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產業有哪些項目
你好,朋友,健康產業是一個很好的行業。未來大有可為。
我當時就是這樣,後來遇到了人財老師接觸到一個全新的行業和模式改變了我一生命運,
你也可以網上·搜——【人財老師】他可以幫助到你。
因為他已經幫助了數百位朋友了。
2. 醫葯健康行業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哪些形勢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醫葯行業整體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持續看好。同時回,商業健康險擴張給醫答療行業帶來更多資金供給,醫葯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10-15%區間,前景廣闊。
醫葯行業前景向好,在國內引發了一輪並購潮,並購金額、數量屢屢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看好國內醫葯行業發展,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並購熱情同樣高漲。
據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不完全統計,2016年,醫葯健康領域並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預計今年並購潮仍將持續,各細分領域並購將保持高活躍度。
按照目前趨勢,醫葯行業的並購仍將持續,未來要等到新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醫葯並購才會相對放緩。新的格局形成後,醫葯行業也將隨之重回中高速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醫葯分開改革深入,以及醫葯電商政策松綁,醫葯行業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葯企業要尋求新的銷售途徑,加大與互聯網融合力度,,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自身利潤。
3. 如何做好醫養健康產業的發展
縱觀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健康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將會繼續保持較為高速的增長,同時,產業融合、產業形態交織,將會為未來5到10年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認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是:一是產品形態的多樣化、多元化,傳統的健康產業僅僅是給病患提供診療、護理服務等服務,而未來的健康產業不僅限於此,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新興的產業形態正在不斷變化,養老、保健和中高端醫療器械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業界形態在國內已初見雛形,並且聚集了足夠強而大的產業技術力量和資本力量,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三是新一代技術的出現會推動國內大健康產業的快速轉型和發展,升級產業及產品形態。
在整個健康產業遇到前所未有發展契機的背景下,產業出現了重要的轉折點:一是大健康產業開始逐漸形成閉環,並且其商業模式開始凸顯――整個行業從粗放式發展模式向精細化發展轉變;二是以移動醫療、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開始滲透到產業的各個環節,支撐了上述兩個方向上的轉變,在服務健康行業的同時,壯大了醫療信息服務產業。
4. 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當前,十三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相關十三五規劃的議題不絕於耳,其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申曙光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望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因此,「健康中國」戰略或將在十三屆五中全會後正式落地。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依靠人口紅利保持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增長趨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經濟轉型面臨陣痛期,其中就包括新生人口不足,老年人口劇增,人口紅利消失,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人體健康以及食品葯品安全問題等,加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於保持健康的需求的顯著提升,「健康中國」戰略如能及時推出不僅能造福人民百姓,而且利好相關醫療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美國自上世紀60、70年代分別造就健康管理公司和養老地產業相關企業的崛起,也就此奠定了美國全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基礎。並且從數據來看,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了相當高的比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顯示,美國的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佔GDP的4%-5%,這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或者換個角度來看,以我國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未來市場增長的空間是巨大的。
圖表1:我國健康產業佔比和發達國家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前瞻分析認為,中國大健康產業將獲以下三個重要啟示:
1、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中國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足5%,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健康產業佔GDP比重均超過10%,未來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2、家庭保健服務未來可能是主要模式
美國家庭保健服務已經豐常成熟,涉及家庭健康的方方面面,且"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佔美國大健康產業的50%左右。家庭保健概念能否引入中國,值得中國業界進一步去摸索。
3、盡早搶占市場更為有利
從國際領先企業在大健康領域的發展來看,各大企業都較早地踏入了大健康領域,這也為各大企業的大健康產品盡早搶占市場奠定了基礎。
5. 國外健康產業發展形式!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現在,國外的健康產業已經告別了在中國的「偵察」階段,開始規模性「滲透」。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中國的健康產業也必將在世界健康產品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相對而言,中國的健康產業面對洋字型大小產品的進入尚缺乏實質性的應對措施,而中國健康產品走出國門的行動也缺乏突破性的進展。可以說,中國健康產業迫切需要的是同世界接軌的實踐。
理念:國外好產品需要引進來
2003年,以「直銷+店鋪」模式銷售紐崔萊系列保健品的美國安利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首次超過100億人民幣,占其全球銷售額的1/5。中國成為安利在全球的最大市場。同年8月,美國第四大保健品公司———自然陽光公司納萊得營養品品牌張揚著「天然草本」的旗幟正式邁入中國市場,而更多的外資企業正虎視眈眈,瞄準中國市場。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外健康產品進入中國大多採取幾種形式:一是品牌整體規模進入,在國內建立企業;二是借雞生蛋,通過貿易渠道進口,利用國內的經銷商進行銷售;三是暗箱操作,通過走私等方式,在中國非法銷售國外非主流產品。此外,一些國內加工生產的國外健康產品的仿製品正以各種渠道在市場上悄然流通。
保健產業資深專家王大宏分析認為,上述現象的存在對我國健康產業造成了不少不利影響。同時,也給一些優秀的國外產品進入中國製造了障礙。因此,一些好的企業為此放緩了進入腳步,一些企業在進入中國後改變了其「原汁原味」;還有一些企業來到中國後與我國健康產業難以融合。
王大宏說,要想改變現狀,中國健康產業就不僅應當有一個「走出去」的決心,還應該樹立一個「引進來」的意識。具體地說,就是需要培養一批既深刻了解國內外健康產品法規和市場,又具有規范操作實力的企業,有選擇地引進國外優秀品牌,讓他們適應中國市場。同時,依靠自身優秀的理論和產品打通一個持久的渠道,為中外健康產品的良性交流搭建平台。
實踐:引導洋品牌順利著陸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不少企業正在尋求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深圳市凱爾得新綠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業內知名的致力於綠色環保產業研製、開發與生產的高科技企業,開發了環保和保健兩大系列二十多種新產品,產品遠銷歐洲、美洲、澳洲、東南亞、韓國、香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廣受歡迎和好評。2003年起,凱爾得公司開始與德國健康產品協會合作,利用德國健康產品協會的有機產品原料和相關技術結合中醫葯理論進行保健食品、有機食品、天然化妝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凱爾得公司董事長楊舜凱說,目前,國外健康產品還沒有實現和中國市場的對接,因此凱爾得在確定了走出國門的戰略之後,著眼點不是單純地把自己的產品進行出口,也不是單純地進口一個洋產品,而是想用自己的優勢把一個精心培養的國外品牌,在中國以最優化的方式推廣。同時,也想通過這樣的合作把自己的優秀產品和品牌導入國際市場,從而創立一種與國外健康產業進行和諧、有序、長期、發展型的交流合作模式。
凱爾得的負責人認為,全球健康產品市場而言,德國的健康產品更有特點,品質更為優秀,操作也更為規范。德國是歐洲最大的健康食品生產和消費國,也是有機農業的發源地之一。從1887年德國第一家健康食品專賣店RE
6.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健康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第六篇發展健康產業
第十七章優化多元辦醫格局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醫師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逐步擴大外資興辦醫療機構的范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持保險業投資、設立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發展。
第十八章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服務,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規范發展母嬰照料服務。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和體育醫療康復產業。制定健康醫療旅遊行業標准、規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
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食品葯品檢測服務。完善科技中介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醫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第十九章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範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第二十章促進醫葯產業發展
第一節加強醫葯技術創新
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醫葯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專利葯、中葯新葯、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治療重大疾病的專利到期葯物實現仿製上市。大力發展生物葯、化學葯新品種、優質中葯、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葯設備,推動重大葯物產業化,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質量標准體系,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實施綠色和智能改造升級,到2030年,葯品、醫療器械質量標准全面與國際接軌。
第二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發展專業醫葯園區,支持組建產業聯盟或聯合體,構建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進製造體系,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推動醫葯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業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葯和診療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實現醫葯工業中高速發展和向中高端邁進,跨入世界制葯強國行列。推進醫葯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國大型葯品流通企業。
7. 健康產業的前景發展是什麼
現階段,我國大健康產業主要以醫葯產業和健康養老產業為主,市場佔比分別達到50.05%、33.04%;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比重最小,只有2.71%。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8. 健康產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產品的總需求急劇增加。以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健康服務功能的健康產業成為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健康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5%,而在我國,健康產業僅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
我國健康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健康產業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保健品行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新興動力。據相關統計資料,目前我國共有葯品生產企業6000多家,每年1500多億元的消費市場;保健品生產企業3000多家,每年超過500億元的消費市場。目前我國年銷售額也近600億元人民幣,到2010年,中國保健品年銷售額將達12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15年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
雖然我國健康產業發展迅速,但由於涉及的領域眾多,沒有相關比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來規范,也沒有相關的標准作為發展的參照,導致行業發展亂,尤其是保健品行業。同時在健康管理和服務上對於核心技術與相關健康服務的整合還有欠完善,還無法對客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