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主要的支柱產業是哪些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個行業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為湖南省工業的支柱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傳統重化工業向高端製造、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演變。
70年來,湖南省鋼鐵、有色、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工業行業由小到大,汽車、電子通信、軌道交通等新興工業行業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湖南省工業企業已涵蓋39個工業大類行業、193個中類行業、584個小類行業。
(1)谷城一個龍頭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方向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堅韌前行的改革進程中攻堅克難、薪火相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湖南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為湖南的主要支柱產業,經過70年的努力,全省產業結構由典型的農業經濟逐步發展為以農業為基礎,第二、三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格局。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952年的67.3:12.3:20.4調整優化為2018年的8.5:39.7:51.8。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產業高端化持續推進,高加工度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佔比提升,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2. 武漢市的支柱產業有哪些這些產業對物流的需求和影響是什麼
即武漢市的支柱產業有::鋼鐵 ,光電, 石化 ,汽車商貿產業,交通運輸產業,旅遊產業,住宅產業。 分析各產業對物流的需求和影響如下:
(1)鋼鐵產業:鋼鐵產業武漢鋼鐵公司是武漢鋼鐵業的主體,武鋼作為全國最重要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於1958年建成投產。四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新時期,隨著「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政策的實施,武漢鋼鐵產業作為國家重點區域布局之一將進一步發揮優勢,使其成為鋼鐵產品中的精品生產基地,進而繼續成為武漢的支柱產業。可以說,鋼鐵業是當前武漢最具優勢的產業。
(2)光電產業:光電子通信產業光電子通信產業是全球剛剛起步的高科技產業,光電了通信技術的發展,將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動新的供給,引發新一輪經濟的高速增長,是當今新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選擇光電子通信產業為新的支柱產業,符合武漢市這一產業技術與規模發展的現狀與要求。
(3)商貿產業:商貿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市場經濟成熟度的重要標志。國外經濟學家把商貿業稱為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和穩定器,即是指在經濟的高速增長期,繁榮的商貿流通能夠推進國民經濟的全面增長;在經濟的緊縮調整期,商貿業又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從而對社會生活的穩定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對於武漢而言,商貿業是反映綜合實力水平和社會繁榮程度的一個「窗口」,是不斷強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與輻射功能的助推器。因此,選擇商貿產業作為武漢新的支柱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4)交通運輸產業:交通運輸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它溝通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提升城市形象,維系武漢跨世紀發展的重要基礎。武漢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其置居中,中國絕大部分大城市都在以武漢為中心,半徑為1000公里的圓圈內。優越的地理自然條件,促成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獨特優勢。未來二十年,交通運輸產業將進一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5)旅遊產業:旅遊產業是當今世界最富生機與活力的產業其經濟份額與勞
3. 黃岡的發展路線、這一步、不就走活了嗎實現一個經濟的小包圍。
建立湖北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省十次黨代會確立的「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黃岡市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堅持五個先行推進大別山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加快老區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思想先行。一切進步始於思想革新。幹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四種意識:一是機遇意識。黃岡既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改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大別山試驗區的主體部分,「兩區並進」的機遇千載難逢,抓住了這些機遇,老區就會贏得跨越式發展的主動權。二是品牌意識。黃岡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在紅土地上建「試驗區」,這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紀念、對老區人民最好的回報、對紅色精神最好的傳承,老區上下有責任、有義務擦亮「大別山試驗區」這塊「金字招牌」。三是試驗意識。建設大別山試驗區,必須摒棄等靠要,奮力拚搶抓,不為視野所限、不為眼前所困、不為困難所懼。四是全域意識。黃岡全體幹部群眾要搶前爭先、比學趕超,迅速掀起「紅色風暴」,形成黃岡氣場。
規劃先行。規劃是發展的先導,是試驗區建設的龍頭和方向。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在先,制訂引領試驗區建設的「路線圖」。一是高起點定位。黃岡市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成科學發展的示範區、解放思想的試驗區、艱苦奮斗的創業區、民生改善的先行區」要求,定位建設「四個大別山」,即紅色大別山、發展大別山、綠色大別山、富裕大別山。二是高標准規劃。堅持「科學發展一步到位」,科學編制了黃岡大別山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項目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五個專題規劃。三是高密度對接。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任務進行責任分解,與省直單位進行了規劃、政策與項目對接,規劃項目近200個。
產業先行。發展是試驗區,建設的第一要務,產業發展是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黃岡市牢固樹立「產業第一」的理念,按照特色開發、綠色繁榮的發展思路,推進試驗區建設項目化、產業化,使試驗區真正成為開發區、創業區。一是走特色發展之路。依託大別山特色資源,重點發展和培育醫葯化工、食品飲料等五大特色支柱產業。二是走錯位發展之路。甘當配角,拾遺補缺,融入產業鏈條,培植新興產業。巧做「無中生有」的文章,與武鋼、武船等大企業集團合作,建起了中部最大的鋼構基地,培植了新興造船產業集群;與伊利集團合作,建成全省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崛起了新型飲料城。三是走借力發展之路。大打老區牌、特色牌、人文牌,加大產業推介、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引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的倍增效應。
試點先行。辦點示範、試點先行,是推進試驗創新的重要方法。試驗區建設不能平行推進,必須根據自身特點,找准切入點,開辟試驗田。一是「試」字當頭。重點在鄉鎮擴權、土地流轉、融資平台建設、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跨鄉鎮連片開發、涉農資金整合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試點,辦成難點問題的突破點,要素整合的試驗點,體制機制創新的示範點。二是「特」字優先。克服「人無我有才是特」的片面認識,大膽開展試點、攻堅和探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優、人優我精,彰顯辦點特點和試驗特色。三是「新」字為要。試點不是「新瓶裝舊酒」,要有新氣象,新變化。全市確定的50多個「點中點」,涉及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別,規劃建設項目94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超過250億元,成為各地試驗區建設的亮點。
機制先行。突破約束、消除瓶頸是建設大別山試驗區的最大難度所在,也是最大意義所在。黃岡市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試驗區建設的「總鑰匙」,研究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大膽進行改革創新,著力破解影響試驗跨越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重點鼓勵和支持地方性融資平台體系建設。通過採用BT、BOT等市場化融資方式,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黃岡長江大橋、武漢至黃岡城際鐵路、黃鄂高速公路、城東新區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動工,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老區的發展環境發生歷史性改變。大力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解決了一大批基礎設施用地、公益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等項目用地。重點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工程、科技供需對接專項計劃,解決產學研聯接不緊的問題。推出一攬子人才「新政」,如對在試驗區工作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後,碩士可直接任副科級領導職務,博士可直接任正科級領導職務,著力構建大別山人才「特區」。在創新區域合作方面,利用黃梅小池、浠水散花等地濱江跨省跨市優勢,突破行政區劃和地域界限,推進跨江聯合開發。
4. 中國五大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中國五大經濟支柱產業是
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專包括製造業、屬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氣、衛生部門;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四產業:是前三大產業的延伸,該產業是指對本身無明顯利潤但是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的公共產業。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產業,或者信息產業。
第五產業:又稱文化產業,它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統稱。
5. 山西八大產業是什麼
山西八大產業:
1、種植業
2018年,山西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555.2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2.5千公頃。
2、林業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積340.1千公頃,增長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積32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5%。
3、畜牧業
2018年,山西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7.1萬噸,下降0.1%。其中,豬肉產量62.5萬噸,下降0.3%;牛肉產量6.5萬噸,增長10.0%;羊肉產量8.1萬噸,下降5.0%。牛奶產量81.1萬噸,增長4.7%。禽蛋產量102.6萬噸,增長0.7%。年末生豬存欄549.5萬頭,生豬出欄814.6萬頭。
4、漁業
2018年,山西省水產品產量4.8萬噸,下降9.9%。
5、工業
2018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
6、建築業
2018年,山西省建築業增加值1152.8億元,按不變價增長6.1%。
7、房地產業
2018年,山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376.6億元,增長18.0%。
8、郵電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郵政業務總量94.1億元,增長29.9%
(5)谷城一個龍頭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方向擴展閱讀
2018年,山西省國資委提出,山西省屬國企要把更多資源配置到發展新產業和新動能上,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省屬企業煤與非煤產業「結構反轉」。
按照目標,未來三年,山西省屬企業增加值年均增幅10.9%,煤炭先進產能佔比由55.2%提高到70%以上。煤炭產業增加值年均下降4至5個百分點,佔比下降到50%以下。
6. 安徽省產業結構如何,有哪些支柱行業,龍頭行業
優勢有
能源業來 煤炭資源華東源第一
農業 各種農產品產量居國內前列,尤其以茶葉聞名。中國十大名茶有三個在安徽: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
民族汽車業 奇瑞、JAC、揚子
水泥業 海螺水泥
電纜線 無為縣高溝鎮 世界最大的電纜生產基地
7. 中國的五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版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上下水權道、煤氣、衛生部門;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四產業:是前三大產業的延伸,該產業是指對本身無明顯利潤但是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的公共產業。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產業,或者信息產業。
第五產業:又稱文化產業,它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統稱。
8. 衡水的支柱產業有哪些
1。第一產業
衡水紅薯、小雜糧、蔬菜、水果、豬、肉牛、油、禽、蛋、奶、速生豐產林、皮革加工、抗蟲棉、種苗等十多種具有區域優勢和特色的工業產品。思科。糧食、棉花、石油人均佔有量居全省首位。
是全國和全省的糧食生產基地、棉花生產基地和重要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形成了瘦肉型豬、肉(奶)牛、蔬菜、果樹四大主導產業。
2。第二產業
衡水已形成以絲網、玻璃鋼、橡塑製品、取暖鑄造、紡織服裝、化工制葯、金屬製品、汽車牽引配件、食品飲料、工藝美術等十大特色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衡水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三大產業:絲網、金屬製品和紡織服裝。
金屬製品業、橡塑製品業、食品飲料業、紡織服裝業是衡水工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3。第三產業
2016年,衡水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5.4億元,比2015年增長10.9%。據銷售單位統計,城鎮居民消費品零售額490.5億元,比2015年增長11.1%;農村居民消費品零售額184.9億元,比2015年增長10.3%。
2016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單位)零售額中,煙酒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76.7%,中西葯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29.8%,生活必需品零售額比2015年增長29.8%。比2015年增長20.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比2015年增長17.9%,汽車類比2015年增長16.2%,食品類比2015年增長14.6%。
(8)谷城一個龍頭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方向擴展閱讀:
1。教育
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中等教育強市,境內的河北衡水中學是中國著名的超級中學、中國百強中學和河北省重點中學,在中國8個省有18所分校。
2。科學技術
2016年,衡水共批准省級科技成果17項,市級科技成果88項,其中在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系統登記成果42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勵3項。全年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7份,技術合同成交額1500多萬元。專利申請2923件,增長23.7%,專利授權1663件,比2015年增長9.1%。
3。醫療衛生
2016年,衡水有醫療衛生機構6202個,其中醫院112個,鄉鎮衛生院1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個,婦幼保健院17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