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3 20:52:14

⑴ 張啟明經常提到的產業架構頂層設計是什麼

選項目要選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
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新農業、新醫葯、大健康、智能科技、文化創意等等

⑵ 行業頂層設計包括什麼

什麼是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就是「計劃科學」,就是「頂層」把科研項目和實驗給你規劃設計好了,下面照著去做。
頂層是誰?
頂層是政府領導、兩院院士、973首席、863組長、還有海外歸來的千、百人計劃人才。
為什麼要頂層設計?
據說是領導在總結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後做出的選擇。中國靠「頂層設計」製造了兩彈一星,合成了胰島素,也發現了青蒿素,拿了美國人的拉斯克科學大獎。似乎是中國人的「大科學」成就都是靠了頂層設計才取得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就體現在「頂層設計」上。今天要和美國人搞科技競賽,不搞「頂層設計」怕是贏不了美國人。
這聽起來有理有據,順理成章,應該是英明決策。
可是想來想去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
於是就想起了世界科學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從1901年問世以來,已經頒發了(2012-1901)X 3=333個科學發現和科學發明的大獎。把這333個科學發現和發明一個個仔細研究了似乎沒有一個是靠「頂層設計」設計出來的。
發明PCR技術而榮獲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公司職工穆里斯當年怎麼排大概也排不到中國式的「頂層」。
想到這里就自然而然產生了一個疑問:
科學發現是能設計出來的嗎?設計出來了的還叫科學發現嗎?
科學有大小之分嗎?那些諾貝爾獎得主當年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大科學還是小科學嗎?
中國的兩彈一星靠頂層設計出來的是沒錯,但那些成就按科學發現的定義來說還真不能算是「發明創造」。拿我們研發葯物的行話來說差不多就是「仿製葯」。只是彼「葯」非此「葯」,兩彈一星的仿製要比葯物的仿製技術上要難得多,規模要大的多,人才和物質的需求量要多的多,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要復雜的多。這樣的大產品、大工程確實是需要「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一個方法,是一種手段。
做一件事用哪種方法要根據事情的內容來決定。是內容決定方法,而不是方法決定內容。如果是完成工程和製造產品,那「頂層設計」就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我們國家的「三峽水庫」工程和「高鐵動車」計劃用「頂層設計」就是一種有力有效的手段,就有社會主義體制的協調優勢。
而科學發明和發現則和藝術作品類似,完全是一個個性化的東西,完全是個體科學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結果。一個人不可能幫助另一個人設計他的發明、發現和創造。我們能想像誰能幫助畢加索設計他的畫嗎?我們也不能想像誰能幫助愛因斯坦設計去創立「相對論」。
同樣,科學和藝術也沒有大、小之分。齊白石的「蝦」和革命藝術家的「工農兵」相比,孰大孰小?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粒子和宇宙研究相比,誰小誰大?誰能預測什麼叫「大科學」?能推理定義出來的「科學發現」恐怕都不是「大科學發現」。
只有作出了成績後才被認定的大藝術家和大科學家,而沒有可以預先設計的大藝術和大科學。甚至很多重大發現是在很多年後,人們才意識到它們的「大」。

「頂層設計」設計不出不存在的東西。
「頂層設計」設計不出科學發現和創造,
但「頂層設計」能設計文化和制度,能設計出產生大科學家的環境和制度。
和「工程產品」相適應的是集體主義文化和制度;
和「發明創造」相匹配的是個人主義文化和制度。
要想讓科學發現和創造在中國蓬勃發展,那就要創造能讓科學家個性得到充分發揮的文化和制度。
「頂層」要設計如何發現對科學問題感興趣的人。
「頂層」要設計如何避免對「錢和權」感興趣的人進入科學家隊伍。
「頂層」要設計如何讓優秀的科學家衣食無憂。
「頂層」要設計如何讓科學家有足夠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來專心做學問。
「頂層」要設計如何不讓科學家墮入物質引誘的陷坑。
「頂層」還要有耐心和遠見,不要幻想在任期內就能看到科學「井噴」的成果。
「頂層」把發現和培養科學家的環境和制度都設計好了,科學家就茁壯成長了,中國的科學就有希望了。

⑶ 5分鍾讀懂什麼是頂層設計。

我前兩天參加了睿融的G·SSC關於頂層設計的培訓課程,非常實用,大至的給你分享一下頂層設計的幾個方面:
第一,你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如果不夠,如何去拓展這個市場的想像空間。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業模式。
第四,打造一個持續增長或者增長的持續力。
第五,打造一個機制和團隊,使企業能夠有一個強大的向上發展的一個動力。
這些就像一個企業發動機一樣,發動機不是油的問題,而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油可以不斷輸入的。
打個比方:如何設計一個能做大的水產企業?
做大不是等出來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設計出來的。什麼是大企業?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企業向大企業去成長,更重要的是促進企業升級轉型。一個缺乏頂層設計的企業,很難有未來。我們所謂頂層設計核心一點就是先看未來的目標,未來企業要做大是什麼樣子?然後再看現在是什麼樣子?第三考慮如果不缺錢,應該一步步怎麼做?優勢資本投資的一個企業,它原來就是在福建和溫州那邊的貿易企業,收購漁民養的大黃魚,經過簡單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鱗,冰凍打包就出口。這企業原來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貿易加工型企業。該企業一年能有三四千萬利潤,但這企業在資本市場沒價值,因為它兩頭不靠。下游它沒有特定的客戶,因為它出口,中間商出口,出口商或者進口商出口;上游漁民,別人提高價格,他們就會賣給別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兩頭不靠,這種貿易企業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這個地方沒有其他大的企業,它不能被別人收購,那就有可能去整合這個市場。
第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要把企業做成可持續的企業,必須有上游和下游。先考慮上游,上游如何能讓養殖的漁民把魚賣給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裡投資一部分,然後控制合作社,漁民每收一斤黃魚,給他加個1%-2%,他們就能保證把黃魚給我,需要建五個左右,每一個需要800萬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萬。在這件事中要先考慮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錢,不要考慮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這是第一個設計,讓漁民的魚能賣給你,量有保證了。
第二個質量如何保證?養黃魚很可能質量有問題、或者飼料有問題,所以第一必須控制魚苗,第二必須控制飼料。魚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購一個魚苗廠,兩千萬便可以收購福建省一個最有名的黃魚之父所在的魚苗廠。如果讓他各個合作社自己去買飼料,很可能會出現三聚氰氨的問題,所以必須控制飼料,建一個飼料廠,也需要兩千萬,所以只需要八千萬,上游資源就控制住了。同時還要考慮,未來有錢的時候怎麼發展?用錢把海域資源圈住。在外海圈一個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權,這地方都可以養黃魚,費用需要一千萬。九千萬上游的問題解決了,上游未來發展問題也解決了。
下游原來是外貿市場,沒有確定的客戶,可以繼續做,但是要把內銷做起來,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戶的資源,否則人家都說OEM給你訂貨的。有幾個市場可以,一是禮品,大黃魚的禮品市場。第二是批發市場,第三是專賣市場,這些需要投資一千萬到兩千萬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幾個基金去考察,覺得企業沒價值,不值得投資,十幾個券商也看過,覺得這種企業根本上不了市,但我們覺得通過改造可以成為上市企業。通過這種頂層設計以後,把它全面合規性、價值性全部改造,企業變成一個可發展的企業,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資源的企業,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有可擴張的企業。原來只需要三千萬投資,優勢資本投了三千萬,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資了一億兩千萬,滿足了企業發展的要求。經過一年多發展以後,原來沒人投的企業,後來清科投資把它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前三十強。第二年又融了一個億,利潤從原來三千萬、五千萬,去年完成了八千萬,今年預計能超過一個億,這個企業變成非常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上市以後,它市值可能要超過30個億到40個億,而原來只是一個作價三個億的企業。這是一個通過價值挖掘和提升以後,形成一個全產業鏈,變成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核心品牌優勢、成熟市場渠道優勢、管理巨大市場規模的企業。

⑷ 如何頂層設計「大國資」格局

國資改革的頂層設計,強調改革要有價值高度,要形成明確的戰略目標和根本的動力機制。 國務院國資委提出 「大國資、一盤棋、一家人」的監管理念,核心就是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價值放到改革藍圖的核心位置,從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影響力和控制力的目標出發搞好頂層設計,構建一個立體的國資監管大體系和國資發展大格局,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持久的動力。 立體的國資監管大體系,按照「拓寬監管范圍,逐步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監管,不留死角,不留遺漏,不出現重大失責」的改革新思路,主要體現在以「大」為內涵的橫向、縱向、資產屬性及全社會監管四個方面。 橫向剖面來看,體現在監管范圍「大」,要對經營性國有資產實施集中統一監管。這有利於優化統一配置國有資源,國資委應成為產業、金融等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統一監管者,履行對各大行業,包括金融性、產業性以及文化體育等方面國有資本的統籌監管,形成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全覆蓋監管體系。 各地應進一步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探索並推動地方國有資產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進行整合重組和優化配置。而目前將金融類國有資本和產業類國有資本截然分開,使得產融結合的頂層出現了分割,給國資監管一盤棋帶來體制機制上的障礙。資料顯示, 2012年14個省級國資委的監管覆蓋面比上年有所擴大,其中廣西、內蒙古等地將金融企業納入監管范圍,湖北、深圳等地將文化、科技企業納入監管范圍。 縱向則體現在監管系統「大」,要求上級國資監管機構加強對下級國資監管機構行使指導和監督職責,加強上下級機構溝通和聯動,建立健全權責明確、管理規范、上下協調、精簡高效的中央和省、市(地)、縣監管格局。 通過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管組織體系,目前國資監管工作從中央到地方再到縣級,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責任落實到位,並且實現了由專門的部門負責國資監管工作。各地國資委組織開展了監管企業戶數清理,初步建立了地方監管企業名錄庫,全國國有企業月報動態監測范圍從地市擴大到縣級,初步實現了全覆蓋。 在資產屬性方面,體現在國企組織形態體量「大」,即「多元化」。國有經濟本質要求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做大、做強、做優一批國有企業,通過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優化企業的形態,尤其是在戰略合作力度方面。 分析人士認為,支持鼓勵中央企業之間、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地方企業之間相互持股,鼓勵上下游企業相互參股,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支持鼓勵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聯合重組,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行業調整和跨區域結構調整,實現國有資產的跨區域優化配置,提高國有資本的運行效率。 從全社會監管國資全局方面來看,體現在監管社會環境「大」,國企監管要形成全社會的協調與聯動,得到社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協同與支持,形成支持國企做強、做優的法律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 觀察人士指出,管理國有資產不僅是國資委的事情,和國有資產相關的各個方面都有共同的責任,比如證監會需要加強對上千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有效的監管、公司治理規范等等。 站在頂層設計大國資格局,對國有資產實施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和市場化的集中統一監管,使之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市場主體,是對完善各類國資監管體系監管思路的戰略引領,有利於完善優化大國資體系。

⑸ 企業的頂層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應該包括:

1、是要做什麼。

2、是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3、是要實現什麼目的。

「頂層設計」基於對目標市場的理解,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對競爭格局的認知,通過系統的分析把經營管理目標設定好,把用戶心目中理想的完整產品描述清楚,把實現目標的關鍵要素和主要挑戰羅列出來,把潛在的問題和風險預見到,從而根據目標去配置資源,缺什麼,補什麼,真正的讓企業發展的戰略落地。

(5)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擴展閱讀:

《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可謂大數據產業的頂層設計方案。隨著「十三五」的腳步漸近,我國經濟也步入了新常態發展軌道。如果說,產業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根基,那麼這其中大數據產業則發揮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自2014年3月「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政府層面一直在推進大數據產業的建設,相應的配套政策也相繼出爐。下發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所涉及的11項重點行動幾乎全部提到對於大數據的應用,從根本上肯定了大數據在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⑹ 什麼是企業資本頂層設計,包含哪幾個方面

第一,你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如果不夠,如何去拓展這個市場的想像空間。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業模式。

第四,打造一個持續增長或者增長的持續力。

第五,打造一個機制和團隊,使企業能夠有一個強大的向上發展的一個動力。
這些就像一個企業發動機一樣,發動機不是油的問題,而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油可以不斷輸入的。
1、如何認識資本市場的價值理念?
在計劃經濟時代,什麼人最容易當廠長?是做管理的,做技術的,因為那年代不需考慮很高的效益,更沒有購並收購的問題,所以只要管理的好,第二個有技術,能看得出你的產品,看得出你的服務,你就能當廠長。在市場經濟時代,什麼人最容易當,我們叫總經理,做市場的,因為他直接產生了市場的效益。但是你去看中國目前所處的階段,市場做的好,你可能會提到總裁總經理。但在美國大多數現在做CEO的都是做資本的,他學會並應用如何進行購並,他們買和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一個企業,所以企業需要你怎麼樣購怎麼樣並,能夠使企業的價值最大化,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
案例1:如何設計一個能做大的水產企業?
做大不是等出來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設計出來的。什麼是大企業?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企業向大企業去成長,更重要的是促進企業升級轉型。一個缺乏頂層設計的企業,很難有未來。我們所謂頂層設計核心一點就是先看未來的目標,未來企業要做大是什麼樣子?然後再看現在是什麼樣子?第三考慮如果不缺錢,應該一步步怎麼做?優勢資本投資的一個企業,它原來就是在福建和溫州那邊的貿易企業,收購漁民養的大黃魚,經過簡單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鱗,冰凍打包就出口。這企業原來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貿易加工型企業。該企業一年能有三四千利潤,但這企業在資本市場沒價值,因為它兩頭不靠。下游它沒有特定的客戶,因為它出口,中間商出口,出口商或者進口商出口;上游漁民,別人提高價格,他們就會賣給別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兩頭不靠,這種貿易企業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這個地方沒有其他大的企業,它不能被別人收購,那就有可能去整合這個市場。

第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要把企業做成可持續的企業,必須有上游和下游。先考慮上游,上游如何能讓養殖的漁民把魚賣給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裡投資一部分,然後控制合作社,漁民每收一斤黃魚,給他加個1%-2%,他們就能保證把黃魚給我,需要建五個左右,每一個需要800萬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萬。在這件事中要先考慮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錢,不要考慮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這是第一個設計,讓漁民的魚能賣給你,量有保證了。
第二個質量如何保證?養黃魚很可能質量有問題、或者飼料有問題,所以第一必須控制魚苗,第二必須控制飼料。魚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購一個魚苗廠,兩千萬便可以收購福建省一個最有名的黃魚之父所在的魚苗廠。如果讓他各個合作社自己去買飼料,很可能會出現三聚氰氨的問題,所以必須控制飼料,建一個飼料廠,也需要兩千萬,所以只需要八千萬,上游資源就控制住了。同時還要考慮,未來有錢的時候怎麼發展?用錢把海域資源圈住。在外海圈一個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權,這地方都可以養黃魚,費用需要一千萬。九千萬上游的問題解決了,上游未來發展問題也解決了。
下游原來是外貿市場,沒有確定的客戶,可以繼續做,但是要把內銷做起來,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戶的資源,否則人家都說OEM給你訂貨的。有幾個市場可以,一是禮品,大黃魚的禮品市場。第二是批發市場,第三是專賣市場,這些需要投資一千萬到兩千萬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幾個基金去考察,覺得企業沒價值,不值得投資,十幾個券商也看過,覺得這種企業根本上不了市,但我們覺得通過改造可以成為上市企業。通過這種頂層設計以後,把它全面合規性、價值性全部改造,企業變成一個可發展的企業,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資源的企業,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有可擴張的企業。原來只需要三千萬投資,優勢資本投了三千萬,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資了一億兩千萬,滿足了企業發展的要求。經過一年多發展以後,原來沒人投的企業,後來清科投資把它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前三十強。第二年又融了一個億,利潤從原來三千萬、五千萬,去年完成了八千萬,今年預計能超過一個億,這個企業變成非常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上市以後,它市值可能要超過30個億到40個億,而原來只是一個作價三個億的企業。這是一個通過價值挖掘和提升以後,形成一個全產業鏈,變成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核心品牌優勢、成熟市場渠道優勢、管理巨大市場規模的企業。

案例2:如何設計做大一家運動品生產企業?

原來做鞋的一個企業,優勢資本2006年投資了該企業。當時該企業只有幾百家店,是從從內銷轉回來的。當時問了幾個問題:第一如果不缺錢你能做多大?他說如果不缺錢,在中國能開兩萬家店。第二在不缺資金的前提下面,有四個增長因素可以使你跑的比別人快。投資前他每年增長20%多,投資之後增長要超過100%,為什麼要100%?
第一個單店能增長15%,因為像這些人均的每人GDP復合增長和二三線城市消費品零售增長,在二三線城市都超過了20%,而且三四線城市越低長的越快。因為它起點比較低,所以你單店保持15%的增長,我們叫內向式成長。
第二個增長力,拉動你成長的是外向型增長。原來幾百家店,每年增長50%。原來800家,現在1200家,再後年是1800家,只要有錢他就能做到,所以這要增長50%,店的數量增加。

第三是邊際式增長,店開好了,但是在店裡面我增加它的SKU,原來做籃球鞋的,現在可以做其他類型的鞋,也可以做襪子,其他的運動品,甚至運動化妝品,都可以把它加在裡面,這也可以有15%的增長。第四隨著品牌程度的增加,有了定價權,每年品牌可以提價6%到8%。所以15%、50%、15%,再6%到8%,這增長如果乘起來,超過了120%。上市之前它的凈利潤復合增長109%,這個企業經過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融資以後,在香港上市,連續五年保持70%-80%,甚至超過100%的成長。這是它的增長,為什麼選擇籃球。為什麼它這樣定位,怎麼定位。第三它的二三線城市的布局。第四它在一些內包外包的水平,以及垂直整合業務的模式。第五它的增長的推動力,一是同店增長,二是擴大店鋪網路,三是拓展產品品種。做大是設計出來的,先有設計,而不是隨著市場做大而做大,做不大的。

⑺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做什麼,怎麼做

目前,我國已經先後發布了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500個城市在進行新型智慧城市試點,並均出台了相應規劃,計劃投資規模超過萬億元。從實際效果看,新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醫療、政務管理等領域取得了廣泛成果。金鵬信息專家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頂層設計對當前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存在的短板與誤區進行剖析。

目前新型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存在三大瓶頸問題,這將對新型智慧城市的快速健康發展形成很大阻礙。

一、技術驅動特徵明顯智慧與城市脫節

只見智慧,不見城市。把時下流行的先進的信息技術都載入到城市之上,包括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SDN(自防禦網路)等等,但基本上都是信息採集、信息處理以及信息服務的套路,沒有實現信息技術與城市各功能模塊的深度融合,浮於表面,解決不了深層次的矛盾,缺乏吸引力,民眾感覺不到智慧,感覺不到生活的變化。一個城市是否智慧,不在於技術是否先進,而在於是否恰到好處,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城市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系統,城市生存和發展依賴三種基礎設施,支撐城市中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工程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能源系統、給排水系統、交通系統、通信系統、環境系統、防災系統等設施。社會性基礎設施則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設施。如果從改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和運行機制入手,進行智慧化方案的總體設計,使這些要素產生的微氣候系統對城市有明顯的影響力,新型智慧城市才能真正體現出價值。

二、規劃相對主觀與周圍環境缺乏融合

一般來說,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對於所在城市的戰略定位、城市特色、資源條件、人口構成、支柱產業等等都有比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目標和建設計劃也較具有針對性。但問題是只就城市論城市,制約條件與邊界條件考慮較少,規劃設計偏於主觀。現代社會流動性很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所屬區域之間,乃至境內與境外之間頻繁流動,城市只有與周圍的環境有效地融合,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新型智慧城市與周邊信息化環境的融合主要在於幾個方面:

1、網路基礎設施的對接,保證全程全網一致性的傳輸質量和安全性要求;

2、區域內融合的信息與數據從規模和質量上遠比一個城市內的信息融合更有開發利用的價值;

3、應用系統間的融合,如相鄰城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信息的對接,物流標識和物流系統的對接;

4、配套機制的融合,如認證系統和徵信系統的互認,為城市與周邊的經貿合作提供支撐。

三、重硬輕軟實施難度大

目前的新型智慧城市規劃也好,設計也好,基本都偏重技術架構,講求技術先進、功能全面、性能高超。硬環境描述得比較清楚,但在軟環境方面,比如制度、環境、配套機制、政策措施、商業模式往往語焉不詳,而沒有軟環境的支撐很可能會走傳統信息化的老路子,達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高度。要把軟環境說清楚,必須對城市的功能服務體系有透徹的了解,對政府的治理體制、城市的運行管理機制、社會事業服務的機制有著深入的把握,對於現有城市管理與服務的弊端有著清晰的認識,對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與利益訴求有著深刻的洞察。而這些,恰恰是信息通信從業者的短板,缺乏對政府治理體系的認知和經歷,捕捉不到體制機制的關鍵問題,提出的保障措施和推進策略難以切中關鍵,資源集約、信息共享、應用協同等這些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就難以實現。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⑻ 什麼公司的頂層設計培訓干貨多

我建議你去聽一下睿融的G·SSC關於頂層設計的培訓課程,非常實用,頂層設計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第一,你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如果不夠,如何去拓展這個市場的想像空間。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業模式。
第四,打造一個持續增長或者增長的持續力。
第五,打造一個機制和團隊,使企業能夠有一個強大的向上發展的一個動力。
這些就像一個企業發動機一樣,發動機不是油的問題,而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油可以不斷輸入的。
打個比方:如何設計一個能做大的水產企業?
做大不是等出來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設計出來的。什麼是大企業?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企業向大企業去成長,更重要的是促進企業升級轉型。一個缺乏頂層設計的企業,很難有未來。我們所謂頂層設計核心一點就是先看未來的目標,未來企業要做大是什麼樣子?然後再看現在是什麼樣子?第三考慮如果不缺錢,應該一步步怎麼做?優勢資本投資的一個企業,它原來就是在福建和溫州那邊的貿易企業,收購漁民養的大黃魚,經過簡單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鱗,冰凍打包就出口。這企業原來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貿易加工型企業。該企業一年能有三四千萬利潤,但這企業在資本市場沒價值,因為它兩頭不靠。下游它沒有特定的客戶,因為它出口,中間商出口,出口商或者進口商出口;上游漁民,別人提高價格,他們就會賣給別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兩頭不靠,這種貿易企業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這個地方沒有其他大的企業,它不能被別人收購,那就有可能去整合這個市場。
第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要把企業做成可持續的企業,必須有上游和下游。先考慮上游,上游如何能讓養殖的漁民把魚賣給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裡投資一部分,然後控制合作社,漁民每收一斤黃魚,給他加個1%-2%,他們就能保證把黃魚給我,需要建五個左右,每一個需要800萬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萬。在這件事中要先考慮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錢,不要考慮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這是第一個設計,讓漁民的魚能賣給你,量有保證了。
第二個質量如何保證?養黃魚很可能質量有問題、或者飼料有問題,所以第一必須控制魚苗,第二必須控制飼料。魚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購一個魚苗廠,兩千萬便可以收購福建省一個最有名的黃魚之父所在的魚苗廠。如果讓他各個合作社自己去買飼料,很可能會出現三聚氰氨的問題,所以必須控制飼料,建一個飼料廠,也需要兩千萬,所以只需要八千萬,上游資源就控制住了。同時還要考慮,未來有錢的時候怎麼發展?用錢把海域資源圈住。在外海圈一個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權,這地方都可以養黃魚,費用需要一千萬。九千萬上游的問題解決了,上游未來發展問題也解決了。
下游原來是外貿市場,沒有確定的客戶,可以繼續做,但是要把內銷做起來,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戶的資源,否則人家都說OEM給你訂貨的。有幾個市場可以,一是禮品,大黃魚的禮品市場。第二是批發市場,第三是專賣市場,這些需要投資一千萬到兩千萬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幾個基金去考察,覺得企業沒價值,不值得投資,十幾個券商也看過,覺得這種企業根本上不了市,但我們覺得通過改造可以成為上市企業。通過這種頂層設計以後,把它全面合規性、價值性全部改造,企業變成一個可發展的企業,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資源的企業,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有可擴張的企業。原來只需要三千萬投資,優勢資本投了三千萬,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資了一億兩千萬,滿足了企業發展的要求。經過一年多發展以後,原來沒人投的企業,後來清科投資把它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前三十強。第二年又融了一個億,利潤從原來三千萬、五千萬,去年完成了八千萬,今年預計能超過一個億,這個企業變成非常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上市以後,它市值可能要超過30個億到40個億,而原來只是一個作價三個億的企業。這是一個通過價值挖掘和提升以後,形成一個全產業鏈,變成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核心品牌優勢、成熟市場渠道優勢、管理巨大市場規模的企業。

⑼ 怎樣做好智慧物流發展頂層設計

業內人士認為,流轉效率的優化和運營模式的重構是公路物流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而「互聯網+物流(園)」是重構以「小、散、亂、弱」為特徵的中國傳統公路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的最佳方式。

陸華則建議,為提高公路運輸的發展質量,須在既有創新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的基礎上繼續優化,一是加強各物流園區間的協同效應,構建全國性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公路物流樞紐網,做好貨運的供求信息發布、交易、儲存等環節;二是構建公路物流行業城際之間的指揮調度系統和對接運輸與節點的線上平台;三是逐步培育全國性、實力較強的物流公司,扶持龍頭企業經營性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發展,有效銜接托運方和個體貨車司機,做好同城配送,實現同城配送與城際運輸的高效銜接;四是培育實力較強的無車承運人,為規模化發展奠定網路和企業組織基礎。調查結果顯示,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的車輛利用率,較傳統運輸企業提高了50%,平均等貨時間也從2-3天,縮短至8-9小時,交易成本下降6%-8%;五是在運輸網路發達、運輸設備標准化、運輸企業成熟的基礎上,推廣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集約化貨運組織方式,縮短裝卸停歇時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空載率。

⑽ 哪家企業做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比較好

面向未來城市的主導產業與智慧城市發展,賽迪設計憑借多年在工業和信版息化領域的政府權決策支撐、大量實踐經驗積累,提供從產業定位與發展方案設計到智慧城市規劃、設計、評估、監理,以至輔助產業資源整合、工程項目投資落地的全產業鏈式科技服務,為各地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工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結合新形勢確定戰略方向並有力貫徹落實提供智力與資源支撐。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