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各省加快苗圃花卉產業發展

各省加快苗圃花卉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23 09:21:50

『壹』 關於私營苗圃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越詳細越好 論文的初稿 哥哥姐姐們幫幫忙 不要粘貼的網址

地區苗圃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 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了新的發展機遇, 同時也帶動了綠化苗木生產的發展。 隨著社會進步, 人們對居住環境越來越重視, 綠化苗木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一、苗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生產品種大同小異,苗圃場缺乏特色。 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人家種啥,我種啥」、「什麼賺錢我種什麼」,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種熱像一陣風。兩年前,楊樹新品種熱,家家戶 戶育楊樹苗。楊樹苗過剩之後,又出現了金絲垂柳熱、黃金槐熱、美國紅櫨熱等 像閃電一樣,新的品種一眨眼過去。其次,常規苗木隨風倒。近兩年法桐、白蠟 大規格苗木由於需求量較大,於是人們都不約而同的發展法桐、絨毛白蠟。眼下 已到法桐、白蠟定植培養大苗的時候,結果很多小苗積壓存儲、賣不動。再次, 天津各苗圃生產品種雷同,缺乏特色。苗圃面積雖然大小不一,但經營品種別無 他樣,雪松、檜柏、楊、柳、法桐、國槐、冬青、紫葉小檗等,你有我也有,比 比皆是。 2、管理粗放,苗木質量有待提高。 由於近幾年加入種苗行業的新手增多,大多數不懂園林苗圃學,對樹種的生 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不甚了解,他們只注重信息的獲得和品種的選擇,而不能 因地制宜的發展苗木,有的對苗圃地選擇不當,土壤貧瘠、鹽鹼或澇窪,不適宜 種植苗木, 有的選擇樹種不當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綠樹種, 起苗時不能帶土坨; 有的栽植密度過大,苗木的生長空間太小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時,苗木生長比例失 調,存在「欺苗」現象,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進行整形修剪、不及時進 行病蟲害防治,使苗木抗逆能力差,干形、冠形長勢不良,商品苗檔次低,優質 苗出圃率低,直接影響了經濟收入。 3、缺乏統一生產標准,營銷誤區太多 當今,天津的苗木生產還沒制定出統一、規范、適用的質量標准,盡管上世 紀末制定了一些常規樹種、荒山造林樹種的苗木質量標准,但可操作性不強,大 多沒有採用。至於園林綠化樹種,尤其是觀賞喬木、灌木及藤本樹種,一直沒有 制訂可使用的苗木生產標准。這給苗木生產、銷售、質量檢收等增加了難度,同 時也給不良經營者投機、鑽營留下了契機。例如不同規格樹種的根幅、帶土球直 1 徑的大小,調運期間根系的保護措施,驗收苗木時直徑測定的位置,干型、冠形 的標准等等, 誤區、 盲點太多。 由於統一的苗木產銷標准沒有出台, 在苗木生產、 經營中,無法按照需要單位對苗木規格、質量的要求制訂生產、管理計劃。 我國苗 二、我國苗圃的發展趨勢 隨著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 以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綠化建 設被公認為未來幾年國內最有潛力的市場, 眾多苗木界人士已經將目光投向天津。 到底目前天津的綠化市場處於何種狀態,未來發展趨勢又將如何,作為當地長期 進行生產及市場研究的一線專家, 天津市花苗木服務中心劉園苗圃研究所副所長 王榮輝對此進行了總結。 1、節水耐鹽鹼品種成首選 由於特殊的立地條件, 節水又耐鹽鹼成為天津選擇城市綠化植物的不二法則。 「濱海新區的鹽鹼化程度比市區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植物必須能耐鹽鹼。」王 榮輝說,在今年花苗木中心喬木銷售排行榜前 10 位中,國槐、火炬樹、白蠟、 法桐等幾乎都具有很強的耐鹽鹼性,總銷量約 8.5 萬株。銷量較好的花灌木也以 迎春、木槿等耐鹽鹼品種為主。 考慮到栽植冷季型草坪需水量較大,和眾多北方城市一樣,近幾年天津增加 了綠籬材料和小型花灌木的用量。特別是在今年綠化工程大量上馬的情況下,僅 花苗木中心綠籬植物銷量就達到 250 萬株。王榮輝認為這種勢頭還將繼續,只要 節水耐鹽鹼, 無論喬木、 花灌木還是地被和果樹, 都將在天津市場佔得一席之地。 2、中大規格喬木佔主導 和國內苗市的特點一樣,中大規格喬木成為今年天津綠化苗木中的首選。王 榮輝分析說,由於前幾年片面追求大規格苗木沒有收到預期效果,今年市場在苗 木的選擇上趨於理智,規格不再盲目求大,而以胸徑 8 至 15 厘米,特別是 10 至 12 厘米的苗木為主。與此同時,綠化工程對苗木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將 更加註重苗木的觀賞性,要求栽植的喬木必須是全冠,樹形豐滿。 與喬木、地被和花灌木的高歌猛進相比,藤本植物目前在天津市場使用得並 不多,五葉地錦等耐鹽鹼的常規品種仍然占據了大部分市場。 3、高觀賞性品種受青睞 在植物多樣性、色彩豐富性、整體效果觀賞性的發展目標下,彩葉樹種、造型 苗木在天津綠化中的比例正在不斷提高。王榮輝表示,今年彩葉樹種已呈現供不 應求的趨勢。在花苗木中心今年的苗木銷售排行榜中,金葉國槐、金枝國槐、金 葉榆、 紫葉矮櫻等品種均占據了前幾名的位置, 其中中規格金枝國槐用量非常大, 在北京、河南、山東等地廣泛搜羅尚難以滿足需求量。 為避免表現方式的單一, 採用綠籬植物和小型花灌木做模紋栽植使用的越來 越多,也更加細膩,因此各種球形苗木,如大葉黃楊球、金葉女貞球、刺柏球等 會持續受市場青睞。另外,觀賞性強的觀花樹種,特別是夏季觀花樹種,以及觀 果樹種的應用也將會增加。 今年,天津的園林綠化建設面積將達到 2600 萬平方米。而隨著城市建設步 伐的加快,綠化市場必然突飛猛進。 4、城市園林建設加快,拉動園林苗圃迅速膨脹 眾所周知,園林苗圃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點,園林苗圃是城市綠化發展 的物質基礎,種苗生產是園林綠化的首要工作。但是由於園林規劃的滯後性,制 2 約了園林苗圃的常規發展。近些年來,天津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超常規發展, 刺激、拉動了園林苗圃產業的迅速膨脹。所以苗木產業發展快,苗木需求量大; 種苗價格看好, 苗木生產、 經營者收益高, 於是調動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積極性; 新品種、優良品種、速生苗木的誘導作用大。苗木新品種層出不窮,優良品種推 廣日趨加快,先進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苗木產量的升華、生產效率的 提高,也使園林苗木更具有觀賞性、公益性,苗木生產更具有時效性、誘惑性; 農業生產不景氣,糧、棉、油價格走勢過低,也變相促使了苗木的大發展。 5、非公有制苗圃發展之快,霎時成為苗木產業的主力 幾十年來,國有苗圃一直獨領風騷,在苗木行業唱主角。但近幾年,非公有 制苗圃發展迅速,除了農戶轉向苗木生產經營的增多之外,其他行業、非農業人 士加入種苗行業,從事苗木生產的已不計其數。 6、經營樹種、品種越來越多 經過近幾年多渠道引進樹種,科研部門育種、推廣,還有鄉土、稀有樹種廣 泛應用, 使種苗生產者經營的樹種、 品種越來越多。 現今大量花卉苗木出口國外。 出口的部分品種包括:蘭花、鮮切花、杜鵑、紅葉女貞、金葉女貞、人參榕、水 仙、豐花月季、茶梅、金葉瓜子,金邊黃楊、銀邊黃楊、富貴竹等幾十個灌木品 種及喬木種苗。栽培的樹種、品種的增多,給廣大育苗、經營者帶來更多選擇和 調劑苗木的機會,跨地區、省際之間的種苗采購、調劑日趨增多。 7、區域化生產、集約性經營,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不少地區區域化生產、集約性經營,逐步走向正規,趨於科學、合理。在區 域化生產方面,經濟發達的東部大中城市周邊地區,花卉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出 現一些花卉品種相對集中的產區, 產業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有些省份已經形成多 樣化、區域化趨勢的花卉產地。 8、苗木信息傳播加快,人們的經營理念日趨成熟 隨著全國林木種苗交易會、信息交流會的逐年增多,人們的信息、市場觀念 增強,經營理念日趨成熟。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舉辦各種名目的種苗交易、信 息博覽會頻繁增多,各省、市也多次舉辦的會,也越來越火。據不完全統計,今 年的 9、10 月份,全國就要舉辦數十場、次。這些會議的舉辦,大大促進了種苗 生產、經營者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加上報刊、電視、廣播等多媒體的宣傳、 報道,使人們獲得的信息量增多,在新品種的引進、種苗購置、苗木交易等方面 都逐漸理智、成熟。 如今,天津的園林苗圃正處於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經過多年的探索,園林 苗圃行業正在不斷壯大。

『貳』 花卉苗木產業的前景怎樣路在何方

市場抄很廣,前景不襲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花卉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社會對生活層次和環境的日益重視,呼喚著花木產業轉型升級,擺在花木行業面前有三大機遇:1、城鎮化進程對花卉苗木的巨大需求。現在國家開始大力重視2、3線城市建設,花木的未來市場在2、3線城市大有所為;2、環境建設的生態化追求對花木產業提出了要求。屋頂綠化和濕地保護成為熱點,花木產業應該在發展屋頂綠化植物和濕地植物方面有所作為;3、生活園藝化對花木的需求。目前我國花卉園藝數量很多,但高端產品稀少,而國際化的市場大趨勢對花卉園藝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花卉園藝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的提升空間很大,從業者需要緊跟潮流,把握時機。
總結了三個要點:首先,有特色才有競爭力;
其二,完善產業鏈是健康發展的關鍵;
第三,標准化生產至關重要。
目前苗木生產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調整轉移,這與現在整個社會環境浮躁有一定關系,但我相信我們堅持在標准化上下功夫,花木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更加輝煌。

『叄』 花卉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花卉產業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發展潛力巨大。但在新時期面臨著不少挑戰,首先,園林綠化苗木總量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其次,商品花卉良種匱乏,生產效率低。最後,花卉科研積累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這三點成為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相比發達國家,目前我國花卉市場物流交易體系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雖然我國花卉市場物流存在種種問題,但在有關規劃中對現代花卉物流配送網路做出了明確的發展規劃,提出今後將鼓勵花卉生產和物流企業加強保鮮、冷庫、運輸、查驗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花卉冷藏、配送、檢測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扶持。
加快花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支持物流企業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積極培育大型花卉物流企業,支持中小物流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肆』 苗木產業怎樣發展趨勢

目前,花木產業面臨的問題十分多。從管理機制到缺少扶植政策,再到產權保護不完善,因專此想要發展,必屬須要進行結構調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全國苗木存圃量約600億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能用250億-300億株,產能嚴重程度過剩。
如今,電商已成為花木繼批發零售和產地型拍賣交易之後,正在興起的又一重要交易模式。互聯網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購物習慣,也改變著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同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各地花木生產,供給結構悄然發生改變。目前,我國的花卉苗木電商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就是數據化水平嚴重滯後。首先是苗木以千家萬戶的農戶種植為主,因此生產管理粗放,標准化、商品化程度較低。

『伍』 花卉苗木市場前景.經濟效益如何

從最近幾年的形勢來看,苗木產業在銷售上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整體形勢良好,多數種類與品種受到市場認可。如垂柳、金絲柳、紅葉石楠、香樟、紅葉小檗、欒樹、法桐、銀杏、蜀檜、龍柏球、紅葉李、百日紅、碧桃、紫荊、小葉女貞球、刺柏、蜀檜、田槐及小規格垂柳、雪松,價格相對平穩或略有下降,但市場銷售依然流暢。香樟、紅葉石楠、合歡、銀杏、國槐等苗木一直價格堅挺。價格略有下滑的品種主要是前幾年由於價格上升快,各地蜂擁而上大量栽植。柳杉種植和管理技術但各地大規格優質苗木與貨源緊缺的種類價格一直是堅挺上漲,如紅葉李、國槐、杜英、龍爪槐等苗木仍處在市場高價位上。二是容器苗銷路看好。如容器側柏、柑橘、油松、白皮鬆、金葉女貞及用於綠化的果樹苗等,以及部分使用控根設施(包括盆栽)的苗木花卉。蔬菜、果樹、食用菌等盆景苗木,也深受市場青睞。三是本地自育苗木受歡迎,調入苗木銷售能力有所下降。自育苗木因具有較多的選擇性和較強適應性,銷售快而且售價高。

從苗木產業發展趨勢看,有以下幾點:一是綠化大苗依舊是供不應求。隨著城鎮化建設和各類工業園區建設速度加快,綠地美化環境的大齡苗木供不應求,如湖南的酸橙,因四季常青,冬季有果,已成為長江流域城鎮綠化的緊俏樹種,生長10年以上,胸徑15~20厘米的銷售價在1500~3000元左右。此外如龍爪槐、雪松、黃楊、金絲柳、側柏和香樟,培植胸徑在5厘米以上的苗木,至少需時5年以上,在市場上還是銷售需求量大,成搶手貨。二是高速路和高等級公路用苗量劇增。主要樹種有紅葉李、蜀檜、大葉女貞、檜柏、刺柏、藤本月季、小葉女貞球,以及適宜於邊坡綠化的小葉爬山虎、地錦、凌霄、迎春、紫藤、金銀花、長春藤等需求量大。三是城市綠化以灌木、彩葉樹種和長青樹種為主,如紫荊、百日紅、連翹、榆葉梅、美人梅、國槐、杜英。彩葉樹種在各省區的需求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如黃櫨、火炬樹、槭樹類、橡櫟等彩葉樹種。一些抗逆性強的苗木銷售明顯上升,樹木移植技術在城市綠化中首選種類有丁香、垂柳、紅葉樹、桂花、合歡、絲棉木等。四是立體綠化日益受到重視。一些藤架品種、攀援植物熱銷。如紫藤、凌霄、地錦、常青藤、三角梅等,已成為立體綠化中的首選品種。五是高檔花木市場已打開。如紅楓、紫玉蘭、日本櫻花、馬褂木、七葉樹等,以及適宜溫室生長的橡皮樹、山茶花、紅掌、一品紅、扶桑等花卉,市場潛力依舊。適於華東地區種植的海濱木槿、醉香含笑、金合歡、木荷、樂東擬單性木蘭等苗木已嶄露頭角,流蘇、黃連木、七葉樹、枸骨、異形槐、矮紫杉、灑金柏、白鵑梅、紫葉矮櫻、金焰綉線菊等已在我國華北地區綠化美化中的佔有量呈增加之勢。五是造型苗木銷路在拓展。目前一些苗木生產者將苗木通過先進技術,製作成各式各樣的造型,如利用松柏製成寶塔型、亭台樓閣型;利用苗木培植成馬、牛、羊、狗、象等多種動物的造型,這些都是自主開發市場的好辦法。如用立體綠化植物的扶芳藤,以前只用於依附牆體綠化生長達到綠化效果,現在一些苗木基地將其製成扶芳藤球,扶芳藤綠牆,各種動物和建築造型等,其銷售量明顯擴展。因整型、造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技術,所以短期內不會出現過度的市場競爭,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陸』 求一篇關於「中國花卉業發展趨勢」的論文,急急急

盡管經歷了宏觀調控帶來的陣痛,已經逐步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中國花卉產業,告別了波瀾壯闊的2004年,穩步邁向充滿希望的新一年。2005年,中國花卉產業將呈現十大發展趨勢。
一、從產品戰略、經營戰略向管理戰略發展,中國花卉企業逐步走向成熟。
在市場大潮中摔打了近20年的花卉企業正逐步從早期的以產品取勝,過渡到以經營戰略取勝,有些企業甚至開始研究管理戰略。企業領導人不僅開始為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質而參加各種培訓學習,還請專業人士為企業擴大知名度做整體策劃,並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和團隊培訓。2005年,正在逐步發展壯大的花卉企業將更加關注管理戰略,更注重整體形象的策劃和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各種技術和管理培訓也會更加紅火。
二、花卉產品的質量整體上升,國產花逐步取代進口花在國內市場唱主角。
從1996年進口花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到今天,國產花逐步取代進口花在市場唱主角,用了不到十年時間。中國花卉企業在消化吸收了引進的品種、技術之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產業正逐步走向成熟。新的一年中,由於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花卉產品的質量會更好,各種盆花產品的成品花率會更高,花卉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將大幅提高,低品質、低價格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會逐步縮小。
三、花卉業步入調整期,產業鏈更加清晰,專業化分工更加明確。
隨著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花卉產品數量激增,傳統的自產自銷模式已很難適應市場的需求,花卉業開始步入調整期。由自產自銷向產銷分離轉變,這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花木業專業行銷公司的出現,逐步實現了花木的物流連鎖經營,為我國花木流通結構重組、流通方式調整注入了新的現代化經營機制。這是花木流通領域的一場革命,對於擴大生產、引導消費、降低成本、完善有序的流通秩序都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新的一年中,產業鏈將更加清晰,專業化分工將更加明確。
四、國際貿易更加活躍,國際合作更加廣泛。
加入世貿組織3年來,中國以自身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來了各國的貿易商。
近年來,中國花卉產品的出口量一直呈上升趨勢,去年出口額達9000多萬美元,出口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從鮮切花、盆景、乾花、種苗、綠植到小盆花、綠化苗木等。每年都會有國外客商來中國尋找花卉產品,不少國內企業也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目標之一。新的一年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看市場,學技術,談合作,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走進中國,尋求更多的合作,尋找更大的商機。
五、世界花卉產銷格局經歷新巨變,中國將成為世界花卉重要生產基地。
近兩年,歐元升值,歐洲物價上揚,土地、人工、原油等出口費用增長幅度較大,價格高導致出口份額下降。因此,不少歐洲的企業特別是種苗生產企業看好中國市場,想移師中國搞生產,期望降低生產成本,保住客戶群。
從國外公司在中國設代表處、分公司,到成立中外合資公司、外商獨資企業,發展到今天,一些國際知名的育種公司也開始把亞洲的種苗繁育中心基地放在中國,這充分說明中國花卉產業正在崛起。新的一年中,中國潛在的大市場和有效的成本控制,都觸動著各國的種苗供應商和資材生產商,新一輪外資大規模投入將成就一批企業精英。
六、遵守游戲規則,尊重知識產權,開發和保護新品種的力度加強。
一批快速成長起來的大中型花卉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新品種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花卉企業和科研單位具備了在品種研發上投入資金和技術力量的能力,並在品種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僅雲南花卉企業和科研單位正式申報專利的花卉品種已有15個,繼月季'冰清'被批准成為我國大宗商品花卉中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之後,昆明楊月季園藝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另3個切花月季新品種「友誼」、「嬌艷」和「往日情懷」,經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受理後,2005年進入公示期。越來越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產品,將為中國花卉走向世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七、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成為花卉企業發展中強勁的動力。
隨著花卉產業迅速發展,花卉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管理在產業發展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花卉園藝網站已有兩萬多家。從中國花卉網上可以看到,不少企業與中國花卉網做了鏈接,擁有自己網站的花卉企業越來越多。通過網上交易的企業嘗到了甜頭,2005年會繼續充分地利用網路。
從專業的園藝植物種苗信息管理系統(PESS?鄄MIS)的開發,到企業引進的資源計劃系統(ERP),可以看出花卉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已滲透到花卉業的各個方面。
「大規模花卉試管苗生產計算機管理軟體」的開發和使用,推動了企業標准化管理的進程。運用計算機管理軟體將生產流程和技術流程固化,能成功地避免人員崗位變動對生產管理造成的負面影響。2005年,這些已經逐步完善的生產管理軟體將會有步驟推出和小范圍應用,信息化管理也正在成為花卉企業發展中一股強勁的動力。
八、花農合作經濟組織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為了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處於劣勢的花農,通過自發聯合、與大戶聯合等不同方式,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由弱勢逐漸變為強勢,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花農合作經濟組織及聯合體的誕生,創建了新的生產和銷售組織模式,增大了企業、農戶的市場風險抵禦能力,解決了花農零散生產模式與千變萬化的市場難以對接的問題,同時也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了供貨渠道,提高了花卉產品的供貨能力。
正是因為花農合作經濟組織及聯合體能夠代表農民的意志,使農戶真正獲利增收,所以發展速度相當快。據統計,我國目前已有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5萬個。其中雲南省各種形式的協會、聯合體、合作社已發展到100多家。2005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大企業牽頭對分散的農戶種植資源進行整合,組織起公司+農戶+企業的專業產銷聯合體,花農合作經濟組織會迅速發展並不斷完善。
九、加快城市化進程,建設城市森林加大園林苗木需求。
盡管各地開發區建設叫停,國家造林任務調減,但國家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要求和城市森林的提出,給園林苗木業帶來了曙光。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日前提出,今後我國將加快城市森林建設規劃,2010年全國70%的城市林木覆蓋率要達到30%。
根據這個規劃,到2010年,我國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6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以林木為主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網路框架。由此可以看出,園林景觀對苗木及草坪的需求量將是多麼巨大。
房地產開發商也紛紛以綠化、景觀為賣點炒樓盤。僅以國家標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規定的居住小區綠地率不低於30%來計算,每年至少有1.2萬公頃的居住區用地需要綠化美化。巨大的數字,為園林苗木生產者和使用者帶來了希望。但盲目發展會失敗,因地制宜最重要。
十、奧運會、世博會推動產業發展,大規格苗木市場空間大。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為了在當年就能取得理想的綠化效果,全國大小城市都開始栽植大規格的綠化苗木。來自上海的一份報表顯示,喬木用量排在前10位的香樟、廣玉蘭、雪松、樟樹、水杉、銀杏等品種,要求規格在6厘米以上的苗木供應比較緊張。而為了籌備2008年奧運會,北京近兩年的城市綠化所用苗木幾乎都是大規格的。專家分析,由於僧多粥少,今後一段時間內,大規格苗木將成為苗木市場上的搶手貨。到時候,誰擁有園林綠化所需的大規格優質苗木,誰就是最大的贏家。

『柒』 有沒有人知道國內外的園林市場的發展狀況和趨勢有沒有一些數據資料來說明啊······

1、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 ①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現狀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出現結構性過剩。 區域特徵明顯,產品結構地區差異顯著。
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由於生態環境建設和城鄉綠化的發展,以及農村調整產業結構等刺激因素作用,從2001年到2005年,綠化苗木生產規模擴大非常迅速。統計表明,2000年-2005年,盆栽植物和觀賞苗木的平均種植面積的增長速度分別為22.07%、44.63%,要高於銷售額的增長速度20.92%、30.71%,尤其是觀賞苗木更加明顯,說明我國綠化苗木市場已經開始接近飽和。據國家林業局統計:從1998年到2003年,短短六年的時間,苗木花卉種植面積由3.6萬公頃增加到23.3萬公頃,增長了5.5倍。近年,苗木花卉生產規模擴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幾何基數增長的。新建的苗圃集中在以下三類地區:大、中城市周邊;著名苗木之鄉附近;「林業六大工程」帶動的西部省區。

由於近年育苗面積迅速擴張,苗木數量大幅度提高,大大超出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需要,加上宏觀調控後國家政策側重於糧食生產,退耕還林面積大大減少,對造林苗木需求量降低,導致苗木供大於求,其中常規樹種和小苗過剩現象尤其嚴重。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出現的綠化苗木生產結構性過剩使苗木花卉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區域特徵明顯,產品結構地區差異顯著。 我國綠化苗木種植行業的生產經營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從全國范圍來看,綠化苗木行業內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以同一產銷區域內的企業競爭為主。我國綠化苗木種植業的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由於起步時間不同,產業化發展水平、規模有較大差異。目前,我國形成了綠化苗木種植業的四大主要產銷中心,分別為:一是以浙江、江蘇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二是以河南、山東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北京、天津地區;三是以廣東、福建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四是以四川、江西、雲南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西南地區。

因各地氣候、資源和區位市場條件的差異,各地品種結構也存在很大的區別。總體上講,北方多數省份以楊柳槐為主,南方諸省各有特色:如江蘇以雪松、廣玉蘭、龍柏、小檗等為主,浙江以黃楊、桂花、杜鵑、紅楓、金葉女貞和木蘭科樹種等見長,湖南以紅花繼木起家,河南以黃楊打市場,廣東用熱帶樹種滿足自己,各地都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綠化種苗產業。

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苗木花卉生產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苗木花卉生產的經營主體過去主要是以國營苗圃為主,現在則轉向國有、集體、個體共同參與,而且社會參與苗木生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大量民間資本的投入成為促進苗木花卉產業生產格局改變、樹種和品種更新、生產技術革新的最大動力。國家林業局林木種苗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在綠化苗木發展過程中,個體苗圃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4年的73.7%,而國有和集體的比例正逐年下降。

苗木花卉市場的競爭已演化為規模和技術的競爭。近年來,苗木花卉生產領域出現了幾個資產上億、規模上萬畝的大型私營園林苗木花卉生產企業。例如,浙江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3萬畝,投資超過6000萬元;山東昌邑金絲達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1萬畝;河南鄭州鴻寶園林集團投資1.1億元,發展園林綠化苗木1萬畝以上。這些大型園林綠化苗木企業在資本運作、品種選育、市場開發、園林綠化苗木銷售以及「公司+農戶」生產模式的擴張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創新。使我國的苗木花卉行業出現「資本+技術」的企業運營模式,跳出了以往個體苗圃的「低投入、低產出」的發展套路,推動了綠化種苗產業的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

②我國綠化苗木行業的市場前景分析
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帶動綠化苗木市場。 近年來,國家相繼啟動了西部大開發工程、萬里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林業六大工程等重大項目,這些生態工程的建設的主要載體是造林,這樣就給綠化造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空間,給苗木產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據了解,2003年全國造林計劃任務安排1066.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925萬公頃,年需種子1905萬公斤,年需苗木226億株,而全國實際當年可出圃苗木產苗量約288億株。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綠化種苗需求穩步增加。 根據200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到2010年,全國城市規劃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2001年全國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2001年全國城市新增公共綠地為20093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6平方米。若要達標,在2002~201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還要增加2萬多平方千米。除公共綠地穩步增長外,各地居住區、單位、防護綠地和借地綠化也將快速發展,在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城市的非公共綠地的發展將會高於公共綠地的增長,城市綠地總量將迅速擴大。

道路綠化、城市森林建設種苗需求迅速增長。 2000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下發後,各省(市、區)綠色通道建設發展迅速,2001年全國共完成綠色通道工程總里程12.05萬公頃,摺合綠化面積22.79萬平方千米。浙江、安徽等省在「十五」期間將建成包括公路、鐵路、河道和海塘沿線總長萬里的綠色通道,浙北的嘉興地區萬頃農田綠化造林正在規劃,上海寬400米的環城綠化帶開始建設,蘇錫常地區啟動建設三市九縣的「綠色都市圈」,北京「五河十路」通道工程加快實施,其它省(市、區)綠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設也方興未艾。綠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設成了綠化種苗市場需求的又一新的增長點。

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是綠化種苗產業發展的又一潛在市場。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明確提出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小城鎮的環境整治已經全面展開,北京市2001年衛星城、小城鎮完成綠化面積600平方千米,2002年又把小城鎮綠化列入北京市十大綠化工程之一;南京市把小城鎮綠化列入林業八大工程;浙江省2003年起啟動萬村整治工程。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為綠化種苗產品市場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加入世貿組織(WTO),開拓了我國花木業的國際市場。 加入WTO後,意味著中國經濟將與世界經濟逐步一體化。國際上一些高檔花卉進口量增加的同時,也為我國苗木花卉產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如果我國苗木花卉企業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從產品品質、檔次、規模及服務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品牌和信譽,就能大幅度增強和提高我國花卉種苗的出口能力。同時,通過進一步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增加外國投資者對在中國發展花卉種苗產業的興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綠化苗木產業的開發。

2、我國花卉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
①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捌』 國內花卉業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我國花卉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幾年的努力,從80年代中期開始在種植業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初步具備了產業的雛形,進入了較快發展時期。雖然我國花卉生產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在產業化、商品化和規模上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但經過20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特點,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恢復發展階段(1980—1990年)、快速發展階段(1991—1995年)和鞏固提高階段(1996年至今)。

80年代的前5年,花卉生產在種植業中所佔比重很小。1980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不足1萬公頃。但人們開始認識,政府意識到花卉業的前景。1986年開始初步具備了產業的雛形,全國花卉生產面積接近2萬公頃,1989年發展到了4萬公頃,由於缺乏宏觀調控,產品結構不合理,造成了個別品種嚴重供大於求,1990年下降到了3.3萬公頃,其中主要是減少了綠化苗木的種植。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是:人們的花卉商品意識大大提高,出現了各地爭先上基地的局面,但缺乏宏觀調控、行業指導,個別品種出現了暴利。基本以傳統品種和傳統技術為主。90年代,花卉業進入了一個較快發展的階段。特別是1992年國務院召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經驗交流會後,各地開始把花卉業作為發展農業經濟、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途徑,大大加快了花卉業發展的步伐。我國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等地先後建起了一批花卉交易市場。如北京的亮馬河花卉市場、萊太花卉市場、上海的曹安花卉市場、廣州的芳村花卉市場和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場。此外,在沿海發達地區和部分大中城市都建起了規模不等的花卉交易市場。這些市場的建立對花卉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90年代的前5年(即發展的第二階段),突出表現為2個特點:一是發展速度加快。1995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發展到了7.5萬公頃,比1990年增長2.5倍,出現了多種體制、多種形式的花卉生產基地。在各類花卉產品中,鮮切花和觀葉植物發展得最快,1995年,全國鮮切花產量達到了7億枝,比1991年增長3倍多。二是產品結構得到了有效的調整。各地注重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各種觀賞植物比較均衡地發展,產品短缺現象得到根本改善。1996年以後,花卉業發展進入第三階段(鞏固提高階段)。經過10幾年的鍛煉,花卉業的發展日益成熟,各地對花卉業的特點、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注重產品質量,適度控制規模,穩步發展生產。不但花卉的品質提高很大,品種穩步增加,而且許多基地做到了周年穩定供應鮮切花。市場發展進一步完善,大流通逐步形成。科研開始起步,並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全國有200家科研單位成立了花卉科研機構,有100多家教學單位開設了花卉園林專業。花店數量大量增加,花卉消費從單一的集團消費走進了尋常百姓家。1990年全國有花店1100多家,1995年增加到6600多家,1998年達到了1.6萬多家。1998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發展到了9萬公頃。2000年末,我國花卉生產面積已達到14.75萬公頃。鮮切花銷售量達到了38億枝,盆花8.1億盆。花卉企業2萬多個,花卉批發市場2000多個,從業人員145萬人。

雖然我國的花卉業在短短的2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為現代花卉業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距離世界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世界花卉市場所佔份額還很低。在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花卉育種、栽培技術、生產設備、生產規模、專業化程度、包裝保鮮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都需要認真研究、發展和完善。

『玖』 關於各省市的苗木行業刊物

雜志來的多慢呀!
現在都是信息時代了,講究效率就應該選擇行業平台,瞬間將各地客戶一網打盡!

湖南鴻博園林綠化苗圃提供!

閱讀全文

與各省加快苗圃花卉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