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常德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常德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23 15:59:08

A. 常德市到湖南省中地位如何和長沙的發展有何不同常德經濟會趕超長沙嗎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史稱"黔川咽喉,雲貴門戶"。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峽——洞庭湖、南嶽衡山——張家界黃金旅遊走廊的紐帶與中樞。 常德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常德是中國有名的「非金屬礦產之鄉」。 常德資源物產豐饒。糧、棉、油、茶葉、柑桔、楊樹、淡水魚類、淡水珍珠等產量居湖南省前列,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境已探明礦藏145種,其中雄磺儲量亞洲第一,金剛石、石煤、芒硝儲量為全國之首,磷礦、石膏礦、膨潤土等蘊藏量和產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形成了煙草、鋁業、電力、食品、紙業、紡織、機械、建材、醫葯、電子等主導產業,建成了德山高新技術工業園和11個縣級工業園區。
常德山水風光秀美。屬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山區、丘陵區、平原區、湖區地貌俱備,生態環境優良,湖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跡繁多。中國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桃花源、千年佛教聖地夾山寺、湖南屋脊壺瓶山、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中國常德詩牆」等景區景點享譽中外。常德還與世界著名風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緊鄰。
已躋身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列的常德,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風景(旅遊度假)區3個;有各類旅遊住宿接待單位近300家,標准客房近萬間,有旅行社28家;出租汽車1800輛;已開通國內航線六條,高速公路2條;水運航線看近十條;石長鐵路和枝柳鐵路交匯於此,319、207兩條國道貫穿全市,交通便捷通達,國際直撥電話通達所有國家和地區,電話入戶率為湖南省第一,常德信息港、多媒體通訊網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國際郵政匯兌、電子信函等業務均已開通、通訊快捷方便。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已成為一座集觀光游覽、考古探幽、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於一體的全天候多功能現代化旅遊城市。
現在的常德正在深入開展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國家環保模範城、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等項創建活動。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常德市將建成人口80萬至120萬、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 一、久負盛名的農產品優勢
常德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土資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糧倉、酒市、煙都、紡城、茶鄉」。全市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和水產品的總產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豬和魚的生產基地。全市九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是商品棉基地縣,5個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多年來,常德的農業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有先進的種植業,還有較發達的養殖業和林果業,農副產品非常豐富。農產品除糧、棉、油、豬、魚、珍珠居全省前列外,果、麻、糖、茶、繭、煙、牛、羊、禽、蛋、龜、鱉、膳、牛蛙以其出產多、品質優而聞名全國。主要作物最高年產量:糧食330多萬噸,棉花11萬多噸、油菜籽37.5萬噸,2001年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98億元(90年代不變價),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開發出來的金健系列糧油產品、洞庭水殖系列水產品、洞庭大閘蟹、漢壽中華鱉、石門馬頭羊、張老頭牛肉乾、桃源大葉茶、東山秀峰茶、石門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藠頭、武陵醬板鴨等大批優質農產品,己躋身國內市場,蜚身海內外。僅漢壽縣每年投放市場的商品鱉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從常德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調整,提出了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發展戰略,即通過3年時間的努力,使全市的優質牧草和飼料糧、優質速生豐產楊樹、優質蔬菜、優質果林、高效養殖水面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通過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全市柑桔面積已達92萬畝,產量3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早熟柑桔生產基地,去年農業部在該市石門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柑桔節,極大地提升了該市柑桔的知名度。全市楊樹面積已達79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楊樹生產基地之一,漢壽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黑楊之鄉」。全市以珍珠、河蟹、甲魚、名貴魚為主的高效養殖水面達到100萬畝,其中珍珠養殖發展到13萬畝,吊養珍珠蚌1.2億個,年產優質珍珠10億克以上,產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全市草食牲畜發展來勢強勁,目前已經形成了陽光乳業、星光牛業、曙光羊業、南方草業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頭奶牛、36萬頭肉牛、138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
二、初具規模的產業優勢
1、特種水產支柱產業。該市可養殖水面127萬畝,精養池60多萬畝,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水產品預計為27萬噸,產品總量和品質位列全省前茅。「十五」期間重點發展名貴魚。在安鄉、鼎城、澧縣分別建立一個鱖、鯰魚生產繁殖示範基地,發展10萬畝精養名貴魚,單產提高到400公斤,逐步淘汰四大家魚。同時,大力發展其它特種水產養殖。通過五年努力,全市形成1萬畝池塘養蟹、8-10萬畝大水面河蟹放養規模,總產達到250萬公斤。吊養珍珠2億只以上,實現產值10億元。充分利用全市可養水庫17.5萬畝,可養湖泊26.6萬畝的寬大水面發展銀魚、形成年產150萬公斤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值2億元。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我市水產加工是一個薄弱環節,企業規模小,產品單調,加工水平不高。今後幾年,我市擬在安鄉、鼎城、漢壽水產中心區縣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並採用先進技術的水產品加工企業。開發以四魚為主的食品加工製品,使水產加工產品上規模、上檔次、上台階,到2005年力爭水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
2、肉食支柱產業。生豬是我市農業經濟第二大支柱產品,今年預計出欄460萬頭,「十五」期間,首先,要在沅水和澧水兩大流域建立兩大生豬良繁基地,重點發展我市特色豬種桃源黑豬,要求桃源發展成出欄過100萬頭桃源黑豬的生豬大縣,鼎城、澧縣都要形成過100萬頭的生產規模,到2005年全市生豬出欄數達到550萬頭。其次,大力發展草食動物。我市草場資源豐富,發展草食動物具有成本低,市場前景廣的特點,結合「五個百萬畝工程」的順利實施,湖區要重點發展肉牛和肉羊的引進、馴養,山區重點發展馬頭羊和肉兔生產,平丘區重點發展奶牛的飼養,把草食動物作為我市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突破口來抓。到2005年,全市要形成3萬頭奶牛、30萬頭肉牛、1000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第三,重點發展肉食加工業。我市有大小屠宰廠360家,其中年宰殺能力過萬頭的有5家,常德肉聯廠年宰殺能力為30萬頭,年加工產值可達2億元以上。但大多數肉聯廠僅限於單純的宰殺加工,而且加工量不飽和。今後,我市肉聯企業要重點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桃源黑豬、馬頭羊、肉兔等加工製品,在著重發展分割、保鮮、熟食風味製品等肉食品上下功夫。第四,大力發展奶品加工業,使我市日加工鮮奶的能力達到300噸以上。到「十五」期末,畜牧業產值要達到68億元。綜合加工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3、蛋禽支柱產業。我市有豐富的水面資源和大量的空坪隙地,而且還有桃源大種雞、濱湖麻鴨等優良的地方品種。近些年通過引進艾維茵雞,江南一號鴨、櫻桃鴨等名新品種,為我市蛋禽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全市出籠家禽9777萬羽,禽蛋產量28.33萬噸,禽蛋生產產值達16.9億元,預計今年蛋品總產達29萬噸,家禽出籠過億羽。「十五」期間,要重點發展桃源雞、鵪鶉、美國肉鴿、烏骨雞、七彩山雞、清水鴨等優新品種,良種家禽發展要佔到50%以上。到2005年要發展水禽3000萬羽,其中鼎城、漢壽、安鄉、澧縣各發展500萬羽,雞1.2億羽,蛋品總產達到40萬噸以上。要在安鄉、臨澧、鼎城等家禽養殖大縣籌建禽業加工企業,開發高檔產品「板雞」、「板鴨」,推廣臨澧太平的經驗,大規模發展肉雞養殖及系列加工,發展出口產品。到「十五」期末,禽蛋生產產值達到30億元,實現綜合加工產值5億元。
4、茶葉支柱產業。我市現有茶園面積20萬畝,其中採摘面積16.8萬畝,初步形成了以「東山秀峰」、「石門銀鋒」、「桃源烏雲毛尖」「桃源大葉茶」等優質名茶為主體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十五」期間,要以石門西北山區、桃源西南山區為主體,大力改造老茶園,建立30萬畝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同時,改進制茶工藝和包裝,提高茶葉品質檔次,在重點擴大「桃源大葉茶」、「烏雲毛尖」、「桃源杉針」、「東山峰秀峰」等名茶的生產規模的同時,培育生產紅茶、花茶、烏龍茶、鐵觀音等高檔名茶的外向型企業。
5、楊樹支柱產業。根據國家鼓勵發展速生豐產林的實際,充分利用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的機遇,依託現在已經發展起來的三倍體毛白楊公司,大力發展楊樹產業,到2005年,全市優質楊樹面積達到200萬畝,逐步用現在的三倍體毛白楊、三角葉楊等優質楊樹代替原有的黑楊,並配套加工,使整個楊樹產業的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並產生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6、果蔬支柱產業。今年,全市優質蔬菜基地和優質果林基地面積分別將達到100萬畝,每年蔬菜產量將達到200萬噸,各類水果產量將達到30萬噸,但加工仍是薄弱環節,發展潛力還很大。「十五」期間,在重點培育果蔬批發市場的同時,還要大力扶持10家果蔬加工企業,使果蔬產業的年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
按照常德市「十五」發展規劃,結合建設經濟強市的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重點是,通過全面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推進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效、財力增強,逐步把我市建成優質農產品大市、生態經濟大市、食品生物產業大市。
堅實的農業基礎
全市有耕地43萬公頃,三分之二以上為洞庭湖淤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是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場646萬畝,可養殖水面100萬畝,林地面積700萬畝,具有發展牧業、水產業和林果業的先天條件。 全市有5個縣、區為國家農產品商品基地。糧食、棉花、油料產量居全省之首。果、麻、茶、糖、蠶、煙和豬、牛、羊、禽、魚、龜、鱉、牛蛙、珍珠以其出產多、品質優而聞名全省、全國。
日益健全的工業格局
常德市為湘西北的工業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電、化工、建材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其中紗、布、酒、水泥、卷煙產量居全省前列。常德發達的農業、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目前以加工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在國家劃定的39個工業大類中,除石油、天然氣開采等少數產業外,其它30多個大類均有分布,形成了輕工業佔主導、輕重工業基本均衡發展的產業結構。
截止2004年底,常德市有規模工業企業401戶,其中大型企業4戶,中型企業49戶。隨著常德市國有企業「兩個置換」改革進入清盤掃尾階段,規模工業企業僅有68戶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市直納入改革范圍的63戶工交企業已有60戶完成了職工安置工作, 9個區縣(市)列入改革范圍的213戶國有企業已全部完成掃尾工作,實現了體制的根本轉換。
2004年,全市規模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2.7億元,增長30%,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絕對額居全省第三位,速度居全省第二位;完成銷售產值280.9億元,同比增長26.7%,產銷率達100%;實現利潤19.5億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長38.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2.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0多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
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常德產業實際,經過科學論證,明確了常德市近幾年重點發展的十一個優勢產業,即:煙草產業、鋁材產業、電力產業、林紙產業、食品產業、機電產業、紡織產業、建材產業、醫葯產業、珍珠產業、鹽化工產業。2004年,全市十大優勢產業(不含珍珠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6.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23.3億元,實現銷售稅金65.3億元,實現利潤17.5億元,分別佔全市總量的87.6%、86.7%、97.9%、90.2%。
煙草產業常德卷煙廠是常德唯一的煙草生產企業。該廠主要產品為「芙蓉」系列卷煙,其中「芙蓉王」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中國馳名商標」,產品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並出口到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率多年名列中國高檔煙前茅。2001年,常煙投資10億元,新建聯合工房,引進先進的卷煙生產和科研設備,使該廠具有了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水平。2004年,該廠完成產值112.4億元,實現利潤11.9億元。 面對全球化世紀風雲,常煙定下了自己的「2231」奮斗目標:即在「十一五」末期,確保卷煙品牌規模做到200萬大箱以上,品牌的年度收入200億元以上,企業年度利潤30億元以上,進入行業一流企業,躋身世界煙草前10強。
鋁材產業2002年,創元鋁業落戶常德市桃源縣,距市中心30公里。創元鋁業依託五強溪水電站的電力優勢,噸鋁電費占鋁錠成本的比例為33%(噸鋁耗電1.5萬度,電價0.26元/kwh),比國內平均水平(噸鋁耗電1.6萬度,電價0.305元/kwh)低5個百分點。2004年完成產值11.5億元,實現利潤4643萬元。2004年至2007年,創元鋁業計劃完成投資50億元,達到年產電解鋁28萬噸、鋁材10萬噸、陽極16萬噸、發電42億度(自建60萬千瓦火電廠)的生產規模,年產值75億元,利稅10億元。湖南省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將常德市確定為鋁工業發展基地,為加大鋁材產業開發力度,市政府成立了鋁材及鋁合金系列產品深加工項目協調領導小組,項目選址確定在德山經濟開發區和桃源創元工業園,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市場調研。
電力產業常德現有5家火電廠,33家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36萬千瓦,其中石門火電廠90萬千瓦。2004年,全市完成電力產值15.6億元,實現利潤3656萬元。
林紙產業常德現有造紙及紙產品加工企業23家,年生產能力25萬噸。有中型企業4家,分別是常德恆安紙業、常德天宏紙業、津市雪麗造紙、安鄉恆安衛生紙品。2004年,林紙產業完成產值12.5億元,實現利潤1.1億元。根據國家退田還湖、退耕還林的有關政策,常德市實施了改變農業產業結構的「五個百萬畝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在五年內種植楊樹面積300萬畝,這將為制漿造紙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食品產業常德現有食品工業企業和個體戶2萬多家,固定資產20多億元,年產值35億元,年利稅5億元。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有20家,過億元的有3家,涌現了金健米業、湘澧鹽礦、桃源魯糖、國人啤酒、德山大麴、武陵酒業、漢壽榮祺、西洞庭糖廠等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金健米業是「中國糧食第一股」,2004年完成銷售收入4.2億元,「金健米」獲全國知名品牌。全市食品工業產品有5個獲國家銀質獎,92個獲省優產品獎, 10個獲「湖南品牌」。
機電產業常德現有機電製造企業137家,其中規模企業78家,包括汽車及配件、電子信息、紡機、煙機、軸承、電機、電工電器等15個行業,有235種近400個規格型號產品。共有各種設備9100台(套),其中達國際先進水平的15台(套),國內先進水平的791台(套),一般水平8294台(套)。擁有大中專以上學歷員工4072名,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科技人員2319名,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69人,占員工總數的12.5%,獲博士和碩士學位的29人,享受國家級待遇的9人。
常德紡機生產的「巨鷹牌」搖架已形成7大系列29個品種,是國內同類產品中產品最全、產量最大、質量最優的,其中YJ2-142C型搖架已列入國家重點火炬計劃。2003年9月「巨鷹牌」搖架打入搖架王國德國,出口4萬套。經編機有特里科高速機型、拉舍爾雙針床機型及賈卡提花機型等4大系列30多個品種,其質量、性能和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之首。
湖南安福氣門的氣門座,國力變壓器有限公司的武陵牌35KV級以下電力變壓器、組合式變壓器被授予省級名牌。
華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VR系統、「X」光機電視系統、條形碼客戶信息錄入模塊、IC卡管理模塊、安檢過程硬碟錄像管理網路檢索模塊等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反映良好。
常德煙機生產的YJ17-YJ27卷接機組、YF12-YB17儲存輸送系統占據國產同類機組70%和80%的市場份額,新開發的高檔生活用紙包裝機組產品可替代進口。
金龍電機研發、生產的「錦龍牌」Y2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填補省內空白,功率符合德國DIN42673標准,Y1、Y2系列產品70%出口歐美市場。
紡織產業全市現有紡織企業160多家,擁有紡紗能力60萬錠,織布機6000台,印染能力1.5億米/年。其中規模以上紡織企業42家,資產總額30.42億元,從業人員2.32萬人。
常德市是湖南省優質棉花主產區,棉花產量每年約200萬擔,佔全省一半。全市紡織企業前段主要是實施內涵式填平補齊的系列技術改造,以改造更新原國有企業陳舊落後裝備為主,在提高產量、質量,降低能耗、物耗,治理污染方面下功夫,裝備和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後期發展要轉向引進先進的面料後整理技術,提高服裝特色工業用面料的集聚度,培育紡織品終端品牌。近期可充分發揮常德紡機在中國經編機製造行業的龍頭地位,促成經編機與經編布製造在本地的完美結合,找准突破口,大力扶持,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經編白坯的產業集群,再適時引進後整理工廠。今後3-5年內紡織行業發展規劃:培育區域群體產業,紡織產業年產值達到50億元,紡紗能力達到80萬錠,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建成以傑新紡織、東信棉業、雲錦紡織為標志的我省重要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建成亞洲最大的薴麻脫膠、紡紗基地;建成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經編產業園。
建材產業常德現有建材工業規模企業46家,以生產水泥為主,共有40家規模以上水泥生產企業,59條水泥生產線,其中旋窯生產線8條,立窯生產線51條,年生產能力484萬噸。全市水泥灰岩的基礎儲量為15億噸,居全省第一位,岩石品位高,氧化鈣含量為51-54%,大部分礦區礦石處於裸露狀態,適合低成本開采。
石門特種水泥公司的「壩道」牌水泥屬省內名牌產品,達到國家先進水平,通過了三峽總公司嚴格的檢驗,選為三峽大壩的主體工程施工材料。施工8年來,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受到了三峽總公司的贊譽。澧縣銀豐公司的的「湘碼」牌水泥被選為湖南大學、長沙建行萬順花園的主體施工建築材料,產品近期銷往上海、江浙等地。臨澧新廈集團公司的「新廈」牌水泥,澧縣甘溪水泥公司的「甘溪」牌水泥均為省優質產品。石門強盛水泥、桃源雄勁特種水泥、臨澧龍鳳山水泥、鼎城湘北水泥在省內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醫葯產業常德市醫葯業門類齊全,現有醫葯工業企業26家,其中制葯21家、醫療器械2家、醫用氧製造和衛生材料、中葯機械企業各1家。此外,還有80多家醫葯商貿企業。大部分工業企業進行了GMP技術改造,商貿企業有5家進行了GSP改造,戶數和標准都處於全省前列。
全市醫葯工業企業可生產化學原料葯100多種,化學葯制劑10類共200多個品種,中葯劑49個品種。目前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2家,過千萬元的有7家。
珍珠產業常德是我國珍珠的主產區之一,產量佔全國的1/3,質量居全國之冠。目前常德市珍珠養殖面積30萬畝,存塘珍珠蚌3億只。由於常德市尚無珍珠深加工企業,故珍珠一般在1-2年幼蚌時就出售。如以5年成蚌計,年珍珠產量可達1000噸。其中一、二、三級珠占總產量的40%,主要用於飾品,深加工後產值可成10倍增長,達60億元;四、五級珍珠約占總產量的60%,主要用於葯品、保健品,深加工後產值至少提高6-8倍,可達40億元;每年成蚌珠還可提供蚌殼1.2萬噸,全部生產珍珠層粉可創產值1.9億元。因此,常德市珍珠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B. 常德當地農業發展狀況的報告

自己想,我們又不了解你們當地的

C. 常德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

光靠
農業和工業企業自己慢慢發展是很難把區域經濟拉起來的,
要認清內楚企業打的是企業自己的招牌容並不是常德的招牌
農業不能富市
想富市先要搞活經濟
第一,搞活人氣(增加流動人口數量)
打廣告把常德在全國的知名度打出去,你說的很對常德經濟基礎比較好,有良好的旅遊環境
缺乏的是廣告投資。廣告效應很重要。不遺餘力投資項目廣告,
第二,建設好配套設置(道路整理)可以多拉幾個專家讓他們幫忙出出主意
讓來到這個城市人留在這,對外來打工人員要予以補助政策要超過國家標准,(統計閑置的房變成廉租房,其實中國老百姓基本那個家都有兩套房子的。)
第三,發地產建設方面打造特色城市。
第四,注意節約,注意細節小問題上很容易產生巨大的資金浪費。
第五,想辦法讓企業留下來紮下根,想辦法讓企業的研發機構留在常德。(商人是無利不起早的要適當,放寬政策鼓勵企業發展)
希望您能採納~謝謝
我不是公務員 我也不是一個老闆 我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還是個20多歲的毛孩子,
唉心有志而無人用。。。

D. 常德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呢最近有什麼大的項目呢

今年在'滬洽周'上簽下140億大單!最大的項目是投資25億元的 [佛山東鵬陶瓷 中部總部項專目] 常德市已排屬名入中國知名度高的70個大中城市行列,也是湖南經濟較發達地區! 常德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東臨洞庭湖。是湖南13個地級市之一,轄武陵、鼎城兩區,漢壽、桃源、石門、澧縣、臨澧、安鄉6縣,代管省轄縣級市津市市,總人口600萬,其中城鎮人口168。也是湖南經濟較發達地區 1.湖南省第一個園林城市;湖南省唯一的國際花園城市;[2005年度]湖南省唯一的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全國僅24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中國魅力城市[2004年度] 2.經濟GDP全省排名第2位[除省會]農業連續14年排名第1位[包括省會]是除省會以外省內唯一擁有 航空 鐵路 高速 立體式交通城市 3.中國著名品牌:芙蓉王.中聯重科.金健米業.恆安紙業.泰格林紙.創元鋁業...還有近期入戶的東鵬陶瓷華中總部,等... 4.是省內的能源基地 交通樞紐 2013年將開工的 常德核電廠[利用核電第三代技術]

E. 你覺得未來的常德市的發展會如何呢

發展迅猛。想到常德就會想到避暑山莊,說明該市位置十分的優越。並且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旅遊的人會越來越多,當地的也會十分的繁榮。

F. 常德市2008年至2020是如何進行城市規劃

常德市1999年一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摘要)

一、概述

(一)現狀概況

常棵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東濱洞庭,南通長沙,西連黔川,北臨鄂西。市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涅潤氣候區,洞庭湖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兼備平湖,丘崗、山地地形特徵。全市現轄兩區、一市、六縣,面積18190平方公里,1998年底戶藉人口595.03萬人,國內生產總值303.7億元,居全省第三位。常德市中心城區由江北城區、江南城區、德山開發區三片組成,至98年底,三片建成區面積48. 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7. 25萬人。其中江北城區為常德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設用地面積31.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76萬人;江南城區為鼎城區政府所在地,建設用地面積9.35萬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萬人;德山開發區為常德市的主要工業基地,建設用地面積10.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萬人.

(二)規劃期限

近期2005年,遠期2020年,遠景2020年後30-50年。

(三)規劃區范圍

本次規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江北地區、武陵鎮、德山開發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護城鄉、東郊鄉、東江鄉、河伏鎮、丹洲鄉、南坪崗鄉、蘆荻山鄉、灌溪鎮、白鶴山鄉、斗姆湖鎮、石門橋鎮,太陽山林場,總面積約638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區位條件

常德市域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我國「東靠西移」戰略的中間地帶,是長江流域經濟發達的上海、江蘇與相對落後的雲、貴、川的過渡區,它既受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中心的南中國經濟圈的輻射影響,也是湘西北匯入長沙經濟帶的必經通道。

(二)城鎮發展戰略與布局

常德市跨世紀的城鎮發展戰略為:強化中心城市,加強縣城建設,積極發展中心鎮。城鎮發展布局將在現有基礎上形成「一個中心,兩大城市群,三條軸線,四類空間,五個等級」的戰略布局。一個中心即以常德市城區為市域中心城市;兩大城市群是以石門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和以津市、澧縣為核心的東北城市群;三條軸線指南部發展軸(319國道、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沿線)、北部發展軸(從津市、澧縣沿澧水流域到石門)和中部發展軸(207國道、石長線和1836省道沿線);四類空間是以常德市城區為中心的大都市區,以各城鎮發展為依託的城鎮密集區,以交通干線和沿線重要城鎮為骨乾的城鎮點軸發展區和西部山區的城鎮點狀發展區;五個等級是指中心械市——次中心城市——縣城一一中心鎮———般鎮的五級城鎮體系結構。

(三)總體發展目標

20l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O0億元左右,2020年達到1500億元左右,人均GDP超過20000元。建立—個適宜常德市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等級規模完善,空間市局合理,功能組織協調的城鎮體系結構。城市化水平,2010年:40%,2020年:50%。

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一)城市發展戰略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經營環境的改善,加強城市建設力度;發揮中心城市的凝聚力,促進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塑造有特色的宜人的現代

化城市環境。

(二)城市性質、規模

常德市位於湘鄂邊境,同屬武漢經濟圃和湖南濱湖經濟區,同時受到湘中經濟圈、湘北經濟圈、湘西經濟圈、鄂中南經濟圈、鄂西南經濟圈的影響。處於國家開發中西都地區「東靠西移」的過渡地帶,是湖南省北部聯系長江流域重要的門戶與通道,濱湖經濟區的重要城市之一,湖南省建設湘西北地區的重點 。 因此性質擬定為:湘西北的中心誠市,交通樞紐和流通中心,以輕型工業為主的現代化城市。根據預測,2005年城市人口 60萬(其中江北城區38萬,江南城區10.5萬.德山開發口10. 5萬),2020年城市人口 100萬(其中江北城區60萬,江南城區20萬,德山開發區20萬)。城市建設用地規模,2005年控制在6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控制在95平方公里左右。

(三)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及總體布局

江北城區近期沿武陵大道兩側向北發展,遠期適當向東發展,主要向北、向西發展。德山開發區上要向南發展,江南城區向西、向南發展。城市未來的總體布局仍是—城三鎮形式。江北城區作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江南城區作為區域性商貿市場中心,德山開發區作為市級工業基地,並在發展中完善其城市職能。

(四)城市用地布局規劃

l、居住用地規劃

考慮到常德市城區原有居住用地相對分散.對居住用地按居住片區進行規劃布局。城區規劃12個片區,其中江北城區5個,江南城區3個,德山開發區4個。

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行政辦公用地規劃

為強化江北城區的行政職能,在洞庭大道北側,龍港路與皂果路之間布置市政廣場及相應的行政用地,形成江北城區新的行政中心,也是常德市城區的行政中心。 同時增強各行政單位的綠化用地,改善行政辦公的環境。

(2)商業金融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在規劃中形成兩個較大的商業中心,—個是對原有人民路周圍的商業用地進行改造增建,擴大規模,形成具有傳統氣息的商業中心;另—個是結合新的行政中心布置—定的商業用地,形成新的現代

化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以現在的洞庭大道中段為基礎,加以配套、完善,作為將來的金融中心。江南城區結合市場用地適當布置一定規模的商業金融用地。德山開發區沿乾明路兩側布置小型的商業用地。

(3)市場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對原有市場進行改造,適當增加部分專業市場。江南城區適當擴大原有市場規模,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增加專業市場。

(4)文化娛樂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結合新的行政商業中心,布置一處文化娛樂用地,形成整個市區綜合性文化娛樂中心。江南城區在沅南路北側新增—處文化娛樂用地,形成其文化娛樂中心。德山開發區在崇德路南側建成該區的文化娛樂中心。

(5)體育設施用地規劃

現有市體育中心作為整個市區的體育活動中心,老體育館環境改善後作為江北城區的體育活動中心;江南城區現有體育館作為其體育活動中心;德山開發區在桃林路北側新增一處體育用地,形成其體育活

動中心。

(6)醫療衛生用地規劃

規劃新增加2所綜合性醫院。一所位於江北城區芙蓉路北段東側,主要為江北城區西北部新建城區居民服務;另一所位於德山開發區南部新建城區的中心。

(7)科研教育用地規劃

規劃中新增的科研教育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城區。在江北城區西北部芙蓉路西側,規劃一個佔地85公頃左右,環境優美,大中專院校雲集的新型科研教育園區。市區—些比較分散、教育設施落後的大中專

院校經拆遷後主要在該園區選址。

3、工業倉儲用地規劃

(1)工業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主要集中在城域區的西南與東南兩處;城區其他比較分散的工業,除了幾處對城市環境沒有污染的工業外全部搬遷。江南城區近期在城市東部安排一處工業用地;遠期結合南站港區的建設,在西部 安排一定規模的用地。德山開發區南部布置兩處工業用地,西部布置一類工業,東部可以布置污染程度較小的二類工業。

(2)倉儲用地規劃

規劃5個大型的倉儲中心,即落路口港區倉儲中心、鹽關碼頭倉儲中心、南站港區倉儲中心、德山專用碼頭倉儲中心、德山火車站倉儲中心。

4、開發區規劃

德山開發區作為常德市區重要的經濟開發區,應重點發展工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常德市的工業基地,同時應完善其城市功能。柳葉湖旅遊度假區作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應重點做好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配套完善服務設施。武陵開發區地處江北城區,可適當發展一些一類工業。

(五)對外交通規劃

1、公路

利用新建和原有的207國道、319國道過境段,組織市區快速外環,把國道207、319和省道1801、1804及長常高速公路通過立交形式姐織在一起,保證城市出入口暢通。規劃新建常德到張家界、吉首等高速公路,將常德汽車北站搬遷至常德火車站西側,將常德汽車南站搬遷至金霞大道北側,在德山火車站附近新建德山汽車站。

2、鐵路

規劃三條鐵路專用線:鹽關碼頭專用線,德山糧庫專用線,火車站貨場專用線。

洛湛鐵路常德城區段沿石長鐵路北側、東側布置。

3、水路

規劃將沅江航道改造為三級航道,使其能夠常年通行1000噸級的船舶。對港口布局作些調整,規劃七個港區,即夾街寺港區、落路口港區、中心區港區、鹽關港區、南站港區、德山港區、德山專用碼頭區,原有大西門港區取消,中心港區將煤碳、砂、等有礙城市環境的物質向鹽關港區轉移。落路口汽車渡口、青年路汽車渡口作為戰備碼頭保留。

4、航空

對機場周圍用地進行控制,為機場擴建留有餘地,同時將機場路拓寬並向南延伸至常長高速公路入口。

(六)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1、道路承航規劃

(1)路同規劃

中心城區幹路網採用棋盤式布局形式。近期過境交通由南坪路、啟明路、樟橋路和沅江東大橋組成的東干線承擔;中、遠期沅江西大橋建成後,由金丹路、金霞路、善卷路組成的西干線承擔;城區三片的交通聯系主要由沅江大橋承擔。規劃洞庭大道在柏園橋東側辟為十字路口,即向北延伸至南坪路,與1804省道連結,向東延伸至啟明路:建設西路向西延伸至人民西路。城區形成兩條主幹線:西干線由金丹路、沅 江西大橋、機場路、金霞路、玉霞路、善卷路、忠德路組成;東干線由南坪路、啟明路、沅江東大橋,樟橋路組成。兩條主幹線紅線控制為50米。

(2)城市廣場規劃

規劃在常德火車站,常德火車東站、德山火車站和德山長途汽車站布置交通集散廣場;在江北城區洞庭大與皂果路交匯處西北角,布置一處市級遊憩集會廣場,同時在江北、江南、德山各布置4—6個區級遊憩集會廣場.供市民工余時間和節假日生活遊憩活動使用。

2、公交網路規劃

公交線路。結合近期建設,對現有的10條線路進行調整,同時增設9條新線路:火車站至白鶴山、火車站至桃花源、江南城區環線、武陵開發區至柳葉湖、江南城區至德山開發區、火車站至花岩溪、師院東院 至西院;三岔路至萬金障農場。公交站場設施分首末站、停車場、保養場三部分。江北城區東部靠近鐵路設一處公交保養場,負責整個城區車輛的保養:公交首末站的設置結合居住區規劃,在每3—5萬人的居住用地或居住小區設置一處;公文停車場的設置與公交保養場、公交首末站相結合,在江北城區沒置4處,江南城區設置2處,德山開發區設置3處,

9、交通設施規劃

在城區三片的出入口設處外來機動車輛公共停車場。市內公共停車場主要設在商貿、娛樂集中的地區和交通樞紐附近,共規劃23處。加油站按服務半徑每1. 5公里設一座,共設17座。

(七)綠地系統及城市景觀特色規劃

1、綠地系統規劃

加強城市及其周邊大環境的綠化建沒,利用城區邊緣山地擴大和開辟林地、園地,並沿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創造城市的綠色大背景。建設完善柳葉湖、江北水系綠化帶、江北中心區綠地、濱湖公園、臨訌公園、江南城區中心綠地、德山公園,形成較大面積的綠色空間。利用江北水系綠化帶、城市林蔭道等帶狀綠地串聯各類大小廣場、綠地,使綠色空間得到有機的聯系,靈活的拓展。爭取2020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接近15平方米/人。

2、城市景觀特色規劃

常德市城市宏觀自熱環境要素可概括為『三山、三水」,即:太陽山、德山、河伏山,柳葉湖、沅水、江北水系。因此.城市特色的塑造主要突出山、水要素。城區的整體特色為山、水交相輝映的現代化新城,同時各片區又有重點的塑造各自的特色。江北城區臨沅江水面帶注重城市立面的塑造,臨柳葉湖以開辟綠色空間為主,沿江北水系則以小橋、流水,錯落起伏、富有生氣韻律的靈活空間面貌為主。江南城區沿沅江應與江北城區的建設相呼應,繁榮、流動的鬧市為其主要特色。德山開發區山、水條件俱佳,臨江工業區在未來的建設、改造中注意形象的塑造,大部分地區結合丘陵地形進行建設,形成山地城市風貌。

(八)市政工程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近期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取700升/人.日,遠期取900升/人.日。水源以沅江地表水為主.近期完成四水廠—期工程(15萬噸/日),遠期逐步擴建四水廠和三水廠,取消一水廠,實現全城多水源環狀供水。

2、排水工程規劃

城區三片分別建立獨立的排水系統,排水體制主要採用分流制,部分老城區採用合流制。三片各建—座污水處理廠,江北城區污水處理廠規模為35萬噸/日,江南城區7萬噸/日,德山開發區12萬噸/日。

3、電力工程規劃

常德城區高壓電網採用220KV、IlOKV兩個電壓等圾,取消原有35KV電壓等組。220KV電網結構,擬採用環繞城區周圍形成220KV的環網結線力式,並主要通過500KV崗市變電站取得省內外大型水、火電廠送來的電源。110KV電網結構保證每個變電站有兩個電源。

4、通信工程規劃

(1)電信

2010年話機普及率達到50部/百人;2020年話機普率達到65都/百人,市話交換局七個,長途交換局二個。

(2)郵政

在江北新建常德市郵政大樓,火車站支局,黃家大屋郵政所等15個郵政局所;在江南新建長家崗郵政所、朱家崗郵政所等8個郵政局所。至2020年,市區設局所50個。

(])廣播電視規劃

2020年,全市的無線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到98%,有線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85%以上,電視的采、編、播、傳輸和接收實現全數字化;建成全市的有線廣播電視光纖基礎網,實現網路傳輸數字化。

5、燃氣工程規劃

近期氣源採用液化石油氣,遠期主要採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輔助氣源。近期居民氣化率100%,其中管道氣化率39.2%,瓶裝氣化率60.8%;遠期管道氣化率93.2%,瓶裝氣化率6.8%。

6、環境衛生規劃

近期內實現垃圾衛生填埋達到無害化要求;遠期在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和垃圾、糞便處理無害化的同時,達到綜合利用的要求。公廁按每2500人城市人口一座公廁的標准設置,主要繁華街道公廁間距為300

—500米,一般銜道為800—1000米。垃圾中轉站以小型站為主,積極推廣使用具有「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中轉」等多項功能的垃圾中轉站。在肖伍鋪到大龍站沿線以東一帶的山地中規劃—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約400畝,用於江北城區的垃圾投填埋;另在益陽沖填埋場附近規劃—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120畝,用於江南城區,德山開發區的垃圾填埋。

(九)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區空氣環境質量控制在國家環境質量二級標准以內,水廠取水點附近,沅江水質要滿足Ⅱ類地面水質標准;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的水質滿足Ⅲ類水質標准;工農業用水區的水質滿足Ⅳ類水質標准;內湖

水體水質達到lll類水質標准,內河水質達到V類水質標准。雜訊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0%。

(十)文物保護與旅遊規劃

確定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文物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深度開發常德市旅遊資源、重點發展常德城區和桃花源、夾山寺、壺瓶山、花岩溪、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等旅遊區,搞好市區德山、河伏山、太陽山的開發建設,合理規劃旅遊線路,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中心的東西、南北旅遊通道。

(十一)綜合防災規劃

1、防洪規劃

城市防洪近期按50年—遇.遠期江北城區按200年一遇,江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按100年一遇標准建設。防洪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在現有防洪體系的基礎上,按規劃防洪標准加高加固堤防。

2、防震減災規劃

重大建設工程及生命線工程如洪水、供電、交通、通信、醫療、燃氣、糧食、消防等設施,均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新建工程必須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設計和建設。避震疏散用地不少於每人3平方米。城區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各類工業民用建築,要基本具備抗禦六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3、人防規劃

常德市為三類人防重點城市。城市總體防護按照「片區防護,基礎配套、分層布局、平戰結合」的模式,進行長期建設。規劃修建市及區級指揮所,修建四所地下醫院、八個急救中心,十二個急救站。

4,消防規劃

規劃消防站13座,其中江北城區9座,江南城區2座,德山開發區2座。將消防指揮中心遷往柳葉路消防站 消防供水以城市自來水為主;消防用水管道與城市給水管道共用—套系統,城市消火柱間距不超過120米。

(十二)近期建設規劃

江北城區對舊城區進行改造,改善其居住環境,完善武陵大道北段兩側的建設,進一步建設充實朝陽路兩側柳葉湖與濱湖路之間的城市用地。江南城區近期在沅江、金霞大道、機場路之間形成布局合理和具有良好建設形態的城市用地。德山開發區近期在現狀建設用地與崇德路之間形成一定的城市規模。

(十三)城市遠景發展構想

遠景江北城區用地向西、北部擴展,江南城區向南部發展,德山開發區向南發展。將常德市建成物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高度協調、景觀優美、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善、富裕文明的現代化大城市

G. 常德的主導行業

一、久負盛名的農產品優勢
常德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土資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糧倉、酒市、煙都、紡城、茶鄉」。全市糧食、棉花、油料、牲豬、蠶繭和水產品的總產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豬和魚的生產基地。全市九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是商品棉基地縣,5個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多年來,常德的農業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有先進的種植業,還有較發達的養殖業和林果業,農副產品非常豐富。農產品除糧、棉、油、豬、魚、珍珠居全省前列外,果、麻、糖、茶、繭、煙、牛、羊、禽、蛋、龜、鱉、膳、牛蛙以其出產多、品質優而聞名全國。主要作物最高年產量:糧食330多萬噸,棉花11萬多噸、油菜籽37.5萬噸,2001年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98億元(90年代不變價),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開發出來的金健系列糧油產品、洞庭水殖系列水產品、洞庭大閘蟹、漢壽中華鱉、石門馬頭羊、張老頭牛肉乾、桃源大葉茶、東山秀峰茶、石門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藠頭、武陵醬板鴨等大批優質農產品,己躋身國內市場,蜚身海內外。僅漢壽縣每年投放市場的商品鱉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從常德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調整,提出了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發展戰略,即通過3年時間的努力,使全市的優質牧草和飼料糧、優質速生豐產楊樹、優質蔬菜、優質果林、高效養殖水面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通過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全市柑桔面積已達92萬畝,產量3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早熟柑桔生產基地,去年農業部在該市石門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柑桔節,極大地提升了該市柑桔的知名度。全市楊樹面積已達79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楊樹生產基地之一,漢壽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黑楊之鄉」。全市以珍珠、河蟹、甲魚、名貴魚為主的高效養殖水面達到100萬畝,其中珍珠養殖發展到13萬畝,吊養珍珠蚌1.2億個,年產優質珍珠10億克以上,產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全市草食牲畜發展來勢強勁,目前已經形成了陽光乳業、星光牛業、曙光羊業、南方草業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頭奶牛、36萬頭肉牛、138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
二、初具規模的產業優勢
1、特種水產支柱產業。該市可養殖水面127萬畝,精養池60多萬畝,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水產品預計為27萬噸,產品總量和品質位列全省前茅。「十五」期間重點發展名貴魚。在安鄉、鼎城、澧縣分別建立一個鱖、鯰魚生產繁殖示範基地,發展10萬畝精養名貴魚,單產提高到400公斤,逐步淘汰四大家魚。同時,大力發展其它特種水產養殖。通過五年努力,全市形成1萬畝池塘養蟹、8-10萬畝大水面河蟹放養規模,總產達到250萬公斤。吊養珍珠2億只以上,實現產值10億元。充分利用全市可養水庫17.5萬畝,可養湖泊26.6萬畝的寬大水面發展銀魚、形成年產150萬公斤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值2億元。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我市水產加工是一個薄弱環節,企業規模小,產品單調,加工水平不高。今後幾年,我市擬在安鄉、鼎城、漢壽水產中心區縣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並採用先進技術的水產品加工企業。開發以四魚為主的食品加工製品,使水產加工產品上規模、上檔次、上台階,到2005年力爭水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
2、肉食支柱產業。生豬是我市農業經濟第二大支柱產品,今年預計出欄460萬頭,「十五」期間,首先,要在沅水和澧水兩大流域建立兩大牲豬良繁基地,重點發展我市特色豬種桃源黑豬,要求桃源發展成出欄過100萬頭桃源黑豬的牲豬大縣,鼎城、澧縣都要形成過100萬頭的生產規模,到2005年全市牲豬出欄數達到550萬頭。其次,大力發展草食動物。我市草場資源豐富,發展草食動物具有成本低,市場前景廣的特點,結合「五個百萬畝工程」的順利實施,湖區要重點發展肉牛和肉羊的引進、馴養,山區重點發展馬頭羊和肉兔生產,平丘區重點發展奶牛的飼養,把草食動物作為我市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突破口來抓。到2005年,全市要形成3萬頭奶牛、30萬頭肉牛、1000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第三,重點發展肉食加工業。我市有大小屠宰廠360家,其中年宰殺能力過萬頭的有5家,常德肉聯廠年宰殺能力為30萬頭,年加工產值可達2億元以上。但大多數肉聯廠僅限於單純的宰殺加工,而且加工量不飽和。今後,我市肉聯企業要重點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桃源黑豬、馬頭羊、肉兔等加工製品,在著重發展分割、保鮮、熟食風味製品等肉食品上下功夫。第四,大力發展奶品加工業,使我市日加工鮮奶的能力達到300噸以上。到「十五」期末,畜牧業產值要達到68億元。綜合加工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3、蛋禽支柱產業。我市有豐富的水面資源和大量的空坪隙地,而且還有桃源大種雞、濱湖麻鴨等優良的地方品種。近些年通過引進艾維茵雞,江南一號鴨、櫻桃鴨等名新品種,為我市蛋禽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全市出籠家禽9777萬羽,禽蛋產量28.33萬噸,禽蛋生產產值達16.9億元,預計今年蛋品總產達29萬噸,家禽出籠過億羽。「十五」期間,要重點發展桃源雞、鵪鶉、美國肉鴿、烏骨雞、七彩山雞、清水鴨等優新品種,良種家禽發展要佔到50%以上。到2005年要發展水禽3000萬羽,其中鼎城、漢壽、安鄉、澧縣各發展500萬羽,雞1.2億羽,蛋品總產達到40萬噸以上。要在安鄉、臨澧、鼎城等家禽養殖大縣籌建禽業加工企業,開發高檔產品「板雞」、「板鴨」,推廣臨澧太平的經驗,大規模發展肉雞養殖及系列加工,發展出口產品。到「十五」期末,禽蛋生產產值達到30億元,實現綜合加工產值5億元。
4、茶葉支柱產業。我市現有茶園面積20萬畝,其中採摘面積16.8萬畝,初步形成了以「東山秀峰」、「石門銀鋒」、「桃源烏雲毛尖」「桃源大葉茶」等優質名茶為主體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十五」期間,要以石門西北山區、桃源西南山區為主體,大力改造老茶園,建立30萬畝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同時,改進制茶工藝和包裝,提高茶葉品質檔次,在重點擴大「桃源大葉茶」、「烏雲毛尖」、「桃源杉針」、「東山峰秀峰」等名茶的生產規模的同時,培育生產紅茶、花茶、烏龍茶、鐵觀音等高檔名茶的外向型企業。
5、楊樹支柱產業。根據國家鼓勵發展速生豐產林的實際,充分利用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的機遇,依託現在已經發展起來的三倍體毛白楊公司,大力發展楊樹產業,到2005年,全市優質楊樹面積達到200萬畝,逐步用現在的三倍體毛白楊、三角葉楊等優質楊樹代替原有的黑楊,並配套加工,使整個楊樹產業的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並產生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6、果蔬支柱產業。今年,全市優質蔬菜基地和優質果林基地面積分別將達到100萬畝,每年蔬菜產量將達到200萬噸,各類水果產量將達到30萬噸,但加工仍是薄弱環節,發展潛力還很大。「十五」期間,在重點培育果蔬批發市場的同時,還要大力扶持10家果蔬加工企業,使果蔬產業的年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
按照常德市「十五」發展規劃,結合建設經濟強市的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重點是,通過全面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推進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效、財力增強,逐步把我市建成優質農產品大市、生態經濟大市、食品生物產業大市

H. 常德的經濟

常德屬於中國經濟中部崛起重心地帶,位於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域結合部,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黃金地段。
常德市形成了煙草、鋁業、電力、食品、紙業、紡織、機械、建材、醫葯、電子等主導的產業,已建成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津市工業園等11個縣級工業園區。
2012年常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常德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2013年常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64.9億元,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23.7億元,增長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02.4億元,增長10.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2%;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1001.4億元,增長10.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6.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38.8億元,增長1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169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8:49.5:35.7調整為14.3:48.7:37.0。常德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68.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常德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土資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糧倉、酒市、煙都、紡城、茶鄉」。常德市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和水產品的總產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豬和魚的生產基地。常德市九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是商品棉基地縣,5個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農產品除糧、棉、油、豬、魚、珍珠居湖南省前列外,果、麻、糖、茶、繭、煙、牛、羊、禽、蛋、龜、鱉、膳、牛蛙以其出產多、品質優而聞名全國。
常德市有耕地43萬公頃,三分之二以上為洞庭湖淤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是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場646萬畝,可養殖水面100萬畝,林地面積700萬畝,具有發展牧業、水產業和林果業的先天條件。常德市有5個縣、區為國家農產品商品基地。
常德市以珍珠、河蟹、甲魚、名貴魚為主的高效養殖水面達到100萬畝。常德是中國珍珠的主產區之一,產量佔全國的1/3,質量居全國之冠。常德市珍珠養殖面積30萬畝,存塘珍珠蚌3億只,如以5年成蚌計,年珍珠產量可達1000噸。另外常德市草食牲畜發展來勢強勁,已經形成了陽光乳業、星光牛業、曙光羊業、南方草業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頭奶牛、36萬頭肉牛、138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
2000年後,開發出來的金健系列糧油產品、洞庭水殖系列水產品、洞庭大閘蟹、漢壽中華鱉、石門馬頭羊、津市張老頭牛肉乾、津市綠康香酥魚、津市津興兔肉乾、津市木子腐乳、桃源大葉茶、東山秀峰茶、石門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藠頭、武陵醬板鴨等大批優質農產品,己躋身國內市場。漢壽縣每年投放市場的商品鱉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並且成為全國最大的楊樹生產基地之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2001年農業部在常德市石門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柑桔節,極大地提升了常德市柑桔的知名度。
2013年,常德市糧食播種面積695.3千公頃,增長1.6%;棉花種植面積99.8千公頃,增長3.8%;油料種植面積305.8千公頃,增長1.7%;糖料種植面積2.5千公頃,下降1.2%;蔬菜種植面積94.3千公頃,增長9.0%。全年出欄生豬614.3萬頭,增長0.2%;出欄牛15.5萬頭,下降1.3%;出欄羊178.7萬頭,增長0.7%。全年肉類總產量65萬噸,增長3.7%。水產品產量43.6萬噸,增長8.6%。牛奶產量1.5萬噸,下降16.4%。 常德市為湘西北的工業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電、化工、建材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其中紗、布、酒、水泥、卷煙產量居湖南省前列。常德發達的農業、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以加工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在國家劃定的39個工業大類中,除石油、天然氣開采等少數產業外,其它30多個大類均有分布,形成了輕工業佔主導、輕重工業基本均衡發展的產業結構。
2012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90家、總數達到830家;新增產值過億元企業18家、總數達到304家;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808億元,增長16%。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煙草、裝備製造、食品、有色金屬、紡織、建材6個產業產值過百億,分別達到470億元、247億元、250億元、110億元、104億元、102億元。園區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創建「四高園區」(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高速度發展),園區發展提質升級實現跨越,漢壽、鼎城2家園區成功轉型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桃源、安鄉、津市、西洞庭4家園區成功晉升為省級工業集中區,基本實現省級工業園區全覆蓋;繼續推進「百億園區」大競賽活動,常德市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8億元,建成標准廠房面積100萬平方米,新增1家百億產值園區(石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市百億產值園區總數達到4家(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桃源工業集中區、鼎城高新技術產業園、石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規模工業累計完成產值925億元,占常德市規模工業比重達到49.7%。
常德市現有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30多個。在德山建立了德山經濟開發區,日前已成功晉級國家級開發區,更名為「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常德市南面的德山,與主城區隔(沅)江相望,轄區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10萬左右,下轄1鎮1街1林場,共30個村(居),其前身為1992年5月經省政府批準的湖南常德德山經濟開發區。201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功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此外還建立了常德市高新技術工業園。澧縣澧陽工業園屬國家級鄉鎮工業園和中西部合作示範區。臨澧太平開發區和鼎城灌溪工業園屬省級工業園。以上各類工業園區共有入園企業300多家,園區特色經濟如雨後春筍,蒸蒸日上。常德市緊緊把握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和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上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規劃了「上海工業城」、「浙江工業城」等特色園區,並派出專業招商隊伍,積極主動地尋求合資合作夥伴,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532.86%,增長69.6%;產銷率為98.5%,下降0.9%;實現利稅總額636.8億元,增長19.2%;實現利潤190.0億元,增長25.5%;虧損企業虧損額4.5億元,下降43.4%。 常德處於中國中西結合部,歷來就是繁華的商品集散地,全國十大工業品批發市場之一的橋南大市場和一批專業市場蓬勃發展,商品可以廣泛輻射到廣州、上海、貴州、四川、雲南、重慶等省市,區域輻射人口達3000萬,每年有100萬噸物資通過水運、50萬噸物資通過公路、400萬噸物資通過鐵路進出。龐大、規范、完善的物流產業群體使常德的物流成本比周邊地市低三分之一。常德市建立了湖南省一流的外經貿、招商、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海關、外匯管理、出口貨物聯運和外商投訴協調等外向性經濟服務機構,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貿往來。
2013年,常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8億元,增長13.8%。2013年常德市實際引進內外資總額478.4億元,增長32.1%。2013年,常德市保險機構總數增加到38家,其中財險公司17家,壽險公司19家,代理公司2家。
2013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456.2萬人次,增長21.2%。接待國內旅遊者2441.9萬人次,增長21.4%;接待境外入境旅遊者20.3萬人次,增長3.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71.0億元,增長26.8%。國內旅遊收入167.8億元,增長28.5%;國際旅遊外匯收入0.48億美元,增長14.2%。常德市星級賓館51家,旅行社54家。

I. 2020年常德市主管農村農業部的市長是誰

曹立軍,男,漢族,1972年11月出生,1994年6月參加工作,199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籍貫湖南省長沙市,碩士研究生、管理學碩士。

閱讀全文

與常德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