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搶占輿論制高點內,掌握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話容語權,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破解我國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里的消極現象等難題有決定意義.只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一反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按照生態文明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有效降低能耗,推進經濟集約化、生態化、知識化,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目標任務同步.然而,同物質文明相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明顯滯後,亟須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則,勢必會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後腿.
❷ 簡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保護環境不僅關乎人們的生存環境,也影響著經濟發展。
一、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於人類生活、生產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二、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所以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物質源泉。如果沒有地球這個廣闊的自然環境,人類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及生活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地增多,從而使大氣、水質、土壤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生態平衡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和破壞,許多資源日益減少,並面臨著耗竭的危險;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趨嚴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關繫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三、中國環保價值鏈,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是不可懈怠和輕視的;提升環保的政策力度,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四、我們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五、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最終惡果,開展清潔生產,以促進企業的認知和意識,以環保促進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鏈、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已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六、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業界應制定和實施更加嚴厲的清潔生產、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等法規和政策,以減少對中國本土、人類環境的污染。
七、國家的環境保護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控制、自然生態保護、核安全監管、環境安全保護等,政策應當先行。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應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策略,過去比較注重經濟份額的考量,應迅速轉為對國家法規和政策執行力的考核,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過程。
❸ 綠色生態的意義
如今,我市許多樓盤在廣告或樓書中都給自己冠上「生態住宅」的頭銜,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然而從11月1日起,由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生態住宅標准正式實施。這意味著開發商不能再隨心所欲使用「生態住宅小區」字樣為樓盤做宣傳。對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生態住宅標准,我市不少開發商表示,建造生態住宅,需要提高成本,但隨著住房消費觀念已從單純居住性向舒適性、生態性、休閑性轉變,綠建產品是未來房地產開發的必然趨勢。據介紹,生態住宅是指在建築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節約資源與能源,減少環境負荷和創造健康舒適居住環境,與周圍生態環境相協調的住宅。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生態住宅環保行業標准《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生態住宅(住區)》,主要對場地環境規劃設計、節能與能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住區水環境、材料與資源等5個方面具體規定了相應的硬性標准。該標准規定,在室外日平均溫度不低於當地採暖室外計算溫度的條件下,生態住宅的卧室、起居室、衛生間的室內空氣溫度不低於18℃,廚房、採暖樓梯間和採暖走廊不低於16℃。其次是節水率必須達到15%,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全部選用節水閥門和有不同水量的馬桶。生態住宅要有雨水收集和再生水收集系統,景觀用水不得用自來水等。對於沒有安裝再生水系統、節水率低或者總體節能效果低於60分的建築,不得申報「生態住宅」環境標志認證。此外,生態住宅的綠地除了綠地率要符合國家和地方標准外,綠地本身的綠化率必須大於70%,也就是說綠地不能過多地被噴泉、道路、停車場等佔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我市許多樓盤自詡為「生態樓盤」,與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生態住宅標准相差甚遠。當記者在幾家自稱「生態住宅」的樓盤采訪時,對於生態住宅的標准,售樓人員要麼回答僅僅是小區內綠化達到了一定比率,要麼認為樓盤所處的自然環境好,要麼乾脆講「家家樓盤都是生態,『生態』是樓盤促銷的一個賣點」。沒有一家樓盤能准確回答出生態樓盤的國家標准,對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准大多一無所知。今年挺進貴陽的遠大地產,9月底與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簽約,將在金陽新區建造西南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生態示範住宅,該公司總經理阮雷認為,生態住宅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看項目本身是否滿足生態住宅的基本要求;其次不是搞些綠化,就是綠色建築,而是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著眼,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變革傳統的設計模式,系統運用高新技術去完成各項指標。作為貴州省建築節能試點工程,興隆珠江灣畔天鵝堡D3、D5棟高層寬景HOUSE是我省首個根據省建設廳「黔建科標通〔2006〕89號」的文件要求,嚴格按照國家建設部及貴州省建設廳重點推廣的建築節能的技術規范打造的樓盤,中鐵五局置業公司副總董鐵軍表示,項目重點從建築維護牆體、建築屋面、建築地面、住宅窗戶等建築構造節點入手,提升建築熱工性能指標要求,達到節能標准,實現住宅節能目的。貴州省建築設計院許劍龍副總建築師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住宅在貴陽還是一個新事物,因為如果按環保總局發布的標准來認證,貴陽目前沒有一個樓盤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住宅」。在沿海發達城市,生態住宅已經成氣候,消費者在購房時將生態節能指標做為重要選擇依據,收房後,如果指標達不到購房時的承諾要求,消費者可進行維權。雖然我市還沒有出台具體的評審、認證辦法,但這個標准對規范市場,提高樓盤的生態品質,都具有積極作用。
❹ 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意義是什麼
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意義是: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版展為目標權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代價。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開展生態城市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重大部署,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全國上下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❺ 發展環保產業有什麼意義
當然,環保產業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對人的傷害及為我們後輩留下好的江山。任何行業對國家發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環保行業只不過是減少對國家、社會乃至整個全球環保的體現。我是這樣認為的。
❻ 環保產業的重大意義
1.作為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環源保產業是環境保護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支撐。
2.環保產業涉及技術、裝備、產品、材料、工程、服務等各方面,與國民經濟的很多行業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關聯作用。
3.環保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增加了污染治理能力,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由於環保產業滲透於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等特點,其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機構調整、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和諧。
❼ 產業生態化對中國的產業發展有什麼意義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生態城市規劃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
產業生態化是實現生態經濟區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第一,推行清潔生產。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產業,改變傳統的強調物質生產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改造和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和生產能力,變污染末端治理為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與清潔生產緊密聯系起來,達到「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效果,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以清潔生產為技術創新的導向,主要包括清潔資源能源的開發、清潔生產工藝的創新、污染治理技術的創新、廢物資源化技術創新等方面。在推進清潔生產過程中發展低碳環保產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產業生態化涵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各個領域。生態產業是利用生態經濟原理和產業生態理論組織起來的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謝過程及和諧的生態功能的網路型、進化型、復合型產業。生態產業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第三產業等產業體系。在生態產業中,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的3R原則,將傳統經濟「資源——產品——廢物——末端治理」的單向式線性流動經濟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閉環流動經濟模式。通過產業調整,促使生產過程的廢物、污染物實現資源化和排放減量化,使生產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達到生態整體優化。
第三,完成傳統產業的生態化改造。為了實現傳統產業向生態產業的轉變,需要按照提升產業生態效率的標准對現有產業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和安排,特別是對依託江銅、新鋼等大型企業的有色、鋼鐵、汽車、石化、建材等傳統支柱產業的生態化改造。通過優化原料和產品結構與布局,實現原料和產品結構、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加大產業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力度,鼓勵創新,淘汰、改造落後的工藝和設備;實施清潔生產,做好污染控制和廢物資源化工作,應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自動化、數字化和非物質化水平。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子,提高產業配套水平,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技術,堅持外延擴張和內涵提升並重,推動產品向系列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
第四,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新型工業化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走向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就是要改變工業化進程中存在的粗放經營造成的資源低效率使用及由於高污染排放造成的環境破壞等問題,實現產業合理布局和結構優化,同時高效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正在興起的生態工業園的理論與實踐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圍繞優勢產業,建成一批高科技、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態化的產業園區,發展園區循環經濟,充分發揮其產業集聚和產業生態效應,樹立產業生態化的先進典型企業和園區,為加快實現產業生態化提供示範和借鑒,以點帶面,逐步擴大產業生態的普及面,推動產業生態化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
❽ 怎樣理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❾ 良好的生態環境對葡萄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我們一般在種植水果的時候,大家都希望有一個比較好的氣候,還有生態環境,這樣對我們專。種植葡萄來屬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在一個地區,它的氣候非常好,一年刺激的雨季是非常充足的。並且是下雨也非常的適合時宜,並且當地的環境,土壤條件都是非常好的,沒有被污染到。並且空氣也是非常好的,日照也比較充足,那麼我們這個時候在種植葡萄的話,這種葡萄就會長得非常的好,葡萄不但長得個大,鮮美好看,並且吃起來也非常的甜,你們的營養成分也是非常充足的。如果再加上人工的科學的管理,那麼這個葡萄就會非常的高產,無論是作為水果來吃還是做一些其他的工業產品,比如說罐頭或者是釀酒,那麼產量都會非常高,並且檔次也非常高,我們吃這種比較好的葡萄對身體是非常有意義,如果生態環境不太好的話,長出來的葡萄有可能就會有瑕疵,一些葡萄可能產量低。或者是葡萄的形狀不規則。大小不均勻,並且這種葡萄的口感也不會特別好,同時這個地區的葡萄可能會經濟效益就不會太高,因此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對於種植葡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越是氣候好的地區,那麼葡萄就會長得非常好,所以好多人都在東北地區附近種葡萄因為那個地區。生態環境就相對來說比較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