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環保企業分為那些種類
所謂環保產業,即環境貨物和服務產業,「由這樣的活動組成:即所生產的貨物和服內務用於水、空氣和土容壤環境損害以及與廢棄物、噪音和生態系統有關的問題的測量、預防、限制,使之最小化或得到修正。它包括降低環境風險,使污染和資源使用達到最小的清潔技術、貨物和服務,同時也包括那些與資源管理、資源開采和自然災害有關的活動」。
所涉及的行業有醫葯化工、紡織、食品、機械鑄造、熱電、交通等,以及到廢水、廢氣、雜訊、固廢、熱力、電磁、核輻射等的企業都和環保有關。
請參考下圖:
㈡ 國內做危廢處理有哪些知名公司
1、東江環保:作為工業和市政危廢處理行業的領先者,東江環保已擁有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46大類中的44類危廢經營資質,截止到2016年已取得工業危險廢物資質近150萬噸/年。
2、威立雅中國:20世紀90年代,威立雅集團首次涉足中國市場,進入國內環境服務領域,近年來,威立雅也由重資產配置向專業化運營轉型,業務也向危廢和綜合處理傾斜,目前水務管理、能源管理和廢棄物處理三大業務在華開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3、蘇伊士新創建:與威立雅比肩齊名,同為國際環保巨頭,同為千億產值,不言而喻那就是蘇伊士集團。
4、光大綠色環保:光大綠色環保自進入危廢處置行業以來,資質齊全,擁有46類危廢中的42類處置資質,業務涵蓋焚燒、填埋、污水&污泥回收處理等多種類型,可以為上游工業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環保服務。
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危險廢物日益增多。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的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3億噸。由於危險廢物帶來的嚴重污染和潛在的嚴重影響,在工業發達國家危險廢物已稱為"政治廢物",公眾對危險廢物問題十分敏感,反對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設立危險廢物處置場,加上危險廢物的處置費用高昂,一些公司極力試圖向工業不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危險廢物。
危害
(1)破壞生態環境。隨意排放、貯存的危廢在雨水地下水的長期滲透、擴散作用下,會污染水體和土壤,降低地區的環境功能等級。
(2)影響人類健康。危險廢物通過攝入、吸入、皮膚吸收、眼接觸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燒、爆炸等危險性事件; 長期危害包括重復接觸導致的長期中毒、致癌、致畸、致變等。
(3)制約可持續發展。危險廢物不處理或不規范處理處置所帶來的大氣、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將會成為制約經濟活動的瓶頸。
㈢ 環保行業有什麼細分的產業
環境保護行業產業鏈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的環保行業產業鏈,其上游主要是鋼鐵、有色、電力、化工、電子元器件等行業。下游用戶則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鋼鐵、電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業行業。環保產業鏈一個相對突出的特點是,上、下遊行業存在一定的重疊,即環保行業的需求方同時也是供給方,如鋼鐵、電力、化工等行業。狹義的環保行業產業鏈,即從環保行業本身看,可以大致劃分為:上游環保產品生產,中游環保工程,以及下游環保運營。下面講的主要是環境保護行業本身產業鏈:
1.環保產業鏈
在環保產業鏈上游,也就是環保研發和製造業產業。研發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實驗室等。環保製造業以中小規模經濟單位為主,目前環保產品的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差別不大,是一個競爭較激烈的市場,企業之間圍繞價格、產品和服務質量展開競爭。
在環保產業中游,也就是環保工程,以項目或工程分包為主要形式的市場,一些第三方服務機構參與其中。
在環保產業下游基本為運營階段,用戶以公共機構和業主方為主,是一個兼具買方和賣方壟斷勢力的市場,即買賣雙方都有向對方施壓的籌碼。對下游賣方而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其整合能力,既包括對上游供應商的整合,也包括對產品、項目、市場、資金以及技術等各要素的整合。
在水污染防治領域,目前全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項目的開工率明顯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進度加快。在水處理技術與設備方面,生物法與物化法相結合,生物法中厭氧工藝與好氧工藝相結合,是處理工業廢水的發展趨勢,廢水深度處理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比較活躍的領域,城市污水處理設備向大型設備發展。
污水處理和固廢處理是環保行業中最具投資價值的細分行業,工業污水處理利潤空間較大的部分在產業鏈上游,生活污水處理在下游,固廢處理在整個產業鏈上都有較大的利潤空間。
根據環保產業價值鏈,目前環保產業的增值主要體現在創新研發和關鍵設備及使用劑的製造方面。在工程安裝方面,環保企業基本是免費服務。後續的維護等服務基本是免費,只有某些零部件更換需要些許費用,創造的價值很少。如果企業屬於工程運營,如污水處理廠的運營,那麼後續的收益是比較穩定的。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環保企業的盈利模式比較簡單,主要通過銷售產品和環保基礎設施的運營獲取利潤。
環保產業細分行業很多,不同領域的生產、銷售、客戶等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高價值環節根據不同的細分行業領域進行分析。
㈣ 環保項目有哪些
環保項目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在環保產業方面
1、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回和裝備,包括污水答、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
2、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環保葯劑,重點研發和產業化示範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替代產品等;
二、在節能產業方面
1、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
2、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智能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產品;
三、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
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範推廣。
㈤ 環保產業的中國環保產業
進入21世紀,全球環保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成為支撐產業經濟效益增長的重要力量,並正在成為許多國家革新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目標和關鍵。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環保產業成為全球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十五」期間,由於國家加大了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下,從2007年開始,環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政府對環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對策,受益於此,中國環保行業繼續高速增長,且增速進一步提高。
2007年,中國採取綜合措施推進污染減排,全國裝備脫硫設施的燃煤機組佔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鎮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383.3萬噸,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萬噸,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下降,首次出現了「拐點」,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保歷史性轉變邁出堅實步伐。
2008年國家要求關停1300萬千瓦小火電,淘汰600萬噸煉鋼、5000萬噸水泥、1400萬噸煉鐵等一大批落後產能,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60萬噸,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量40萬噸。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擴大。2008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674.2萬噸,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13.3萬噸,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678萬噸/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為擴大內需,大規模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也進一步加大。
中國環保產業還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凈技術、潔凈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十一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環保投資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環境、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以及環境能力建設。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10000億元左右,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產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1000億元。
1、行業的上、下遊行業
環保水處理行業上游包括水處理劑、水處理設備、泵閥產品、建築建材等行業。下遊行業包括市政、電力、冶金、石化、造紙等各細分子行業。
2、上、下遊行業對本行業的影響
上遊行業的水處理劑、水處理設備和材料、電氣設備、建材原料的價格將直接影響水處理行業的成本,對行業內企業的利潤產生影響。
上遊行業的需求增加、價格上升將增加水處理行業的運營成本,對水處理行業產生不利影響。反之,上遊行業競爭加劇、價格下降將增加水處理行業的利潤,對水處理行業產生有利影響。
下遊行業對水處理系統的投資力度將決定水處理行業的需求,如果下遊行業發展迅速,對水處理系統的需求大幅增加,將會帶動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提高水處理行業的利潤總量。反之,下遊行業開始停止對水處理系統投資,則會降低水處理行業的需求,進而減少水處理行業的利潤總量。
隨著國家環保力度的提高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下遊行業對環保水處理行業設計水平、建造工藝、建造材料等會提出新的要求,這將使得水處理公司不斷研究開發新技術、運用新工藝,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轉變。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1〕26號)有關要求,為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特製定本規劃。
1.重點領域
在環保產業方面,一是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二是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環保葯劑,重點研發和產業化示範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替代產品等;三是發展環保服務,建立以資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設計和建設、設施運營和維護、技術咨詢和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環保產業服務體系,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
2.技術及裝備
污水處理。重點攻克膜處理、新型生物脫氮、重金屬廢水污染防治、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技術;重點示範污泥生物法消減、移動式應急水處理設備、水生態修復技術與裝備。推廣污水處理廠高效節能曝氣、升級改造,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處理處置等技術與裝備。
垃圾處理。研發滲濾液處理技術與裝備,示範推廣大型焚燒發電及煙氣凈化系統、中小型焚燒爐高效處理技術、大型填埋場沼氣回收及發電技術和裝備,大力推廣生活垃圾預處理技術裝備。
大氣污染控制。研發推廣重點行業煙氣脫硝、汽車尾氣高效催化轉化及工業有機廢氣治理等技術與裝備,示範推廣非電行業煙氣脫硫技術與裝備,改造提升現有燃煤電廠、大中型工業鍋爐窯爐煙氣脫硫技術與裝備,加快先進袋式除塵器、電袋復合式除塵技術及細微粉塵控制技術的示範應用。
危險廢物與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發重金屬、危險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術與裝備。推廣安全有效的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技術和裝置。
監測設備。加快大型實驗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確的便攜或車載式應急環境監測、污染源煙氣、工業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在線連續監測技術設備的開發和應用。
3.環保產品
環保材料。重點研發和示範膜材料和膜組件、高性能防滲材料、布袋除塵器高端纖維濾料和配件等;推廣離子交換樹脂、生物濾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環保葯劑。重點研發和示範有機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脫硝催化劑及其載體、高性能脫硫劑等;推廣循環冷卻水處理葯劑、殺菌滅藻劑、水處理消毒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等。
4.環保服務
以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為重點,推進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進程。大力發展環境投融資、清潔生產審核、認證評估、環境保險、環境法律訴訟和教育培訓等環保服務體系,探索新興服務模式。 膜處理技術用於污水資源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等,研發重點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長膜材料使用壽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用於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重點是污泥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後用於農田、焚燒及生產建材產品等處理處置技術,研發適用於中小污水處理廠的生物消減等污泥減量工藝。
脫硫脫硝技術用於電力、鋼鐵、有色等行業及工業鍋爐窯爐煙氣治理。研發重點是脫硝催化劑的制備及資源化脫硫技術裝備。
布袋及電袋復合除塵技術用於火電、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重點是耐高溫、耐腐蝕纖維及濾料的國產化,研發高效電袋復合除塵器、優質濾袋和設備配件。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技術用於各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發重點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藝技術,新型催化材料,優化催化燃燒及熱回收技術。
柴油機(車)排氣凈化技術用於國IV以上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機和輕型柴油車。研發重點是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及其裝備、SCR催化器及相應的尿素噴射系統,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過濾器。
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用於城市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研發重點是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及其傳動系統、循環流化床預處理工藝技術、焚燒煙氣凈化技術、二英控制技術、飛灰處置技術等。
水生態修復技術用於受污染自然水體。重點研發赤潮、水華預報、預防和治理技術,生物控制技術和回收藻類、水生植物厭氧產沼氣、發電及制肥的資源化技術,溢油污染水體修復技術等。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用於污染土壤修復。重點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劑、異位穩定劑、用於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劑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體資源化技術及生物治理技術。
污染源在線監測技術用於環境監測。研發重點是有機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新型煙氣連續自動檢測技術、重金屬在線監測系統、危險品運輸載體實時監測系統等。 環保產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環保設備(產品)生產與經營,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設備、大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設備、噪音控制設備、放射性與電磁波污染防護設備、環保監測分析儀器、環保葯劑等的生產經營。二是資源綜合利用,指利用廢棄資源回收的各種產品,廢渣綜合利用,廢液(水)綜合利用,廢氣綜合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三是環境服務,指為環境保護提供技術、管理與工程設計和施工等各種服務。
1.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為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不進一步惡化而進行的各種自然資源開發和保護、環境生態系統平衡恢復等活動。如植被恢復、沙漠治理、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物種多樣化、新能源的開發等,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目前世界環境保護及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資源是綠色國民賬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活動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有利於克服中國將資源和環境分頭管理造成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水平降低的嚴峻狀況。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的投入主要包括在資源開發保護(如綠地建設等)和生態平衡恢復活動中投入的各種研究、生產(治理)費用(如沙漠治理) 及其放棄的短期收益(如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其產出主要是環境資源價值(如林木儲量、水資源儲量、物種多樣化等)的增加和各種損失(如洪水、土地沙漠化等) 的減少。具體可表現在採用經濟與環境一體化核算制度(SEEA)時國內生產凈值(EDP)的增加。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巨大,在SEEA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其產出效應在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沒有反映出來,但增加其產出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長遠效益。這類產業中大部分經濟活動投入巨大、見效慢、產出物的消費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特性,基本上不具備市場化的條件。因此,在發展戰略上應採取以政府統籌規劃、統一投資、統一管理為主的思路。中國環境資源惡化的主要原因在於宏觀管理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夠。在發展對策上,應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以較快的速度加大資金投入,同時,做好規劃,並加強資金使用的管理。
2.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
清潔生產是通過資源的有效利用、稀缺資源的代用及資源的再利用,實現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實現廢棄物和污染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研究、開發和在生產過程中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減少生產過程的三廢排放量、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減少產品中有害物含量等。
早在1994年公布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中國就將開展清潔生產列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重大行動中,並制定了行動依據、目標和行動內容。1998年又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的號召。將清潔生產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轉變的重要戰略措施,也是加入WTO 後企業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對策。
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品和產出品分散在各個產業的生產過程中,是能全部市場化的產業,各產業內部完全具有自我積累和發展的機制。制約中國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場機制。因此,整體上應採取以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戰略,政府通過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清潔生產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推進企業研究、發展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設備和潔凈產品。同時,在中國採取措施推進ISO14000標準的實施,培育、發展和完善環保產業市場,規范市場秩序。
3.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
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在現實中表現為兩個大的部分,其一是各類生產型企業內部的各種污染處理工藝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廢棄物和污染物處理、綜合利用與回收技術和設備的生產企業;其二是各種排放集中處理、綜合利用與回收企業,在性質上相對於企業生產過程的延伸。後者的投入產出是可以進行獨立統計的,前者則難以劃分為獨立的產業部門,較難進行投入產出(特別是產出)統計。
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包括資該品、上游企業提供的各種中間品和勞動力;其產出包括為排污企業提供污染物處理服務和保護環境兩個方面,這種功能的兩重性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前提。
環境經濟學理論認為,隨著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污染源控制服務更多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投入將更多地依賴政府財政中的公共投入。但是,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的產出功能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保護環境是這類產業產出的公共物品功能;另一方面,它還同時具有為排污企業提供污染物處理的功能,從後者來看,具有較完備的投入產出體系。在污染源控制職能社會化後,其服務職能具有市場化(即將污染控製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各排放企業)的基礎。因此,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採取不同的產業政策。由於中國目前處於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以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應採取以政府投資為引導、政策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戰略,依靠市場和政府的共同作用,通過各種行政和經濟手段,引導社會上的科技、資金、管理等綜合力量參與進來,形成「政府組織、部門牽頭、企業出資」的新機制,為污染控制型環保產業提供市場化的條件,形成良性的積累和發展機制。而在經濟發展的較高級階段,由於其規模經濟特徵和溢出效應,在調整行政和經濟政策的同時,政府通過政府控股、收購等方式,由政府控制這部分產業,將其作為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管理,由政府來提供這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務。
4.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
污染治理是指當污染物已經排放到環境中並已產生外部不經濟效應以後,通過採用污染治理技術減少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從而改善環境質量的一種方式。
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的投入包括資該品、上游企業提供的各種中間品和勞動力,其關聯產業主要是資該品和中間品的生產企業。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的發展,可以為其上游企業(主要是環保機械設備製造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提供需求。但是,由於其產出的完全公共物品特性,有些環境問題涉及到整個流域甚至是全球環境問題,而且,污染治理的投資與運作費用較之污染控制要大得多,且產出的效費比很低,完全不具備市場化的條件。
由於歷史欠賬多和經濟發展快,中國的環境形勢相當嚴峻,污染治理復雜、任務重,加上中國環保法律法規建設和環境保護技術的落後,經濟實力較弱,中國環境面臨繼續惡化的危險。對污染治理型環保產業,應採取以政府為主體的發展戰略,加緊建立和完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實施政府直接管制措施,嚴厲打擊和制約各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行為,同時,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應制定和執行環境規劃的目標,落實規劃的資金投入,並改進各種環保資金的管理辦法,切實承擔起治理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責任。
由於環境保護工作的復雜性,對環保產業的發展應綜合運用市場手段和政府力量,根據各類環保產業的特徵分別制定發展戰略和策略。特別要通過市場機制的建設,充分運用好各種投入少、見效快的經濟手段,促進清潔生產型環保產業和污染源控制型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減輕中國環境生態面臨的壓力。
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污染治理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不少領域的需求達到千億級別:如脫硫脫銷單項工程投資約為1330億元,尤其是脫硝需求;城鎮污水處理約為4300億元;垃圾處理約為2636億元;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修復工程投資約為399億元;重點流域水污染整治項目1385億元;農村環保惠民工程約為739億元。如此巨大的投資需求將刺激環境保護設備業、治污服務業等產業長足發展。
另外,王金南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大對農村環保工程方面的規劃力度。
在王世汶看來,今後環保產業大體可以分為兩大方向,一是延緩、阻止環境污染惡化的預防型,二是在污染和破壞已經造成之後,針對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修復型企業。他認為,污染治理型產業將在未來10年內達到頂峰,而資源循環和預防型的環境企業則會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從事環境修復類的企業會成為一支主要的產業力量。
趙鵬高認為,環保產業的潛力非常巨大,尤其在污染治理方面。他說,「十二五」期間城市污水處理管網和垃圾處理廠的數量較「十一五」期間均要翻番,目前我國仍有435個縣城沒有建設污水處理廠,1000個主要縣城沒有垃圾處理廠。在環境污染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國應突出重點,合理界定環保產業的范圍,重視污染治理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淡化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同時引導環保治污服務業發展。
㈥ 知名環保企業排名知名環保企業有哪些
全國性的呢還是地方性的呢?關注公眾號WORLD環,不僅能夠知道環保企業信息,回還可以得到環保企業答資源:企業聯系通訊錄、環保技術(水處理、固廢處理處置、第三方環境監測等大氣、土壤、水處理技術)、設備、行業資訊(會議、活動、論壇、政策等)、市場動態解讀、環保行業資訊服務)、政府資源。只要和環保相關的,不管你是低端業務員,中端管理員,企業,企業決策者、行業組織與機構成員,咨詢客服,這些都有的呢。
㈦ 與環保有關的企業有哪些類型
太多了,醫葯化工、紡織、食品、機械鑄造、熱電、交通等,凡是涉及到廢水、廢氣、雜訊、固廢、熱力、電磁、核輻射等的企業都和環保有關
㈧ 國內環保工程公司的排名情況有哪些比較有實力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最好能指明工程領域(水氣固廢)
北京中宜匯富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㈨ 廣東科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東科來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源是2017-03-15在廣東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鎮創富路科技孵化基地A1棟3層第12、13號。
廣東科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1500MA4WAKGE95,企業法人葉夢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東科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固體廢物的治理及綜合利用;廢水、廢氣、雜訊的治理及新技術的研發應用;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建設及運營;環境保護技術咨詢、評估服務;環保設備、器材及材料銷售;環境保護信息化技術研發及系統集成。(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
㈩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跨界參與環保市場
在這個充斥著新兵的行業中,其他行業跨界轉型至環保行業的企業有之,與環保關聯度較高的鄰近產業轉型至環保行業的企業有之,環保單一細分行業布局至多個細分行業的企業有之,大型國企也有之。當然,轉型最簡單的切入方式便是並購,這也是多數企業的做法。
一、跨界轉型者:原主業不濟轉型求存
跨界轉型而來的企業,通常原主業不濟,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參與進來。這類由零開始的公司其環保業務內生式發展底蘊不足,外延式並購成為業務拓展的主要方式。部分公司甚至通過重組徹底剝離或淡化原主業,而將環保業務作為公司的全部,為此還進行更名。盈峰環境、中再資環等都是典型代表。
盈峰環境原來名為上風高科,主業為漆包線銷售業務,這一業務數年來毛利率過低,在5%-7%之間波動。美的集團少東家、盈峰控股董事長何劍鋒在接盤後,將其更名為盈峰環境。2016年3月,盈峰環境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即打造以環境監測為龍頭的國內領先的高端裝備製造+綜合環境服務商。
盈峰環境總經理馬剛提出了未來開展的十項業務,分別是:高端風機裝備、互聯網+環境管理、互聯網+環境監測、互聯網+水利管理、互聯網+環保設備運維服務、煙氣治理、水治理、固廢處理、危廢處理及生態修復和海綿城市。
由上可見,盈峰環境願景不小,希望開展的業務涵蓋水、氣、固廢的監測及治理,意在「綜合性大環保平台」。公司曾對界面新聞表示,其中環境監測將是發展重點。
盈峰環境的轉型路徑是,先以17億元全資收購監測領域老牌一線企業宇星科技進軍環保產業,接下來又以1億元控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綠色東方環保,同時還成立全資子公司上風環保,並聯合設立30億元盈峰環保並購基金。
這家公司同樣以收購的方式進軍水處理領域。2016年8月,盈峰環境分別以1.14億元、1.09億元、2.26億元分別收購亮科環保55%股權、大盛環球100%股權、明歡有限100%股權。
9月,盈峰環境還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5億元用於建設三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監測全國運營中心升級及新建項目、環境生態預警綜合信息監控系統研發等項目。
盈峰環境表示,環保戰略構架已基本形成,已完成環境監測平台、固廢平台、水治理平台的搭建,未來公司還將在大氣治理、危廢、土壤修復、生態修復,智慧城市等領域方面加速布局。
盡管在半年報上,公司環境監測及治理業務佔比仍只有不到四成,但這較2015年年底的16%已提升了不少,未來這一比例仍將上升。何劍鋒美的集團少東家的背景,也為盈峰環境平添了想像空間。
中再資環則由秦嶺水泥更名而來。公司原主業為水泥製造,2014年毛利率也低至7.04%。2005年-2014年,公司十年有九年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也因此「戴帽」被ST。
2014年,通過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股份轉讓,公司將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中再生)的八家子公司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秦嶺水泥,並將上市公司原有水泥業務剝離。公司搖身一變為再生資源龍頭,主營業務轉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拆解處理。
接下來,摘帽、盈利、更名,中再資環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廢電子產出物毛利率在2015年高達57.47%,不過2016年上半年降至41.19%。
近期,中再資環定增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並已成功更名。控股股東中再生旗下還有廢鋼、廢紙、廢塑料、廢有色等業務板塊,集團資產存在注入預期。
二、鄰近產業轉型者:產業關聯度高轉型有優勢
與跨界轉型不同的是,從事環保相關業務的行業也紛紛向環保業務轉型布局。多家園林類上市公司就是此例,其原有園林景觀業務常與生態治理有關,也具備接單優勢。
因為訂單的豐厚,東方園林環保業務已風生水起。
傳統園林業務面臨困局,原綠化龍頭東方園林謀求轉型。2015年下半年,公司投入約30億元先後收購了五家環保公司,切入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
園林公司轉型環保行業有其天然優勢,水處理業務本就是園林公司原本景觀業務的衍生。
東方園林的並購路徑是,2015年9月以現金1.47億元收購了吳中固廢80%的股權並增資,以1.2億元收購富陽金源銅業100%股權並增資。10月,公司以現金14.6億元收購申能固廢60%的股權。11月公司又披露通過現金加股份方式以9.5億元收購了中山環保100%股權,並以3.3億元收購了上海立源100%股權。
通過並購申能環保、吳中固廢、金源銅業進入危廢處理行業;通過並購了中山環保和上海立源,兩家公司技術先進,補充了東方園林在水處理領域的不足。東方園林大致補全了其在環保領域拓展業務的基礎能力,使公司有了進一步規劃的可能。
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在2015年年底還曾對外表示,未來兩年公司還將在環保行業內做200億元的並購,然後再用兩年時間投資100億元對收購公司進行新建和技改工作,從而將東方園林打造成一個生態環保全產業鏈公司。
東方園林屬轉型較為成功的一家。首先,其選擇了以PPP模式來緩解公司現金流難題。近兩年超過600億元的訂單,多為PPP模式,且其現金流已有所改善。
其次,東方園林對並購標的的篩選要求較高。何巧女曾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技術型是對並購標的挑選的標准,規模作為參照並不能確保標的在業內的領先地位。「細分行業是指東方園林要找到在某個領域排名至少前五或者能很快進入這個標準的企業,如果找不到,公司就放棄在這個領域的並購。」
其中,投入金額最大的申能環保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固體危廢資源化利用,該公司是華東地區處理有色金屬廢渣、廢泥的最大企業,也是全國最大規模資源化利用處理電鍍污泥、電子污泥的企業。
其他園林公司正走著同樣的路。普邦園林2015年以4.4億元收購深藍環保100%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進入固廢處理的環保行業。雲投生態也正有此布局。
三、環保細分行業轉型者:轉型跳出傳統細分「紅海」
隨著「水十條」、「土十條」和「氣十條」的相繼出台,原環保行業單一業務的公司也不甘只守著一條線開展業務,而開始了跨細分行業轉型布局。首創股份、維爾利、中電環保等均不限於單一細分環保業務。
部分傳統環保領域已是一片「紅海」,如市政污水處理、垃圾焚燒中標價不斷刷出新低,低價競爭頻發,甚至出現中標價遠低於測算成本價事件。為此,也有環保企業轉型新環保業務領域。
啟迪桑德便轉型再生資源領域。在2015年10月成立桑德再生,主營業務為再生資源回收、電子廢棄物拆解、報廢汽車及再製造、再生資源深加工、再生資源O2O和危險廢棄物處置等,涵蓋資源回收、初加工和深加工等再生資源全產業鏈。目前,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再生資源公司之一。
中電環保也是一家跨細分行業的環保公司。其本身是一家專門從事水處理相關業務的環保企業,但通過長達兩年的時間布局,現在已經形成了「4+1」環保產業發展格局,包括工業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煙氣處理以及環保服務平台。
2013年年報,公司新增工業煙氣處理業務;2014年年報中,公司新增固廢處置業務。盡管這兩塊業務營業收入佔比不高,但每年絕對值正在上升。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新開拓的工業煙氣處理業務和市政固廢處理業務正在以一個穩健的速度增長。
2015年,中電環保在常熟市出資設立項目公司,繼續縱向開拓固廢處理業務。這一戰略布局在業績上也有明顯體現,2015年市政固廢處理業務的收入從2014年的1417萬元增長到3710萬元。在當年年底,公司就拿下固廢處理大單,中標常熟市30萬噸/年污泥處理項目,合同總額約13.72億元。截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訂單28.47億元,數倍於2015年收入。
四、央企試水者:先佔市場不在意低毛利
除民營企業外,環保行業近年還迎來了大型央企的資本「入局」。葛洲壩率先吹響了國企進軍環保市場的「號角」。
收購中固科技,進入污土污泥治理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5446萬元,利潤總額310萬元;收購凱丹水務,進入污水處理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1.2億元;與大連環嘉合資,進入再生資源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65億元,利潤總額1.6億元;與中材國際合資,進入生活垃圾等固廢處理領域——葛洲壩的環保業務已完成在多個領域的布局。
這系列舉措收效明顯,葛洲壩環保業務佔比已由2015年的8%,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超過12%。不過其毛利率少得可憐,僅有3%左右,遠遠低於行業30%左右的毛利率。
中金公司分析師廖明兵認為,葛洲壩正將環保作為轉型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收入有望超過300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環保行業的激烈「廝殺」,行業准入門檻正越來越高。看似轉型成功的環保公司,還要觀察其是否擁有核心技術。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對企業來說,轉型或許是個永恆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