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工業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規劃

工業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24 20:47:00

Ⅰ 如何迅速打造產業集群

(一)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核心方式
1、立地成佛
圍繞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立足於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迅速梳理出主導產業鏈、促進要素聚集,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做強做大主導產業鏈,吸引配套產業鏈,建設支撐產業鏈,演進為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區域大循環的、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如餘姚塑料產業集群、江蘇吳江絲綢產業集群都是此類典型案例。
2、中心開花
實施先聚焦中心、後周邊開花的策略。先集中政策資源迅速引進或培育一個或兩三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形成中心;然後傾斜政策重點吸引配套,鼓勵配套技術、設備、產品投資商、配套服務商進入,逐步形成大配套產業集群。例如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拉動
通過建立或者升級專業市場,促使市場信息、銷售渠道、研發設計、裝備製造、產品製造、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產業有機地結合,形成以市場為核心的大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義烏的小商品產業集群,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相關產業大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研發驅動
圍繞研發中心,聚集創新要素,通過研發技術產業化、研發服務全球化,實現研發、製造、銷售各產業環節聚集,最終形成產業集群。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國矽谷,成為了全球最著名的創新產業集群,是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風投資金的融匯地。
5、OEM聚集
通過代工型企業的聚集,自動形成主導產業突出、配套完整的產業集群。這類集群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6、2.5產業匯聚
2.5產業,又稱生產性服務業,它像一種雙棲動物,兼有第二產業(工業)與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特性,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於生產者,它在生產過程中投入,架構了生產與服務的一體化,又具備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生活中所見到的金融、保險、管理咨詢、倉儲、人力資源等等都可以被納入2.5產業的范疇。它們一般具有高技術含量、高知識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點,不僅自身創造價值,也能助力製造業再上一個台階。利用2.5產業與製造業在空間上的可分離性, 2.5產業正被北上廣深、江浙等發達地區所重視,開始專門打造2.5產業聚集中心,形成2.5產業集群,例如金融產業集群、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廣告產業集群、設計產業集群(如深圳設計之都),把發展2.5產業集群提高到了促進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產業集群的主要抓手
1、「抓住牛鼻子」——促進集群要素集中化
「牽牛要牽牛鼻子」,要快速打造產業集群,關鍵是要促進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產業集聚發展中的最初階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在要素集中階段,政府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產業集聚區的選址,應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規劃產業布局,並通過減免稅費、降低土地出讓金、增強政府補貼等政策措施來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場拉動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為例,關鍵就是吸引需求、匯聚商家。例如蘇州木瀆鎮的汽車商貿產業集群,最開始的時候是大力引進4S店,在匯集大量4S店後,蘇州人買車基本上都到木瀆,買賣市場開始形成,為後面的汽車用品市場、二手車市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個汽車商貿集群形成過程中,最初匯聚4S店就是整個產業集群的啟動環節,而4S店就是關鍵要素。
2、「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
在找到牛鼻子、匯聚關鍵要素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逐步轉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導產業上來,通過「補鏈」,即把主導產業鏈的缺失環節補充完整、拉長主導產業鏈環節,達到「縱向成鏈」的目的。這個階段要把優惠政策的重點放在吸引與現有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具有「食物鏈」關系的商家進來,鼓勵「以商招商」,強化重點環節招商。以研發驅動的產業集群為例,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集群,在研發科技人員關鍵要素匯集後,隨後的產業化、市場化環節就顯得尤其重要,有了研發技術,就鼓勵生廠商、貿易商大量進入,現在的中關村產業集群就是一個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3、「增粗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規模化
在「縱向成鏈「之後,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就要放到「強鏈」上來,針對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鼓勵適度競爭,吸引相關企業進入,達到「橫向成群」的目的。從國內外產業集群的發展來看,各環節大量企業的相互競爭,不但不會削弱產業集群競爭力,反而會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有效擴大集群的市場規模。
4、「擴散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區域化
在完成上述三個階段後,產業集群的主導特徵已基本形成,產業集聚已基本完成,發展產業集群的戰略重心要轉移到「大配套」上來,鼓勵各種配套企業以及其它緊密關聯、廣泛關聯的企業進入,促進集聚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推動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快速上升。最重要的是廣泛配套主導產業鏈的發展方式,能夠促進產業集群知識、技術外溢,並強力輻射周邊產業,引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真正實現產業集群區域化。

Ⅱ 工業集聚的好處是什麼

優點:

①可以加強企業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

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了生產建設的投資。

④有利於生產效益與利潤的提高,從而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規模效益。

缺點:

①工業的集聚會使得當地的污染

②用地用水緊張,出現爭奪公共設施的現象。

拓展資料

我國產業集聚的五種主要類型

1、自發成長型產業集聚。該類型一般都是依託歷史較為悠久的傳統產業或本地優勢資源,在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格局,逐步演進為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比如江蘇吳江的絲綢產業歷史悠久,清朝時期即號稱「日出萬匹,衣被天下」,改革開放後更是快速集聚壯大,目前已成為全國三大紡織產業集群之一。

2、企業擴張型產業集聚。是在一個或若干個規模較大、產業帶動力較強並且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主導下,抓住市場和政策機遇,迅速擴張裂變為一個產業集群。

例如,江蘇江陰以一家上市公司(申達集團)為啟引點,吸引同類產品和配套產品投資商進入,逐步形成為「亞洲包裝中心」;許昌以瑞貝卡公司為龍頭,匯集了龍正、神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發製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專業戶900多家,發製品產業鏈上從業人員近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帶動型產業集聚。是通過專業市場的帶動發展而形成的產業集群。從帶動效應來看,市場對產業集聚的作用最大,可以使市場信息、產品製造、銷售渠道、服務產業等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浙江義烏就是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形成了11個專業市場、14條專業街,目前已形成集運輸、產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市場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科技驅動型產業集聚。主要是在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大學的作用下,在某個區域、產業或產品上依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群。

例如,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中國科學院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13家,先後吸引了聯想、方正、微軟、IBM、諾基亞等國內外知名高新技術企業萬余家,成為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密集區域。

5、外資帶動型產業集聚。這是我國產業集聚中發展最快的類型,大多是在近十年內,由外商以及我國台商等投資企業逐步發展而成。這方面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外商或台商先投資零配件企業,然後通過再投資和吸引其他同行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一種是境外大企業投資興辦規模較大的終端產品企業,拉動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

前者多在開放的早期,後者主要是近幾年較多。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地區,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和精密機械產業等為重點。這些產業集群形成較大規模後,當地技術研發力量以及配套企業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Ⅲ 什麼是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產業集群在某一特定領域內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產業群體。遠景設計研究院產業集群規劃專家道:規劃提高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具體可從創造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環境、整合形成產業鏈接和產業配套、實現「集群創新」到「創新集群」的轉變、樹立區域特色產業品牌等方面進行。

Ⅳ 產業集群的發展原則

1.市場導向原則。按照產業集群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進一步確立企業在發展產業集群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環境。
2.集聚發展原則。增強集聚功能,強化專業協作,發揮群體優勢。把優化產業布局與加快城市化進程結合起來,把加快園區建設與促進產業集聚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產業集聚。
3.技術創新原則。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技術進步,打造產業名牌和區域品牌。
4.內外兼顧原則。注重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和領域,廣泛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5.可持續發展原則。把發展產業集群與建設生態環境、綠色環境結合起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環保生產,最大限度地推動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

Ⅳ 如何加強我國產業集群的發展

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引資規劃針對開發

Ⅵ 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產業集群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模式,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世界上引人矚目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已經越來越引起有關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廣泛重視。
隨著區域經濟的日趨發展,產業集群成為各省市經濟的重要組織形式,對產業集群的統計、分析、研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各個省市對產業集群的統計並沒有統一的標准,更沒有綜合評價的標准。然而科學客觀的評價產業集群質量,觀察產業集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探索提高產業集群市場競爭能力,如何科學有效的測評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和提升產業集群的競爭力,都需要設計一套科學、完整、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反映集群特質的指標體系。為此,產業集群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把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通過分工專業化與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是推動地方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首先,發展產業集群,可以提高區域生產效率。大量的中小企業集聚於一定區域,可以進一步加深區內生產的分工和協作。在這種集群內發展,除了可以分享因分工細化而帶來的高效率外,而且還由於空間的臨近性,大大降低因企業間頻繁交易而產生的交通運輸成本。此外,在現代產業集聚體內,經濟活動主體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夠在社會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上達成共識,這種基於社會網路信任基礎的合作分工,可以減少企業之間的相互欺詐,對於維持集群穩定和提高生產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發展產業集群,可以產生滾雪球式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到此集聚。擴大和加強集聚效應。集聚本身產生的外部經濟就是外部企業進入的動力,產業集群的雛形一旦形成,便進入了內部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過程,即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與單位向該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業與單位又增大了集群效應,如此產生滾雪球效應,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第三,發展產業集群,可以促進集群內新企業的快速衍生與成長。在集群內部,不僅有很多的相關企業在此集聚,而且還有很多相應的研發服務機構及專業人才,新企業在此發展,可以面臨更多的市場機遇,獲得更豐富的市場信息及人才支持,從而降低市場風險。而且由於集群內部分工的不斷細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業,從而進一步增強集聚體自身的競爭能力。 產業集中(instrial concentration)是指某一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在整個產業內的份額,是產業組織研究的一個重點。產業集中可以通過絕對集中指標和相對集中指標來反映,絕對集中指標通常用位於某一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的某項指標(如市場佔有率等)在整個行業中的佔比來反映,從中可以看出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對整個行業的壟斷程度,而相對集中指標主要以洛倫茨曲線(Lorenz Curve)及以洛倫茨曲線為基礎的吉尼系數來衡量,可以反映整個產業內所有企業的集中程度。一般來講,如沒有特別說明,產業集中主要反映產
業內企業壟斷程度的高低,而與產業的空間分布沒有直接關系,同時也沒有對產業內企業間聯系進行特別關注。因此,產業集中與產業集群的概念相差比較遠,兩者沒有直接聯系。 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是產業鏈有效整合,通過確立產業鏈環節中的某個主導企業通過調整、優化相關企業關系使其協同行動,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過程。產業鏈整合發展具有降低成本、創新技術、開拓市場、擴張規模、提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強大競爭優勢,同時它還是發展區域經濟、促進產業轉型的重要形式 。
產業集群發展的首要因素是具有行業領先的主導企業和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兩者缺一不可,若缺少行業領先的主導企業,則群龍無首;若缺少完整的產業鏈,則市場風險因素較高。因此分析這兩個條件,成為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首要分析要素。

Ⅶ 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同一產業在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內,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容斷匯聚的一個過程。產業集群亦稱「產業簇群」、「競爭性集群」、「波特集群」。

2.形成類型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向性集聚和經濟聯系集聚。產業集群是創新型產業集群和資源型產業集群。

3.特點不同

產業集聚是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個不同類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業,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

Ⅷ 工業園區與產業集群區有什麼區別

所謂工抄業園區是指工業相襲對集中的地方,這些工業企業經營領域可能完全不一樣,沒有交集。
而產業集群區就不一樣了,它不只是企業集中的地方,而且這些企業之間還有可能存在一定關系,比如生產產品屬於同類型產品,或者屬於同類產品的不同層次(高端、中端、低端),或者屬於同一行業的上下游,屬於協作、配套關系。

閱讀全文

與工業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