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宜興產業經濟發展情況

宜興產業經濟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1-24 18:00:12

『壹』 對宜興外貿出口狀況的分析

1.宜興市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都」、「教授之鄉」的美譽。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萬,下轄21個鎮和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基本競爭力分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和第9位。宜興市創模3年,將工作重點放在建材、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鮮明的宜興創模工作特色。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論英雄,才子贏天下。英雄輩出的陽羨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更給了這里的人們聰慧的靈氣。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名進士,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興人。中國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台灣教育部次長、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出生於小鎮的同一條街……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對這片土地驚嘆不已。
宜興人聰慧的靈氣,更源於敢為天下先,開拓創新的勇氣。在繪畫、科學、社會等眾多領域,無不閃耀著宜興人高舉創新大旗的身影,成為領袖人物和開創者,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今日宜興
2002年,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興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地區的中心部落。宜興從晉朝設置義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曾歷時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一類新興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第9位,長三角37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第7位,在長三角浪潮的澎湃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產業科技園,以及省級宜興經濟開發區、省級陶瓷工業園和官林、高塍等5個工業集中區的建立;電線電纜、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繪就了宜興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奠定了騰飛發展的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正向長三角加快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啟動,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顯示出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興、活力宜興、生態宜興、文化宜興、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一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面鋪開。一個更加富裕、和諧、秀美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召喚著天下有識之士,共創人生的光榮與夢想!
2.宜興市上半年開放型經濟健康、快速前進,利用外資、對外貿易、外經合作均取得令人信服的新突破。
一是招商組織程度明顯提高。該市相繼組織了日韓、香港、歐洲、上海等境內外招商活動,130名專業招商人員活躍在第一線。上半年新批外資項目58隻,增資轉股項目26隻,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4.8億美元,同比增長80.7%,提前一個月實現「雙過半」;實現到位外資2.12億美元,同比增長51.5%,其中服務業到位外資提前四個月實現「雙過半」;二是境外投資占高地,新核准境外投資項目7隻,新增投資1000萬美元,實現外經營業額1136萬美元,非貿易項目佔到無錫全市的近一半,境外投資項目數和中方投資額完成數分別位列無錫市第一位和第二位;三是外貿出口創新高,1至5月,外貿自營出口總額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創該市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3. 2006年是宜興科學發展成效顯著的一年。全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在較高平台上穩定運行,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有序發展的態勢,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產業結構趨於優化,城鄉居民得益較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1、綜合實力顯著提高,總量指標再上新台階

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根據國家公布的2005年縣域經濟排名,宜興列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第9位,比第一屆排名上升5位。從2006年各項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看,宜興的縣域經濟發展將比2005年更加壯大。

總量指標再上新台階。2006年宜興生產總值將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這是繼2004年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以來宜興經濟總量的又一次飛躍。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8億元,同比增長17.9%(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6.3%),比三季度快0.6個百分點,完成年計劃的10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5.4%(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56.9元,增長16.9%(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154億元,增長21.2%(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9.0%)。一、二、三次產業所佔比重由2005年的4.5:60.5:35.0調整為4.0:60.0:36.0。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經濟結構繼續得到改善。

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也都保持了較快增長。2006年,財政總收入完成50.81億元,同比增長18.0%,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66億元,同比增長2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983.53億元,同比增長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96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工業投資115.63億元,同比增長11.6%;工業用電量49.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3.72億元,同比增長16.3%。各主要指標較快的發展速度,是全市經濟增長保持又快又好的基礎。

2、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總體增長速度好於往年

今年農業生產總的形勢較好,總體增長速度要好於往年。全年農業總產值完成36.03億元,同比增長6.0%。農業增長較快的原因:一是糧食大幅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完成39.47萬噸,比去年增長19.7%;二是茶葉增長較大。茶葉產量達到5500噸,同比增長25.3%;三是蔬菜增長形勢較好。全年蔬菜產量完成39.89萬噸,同比增長3.5%。多種經營完成較好,全年產值完成28.5億元,同比增長5.0%。農業的豐產豐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3、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今年以來宜興工業經濟仍然延續了近幾年超乎尋常的快速發展勢頭,呈現出高速和強勁的發展態勢。工業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培育出更多的規模企業,而規模企業的增多又支撐了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2006年按照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期末工業企業宜興有11020家,而產品銷售收入全年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全市有934家,比上年增加47家,佔全市工業企業的8.5%。

(1)、工業各項指標持續高速增長。從2005年開始,工業的各項指標增幅均在20%以上,且持續向上。今年也不例外。2006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實際完成1150.26億元,同比增長27.3%。其中規模工業完成983.53億元,同比增長37.2%。規模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85.5%,拉動全部工業產值增長23.3個百分點;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完成1080.74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規模工業完成954.03億元,同比增長40.0%。規模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88.3%,拉動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3.9個百分點。

(2)、質量效益明顯提高。2006年全部工業實現利稅總額89.45億元,同比增長28.0%。其中規模工業實現利稅總額71.32億元,同比增長42.9%,佔全部工業利稅總額的79.7%,拉動全部工業利稅增長22.3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利潤實現52.4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規模工業實現43.29億元,同比增長43.2%,佔全部工業利潤的82.6%,拉動全部工業利潤增長25個百分點。

規模工業對整個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佔全市工業企業數8%左右的規模工業創造了85%左右的工業總量。

4、投資趨於理性化,構成發生明顯變化

200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在國家嚴控新開工項目,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加強的影響下,市委、市政府及時調整了投資方向,確立了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理念,明確了重點服務業的投資項目,投資逐步趨於理性化,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7%。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民營經濟成為投資主渠道。全市民營經濟投資完成118.29億元,同比增長27.2%,超過總投資增速4.5個百分點。佔全社會投資比重達68%,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已成為投資的主渠道。二是投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投資比重逐步偏向服務業。從固定資產投資構成看,2006年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0.71億元、115.63億元和57.62億元,構成為0.4:66.5:33.1。與去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上升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6.4個百分點。2006年立項的服務業重點項目有22個,全部總投資為25.8億元,2006年已完成工作量11億元。投資比重逐步向服務業傾斜。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穩定高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3.53億元,同比增長38.1%,超過總投資15.4個百分點,占總投資比重為19.3%,占第三產業投資完成額的比重為58.2%。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個百分點。

5、招商引資再掀高潮,外資到帳又有新突破

招商引資對於促進宜興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構建蘇南發達地區經貿合作平台,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後勁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在招商引資的交流合作中,幹部群眾的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得到了更新,各級政府的職能在不斷轉變,服務效率不斷提高。

2006年宜興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關系全局和關系長遠的工作來抓,在招商引資中主動出擊,多路並進。從宜興各項外向型統計指標的完成情況來看,宜興招商引資再掀新高潮。2006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38個,同比增長21.1% ,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以上項目合同59個,比去年增長37.2%。協議注冊外資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10.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3%。到位注冊外資也接近3億美元大關,達到2.91億美元,同比增長68.5%。2006年全市出口企業中,以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已成為拉動宜興外貿出口增長的主力軍。全年宜興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2.68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其中外貿出口9.84億美元,同比增長23.5%

6、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成交額突破百億大關

今年以來,住房、汽車、日用消費品特別是住房、汽車等大額消費增勢強勁,上升趨勢很大,帶動了全市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全年商品房銷售額完成38.45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住宅31.01億元,同比增長20.2%;汽車特別是私家車發展迅猛,到2006年底全市私家車已有2.76萬輛,僅2006年一年新增7549輛,日均增加21輛。全年貿易市場成交額完成141.04億元,同比增長47.2%。社會需求的擴大進一步拓展了消費品市場的空間。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72億元,同比增長16.3%,繼續在全省縣(市)級中處於領先位置。

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中略升

2006年,宜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中略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指數為101.1,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會穩定和老百姓得到的收入不會因物價因素而降低。

8、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在經濟發展和富民政策的作用下,城鄉居民的收入繼續以兩位數的增幅增長。居民在富民政策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根據城市住戶和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06年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中的兩個剛性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已超過了目標值。隨著這兩個指標的達標,宜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除兩個非核心指標外,其他指標已經全面達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2006年宜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89元,同比增長16.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1716元,同比增長28.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005元,同比增長14.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5492元,同比增長10.6%。
全年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4423元,同比增長15.6%。

9、稅收收入快速增長,財政金融提升較快

稅收收入增長較快是宜興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反映。2006年全市國地兩稅共完成稅收收入41.55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國稅25.95億元,同比增長18.6%;地稅15.6億元,同比增長27.1%。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50.81億元,同比增長18.0%。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66億元,同比增長22.3%。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加,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432.96億元, 同比增長18.0%。各項貸款穩步增長,投向變化明顯,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293.29億元, 同比增長25.4%。其中,當年實際新增貸款59.46億元,同比增長44.5%。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3.66億元,同比增長14.6%。

當前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制約經濟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因素仍然存在。外部大環境在2007年也有所變化,特別是煤電等原輔材料即將漲價。在2006年宜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價格指數倒掛,即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幅度不大,但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壓縮了工業利潤空間,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困難等的情況下,宜興工業企業又要面臨煤電等原輔材料的漲價,保持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應是當務之急。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宜興在開好局、起好步方面總體把握較好。從2006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看,已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打好了基礎。也為宜興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條件。

『貳』 浙江安吉和江蘇宜興市那個經濟發展好

那肯定是宜興。無錫一市二縣。就無錫最窮。

『叄』 宜興市哪些鄉鎮經濟比較發達,外來人口多一點,消費能力相對高一點的地方

宜城來鎮(宜興市政治、經濟、自文化的中心-應該是外地人最多的地方,各種類型都有),丁蜀鎮(家家做茶壺,平均收入小康-外地人做茶壺學徒的較多),官林鎮(大小電纜廠幾百家,家裡有幾千萬的 都不好意思說有錢-外地人大多在那做電纜工人),和橋鎮(環保、噴泉、紡織,小老闆較多-外地人數量還行)。。。。消費能力肯定是宜興市的宜城鎮最高,畢竟是市中心,最好的酒店,最大的浴場,最高檔的飯店 都在宜城鎮,,

『肆』 宜興經濟如何

相當好啊,我就是宜興人,宜興排在百強縣的第七位就可以證明她的實力了,最近幾年的發展專特別快,要是有屬機會你可以自己親自去看看,宜興的團氿雖然小了點,但已經有很多人說她足以媲美上海的外灘。進入21世紀,宜興的發展更是加速。你可以看到最近幾年宜興相繼建造了多個體育設施,有標準的體育場,游泳館,排球場等,國家隊也多次來宜比賽,我想這你也是知道的,正所謂只有有充足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才能大力發展。一個月前央視主持來宜進行的室內足球賽你也應該知道吧。就是那些受災的孩子在宜的生活也可以說是無憂無慮啊。宜興所造的鋼鐵被用於鳥巢的建設。宜興有多個工業帶,有多個科技園區,這些都是經濟大力發展的結果啊。從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房價來顯現宜興經濟實力強大這個不爭的事實,在熱門地段,宜興的房價已經達到了4500,而作為省會的長春只有3500左右,要知道宜興只是一個縣級市而已。要是有機會你可以實地去看看,看我有沒有騙你,宜興經濟實力絕對強大。

『伍』 江蘇宜興怎樣

宜興環境:
宜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一句話概括,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園中,山水交融的奇麗風景和山水文化。
宜興經濟:
宜興官林鎮:以電纜行業為龍頭,成為全國電纜行業標桿
宜興高塍鎮:以環保行業為龍頭,成為全中國環保配件比較齊全,環保資質實力雄厚的產業集聚群
宜興張澤橋:以耐火材料行業為龍頭,成為全中國耐火材料種類最全面,工程施工資質實力雄厚的行業領頭人,更加尤為突出的是中國稀土大王,蔣泉龍,對社會貢獻非常巨大。
宜興萬石橋:以石材行業,撐起在華東地區一大片石材,成為遠近聞名的華東石材城。
宜興周鐵鎮:以打樁機為首,行程產業集聚和配套。
宜興湖父鎮:以旅遊業為主,帶動,餐飲、住宿、交通、景點等周邊配套設施的進步。
宜興張渚鎮:以茶葉、開礦山、水泥廠、石子廠為主。
宜興太華:以油漆行業、輕工業紡織企業為主。
宜興文化:
宜興從東晉周處開始,成為全中國比較有名氣的縣級市。

『陸』 宜興如何發展

每次去上海、蘇州,從錫宜高速一轉到滬寧高速就有明顯的感覺,鄉版下人進城了。宜權興不缺錢,全國百強縣也排第七名,但為什麼和周邊的差距還存在呢?我覺得區位的劣勢可能是根源所在。但現在的政府已經意識到差距,很多新的發展措施和方案正在執行中,相信宜興的明天會更好。

『柒』 宜興市哪幾個鎮比較大經濟狀況比較好

1. 官林鎮---- 支柱產業:電纜(很多電纜廠!而且電纜行業的老大:遠東電纜就在附近的范道)
2. 丁蜀鎮---- 支柱產業:紫砂茶壺(宜興的紫砂茶壺不用說,世界聞名,其銷售中心就在丁蜀。)

『捌』 江蘇宜興發展如何

如果你說的是宜來興的這個城市的源話~
~個人覺得前景相當的好!!畢竟連年作為全國縣級市的十強總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東西的嘛~~加上宜興今年高鐵動車要通車~~此後~進入到蘇錫常滬杭寧等地的1小時經濟圈~使會使得上海的經濟輻射效應更強~~~外加上宜興去年被中央冠以長三角經濟開發區稱號~等於說~~得到了上頭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變化發展特別快~
或許是因為城市不大~而且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所以~~宜興的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很高~大家都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加上宜興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景~~生態環境很好~
但如果要說個人到宜興的發展的話~~
就要看你自己具體是什麼職業~~現在宜興的城市發展快!上市公司也多~人才還是蠻缺的~~只要有能力~~不怕找不到飯碗啊!!

『玖』 宜興未來的發展會怎麼樣

江南,蘇南,長三角,蘇錫常,太湖,兩氿,教授之鄉,院士很多,全內國縣域經濟基本容競爭力第六位,環保機械產業:宜興是馳名全國的「環保之鄉」,全市擁有環保企業1000多家,電線電纜產業,現有企業418家,精細化工產業:宜興有精細化工企業650多家,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達145億元。陶瓷產業:宜興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歷史,紫砂茶壺全世界唯一就不說了。紡織服裝產業:紡織服裝是宜興的傳統產業,現有紡織企業932家,經過近幾年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正煥發蓬勃生機,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01億元,已形成了化纖、棉紡織、毛紡織、亞麻紡織、絲綢、色織、針織、印染、後整理、服裝、非織造織物、紡機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冶金產業:宜興冶金行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已有冶金企業980餘家,2005年完成銷售收入175億元,形成了由鋼鐵、有色、耐火、稀土四大板塊組成的冶金工業體系,鳥巢就出自宜興,著名人物說一些:徐悲鴻 潘漢年 蔣南翔 周建南 周小川 潘梓年 錢秀玲 吳冠中 沙祖康 顧景舟 尹瘦石 錢松岩 吳大羽 丁俊暉 卞蘭 虞兆中 。。。。另:5個4A景區。

『拾』 談談宜興市的經濟特色

目前,宜興已形成了以環保設備、電線電纜、精細化工、陶瓷、冶金、化纖織造、服裝服飾為主的產業集群,以及包括機電、宜興環科園CBD輕工、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協作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培育了鵬鷂環保、遠東線纜、靈谷尿素、虎皇油漆、銀魚餐具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2005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90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850億元,工業增加值208億元,利稅總額70億元,宜興工業正在向新型化、集約化、國際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環保機械產業:宜興是馳名全國的「環保之鄉」,全市擁有環保企業1000多家(全國百強環保企業14家,江蘇省百強環保企業40家), 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83億元,已成為以水處理設備為主,包括聲、氣、固、儀、配件六大類200多個系列2000多個環保產品的生產基地,已形成集研發、設計、製造、工程、服務於一體的環保工業體系。
電線電纜產業:宜興的電線電纜產業呈蓬勃發展的態勢,現有企業418家,官林的(產量佔全國的15%,擁有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業,9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國家免檢企業, 」家省級名牌企業,6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國家免檢產品,1個中國名牌產品,15個省級名牌產品,25個無錫市名牌產品)。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32億元。產品主要有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和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等,並有與之相配套的一大批銅材、電纜料加工企業,已構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精細化工產業:宜興有精細化工企業650多家,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達145億元。產品涉及化工領域11大類上千個品種,一批特色產品已具一定規模和知名度,如印染助劑、橡塑助劑、表面活性劑、紡織助劑、皮面助劑、水處理葯劑等特色助劑成為全國知名產品。其中橡塑發泡劑、塑料抗氧劑、紡絲油劑、醇胺系列、環氧樹脂等屬於國內技術領先產品,產品供不應求;醇酸樹脂、丙乙烯樹脂、呋喃樹脂、脲醛樹脂等合成樹脂的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均名列第一;民用油漆塗料的年產量超過10萬噸,佔全國8%,是全國聞名的「油漆之鄉」。
陶瓷產業:宜興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歷史,現有陶瓷企業近千家,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達60億元。產品主要有日用陶瓷、建築陶瓷、藝術陶瓷、工業陶瓷及紫砂陶瓷五大類2000多種產品,其中無鉛釉下彩餐具、耐磨耐腐的工業陶瓷、美術陶瓷、納米陶瓷材料、陶瓷機械、紫砂工藝品等在國內外市場佔有較高份額。
紡織服裝產業:紡織服裝是宜興的傳統產業,現有紡織企業932家,經過近幾年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正煥發蓬勃生機,2005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01億元,已形成了化纖、棉紡織、毛紡織、亞麻紡織、絲綢、色織、針織、印染、後整理、服裝、非織造織物、紡機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
冶金產業:宜興冶金行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已有冶金企業980餘家,2005年完成銷售收入175億元,形成了由鋼鐵、有色、耐火、稀土四大板塊組成的冶金工業體系。

閱讀全文

與宜興產業經濟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