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紡織類好就業嗎是否金融危機對其就業前景有影響
出口退稅率的提高。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2009年2月5日聯合發布《關於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2月1日起,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5%。此次調整將涉及3325個稅號,這也是近半年來國內第三次上調出口退稅。在2008年7月31日,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而在10月21日,又提高到14%。據業內專家表示,這次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的涉及范圍很大,行業將因此受益約170多億元;而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政府對紡織服裝行業扶持的一個信號,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將會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移,不再僅局限於製造這個環節的優勢。
同時,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會議認為,紡織工業是我國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次會議也體現了國家對紡織工業的支持。
人民幣匯率較為穩定。由於美國金融市場出現巨大的動盪,經濟也面臨衰退的風險,為了保持人們對美國經濟的信心,美元近來一直保持著較為強勢的狀態。自2005年7月以來,美元對人民幣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貶值之後,終於在近期穩定在一個平穩的狀態。
雖然人民幣經過近些年來的持續升值,已經對紡織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是終於在近期內穩定在一個相對小的區間內,就沒有從匯率上對中國紡織業造成威脅。而目前這一匯率的穩定在客觀上與次貸危機帶來的美元力保強勁有重要關系,客觀上也在匯率形勢上對我國紡織業出口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
紡織品出口行業整合力度加大。雖然這次金融危機給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很多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小企業紛紛倒閉,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種競爭更加激烈的形勢也給仍然保留下來的紡織企業創造了機遇。激烈的競爭形勢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從客觀上幫助了生存下來的企業提高競爭力。而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自身也會進行技術的升級和管理的創新,從而有利於企業進行轉型和提高效率等。這些都有利於紡織行業的內部整合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中國紡織業的影響不盡相同。首先,影響紡織品出口的因素不同。亞洲金融危機使東南亞等國加強對紡織品出口政策的傾斜,以降價、傾銷手段使國際紡織品價格下降,擠佔了中國紡織品的國際市場。而美國次貸危機使美國、歐盟等地縮減消費,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減少。也就是說,亞洲金融危機從供給方使中國紡織品競爭力下降,而美國次貸危機從需求方面影響中國的紡織品出口。
第二,使中國紡織業面臨的國際形勢不同。亞洲金融危機帶來人民幣相對升值,使紡織品的價格優勢下降。而美國次貸危機卻在客觀上使人民幣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幣值,暫時阻止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第三,兩次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范圍上來看,亞洲金融危機主要波及面在亞洲地區,對中國紡織品在其他地區的影響並不大,而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經濟,不僅影響到美國市場上的需求量,也使歐盟、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對紡織品的需求下降。從程度上來看,實際上,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因為各國出口結構以及各自佔領的細分市場並不相同,且亞洲其它國家紡織品在世界市場上所佔的份額本來就並不是特別大,中國紡織品出口規模依舊是其他國家不能相比的。而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對象,其消費需求的縮減將對中國紡織品造成更深的影響。從影響時間來看,亞洲金融危機對紡織業的影響在一兩年之內已基本被中國消化,而此次美國金融海嘯究竟會帶來什麼後果,影響多長時間,依舊無法估計。
㈡ 紡織與服裝產業有何關聯
紡織與服裝產來業總是息息相關,唇源齒相依的。有紡織業紡織出來的布料,服裝產業才能有面料可以選擇,服裝設計師設計的衣服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沒有服裝產業,那麼紡織出來的布匹也不能做成各種漂亮衣服 ,無法展示布料的特性。
㈢ 新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有利條件和地理意義
有利條件是新疆光照充足 適合棉花生長 有了原料產地 其次大力發展回紡織業答 可以促進新疆的經濟發展 開辦工廠 吸引勞動力 增加就業。比如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 新疆是棉花大省 但是人力不足 所以好多內地女工到新疆去采棉花工作 但是有了女性不夠 把軍隊也進行農墾活動 男女可以成家 成家的也就定居在新疆了 這就是現在建設兵團的來歷 他們促進了新疆的經濟發展。
㈣ 什麼叫紡織服裝產業專項人才
紡織服裝產業專項人才。這個意思就是說。服裝設計。服裝機械調整。
㈤ 紡織工程的就業前景
紡織工程有廣闊的發展前途,可在紡織企業、科研機構從事紡織品設計開發、紡織工藝設計、紡織生產質量控制、生產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工作,也能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
㈥ 求關於「我國紡織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的文章!!!!!
中國紡織行業是受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比較大的一個行業。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直接影響了紡織行業增長速度的下滑。由於金融危機造成的國際市場需求快速大幅下降。世界各國經濟增長均因需求銳減而顯著放緩,我國也不例外。尤其是出口依賴程度越高的國家,其經濟增長和工業生產的放緩程度就越嚴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基本如此。
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我國產品的對外出口,而紡織工業是中國經濟中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利用外部資源最集中的領域,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首受其害,由於外部需求萎縮,致使中國紡織工業增長速度下降,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利潤明顯減少。主要表現在2008年下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企業利潤的增速均跌至近10年來的最低。二00九年外需市場將進一步萎縮,出口形勢更加嚴峻。
二、 國內內需市場仍有巨大空間和潛力,靠內需拉動紡織工業回暖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紡織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中國紡織工業在對外出口受到沖擊後,靠拉動內需來走出困境,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主要表現在:國家投資的四萬億拉動內需資金多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對紡織業的直接傾斜力度不大,這就要求紡織業要審時度勢,抓住其他行業的工業原料需求,如;化纖市場、革基布、玻璃纖維面料等,逆勢而上,搞活市場。另外,從衣著類消費來看,盡管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已從二000年的七點五公斤增長到目前的十五公斤左右,但與發達國家人均纖維消費量三十公斤到四十公斤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家用紡織品來看,隨著新居數量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每戶平均都有十公斤到二十公斤的家紡消費量。尤其在中國廣大農村,目前紡織服裝消費量依然還很低。這些都意味著中國紡織服裝內需市場還有巨大空間和潛力。隨著國家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措施的逐步實施,紡織品如何搭上這一會班車,促進發展,將是紡織業的一大課題。
三、國家連續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給予信貸支持等政策措施,對依賴出口的紡織企業 無疑是一件好事,但紡織業的部分業者也不能對退稅政策得效果抱有太的樂觀得預期, 還是要靠自身的綜合實力來謀求發展。
四、金融危機對我國東部地區的沖擊相對大一些,紡織工業的投資重心同樣也面臨著加快向中西部投資轉移的問題。
這場危機對我國各地區紡織工業發展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外向型產業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而以內需紡織產業為主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受影響相對較小。還有一些地區,紡織開發建設熱潮不減,經濟發展逆勢上揚。
2008年以來,全國 工業、投資和進出口增長表現出「東慢西快」特徵,自2007年11月起,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就呈現出逐漸下降的態勢,除了行業結構性調整已顯成效之外,也反映出市場形勢發生了景氣度的轉變,企業主動收縮了投資戰線,以應對需求下滑的挑戰。 從不同地區來看,盡管東中西部的紡織行業投資增速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減緩,但我國紡織行業投資向中西部地區調整步伐仍在不斷加快。
五、紡織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根本改變。
2008年10月份之後,中國企業經營狀況顯著惡化。市場需求萎縮和難以預期的危機走向嚴重挫傷了企業信心:企業技術創新意願受到抑制,不少企業不敢或不願繼續擴大再生產,部分企業家甚至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意志,企業行為趨向短期化、投機化,一些紡織企業也因資金鏈斷裂而瀕臨破產倒閉。這種狀況在紡織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中更為突出。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抑制了外需,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紡織工業企業的總體經營狀況嚴重受挫,但從中國與主要經濟體的經貿關系、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看,支持中國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根本改變。從陸續公布的一些統計數據看,紡織工業企業運營狀況出現了一定的好轉、回暖的跡象。部分企業的新接訂單有所增長。從現有數據和國家不斷出台的經濟刺激政策來看,紡織企業生產出現了局部反彈,但企業總體經營狀況能否根本好轉還有賴於出口的恢復和內需的擴大。在本次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將民生與支柱產業並提,反映了在金融危機形勢下,就業是我國宏觀政策的重點。保就業,就要保企業。我國從民生的角度看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工業是我國吸納就業人口最多的傳統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直接關繫到大約2500萬產業工人的就業,間接影響到1億農民的生計。通過給予優惠政策進行扶植,產業自身也不再自認為是「夕陽產業」,也讓更多紡織企業有信心,從而鼓勵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思路。
政府經濟刺激政策作用初步顯現,但尚需出台後續政策應對日趨加深的危機影響
總體來看,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及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的出台將促進紡織市場信心一定程度的恢復,緩解紡織企業的資金困難,並使相關行業的企業獲得稅收等方面的實惠。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出口無疑將得益於這些政策的落實。紡織行業一定要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努力實現2009年紡織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當前紡織工業正值產業調整升級的關鍵時期。紡織行業企業應積極開展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模式創新,有效促進紡織行業的整體提升和全面振興。紡織行業現在迫切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搞好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練好內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從三方面促進行業整體提升:因地制宜,搞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集中力量,重點支持一批擁有自主創新能力、致力於體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對產業拉動有示範作用的骨幹企業;因勢利導,有序推進紡織產業區域結構調整。
六、中國仍處在加速工業化的歷史階段,紡織強國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
國際金融危機無疑對我國紡織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但當前紡織工業發展遇到的困難,也與我國一度在較短的時間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增加紡織企業負擔的政策有關,這些政策的迭加作用使紡織企業競爭力受到了影響。金融危機爆發促使世界各國反思經濟增長的方式與結構升級的路徑。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了較長時期的「去工業化」發展後,開始意識到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危害。金融危機同樣會影響我國紡織產業升級的路徑選擇,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賦予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以更科學的含義。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勞動力豐富的人口大國來說,迄今為止,工業化道路遠未走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工業生產仍將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仍是保持我國工業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提供就業崗位的重要部門,是我國應長期發展的產業;產業的升級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為此,應在堅持自主創新、結構升級、節能減排方向的前提下,將建立層次豐富、結構完整的紡織強國工業體系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長期任務。 閑雲野鶴 回答採納率:20.9% 2009-12-16 15:15
㈦ 關於紡織行業的就業
紡織的話我覺得其實還有個地方可以選擇,就是海寧許村,相當不錯的,家紡基地啊,那邊的瑪雅什麼的都全國有名的,如果是服裝領域,廣東東莞也不錯
㈧ 未來紡織服裝行業將會呈現什麼樣的趨勢,龍頭企業會如何發展
龍頭公司通過技術管理輸出將低附加值環節向東南亞轉移;國內專龍頭聚焦高附加值環節,屬向強研發、精益管理方向升級。隨著國內低成本製造紅利已經消失,低端產能向製造成本更低、稅率優惠、貿易環境友好的東南亞轉移勢在必行。
㈨ 紡織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紡織工程就業不會有問題,但就業的質量不高。我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市以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但也是是一個逐步衰落的夕陽行業。所以說,這個行業發展前途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