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西安市產業發展規劃

西安市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22 21:46:03

A. 在西安未來總體規劃中南北中軸線是不是就是子午大道

不是,還是未央大道,長安路沿線西安第四次城市總體規劃確定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跨過渭河向北拓展的發展戰略。未來的西安將是大西安格局,東有臨潼、西有咸陽、南有長安、北有三原。

《唐皇城復興規劃》提出西安行政中心將北遷,退出老城,在距市中心約10公里的北城張家堡地區建設現代化新城。

西安「十一五」規劃建議,要把經開區建成西部領先、集群發展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形成新的中心市區。

北城的宏偉藍圖初繪。

連貫四方的區位優勢,三輪驅動的戰略規劃,一擲億金的巨大投入,北城的發展底氣十足、前景可期。

可以看出,雄心勃勃的市委市政府要通過城市擴張的三級跳,立馬張家堡區域,劍指渭河兩岸,在西安地理版圖和經濟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專家預見,未來的北城將加速度「城長」,市民的活動半徑將空前放大,生活視野將空前開闊,居住感受將空前舒適。

戰略機遇推動北城跨河發展

城市規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整個北城未來的發展軌跡。

按照西安第四次城市規劃,拉大城市骨架,逐步形成「九宮格局、一城多心」的空間結構,形成新古分治、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大都市形態。到2020年,西安中心城市要以唐長安城為核心區,以城市繞城線為基本輪廓,形成以戶縣為主的副中心,以新築、臨潼為主的副中心;以閻良為主的副中心;以高陵(跨過渭河)、涇河工業區、涇渭工業園為主的副中心;以長安為主的副中心。 西安大都市圈,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建立"西咸一體化"為主體的都市圈格局,東到渭南,西到楊凌,南到長安,北到三原。

過去的北城,沒有繁榮的市場,滿眼低矮的棚屋,給人一副荒涼的感覺。「拓北」就是要開發古城西安曾經落伍的北城,形成重要的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

如今北城已經形成以未央區、經開區為核心的城市新區。一出北門,沿未央大道行至張家堡,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商業旺盛,產業繁榮。在二環以內,舊城改造步伐加快,原人們所說的"道北"區域開始規劃改造,大明宮唐遺址正在修建中。二環以外,尤其在經開區,一個環境愈來愈優美、生活愈來愈便捷、功能愈來愈完善、經濟愈來愈繁榮、影響力愈來愈強大的現代化城市新區雛形,已經展現在廣大市民面前。

在北城,許多國家、省、市級重點工程晝夜施工,齊頭並進。可以預見,隨著渭河綜合治理的啟動,火車北站的建設、地鐵南北主幹線的修建、鄭州至西安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的推進,將在北城形成巨大的城市交通網路,成為城市重心北移、北城發展最強的基礎推動力。

陝西省房地產研究會王聖學會長認為,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北城的未來還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要承擔更多的城市擴張和發展重任。北城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投資前景又一次呈現在市民眼前,再一次成為創業投資的焦點和中外知名企業搶灘的熱土,許多市民開始嚮往北城生活。

張家堡將形成新的行政中心

曾幾何時,占城市空間重中之重的行政中心區的布局,在何時、往何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遷移」,已是成為決定未來西安城市走向不可迴避的問題。政府南遷還是北遷曾一度引發整個古城西安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大討論。

如今,古城行政中心遷往北城已經明確,而且大局初定。不少經濟專家告訴記者,政府北遷的號召作用將會加速北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基礎配套、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環境優化、服務支撐體系的全面構建,在北城,物流、人流、資金流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聚集速度,有利於加快城市重心北移速度,加快新的城市中心市區形成,有利於西咸一體化和構建陝西「一線兩帶」建設大核心。

那麼,遷往北城的行政中心將會建成什麼樣子。據了解,政府北遷共有三套規劃方案,第一套方案,沿襲「九宮」格局,整個區域以南北向城市中軸線(未央大道)為脈絡,分行政辦公區、城運公園、商業中心、商務中心、城市交通樞紐、配套醫療區、文教綜合區、居住區、二類工業區等9個功能區,布局總體上形成「一豎軸、兩橫軸、兩街、兩綠肺、三廣場」的城市空間形態。專家介紹,在這套方案中,新城的標志性建築大體分為三個區域:行政中心區、城運公園和商務中心區。其中行政中心區位於新城中軸的東側,總用地約64公頃,主要內容為市委辦公樓、市政府辦公樓、市政廣場、中心會堂和城市博物館等,行政中心區的建設不僅滿足了新城的功能和結構發展,同時也是展示西安現代化風貌的標志景觀。

B. 西安發展規劃提出的「一塔一點一河一湖兩城三縱四橫」具體指的是什麼

「一塔」,即復圍繞中國第一高制磚塔崇文塔,打造涇河新城城市的亮點,提升城市品質;「一點」,指著力推進大地原點區域建設,藉助這一馳名中外的標志性區域的影響力,提升涇河新城影響力;「一河」,指實施涇河兩岸生態景觀帶建設,把涇河打造成為涇河新城的城中河;「一湖」,指計劃在涇河新城規劃建設崇文湖,形成「南有昆明池,北有崇文湖」,用水來增加區域的靈氣,不斷改善生態、美化環境、提升品質。「兩城」,即涇陽老縣城和原點新城,一方面要將涇河新城的發展引入到涇陽老縣城,通過提升改造、美化優化,使涇陽老縣城成為大西安北部的明珠;另一方面,通過提升改造原點新城,促進商業規模發展壯大,持續激發涇河新城經濟活力。「三縱四橫」,即茶馬大道、正陽大道、秦漢大道三條南北向的主幹道,原點大道、高涇大道、涇河大道、灃涇大道四條東西向主幹道。通過貫通「三縱四橫」骨幹路網,實現與西安主城區及周邊地區人流、物流、資本流的高效對接。「五大產業」,即大力培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文化旅遊業、茯茶產業、物流產業、現代農業,使涇河新城成為產業之城,經濟實力逐步增強之城。

C. 西安以什麼產業為主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2年6月中心區控制規劃面積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經開區內共有企業2800多家,引進工業項目500餘項。可口可樂、西門子、三菱、日立、羅爾斯·羅伊斯、ABB、海德魯、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台灣頂新、香港金威、陝重汽、貴航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促進了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
——商用汽車產業。總投資19.8億元的陝汽商用車產業園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07年9月產銷量突破百億元大關。為其配套的零部件、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車橋、零部件製造等方面10多家企業陸續開工建設,投資6億元的中集專用車項目一期竣工投產。預計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車產業將形成年產重型汽車7萬輛、發動機5萬台、專用車3萬輛、車橋18萬根,總產值達350億元的產業規模。
——電力電子產業。西門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以及西電集團、山西永濟電機等企業構成了經開區電力電子產業的骨幹企業,啟源機電、西瑪電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鋼西安重機工業園項目入區建設。「十一五」末,電力電子產業將實現產值120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區內已經聚集了可口可樂、金威、頂益、樂百氏、維維、榮氏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成了「酒、肉、水、面、奶」產品齊備的食品飲料產業體系。「十一五」末,食品飲料產業將實現產值100億元。
——新材料產業。2007年被授予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核心企業西部超導是國際上唯一能夠同時進行鈮鈦超導線材和棒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西部鈦業建成達產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無縫鈦管生產廠;西部金屬將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屬纖維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屬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成為西安經開區成長性最好的產業之一,「十一五」末將實現產值80億元。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自2004年4月封關運行以來,已吸引西瑪阿達、彩輝顯示、BP普瑞新能源、鳳城精密機械等入區項目32個項目入區,其中已有24家企業投產。2006年全年實現外貿出口1.9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6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經國家正式批准成為全國首批七個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單位,同時具備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研發、監測及維修功能,成為西北第一個保稅物流區,並已於2007年11月22日通過西安海關聯合驗收組的驗收。保稅物流區正式投入運行,成為西北首家以加工製造為主、保稅物流為輔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和功能完善的內陸「口岸」,將有效的促進陝西和西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經開區成立以來,GDP、技工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始終保持較快增長,2003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連續5年保持40%左右的發展速度,規模與效益同步並進,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二、「十一五」總體發展目標
西安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方針,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電力電子、食品飲料、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努力促進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躍升,將西安經開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目標是:完成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的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的躍升;依託四個功能園區,發展四大產業集群,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同步前進;確保區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引進資金等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5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350億元,外貿出口10億美元,財政收入16億元,解決就業40萬人。
三、功能園區簡介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2年6月21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2004年4月5日封關運作,是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加工區A區總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業入駐,主導產業包括航空、精密機械、電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業有英國BP、法國ALSTOM、美國TIFFANY等、美國GE(SMITH)。
——航空類企業: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XAE)、西安航空動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慶安公司(與Smiths合資)、英國AMS、APOLLO等十餘家企業;
——精密機械類企業:西瑪阿達電機、鳳城精密等
——電子類企業:彩虹集團、偏轉集團、香港駿德集團
——新材料企業:BP太陽能、天琪太陽能等。
2006年加工區A區實現進出口額1.9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排名第一。預計2010年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5億美元。
2006年12月,國家在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選定7個進行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西安出口加工區是西北地區唯一進行試點的加工區。加工區A區內首期建設三棟保稅倉庫,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以及1萬平方米的露天堆場,於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過海關總署聯合驗收組驗收。
加工區A區內海關、商檢、銀行等機構齊全,企業通關十分便捷。區內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完全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涇渭工業園 涇渭工業園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開發區綜合優勢,與西安市高陵縣政府聯合共建的重點發展園區之一,位於涇河以北、西銅高速公路以東,規劃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
涇渭工業園於2003年初全面正式啟動,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世界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東部製造業向西部轉移這一歷史機遇下,打造西部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的主戰場。在經開區乃至西安的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園區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重型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裝備製造業基地,目前已有入區企業50餘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截止2007年10月,園區基礎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達到了「七通一平」。幾年來,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縱六橫 」的道路網路。區內已有供氣能力140蒸噸/小時的熱力站一座。現有的涇渭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規劃二期日供水能力達6萬噸,完全能夠保證項目的生產生活需求;正在規劃中的城區至涇渭工業園第二條供水管線日供水能力將達到15萬噸。
現有110KV輸變電站一座,正在建設的另一座110KV輸變電站和開閉所將為入區企業項目建設及生產提供更加充足的電力支持。智能化的車城溫泉花園住宅小區將完全滿足入區企業的入住要求。可容納兩千學生同時就學的交大經發高中也於06年9月正式開學。正在建設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級的國際商務酒店也將為區內企業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園區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服務體系。
此外,省上重點項目陝汽商用車產業園總投資19億元,一期工程已於05年底建成、投產。西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投資建設的新材料產業園一期也於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產。總投資24.8億元的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易地搬遷改造項目也已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產。這三大龍頭企業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標志著涇渭工業園三大支柱產業初顯雛形。
十一五期間,園區將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土地儲備,通過實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個年產值達100億、1個50億、5個20億、10個5-10億的企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4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150億元的發展目標。
四、地理區位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西安市北城。開發區的中心區位於西安北繞城高速與北二環之間的城市南北中軸線迎賓大道兩側。涇渭工業園、草灘生態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等開發區的其他園區依附在中心區周邊。隨著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戰略的實施,開發區已經處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遷: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遷移的新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堡廣場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設於2007年6月啟動。新行政中心北遷將使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這一區域成為西安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 新火車客運站北遷:
經過國家鐵道部及相關部門的多次反復論證,投資逾百億元的西安新火車客運站最終選擇定點在北三環以北、渭河以南,經開區草灘生態產業園內。該客運站距開發區中央商務區不足兩公里,它的建成將充分帶動西安、咸陽、銅川等城市乃至整個關中城市群的發展,並為開發區實現高速穩定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鐵路運輸支持。
(3) 總投資逾貳百億元的國家渭河綜合治理項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渭河流域治理,重點解決渭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下游防洪形勢嚴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問題,促進渭河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該規劃項目總投資229億元,其中涉及陝西省投資160億元。
(4) 航空交通:
開發區距西安國際航空港僅20分鍾的車程,目前,該航空港擁有飛往國內外各大城市的國際、國內航線155條,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萬人次,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成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經營150餘條航線,每天有400餘架次的航班在機場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29萬,為全國十大機場增速最快的機場。
從2009年3月開始,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總投資103.91億元,將在現有跑道南側建設長3800米,寬60米的第二條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飛行區達到4F標准,能夠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際飛機。新建25.3萬平方米的3號航站樓,規模為現有航站樓的4倍,建成後,新建的3號航站樓將和現有的1號、2號候機樓連為一個整體,並有擺渡車往返其間,方便中轉旅客轉機,各航站樓之間實現一體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開發區道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成米字型向外輻射,與開發區相臨的繞城高速公路可連通以下高等級公路:
西潼(關): 走西潼高速,可到臨潼、渭南、潼關、洛陽、鄭州、北京等地;
西閻(良): 西閻高速可到高陵;
西銅(川): 走西銅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內蒙等地;
西寶(雞): 走西寶高速,可到咸陽、楊凌、寶雞、天水、蘭州、烏魯木齊等地;
西藍(田): 走西藍高速、藍小汽車專用路,可到藍田、商州、丹鳳、武漢、合肥等地。
108國道 : 走108國道,可到周至、佛坪、漢中、成都、重慶等地;
(6) 鐵路交通:
鄭西高速客運專線:2005年9月25日,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正式拉開建設序幕。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全長484.5公里,建成後將滿足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車的需要。 西安火車站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聯結隴海、西康、寧西、包西、侯西、咸銅和西戶等鐵路線。 西安火車站不僅是中國特等客運站之一,而且是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重要站點,我國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方向開往拉薩的列車必須經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於2011年1月11日正式運營。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國規模第一、亞洲最大的客站。鄭西高鐵已通車,西安鄭州進入2小時經濟圈。
西安火車北環線建設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開工建設。2006年9月1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比預期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總投資18.268億元。
西安火車貨運樞紐建設:西安鐵路樞紐新建北環線是西安鐵路樞紐改造和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陝西省21世紀鐵路建設的龍頭工程,正線全長81.442公里。
(7)地鐵交通
西安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29日正式動工,已於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時通車運行。1號線於2008年10月29日動工,預計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擁有地鐵軌道交通運輸的城市。
基礎設施:
開發區積極致力於營造優良的投資硬環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萬噸的水廠;
供電:已建成110KV變電站四座,總容量36.3萬KVA;
通訊:市電訊六分局為開發區提供6萬門通訊線路,可提供包括DDD、IDD行動電話數據傳輸的圖文傳真等多項業務;
供氣:陝北天然氣管道已進入開發區,可滿足入區項目生產、生活需要;
供熱:開發區實行集中供熱,已建成每小時60蒸噸的第一供熱站,城北供熱站正在建設之中;
排水:區內的排水管道與市政管網連接,保證污水排放通暢。
配套物流企業:
開發區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豐書物流(新加坡淡馬錫投資控股)、郵政運輸局物流、陝西華通物流等國內多家物流企業入駐。這些項目的入駐,在運輸、配送、保管、裝卸、包裝、流通加工、 倉庫管理、物流信息處理等諸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提升區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化業務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嘿嘿!

D. 西安市灞橋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的規劃依據

1、《中華抄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6、《陝西省農業自然資源綜合管理條例》;
7、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
8、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
9、陝西省委、省政府有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
10、《西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11、《西安市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
12、《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
13、《西安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14、《西安市灞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
15、《西安市灞橋區城市分區規劃》;
16、《灞橋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17、灞橋區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18、灞橋區旅遊資源及開發利用情況的報告;
19、灞橋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性文件;
20、《灞橋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
21、西安市和灞橋區歷年統計年鑒及外業調查資料。

E. 西安近幾年發展方向是什麼

規劃重點
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保證資源的節約與有效利用,重視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更新,構建富有特色的城市發展模式;將城市宏觀的長遠規劃指導思想與微觀的近期建設規劃內容有機結合,加強規劃實施的前瞻性與可操作性,適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將城市總體布局的優化和調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城市綜合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作為修編主要內容,並對城市特色、區域統籌等加以著重研究。
第一,從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出發,更理性地思考城市規模問題,在對人口發展因素、趨勢及土地、水、環境合理容量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城市發展諸多限制條件,合理確定城市規模。
第二,以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為核心,以城市協調發展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原則,加強老城的整體保護,體現西安古都特色,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與名城保護的關系。
第三,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推進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
第四,建設安全、配套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構築一個與西安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高效、快捷的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視水資源供給、能源供應、信息通訊安全,對供水、排水、能源、水利、通信、環保、防災等市政公用設施進行了綜合部署,為西安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第五,為協調城市建設與區域生態保護的關系,優化空間布局,將城市規劃區劃為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並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三、規劃主要內容
(一)城市發展目標戰略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至2010年,全市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年均要保持在13%以上,初步實現「經濟強市」和「西部最佳」的目標;至2020年,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使西安市成為經濟繁榮昌盛、基礎設施完備、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殷實富足、生態環境優美、城鄉協調發展、社會和諧有序、政治民主文明的西部最佳城市。
城市建設發展目標: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營造最佳創業環境,建設科技創新城市;結合山、塬、河、林自然地貌,建設依山抱水、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城市;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網路體系,建設航空、鐵路、公路交通樞紐城市;發揮優勢產業和地區輻射能力,建設裝備現代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強化金融、商貿、信息、物流等區域功能,建設中國西部經濟中心。
(二)城市規劃區范圍
本次規劃涉及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西安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10108平方千米。規劃空間分為三個層次:
市域范圍:西安市行政轄區。
城鎮范圍:主城區、中心城鎮、鎮。
主城區范圍:以唐長安城為中心,以繞城高速為基本輪廓,東至灞河,西到繞城高速路,南至長安(潏河),北到渭河。

F. 大西安規劃的目標

西安規劃的目標是:打造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以及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將逐步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東方歷史人文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G. 西安新城區有什麼產業區

新城區——充分發揮轄區內軍工企業資源優勢,重點扶持現代醫葯和軍轉民高新技術產業,內積極發容展都市型工業。
近年來,西安市對新城區的規劃定位為發展商圈,以鍾樓、解放路、長樂路商圈為主要方向。加上區內的軍工企業較多,目前正實施搬遷。

從最近的西安市相關規劃來看,新城基本是塊被遺忘的角落。除商圈和物流業外,其實區內確實沒有形成真正有影響的產業和相關園區。

H. 有誰知道西安未來規劃是怎麼計劃的

本次規劃涉及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西安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10108平方千米。 城鎮空間布局規劃在西安市域范圍內,構建「一城、一軸、一環、多中心」的市域城鎮空間布局,其中:「一城」為主城區;「一軸」為以隴海線為主軸的城鎮經濟發展軸;「一環」為以關中環線為紐帶的城鎮經濟發展集群帶;「多中心」為主城區外圍的四個組團、三個新城和四個縣城。四個組團指六村堡、常寧、新築、洪慶;三個新城指臨潼、閻良、涇渭;四個縣城指戶縣、高陵、周至、藍田。主城區范圍以唐長安城為中心,以繞城高速為基本輪廓,東至灞河,西到繞城高速路,南至長安(潏河),北到渭河。主城區總體布局凸顯「九宮格局,棋盤路網,軸線突出,一城多心」的布局特色,以二環內區域為核心發展成商貿旅遊服務區;東部依託現狀發展成國防軍工產業區;東南部結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護區發展成旅遊生態度假區;南部為文教科研區;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術產業區;西部發展成居住和無污染產業的綜合新區;西北部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北部形成裝備製造業區;東北部結合滻灞河道整治建設成居住、旅遊生態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目標以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為核心,以城市協調發展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有機更新的原則,強調注重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整體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點保護傳統空間格局與風貌、文物古跡、大遺址、河湖水系等,體現西安古都特色,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關系。在老(明)城內,保護歷史街區、人文遺存,形成「一環(城牆)、三片(北院門、三學街和七賢庄歷史文化街區)、三街(湘子廟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單位、傳統民居、近現代優秀建築、古樹名木」等組成的保護體系,合理調整用地結構,改善老城的城市功能,增強老城活力,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徹底改變西安老(明)城「有古城牆而無古城」的局面,構建具有古城特色的和諧西安。「老(明)城」保護規劃西安「老(明)城」是在唐長安皇城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加強老城的整體保護,制定老城保護規劃,重點保護傳統空間格局與風貌。1.保護和延續老城傳統空間格局:即城市的平面形狀、方位軸線、均衡對稱的路網格局、方正完整的城牆、城河系統以及由街、巷、院構成的空間層次體系。2.延續歷史文脈:通過保護有形及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來展現西安地區獨特的文化特色及內涵。3.控制建築高度及建築風貌:老城內嚴格實行建築高度分區控制,逐步改造現有超高建築。城牆內、外側的建築高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城牆內側100米以內建築高度不得超過9米,100米以外,以梯級形式過渡;以東、西、南、北城樓內沿線中心為點,半徑100米范圍內為廣場、綠地和道路;鍾樓至東、西、南、北城樓劃定為文物古跡通視走廊。城牆外側風貌協調區,做好城市設計,建築高度、色彩、風格符合老城的整體保護要求。4.保護措施:實行「新舊分治」,逐漸弱化和分離老城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強化其旅遊觀光、文化交流功能。行政辦公、居住社區逐步外遷,老城內嚴格控制居住建築建設,降低老城內的人口密度,人口由42萬降低到30萬,行政中心遷出後,恢復原用地內有歷史價值建築的風貌和格局;增加綠化用地,改善老城的生態環境,提升老城的環境品質;老城內以公共交通為主要交通方式,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為輔助,進一步完善老城的路網結構體系;改造老城的市政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行建成面向國際的中國西部航空樞紐,國內重要的公路、鐵路交通樞紐,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航空港1.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規劃為國內大型航空樞紐。2020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適時建設第二民用機場。2.為適應機場客貨流增大的需求,加強主城區與機場的交通聯系,規劃建設第二條機場高速公路,並與城市快速路體系形成網路。規劃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遠期延伸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3.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周邊的用地、凈空、雜訊進行嚴格控制。

I. 2020年西安市五強目標具體是什麼

2020年西安市五強目標是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

西安內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加快建容設先進製造業動員大會上,提出了聚焦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的目標,要求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

西安,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1個區、2個縣,總面積1075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729.1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20.35萬人,城鎮人口761.28萬人,城鎮化率74.61%。

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J. 西安以什麼產業為主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2年6月中心區控制規劃面積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經開區內共有企業2800多家,引進工業項目500餘項。可口可樂、西門子、三菱、日立、羅爾斯·羅伊斯、ABB、海德魯、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台灣頂新、香港金威、陝重汽、貴航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促進了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
——商用汽車產業。總投資19.8億元的陝汽商用車產業園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07年9月產銷量突破百億元大關。為其配套的零部件、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車橋、零部件製造等方面10多家企業陸續開工建設,投資6億元的中集專用車項目一期竣工投產。預計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車產業將形成年產重型汽車7萬輛、發動機5萬台、專用車3萬輛、車橋18萬根,總產值達350億元的產業規模。
——電力電子產業。西門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以及西電集團、山西永濟電機等企業構成了經開區電力電子產業的骨幹企業,啟源機電、西瑪電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鋼西安重機工業園項目入區建設。「十一五」末,電力電子產業將實現產值120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區內已經聚集了可口可樂、金威、頂益、樂百氏、維維、榮氏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成了「酒、肉、水、面、奶」產品齊備的食品飲料產業體系。「十一五」末,食品飲料產業將實現產值100億元。
——新材料產業。2007年被授予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核心企業西部超導是國際上唯一能夠同時進行鈮鈦超導線材和棒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西部鈦業建成達產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無縫鈦管生產廠;西部金屬將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屬纖維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屬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成為西安經開區成長性最好的產業之一,「十一五」末將實現產值80億元。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自2004年4月封關運行以來,已吸引西瑪阿達、彩輝顯示、BP普瑞新能源、鳳城精密機械等入區項目32個項目入區,其中已有24家企業投產。2006年全年實現外貿出口1.9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6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經國家正式批准成為全國首批七個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單位,同時具備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研發、監測及維修功能,成為西北第一個保稅物流區,並已於2007年11月22日通過西安海關聯合驗收組的驗收。保稅物流區正式投入運行,成為西北首家以加工製造為主、保稅物流為輔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和功能完善的內陸「口岸」,將有效的促進陝西和西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經開區成立以來,GDP、技工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始終保持較快增長,2003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連續5年保持40%左右的發展速度,規模與效益同步並進,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二、「十一五」總體發展目標
西安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方針,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電力電子、食品飲料、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努力促進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躍升,將西安經開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目標是:完成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的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的躍升;依託四個功能園區,發展四大產業集群,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同步前進;確保區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引進資金等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5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350億元,外貿出口10億美元,財政收入16億元,解決就業40萬人。
三、功能園區簡介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2年6月21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2004年4月5日封關運作,是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加工區A區總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業入駐,主導產業包括航空、精密機械、電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業有英國BP、法國ALSTOM、美國TIFFANY等、美國GE(SMITH)。
——航空類企業: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XAE)、西安航空動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慶安公司(與Smiths合資)、英國AMS、APOLLO等十餘家企業;
——精密機械類企業:西瑪阿達電機、鳳城精密等
——電子類企業:彩虹集團、偏轉集團、香港駿德集團
——新材料企業:BP太陽能、天琪太陽能等。
2006年加工區A區實現進出口額1.9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排名第一。預計2010年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5億美元。
2006年12月,國家在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選定7個進行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西安出口加工區是西北地區唯一進行試點的加工區。加工區A區內首期建設三棟保稅倉庫,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以及1萬平方米的露天堆場,於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過海關總署聯合驗收組驗收。
加工區A區內海關、商檢、銀行等機構齊全,企業通關十分便捷。區內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完全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涇渭工業園 涇渭工業園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開發區綜合優勢,與西安市高陵縣政府聯合共建的重點發展園區之一,位於涇河以北、西銅高速公路以東,規劃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
涇渭工業園於2003年初全面正式啟動,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世界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東部製造業向西部轉移這一歷史機遇下,打造西部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的主戰場。在經開區乃至西安的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園區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重型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裝備製造業基地,目前已有入區企業50餘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截止2007年10月,園區基礎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達到了「七通一平」。幾年來,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縱六橫 」的道路網路。區內已有供氣能力140蒸噸/小時的熱力站一座。現有的涇渭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規劃二期日供水能力達6萬噸,完全能夠保證項目的生產生活需求;正在規劃中的城區至涇渭工業園第二條供水管線日供水能力將達到15萬噸。
現有110KV輸變電站一座,正在建設的另一座110KV輸變電站和開閉所將為入區企業項目建設及生產提供更加充足的電力支持。智能化的車城溫泉花園住宅小區將完全滿足入區企業的入住要求。可容納兩千學生同時就學的交大經發高中也於06年9月正式開學。正在建設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級的國際商務酒店也將為區內企業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園區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服務體系。
此外,省上重點項目陝汽商用車產業園總投資19億元,一期工程已於05年底建成、投產。西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投資建設的新材料產業園一期也於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產。總投資24.8億元的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易地搬遷改造項目也已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產。這三大龍頭企業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標志著涇渭工業園三大支柱產業初顯雛形。
十一五期間,園區將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土地儲備,通過實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個年產值達100億、1個50億、5個20億、10個5-10億的企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4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150億元的發展目標。
四、地理區位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西安市北城。開發區的中心區位於西安北繞城高速與北二環之間的城市南北中軸線迎賓大道兩側。涇渭工業園、草灘生態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等開發區的其他園區依附在中心區周邊。隨著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戰略的實施,開發區已經處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遷: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遷移的新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堡廣場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設於2007年6月啟動。新行政中心北遷將使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這一區域成為西安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 新火車客運站北遷:
經過國家鐵道部及相關部門的多次反復論證,投資逾百億元的西安新火車客運站最終選擇定點在北三環以北、渭河以南,經開區草灘生態產業園內。該客運站距開發區中央商務區不足兩公里,它的建成將充分帶動西安、咸陽、銅川等城市乃至整個關中城市群的發展,並為開發區實現高速穩定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鐵路運輸支持。
(3) 總投資逾貳百億元的國家渭河綜合治理項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渭河流域治理,重點解決渭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下游防洪形勢嚴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問題,促進渭河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該規劃項目總投資229億元,其中涉及陝西省投資160億元。
(4) 航空交通:
開發區距西安國際航空港僅20分鍾的車程,目前,該航空港擁有飛往國內外各大城市的國際、國內航線155條,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萬人次,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成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經營150餘條航線,每天有400餘架次的航班在機場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29萬,為全國十大機場增速最快的機場。
從2009年3月開始,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總投資103.91億元,將在現有跑道南側建設長3800米,寬60米的第二條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飛行區達到4F標准,能夠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際飛機。新建25.3萬平方米的3號航站樓,規模為現有航站樓的4倍,建成後,新建的3號航站樓將和現有的1號、2號候機樓連為一個整體,並有擺渡車往返其間,方便中轉旅客轉機,各航站樓之間實現一體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開發區道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成米字型向外輻射,與開發區相臨的繞城高速公路可連通以下高等級公路:
西潼(關): 走西潼高速,可到臨潼、渭南、潼關、洛陽、鄭州、北京等地;
西閻(良): 西閻高速可到高陵;
西銅(川): 走西銅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內蒙等地;
西寶(雞): 走西寶高速,可到咸陽、楊凌、寶雞、天水、蘭州、烏魯木齊等地;
西藍(田): 走西藍高速、藍小汽車專用路,可到藍田、商州、丹鳳、武漢、合肥等地。
108國道 : 走108國道,可到周至、佛坪、漢中、成都、重慶等地;
(6) 鐵路交通:
鄭西高速客運專線:2005年9月25日,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正式拉開建設序幕。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全長484.5公里,建成後將滿足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車的需要。 西安火車站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聯結隴海、西康、寧西、包西、侯西、咸銅和西戶等鐵路線。 西安火車站不僅是中國特等客運站之一,而且是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重要站點,我國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方向開往拉薩的列車必須經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於2011年1月11日正式運營。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國規模第一、亞洲最大的客站。鄭西高鐵已通車,西安鄭州進入2小時經濟圈。
西安火車北環線建設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開工建設。2006年9月1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比預期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總投資18.268億元。
西安火車貨運樞紐建設:西安鐵路樞紐新建北環線是西安鐵路樞紐改造和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陝西省21世紀鐵路建設的龍頭工程,正線全長81.442公里。
(7)地鐵交通
西安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29日正式動工,已於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時通車運行。1號線於2008年10月29日動工,預計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擁有地鐵軌道交通運輸的城市。
基礎設施:
開發區積極致力於營造優良的投資硬環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萬噸的水廠;
供電:已建成110KV變電站四座,總容量36.3萬KVA;
通訊:市電訊六分局為開發區提供6萬門通訊線路,可提供包括DDD、IDD行動電話數據傳輸的圖文傳真等多項業務;
供氣:陝北天然氣管道已進入開發區,可滿足入區項目生產、生活需要;
供熱:開發區實行集中供熱,已建成每小時60蒸噸的第一供熱站,城北供熱站正在建設之中;
排水:區內的排水管道與市政管網連接,保證污水排放通暢。
配套物流企業:
開發區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豐書物流(新加坡淡馬錫投資控股)、郵政運輸局物流、陝西華通物流等國內多家物流企業入駐。這些項目的入駐,在運輸、配送、保管、裝卸、包裝、流通加工、 倉庫管理、物流信息處理等諸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提升區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化業務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嘿嘿!

閱讀全文

與西安市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