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形成莆田傳統的木雕、石雕、銅雕、牙雕、漆器等相關工藝行業,金銀珠寶玉石加工正是由此衍生而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莆田的珠寶玉石首飾行業一度陷入低谷,即便如此,莆田的藝人仍秉承傳統,推陳出新,繼續推動著珠寶玉石首飾加工技術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適應國內外市場和旅遊業發展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提高效益,增加花色品種,保證產品質量,擴大產業規模,終於迎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春天。這一切應歸功於「界外」的「打金人」!「打金人」的歷史是改革開放後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發展的縮影,也是一部莆田「界外人」可歌可泣的奮斗史。他們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不斷吸收異地不同文化,技術工藝精益求精,加工風格豐富多彩,許多能工巧匠,技藝可謂鬼斧神工。這些人子繼父業、世代相傳,成為現代莆田珠寶石玉石首飾行業的開創人。
(二)廣闊的市場前景
莆田是媽祖的故鄉,國家旅遊度假區湄州島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對台灣同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是閩台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的橋梁和紐帶,每年來莆朝聖媽祖的國內外香客遊人達百萬人次。此外,莆田還有海外僑胞60多萬人,每年回來探親者不計其數。隨著經濟好轉,社會安定,莆田的旅遊產業必將不斷壯大,這為發展珠寶玉石行業提供內在的市場空間。
自古以來莆田人以勤勞吃苦而著稱,正是這一特徵,決定了他們勇於在商海中拼搏。現在約有15萬的莆田人在全國各地從事珠寶玉石生意,全國每個鎮都有莆田人經營珠寶玉石生意,「 凡有井水處,皆有莆田人」,遍布全國各地的珠寶玉石銷售網路,為莆田珠寶玉石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外部市場環境。
(三)優秀的莆商精神
莆田,獨操鄉音於一方,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僅未被融化,反而在人多地少、資源相對貧瘠的狹小地域中頑強地繁衍發展。莆田人民憑借自己勤勞智慧和特別能吃苦的品格,形成了兩個聞名遐邇的群體,一個是「家貧子讀書」的莆仕群體,另一個就是「無興不成鎮」的莆商群體。目前遍布全球的六七十萬莆田籍華僑華人中,主要成分是華商。莆田籍港澳同胞基本上都是商人。而在全國范圍從事商業活動的,則多達數十萬人,其中舉家經商的不下10萬戶。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莆商的足跡。莆商能以精明著稱於世,蘊藏其中的莆商精神是個關鍵因素。
莆田市五套領導班子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福建省寶玉石協會領導為2007年首屆莆田珠寶玉石展銷會開幕剪綵
那麼,什麼是莆商精神?在首屆世界莆商大會上,莆田市委袁書記把它概括為三句話:勇闖天下、志在四方;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戀祖愛鄉、報效桑梓。這種提煉式的概括,恰如其分,名符其實。正是因為有了一批敢拼的企業家,我市在外的民營經濟才十分發達。如今,外地人到莆田,除了感嘆生活節奏快,大小老闆多之外,還常為莆田人的拼搏精神所感染。可以說,今天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發展和莆商精神是分不開的。
三、政府部門的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
針對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現狀,並結合莆田地區的相關背景,莆田市委、市政府就發展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建設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提出具體規劃和配套政策。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全局,重點培育工藝美術產業。充分利用莆田市能工巧匠多、資源豐富及品牌優勢,加快建設工藝美術城,高起點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引導全市現有分散的工藝美術企業或家庭作坊統籌集中以及工藝行業在外資本和技術的回歸,把莆田寶玉石首飾行業做大、做強、做精。
(二)發展規劃
為扶持、培育、壯大莆田傳統工藝行業,發揮莆田傳統寶玉石首飾生產加工經銷的優勢,吸引寶玉石首飾行業在外資本和技術的回歸,給全國各地的寶玉石首飾企業家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發展平台,莆田市委、市政府在福廈高速公路莆田出口處的黃金地段建設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工藝品市場——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以展銷的形式,把玉雕、金銀珠寶首飾等行業集聚起來,展現莆田傳統工藝。並通過提供環境保障,引導資源整合,力求做大做強,最終形成一個立足莆田、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大型工藝品市場和旅遊觀光、休閑購物中心。
工藝美術城一期規劃佔地面積460畝,總投資6.248億元。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由展示中心、展銷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組成。其中展示中心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展銷區建築面積30.7萬平方米,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整個設計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格調優雅。預計整體工程將在2007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擁有商業旺鋪20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玉雕區和金銀珠寶區分別擁有商鋪300多間。展示中心工程已於2006年8月25日竣工,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展示中心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參觀人數達14萬多人次,交易額近億元,在社會上、工藝美術界引起強烈的反響。第二屆藝博會將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於2007年10月27日至31日在工藝城展示中心隆重舉行。屆時除大型的金銀珠寶玉器和工藝美術精品展出外,相關活動還有「中國銀飾之鄉」授牌儀式、珠寶玉器和工藝美術交流與發展高峰論壇、藝術精品鑒定及拍賣等活動。在此,我們熱忱歡迎中寶協、各珠寶基地的領導和珠寶玉石界的朋友來莆田參觀指導。
莆田市委書記袁錦貴、市長張國勝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福建省寶玉石協會秘書長王乃珠一起參加莆田珠寶界座談會
(三)政府配套政策
為更好地建設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基地,莆田市提出將寶玉石首飾行業列入工藝美術產業加以重點扶持並制定出相關的配套政策:一是培育扶持工藝美術行業。市政府制定了莆政綜[2002]24號《關於加快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從資金、稅費等方面對工藝美術行業給予優惠傾斜。同時,還把工藝美術基地建設列入莆田市「十一五」規劃。二是全面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加快產業集聚、整合和升級,培育與珠寶玉石行業相關的產業集群和優勢骨幹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競爭力。三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的系統設計、研發、製造成套能力,提高珠寶玉石行業的技術含量。四是推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立莆田珠寶玉石首飾信息中心,著重從生產過程、企業管理、流通領域等方面提高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五是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將珠寶玉石行業的重點產品,有市場潛力的產品,特別是具有核心競爭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列入創名牌重點實施規劃,實施「名牌培育工程」,鼓勵企業創品牌,爭名牌,多出名牌產品。六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圍繞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和培育珠寶玉石行業協會,推動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集聚,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形成有利於產業升級和符合國際慣例的行業協會群體,同時積極吸引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前來落戶。
莆田工藝美術城實景圖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雖然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和全國一流的珠寶玉石首飾基地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諸如,企業規模偏小;知名品牌較少;人才技術不足等等。這些問題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將很快得以解決。
最後,希望中寶協和全國各珠寶基地給莆田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歡迎中寶協和各珠寶基地的領導到莆田工藝美術城參觀指導。
莆田工藝美術城鳥瞰圖
4. 如何做大做強農業產業
一、堅持科技領先,開創名牌之路
農業產業化的根本問題就是要通過龍頭企業把千家萬戶農民與千變萬變化的市場連接起來,帶動農民致富。而這種連接,龍頭企業如沒有科技含量高的名牌產品,沒有很強的市場開拓能力,是難以做到的。我們要始終把「科技領先」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方針和創造名牌的源動力,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走名牌戰略之路。
二、圍繞一條龍經營,加快產業發展
飼料工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我國養殖業的發展,但是近幾年在農村卻出現了賣豬難的問題。
三、五大產業相互呼應,強勢推動一條龍經營
隨著企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許多飼料、獸葯、生物疫苗、肉製品加工等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在競爭中停產倒閉。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這一趨勢將變得更加明顯,這為我們的產業擴張和產業升級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以前,我們只有飼料產業,很難滿足養殖戶的多方需求,因而競爭力不強。
四、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技術創新的源泉和動力,企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建立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措施。公司之所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如魚得水,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鍵是重視人才、重視技術進步和創新。
五、實施顧客價值營銷管理,帶動農民致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並且引領農民面向市場,我們不斷強化市場營銷意識,樹立全員營銷觀念,實施顧客價值營銷管理,由賣產品向賣技術、賣服務、賣信息、賣文化、賣價值轉變,真心實意幫助農民發展養殖業,增加養殖效益。
5. 近年來,肉羊產業成了唐縣的支柱產業,帶動了當地怎樣的經濟發展
為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帶動農民增收,唐縣按照「一村一業」的發展目標,合理規劃布局,逐步形成以南都亭村、宋高和村、宗高和村、房庄村等為代表的養殖專業村。同時,大力開展「辦公室在農家」活動,安排專業農技人員常駐養殖村、常進養殖場上門指導,每村培育10戶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科技示範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實現「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多村連片發展」。
6. 我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達151個,產業園區對農業發展起著什麼作用
一是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促進產業振興,二是創新三農緊密聯系機制,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培育增長動力,壯大縣域經濟,四是推進產村融合,帶動農村建設。
7. 對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集群的幾點思考
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熱點,傳統的健康產業僅僅是給病患提供診療、護理等服務,而未來的健康產業不僅限於此,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養老、保健和中高端醫療器械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業界形態在國內已初見雛形,並且聚集了足夠強而大的產業技術力量和資本力量,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
新一代技術未來會成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的動力,為戰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當前,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總體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一些矛盾和困難,如產業結構不平衡,龍頭企業少,中高端健康服務市場份額小等。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加大扶持力度,國家和廣東省先後印發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廣東2030」規劃綱要》和「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深化醫改規劃等文件,對建設健康中國、健康廣東作出頂層設計,描繪了健康產業發展的美好藍圖。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要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必須形成大健康全產業鏈。狠抓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以健康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深度融合發展為路徑,以信息化建設為紐帶,加快打造核心競爭力強的醫葯產業體系,不斷壯大現代健康服務業集群,大力培育健康服務管理新業態,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