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浦東文化產業促進中心

浦東文化產業促進中心

發布時間:2021-01-23 04:59:40

Ⅰ 創業,上海、北京、還是廣州(第3產業,非傳統行業)

上海概況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第一大的城市。市人民政府駐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郵政編碼:200000,長途區號:021。上海位於北緯31°14』,東經121°29』。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平均海拔高度為4米左右。全市面積6340.5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千米,東西寬約100千米。其中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千米,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千米。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2004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352.39萬人。上海散居著39個少數民族及少數未識別的民族,約有5.3萬人,佔全市人口的0.4%。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滿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南族、普米族、京族。
2005年末,本市公安戶籍登記人口1360.26萬人,比上年增加7.87萬人,增長0.6%。截至2006年底,上海戶籍總人口1368.08萬人。
而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預計達到1900萬,這意味著上海常住人口容量還有120萬左右的增長空間,平均每年約24萬左右。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日照充分,雨量充沛。2005年,上海全年平均氣溫17.5℃,日照1778.3小時,降雨量1254.9毫米。

■市花
1986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決定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白玉蘭在上海的氣候下,開花特別早,冬去春來,清明節前,它就繁花盛開。白玉蘭潔白如玉,晶瑩皎潔,開放時朵朵向上,溢滿清香。選擇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象徵著一種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

■市標
上海市市標1990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市標是以市花白玉蘭、沙船和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三角圖形似輪船的螺旋槳,象徵著上海是一座不斷前進的城市;圖案中心揚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象徵著上海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著早春盛開的白玉蘭,展示了城市的勃勃生機。

區劃沿革
今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

1927年設為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全市劃為黃浦、老閘、新成、靜安、江寧、普陀、邑廟、蓬萊等20個市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10個郊區。50年代,上海的行政區劃作了幾次調整,至1964年5月,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10個市區,以及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奉賢、南匯、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郊縣。

1980年,設立吳淞區。1982年,恢復閔行區。1988年,撤銷寶山縣和吳淞區設立寶山區。1992年,撤銷上海縣和原閔行區,設立閔行區。1992年9月,以川沙縣全境、原上海縣三林鄉和黃浦、南市、楊浦三個區的浦東部分,設立浦東新區。1992年10月嘉定縣撤縣,設立嘉定區。1996年,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寶山、閔行、嘉定和浦東新區14個區,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個縣和石化地區。

1997年4月撤銷金山縣,設立金山區。1998年2月撤銷松江縣,設立松江區。1999年9月撤銷青浦縣,設立青浦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黃浦區和南市區撤二建一,設立新的黃浦區。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上海市總人口16407734人;其中市轄區14348535人,市轄縣2059199人。各區縣人口: 黃浦區 188743人、南市區 385790人、盧灣區 328918人、徐匯區 1064645人、長寧區 702239人、靜安區 305329人、普陀區 1051672人、閘北區 798620人、虹口區 860726人、楊浦區 1243757人、閔行區 1217309人、寶山區 1227978人、嘉定區 753070人、浦東新區 2402343人人、金山區 580377人、松江區 641156人、青浦區 595863人、南匯縣 785102人、奉賢縣 624285人、崇明縣 649812人。

2001年1月9日,撤銷南匯縣,設立南匯區;撤銷奉賢縣,設立奉賢區。

2003年底,上海市轄有黃浦、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寶山、閔行、嘉定、浦東新區、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18個區和崇明縣。

上海文化

■方言
上海話(Shanghainese)是上海地區獨有的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南方方言的一種。也有人稱上海話為滬語。語音受早期移民中占優勢的蘇州和寧波兩地影響巨大。和寧波話,蘇州話發音接近。據最新考證,認為上海話是松江方言的發展結果,寧波話蘇州話的合成可看成是影響了這種方言的部分因素,如語調等。松江方言是上海話的主脈。

上海郊區方言與普遍意義上的「上海話」在發音和語法上有少許區別,按地區可分為「松江話」、「崇明話」、「浦東話」等方言。

1930年代,是上海話的黃金時期。和香港類似,上海的作家們意譯或者音譯很多英文新單詞,用到書面文本中去,通過當時上海極其發達的各種平面媒體進行傳播,然後被普通話吸收。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上海各學校統一用普通話授課。很多學校對說方言的行為扣品行分處理。而且政府取消了很多廣播電台和電視節目中的上海話內容。上海話的造詞能力也開始嚴重衰退。現在上海仍然是一個吳語城市,普通話也很通用。隨著中國各地移民的日益增加,會說上海話的人比例開始減少。現在,已經很難招聘到發音合格的年輕滬劇演員。從21世紀開始至今,上海輿論界掀起一股「保衛上海話」的浪潮。

■海派文化
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文化)的基礎上,與開埠後傳入的對上海影響深遠的歐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區別於中國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舉辦過多次大型文化活動,並建造了多所全國一流的文化設施,包括了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影城等。歐洲風格的上海音樂廳因市政建設需要被移位,但在內部改建之後已經重新對公眾開放,以舉行交響樂音樂會為主。每年上海還舉辦國際藝術節、國際電影節等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豫園、明代庭園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6項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座上海市級歷史文化名鎮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它用。現已修復。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地方。當時上海著名的「百樂門」舞廳享有盛名,從英文「Paramont"得來。「大世界」也是很有名的娛樂中心。很多電影院也是非常豪華。例如,大光明電影院始建於1928年,由德國傑出的建築師烏達克(L.E.HUDEC)設計,屬市級優秀保護建築。大光明電影院的歷史。 國泰電影院原名國泰大戲院(Cathay Theatre)。建於1930年,由鴻達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採用紫醬紅的泰山磚,白色嵌縫,屬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1932年1月1日,國泰大戲院正式對外營業。當天登在《申報》上的廣告用語是:「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緻舒適集現代科學化之大成」。1949年以後,更名為國泰電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一度改名人民電影院。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優秀歷史建築。

1918年至1925年間,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也曾經在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上的一幢歐洲鄉村式樣的小洋房居住過。現被改為孫中山故居。上海行知公園設有陶行知紀念館。虹口公園附近有魯迅紀念館。

上海擁有許多歐美式樣的老建築,其中位於外灘的一組歐洲風格的外國銀行,商家和飯店遺留下來的建築群一直以來就是上海的標志,例如:花旗銀行,和平飯店等。但事實上在市內還有很多一些二、三十年代遺留下來的,風格迥異的花園別墅,例如丁香花園、沙遜別墅、馬勒住宅以及現在被用作上海市少年宮的嘉道理花園等。在上海的市中心,還有當時的面積龐大的上海跑馬廳。

影視文化
1949年前(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中國的電影業基本上集中於上海,而在上海有過製片活動的電影企業,總數約200家。上海的電影製片業,若從資金來源劃分,可以分為外商、民營和國民黨官辦等3種類型,而雄踞上海影壇的當推民營電影企業,占總數的90%以上。但是,在眾多的民營企業中,大多數公司只是曇花一現,有的公司甚至一片未拍,即已銷聲匿跡,而稍具規模、能均衡製片生產的,約十幾家。好萊塢八大製片公司都在上海設立發行機構,幾乎壟斷了上海的整個電影發行市場。只有二三流影院才放國產片。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起過較大影響和作用的,二三十年代有影壇五虎將之稱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星)、天一影片公司(簡稱天一)、聯華影業公司(簡稱聯華)、藝華影業公司(簡稱藝華)、新華影業公司(簡稱新華)等5家;戰後時期主要是昆侖影業公司(簡稱昆侖)和文華影業公司(簡稱文華)兩家。30年代的電通影片公司和40年代的昆侖影業公司,實質上是在中國共產黨以民辦面目出現的電影公司。

上海因此出現了很多知名的歌星和影星,周璇,阮玲玉,趙丹等。毛澤東的第三任妻子江青也曾經在上海做過演員,名為藍蘋。

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政府),成立了國營的上海電影製片廠,並對私營電影製片公司的改造,1953年2月,上海實行了國營與民營電影的並軌,從此民營的電影公司消失。

80年代初,上海只有一個電視台 —— 上海電視台,後來有了上海東方衛視等等。頻道也從一個,發展到很多不同內容的頻道。1970年代,只有黑白電視信號。1980年代,轉為彩色電視信號。原來,只有在晚上才有電視節目的播出,發展到現在的全天24小時播放。目前,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和上海有線電視台已組建為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

廣播事業也從原來一個單一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演變成很多調頻,調幅各種不同內容的電台。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中也包括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和上海東方廣播電台。

經典上海灘電視劇,如今被翻拍過好幾回代碼46 (2003), 導演:邁克爾·溫特波頓 主演:蒂姆·羅賓斯
上海夢(1938)導演喬治·威廉·派伯斯特, 實際電影取景於法國和西貢
半生緣(1998)導演許鞍華
太陽帝國(1987)導演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長恨歌(2005)導演:關錦鵬
霍元甲(2006)導演:於仁泰, 主演李連傑
精武英雄(1994)主演李連傑, 精武門改編
海上花(1998)導演: 侯孝賢
格斯拉:最終戰役(2004), 劇中Anguirus襲擊了上海並摧毀東方明珠電視塔
功夫(2004)導演周星馳
色.戒(2007)導演:李安,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改編
碟中諜3(2006)演員:湯姆·克魯斯
面紗(2006)主演:愛德華.諾頓、娜奧米·沃茨
如果.愛(2005)導演:陳可辛
紫蝴蝶(2003)導演 婁燁, 演員 章子怡
新上海假期(1996)主演:範文芳
上海快車(1932)主演:瑪蓮·德烈奇
上海風光(1941)導演:約瑟夫·馮·史登堡
新上海灘(1996)演員 張國榮,劉德華,寧靜
搖啊,搖啊,搖到外婆橋(1995)導演 張藝謀,鞏俐主演
蘇州河,2000,導演 婁燁,
風月(1996),導演 陳凱歌
致命紫羅蘭(2006),主演:米拉·尤沃維奇
伯爵夫人(2005), 拉爾夫·費因斯
孽債——演員全部用上海話

上海媒體
電視頻道
上海東方衛視
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
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
上海電視台生活時尚頻道
上海電視台電視劇頻道
上海電視台體育頻道
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
上海東方電視台新聞娛樂頻道
上海東方電視台文藝頻道
上海東方電視台音樂頻道
上海東方電視台戲曲頻道
上海東方電視台少兒頻道
上海教育電視台
東方電影頻道
炫動卡通衛視

廣播
頻率 台呼
990 千赫,93.4 兆赫 990新聞頻道
648 千赫,105.7兆赫 交通台
1296千赫,90.9 兆赫 東廣新聞台
792 千赫,89.9 兆赫 都市792
101.7兆赫 動感101
103.7兆赫 LoveRadio(魅力103)
94.7兆赫 經典947
1422千赫,97.7兆赫 第一財經
1197千赫,97.2兆赫 戲劇頻率
107.2兆赫 新娛樂調頻
94.0兆赫 上海體育
1422千赫,97.7兆赫,3280、4580、4950、9750千赫 浦江之聲

■戲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戲產生與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因為方言隔閡,只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藝稱作「獨角戲」。比較著名的滑稽演員有王無能,江笑笑,劉春山,嚴順開,周柏春,姚慕雙,楊華生和王汝剛等。

滬劇是上海的代表性劇種,流行於上海、蘇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區。它起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清代道光年間,浦江一帶的灘簧發展為二人自奏自唱的"對子戲"和三人以上演員裝扮人物、另設專人伴奏的"同場戲"。1898年,已有藝人流入上海,並固定在茶樓坐唱,稱作本灘。1914年,本灘易名為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

■報章雜志
《申報》創刊於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停刊,是近代中國出版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新民晚報創辦於1929年,也是一份發行全國的有影響力的報紙。解放日報、文匯報是上海的政府性報紙。

新聞時政類的報紙還有:新聞晨報、新聞晚報、青年報、東方早報,其中新聞晨報、新聞晚報同屬解放報業集團。生活服務類的報紙有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等。另外知名的報紙還有:東方體育日報、上海證券報、第一財經日報。英語的報紙有:Shanghai Daily、Shanghai Star。

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張愛玲曾經寫過很多和上海有關的小說。《十八春》原名《半生緣》寫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

文化節日
上海電視節是中國創辦最早的國際電視節,1986年創立至2006年,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創辦於1993年,次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於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200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7屆。

上海旅遊節是中國著名的大型旅遊節慶,吸引著四海賓朋紛至沓來;同時又是世界的節日,當今世界著名的節慶活動在這里匯聚,盡情演繹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和節慶文化。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前身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上海之春」音樂舞蹈月和80年代的上海國際廣播音樂節,自 2001年起兩者合並。合並後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成為薈萃中外經典音樂節目的聖堂。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文化部主辦,上海市政府承辦的國家級國際藝術節,是我國最高規格的對外文化交流節慶活動。藝術節以吸收世界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藝術,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為宗旨。薈萃了中外一流的藝術家及各種藝術。

■飲食
本地風味的上海菜又叫本幫菜。本幫名菜有很多。在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都有以上海命名的餐館。

經濟概述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國銀行和公司。上海是當時遠東的經濟貿易中心。上海不僅匯集著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的原國家資本與官僚資本金融機構以及外國在華金融機構。在外灘附近聚集了各國頗具實力的銀行: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了「東方華爾街」。還擁有數量眾多的私人資本經營的銀行、錢庄和信託公司(以下簡稱私營行庄公司)。經歷了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私營行庄公司已達105家;而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上海私營金融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營銀行、80家錢庄和5家信託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銳減至60餘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並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

在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

浦東陸家嘴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04年人均GDP6661美元,連續十年年均經濟成長超過8%。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

上海工業發達,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上海的工業發展水平就已全國領先。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政策原因,中國東南地區飛速發展,一度使上海的工業面臨邊緣化的危機,但自90年來中期以來,隨著浦東新區的開發,以及財政轉移支付比重減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業又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上海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輕紡、重工業、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其他還有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農業占總體經濟的比例較小,大約在1.7%左右。

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經濟政策導向等原因,目前紡織業、重污染行業等低端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漸遷往郊區或關門停業,上海市整體產業結構進步明顯,已形成並逐漸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區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國內地最大的港口。 200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7900萬噸,超過荷蘭鹿特丹成為世界第二大貨運港。 2005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08萬TEU(標准箱),保持繼新加坡、香港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口地位,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為2171萬TEU,同比增長20.1%,繼續保持第三名。港口吞吐量約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建設的大型深水海港洋山保稅港設計年集裝箱吞吐量為2200萬箱(2005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開港,2020年全部建成)。計劃在2010年超過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二大港。

上海經濟也受到其周圍省份的非經濟方面的競爭。上游省份GDP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尤其是來自黃浦江上游的飲用水污染,已成為困擾上海發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難題。

Ⅱ 上海智慧工場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204.1萬人民幣法定代表:王文新企業類型:有內限責任公司容(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注冊地址:浦東新區泥城鎮新城路2號24幢3218室
法定代表人:王文新
成立時間:2012-11-28
注冊資本:204.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204806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浦東新區泥城鎮新城路2號24幢3218室

閱讀全文

與浦東文化產業促進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