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貿易中的6+1產業鏈具體是指哪些~
具體指:
「6+1」產業鏈,整個產業鏈分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產品製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七個部分。
「6+1」產業鏈是由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的。「6」指的是:第一產品設計,第二原料采購,第三倉儲運輸,第四訂單處理,第五批發經營,第六零售;「1」指的是:產品製造。
從2006年開始至今,郎咸平對於製造業的支招就是著名的「6+1」理論,整合全產業鏈。他認為「中國不是製造業大國,真正的製造業大國是美國」,「中國越製造,美國越富裕」。他的理由是當今是產業鏈競爭時代,中國只負責產業鏈中的製造環節卻只拿到一丁點利潤,還導致環境污染,剝削勞工等問題,其他利潤全被歐美國家拿走,所以中國越製造,美國越富裕。「6+1」理論:「中國企業在應對外部競爭中僅僅占據了生產這個「1」的環節,利潤少得可憐。」整個產業鏈的「6」——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以及終端銷售,這6大塊能創造的價值是90%。 這個理論開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視,並得到一些企業的實踐。
推動企業大轉型解決通脹
對於大家關注的通貨膨脹現象,郎咸平認為這不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而在於中國存在的二元經濟現象,即同時存在過熱部門和過冷部門。「哪些部門過熱?與投資建設有關的領域是過熱部門,比如鋼鐵、水泥、房地產行業,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這些固定資產投資拉動,而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則是過冷部門。」郎咸平說,在二元經濟環境之下,資金產生一種逆流轉現象——從過冷的部門轉到過熱的部門,所以,過熱部門越來越熱,所有和過熱部門有關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政府對過熱和過冷部門的宏觀調控要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首先對過熱的部門要採取行政手法壓抑他們的過熱行為,對過冷部門不僅不應該打壓,反而應該通過政府的力量協助民營製造業走向比較好的明天,要扶持要鼓勵。過冷企業這么多部門,不是簡單的融資可以幫助他們,不是簡單的優惠政策能夠幫助他們,而是推動我國企業大轉型。怎麼轉呢?那就是從「1」進到「6」。
2. 中國三大經濟產業鏈是什麼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版濟關聯,權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主要是基於各個地區客觀存在的區域差異,著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藉助區域市場協調地區間專業化分工和多維性需求的矛盾,以產業合作作為實現形式和內容的區域合作載體。
3. 產業化和產業鏈有什麼區別
產業化和產業鏈的區別:
1、兩者本意不同
產業化是指商品經過研發後進行大批版量生產,推廣到權市場上作為標准產品售賣。
產業鏈則是指將產品的幾個相關行業串聯起來,形成具有步驟的生產產業,由最基本的構成至最高端的核心組成一條線的生產。
2、兩者意義不同
產業化指單獨一家企業,對產品進行量產,面對市場。
產業鏈則是由政府或者工業區管理層進行研究斟酌後,開發出來的一些列產品環節。使市場應用能夠方便的銜接起來。即買一種商品即可有另一隻商品進行配套。
3、兩者價值不同
產業化的價值比較直觀,從產品的產量上即可算出售出後的價值額度。
產業鏈的價值要遠遠高於產業化,因為這是一個行業從頭到尾的產品供應。價值不僅高,意義同樣非常重大。
4. 產業鏈空間分布特點是什麼
產業鏈空間分布特點:
(一)產業鏈的完整性與經濟區劃緊密相關
產業鏈是相關產業活動的集,其構成單元是若干具有相關關系的經濟活動集合,即產業環或者具體的產業部門;而產業環(產業部門)又是若干從事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群體。從事相似或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尋自身經濟活動的優區位。在這種「循優推移」過程中,一方面,產業環(產業部門)的微觀構成單位——企業,為了獲取集聚經濟效益,逐步聚集到適合其發育成長的優區位,即原先分布於各區域的同類企業在優區位實現「企業扎堆」(Clusters);另一方面,各個產業環(產業部門),為了獲取地域產業分工效益,由於具有不同經濟特點和追求各自的優區位而在空間上趨於分散。這樣,產業鏈系統內企業和部門循優推移的空間經濟結果是,產業鏈的各環節分別布局或配置到適合其經濟活動特徵的特定地點(SpecificLocations)。正因如此,當經濟區劃尺度較大時,比如說是大經濟地帶、大經濟區、省域或者流域經濟區時,或者說大到幾乎囊括產業鏈的所有環節的地域空間時,產業鏈表現出明顯的完整性;當經濟區劃尺度較小時,比如說僅是市域、縣域或者說是產業集中發展區時,其地域范圍一般難於包括產業鏈的各環節,這對於某一經濟區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色產業,但是產業鏈卻表現出明顯的斷續性。
(二)產業鏈的層次性與區域類型密切相關
產業鏈是產業環逐級累加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的累加是對上一環節追加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獲取附加價值的過程,鏈環越是下移,其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越是明顯;鏈環越是上行,其資源加工性、勞動密集性越是明顯。由此,欠發達區域與發達區域的類型劃分,往往是依據其在勞動地域分工格局中的專業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資源開采、勞動密集的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低,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低;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細加工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高,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高。因此,區域類型與產業鏈的層次之間產生了內在的關聯關系,欠發達區域一般擁有產業鏈的上游鏈環,其下游鏈環一般則布局在發達區域。
(三)產業鏈空間分布具有明顯指向性
優區位指向引導產業環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經濟區位,表現為產業環具有明顯的空間指向性。這種空間指向性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第一,資源稟賦指向性,產業環基於對優區位的追求,勢必在某種程度上依賴區域的資源稟賦,而後者的空間非集中性引起追逐資源稟賦的產業環的空間分散性。第二,勞動地域分工指向性,勞動地域分工使得各區域具有了自身的專業化生產方向,產業鏈對專業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產業環的空間分散性。第三,區域傳統經濟活動指向性,區域傳統經濟活動通常是區域特定資源稟賦和區域經濟特色的體現,經濟活動的路徑依賴性和慣性使得區域在產業鏈分工中具有深深的烙印。
5. 誰給我舉幾個例子 說說 什麼是 產業鏈的低端,什麼是產業鏈的高端
低端產業指技術含量低的產業,例如勞動密集型產業。
主要包括七大類: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傢具、塑料製品。
這是一個目前能給我國每年帶來三萬億人民幣出口收入的龐大產業,但是我們需要警醒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迅速發展,並且增速還比我國要快。
高端產業
高端產業包括光電子產業、人工智慧產業、數字產業、量子技術產業、超級計算產業、電磁能產業、氫能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材料產業、大健康產業。
(5)39大產業的產業鏈擴展閱讀
2018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其中確定了雄安新區未來幾年的產業重點,制定了八大專項實施方案。該計劃制定了包括大數據與物聯網產業、信息技術製造業、人工智慧與智能裝備產業、生物醫葯健康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產業、未來產業等八大專項實施方案。
無一例外均緊跟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趨勢保持一致,以智能化信息產業為重點。《計劃》提出要建設3家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在雄安新區布局建設1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和未來產業研究院。
6. 產業鏈形成的四大模式有什麼概念簡介
產業鏈形成的四大模式:
產業鏈在四維對接和四維調控之下.在現實中形成了一些具體模式。劃分模式的標準是看產業鏈中主要節點之間的主要企業與企業的關系。企業之間有三種主要關系及其契約形式。即純粹的市場交易關系、產權關聯式關系(體現為企業通過收購、並購、持股、控股、參股等形式對其他企業進行控制)、准市場式關系(亦即企業間通過「關系型契約」所建立的較穩固的關系)。相應的「契約形式」有:「市場交易式」契約——純粹的「商品買賣合同」、「產權契約」——企業持股或控股數量與質量的制度安排、「關系型契約」——既非產權又非完全商品交易的契約關系。按照上述關系和契約形式,可以把產業鏈的形成模式分為市場交易式(市場交易關系、市場交易式契約)、縱向一體化式(產權關聯、產權契約)、准市場式(准市場關系、關系型契約)和混合式產業鏈四種。
市場交易式產業鏈指產業鏈中的企業之間是完全的市場交易關系。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平等。靠供需鏈而組成一個有機的鏈條。它的優點在於:整個產業鏈中不存在壟斷利潤的節點,企業生產不會受制於某些廠商。缺點在於:產業鏈中的商品迂迴程度較低,供需鏈中的技術鏈較短。此外,過於「獨立」式的生產不利於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不利於社會分工的發展和整體產業鏈價值的最大化。另外,由於除了自己生產以外的產品都來源於外購,產品生產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大。
縱向一體化式產業鏈指核心企業通過向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的縱向一體化擴張而形成的產業鏈。
產業鏈中的企業同屬於一個企業集團或總公司,有著產權的關系紐帶。總公司或集團公司通過控股或自建等方式對其他企業保持著強有力的控制.靠企業間的產權紐帶形成一個產業鏈。它是一種在產業鏈內部進行「自給自足」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納入同一個經營體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存、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從行業調控維來看,縱向一體化式產業鏈由於將市場交易轉化為企業集團內部生產。用集團內部的計劃代替市場交易,從而使生產更加穩定;但是,企業集團內部管理的難度加大.不利於產業鏈整體效率的提高。這種模式往往和產業特性有關。一般來說,鋼鐵、石油、煤炭、汽車等進入壁壘高、容易產生壟斷的產業往往形成一體化式產業鏈。
准市場式產業鏈指核心企業或龍頭企業通過虛擬、OEM、ODM、特許經營連鎖、外包、戰略聯盟、租賃等既非市場交易又非產權控制的形式.以及處在自己上游或下游的企業形成的一種既非完全市場交易又非企業集團內部關系的產業鏈。這種模式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當企業和供方或買方建立起一個較穩固的市場交易關系。形成「關系型契約」時,企業鏈實質上也就變為「准市場式」。這種模式往往存在於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社會分工和專業化水平非常高的情況之下。由於「關系型契約」不像產權紐帶一樣穩固.對核心企業控制鏈條的能力要求很高。從技術鏈和企業鏈進行對接的情況來看.它是在技術鏈很成熟情況下的企業鏈對接方式。從需求鏈的對接來看,准市場式產業鏈由於生產的靈活性,最能適應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從行業調控維來看。為了加強企業間的關聯。除了建立「關系型契約」之外,還要建立「關系專用性投資」。由於准市場式產業鏈的本質不是控制企業而是選擇產業鏈節點上的企業,核心企業對其他企業了解的要求遠大予對控制企業的要求.因此,核心企業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來不斷掌握其他企業的變化情況。從適用范圍來看。往往是在信息技術運用較發達、技術成熟度高、技術關聯性強的產業中容易產生准市場式產業鏈。
混合式產業鏈是指含有市場交易式、縱向一體化式、准市場式這三種產業鏈模式中的二種或三種的結合模式。這種模式是現實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它是指在同一條產業鏈中的某一部分是一種產業鏈模式,而另外一部分又是另外一種產業鏈模式。在產業鏈的部分環節還是具有所屬產業鏈模式的特點。如在某一個產業鏈的部分是「縱向一體式產業鏈」。那麼。這部分產業鏈就具有縱向一體式產業鏈的特點。從技術鏈和企業鏈進行對接的情況來看。它是技術鏈比較成熟情況下的企業鏈對接方式。從需求鏈的對接來看,混合式產業鏈由於生產的靈活性。能適應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從價值鏈的對接來看,混合式產業鏈能夠較好地實現產業價值。從行業調控維來餚。由於混合式產業鏈的復雜性,行業調控也具有復雜性。從適用范圍來看,混合式產業鏈的適用范圍最為廣泛。
7. 製造業產業鏈是怎樣的
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的關聯,而這種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各產業中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1.上游產業
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
(1)利潤比較豐富並且競爭相對緩和的一個行業
(2)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
(3)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
2.下游產業
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主要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
(1)產品形成競爭優勢更加依賴上游供應商
(2)直接面向消費者,關注消費者的需求
(3)關注品牌、渠道以及整個行業的成長性
在討論循環經濟等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相對於上游和下游產業之間的一個「中游產業」的概念。
3.中游產業
主要是中間工業品,如裝備製造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鍋爐的核心部件燃燒器,電腦的核心部件CPU晶元,這些都屬於產業鏈中間的位置,屬於中間工業品。
(1)對宏觀經濟比較敏感
(2)受原材料價格漲跌和下游需求的影響起伏較大
(3)有機會構建產業鏈影響力
目前,製造業由生產向服務轉型是一種普遍的趨勢,所以我們的注意力不僅僅是局限在生產製造方面,也需要如下圖「產業微笑曲線」所表明的,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營銷品牌上靠攏,把一些優質的、差異化的服務打造成產品的一部分,比如說整體的解決方案就是把產品和服務打包,這樣對比客戶分開購買或自己組裝就降低了很多成本,從而創造最高價值。
8. 什麼是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版,並依據特定的邏輯權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