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太原的文化產業有哪些,細化的產業
用「三晉文來化產業園區」的形式源來集中晉源區文化內涵,可以突破以晉祠為核心的「點」式發展思路,形成「點———線———面———體」整合模式:以西部山嶽景區為線,從北向南,延伸綠化帶,保持原生態植被,展現蒙山大佛———太山龍泉寺———龍山大佛———天龍山石窟———懸瓮山的多層次立體景觀;在山腰、山腳的北部風景協調區和南部晉祠景區,串聯式保護和開發以神堂溝為模本的難老泉及清徐龍湖泉溫泉水系,提高利用價值,全新包裝晉祠;盆地區北為長風商務區、晉陽湖景區、中間是古城遺址景區、南為高級服務區,形成文化產業核心區。盡快實施汾河南延,人工開鑿聯通汾河公園、晉陽湖、晉祠三大水景的黃金水道,南北相接,貫通龍脈,涵養晉祠水源,保護歷史文脈;提升黃金水道兩側的土地價值,體現生態、人性、親水、文化特色;恢復晉祠周圍南北大寺十里稻花香、遍地荷花香的生態景觀。形成西山以生態建設為主,平地水系開發,湖光山色,回歸大唐盛世懸瓮山麓、晉水流域的群鹿賓士、百鳥鳴唱、魚翔淺底的美麗自然景色和歷史文化韻味,綜合立體的黃土高原小江南。
B. 太原文化傳媒公司公關公司發展前景怎麼樣太原市場需求量大么
實話說太原的公關傳媒做的不是全國其他省市,
1. 國內公共公司主要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市場,總數在1,000以上,其中,又以北京地區占據最大份額。另外,在深圳、成都、大連等二三級城市正在陸續建立少量的辦事機構。 2. 從公司規模來看,相對成熟、專業的公關公司員工人數一般在20~50人之間,據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調查報告估計,這樣的公司在100家左右。 3. 從服務行業來看,國內公關公司的主要客戶還是在IT行業,通訊、日常消費品、娛樂領域的客戶有所增加,耐用消費品領域的客戶偏少。 4. 從營業績效來看,行業發展整體狀況健康。調查顯示, 2002年中國大陸公關市場(不包括港澳地區)整個行業年營業總額估計達到25億元人民幣,比2001年增長25%,其中多數公司的營業收入實現了15%~30%的營業收入增長率,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在20%左右。
持續性發展需要面對的問題: 1. 最嚴重的是專業人員的缺乏,尤其是高級專業公關人員的緊缺成為了制約整個行業持續壯大的瓶頸。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由於專業公關公司發展歷史很短,在教育體制中就存在培養專業公關人員的空白,因此,許多公關人員都是依靠工作中的摸索實踐而成熟起來。其二,據調查公關公司的周平均工作時間都在50小時以上,這種高度緊張的節奏也使得公關公司無暇顧及對人員的培訓;其三,與人員缺乏的局面相對比,國內的公關公司卻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這便造成了公關行業人員流動頻率居高不下,因此,許多公關公司就不願意加大對人員培訓的投資。其四,即使在社會培訓方面,目前也沒有一項權威性的專業公關人員培訓過程能夠獲得整個行業的共同認可。 2. 客戶和人員不穩定。由於公關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在客戶和人員的不穩定問題方面尤為明顯。對客戶而言,頻繁的換動公關公司會導致本身在品牌塑造、宣傳上缺乏長期規劃,如果協調不足,還容易出現宣傳導向不一致的問題,從而弱化前期的工作成績。對公關公司而言,人員的頻繁流動也同樣會造成自身和客戶人力、資源的浪費,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磨合之中,並同樣也會涉及長期戰略的籌劃效果。 3. 整體策劃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產品、活動、日常公關的關注和操作技術高於對企業形象、長遠戰略的規劃。第二,行業發展不均衡,在IT、通訊、影視等領域較為活躍,而在耐用消費品如汽車、房地產、政府、金融等領域有待加強。 4. 增值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公關公司作為企業對外交流的重要橋梁,不僅僅擔負著將企業形象和信息向外界傳播的職責,也應該將相關的信息反饋給企業,包括媒體、產業、競爭對手、用戶、宏觀政策等等。在此方面,我們看到一些公關公司也開始了初步的嘗試,但從反饋來看,客戶表示他們非常需要這種服務,只是目前國內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務在質量上有待提高。 5. 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從公關公司的地域分布來看,北京佔主導地位,上海、廣州次之,這種狀況造成了許多宣傳盲區。 可行性對策建議: 1. 加強產業聯盟建設,建立完善產業規范。目前公關行業之間的交流渠道欠缺,整個行業出於一種各自為政的無序發展狀態。盡管有同行是冤家的說法,但在新經濟時代,"競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認可。
通過建立規范的職能新聯盟,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交流,發掘中國潛力巨大的公關市場,才是中國公關行業實現共同繁榮的最佳途徑。目前,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已經在執行相關的行業指導、行業服務、行業協調、行業監督功能,但也需要各個公司的主動配合和積極響應。 2. 合作或收購。目前,各公司的規模、優勢差次不齊,而且普遍規模偏小,提供服務能力有限,因此我們看到許多公司在公關中常常聘請多家公司,或者是分別擔當廣告、活動和媒體工作,或者是按產品線分別尋找不同的代理公司。在執行中,必然存在眾多的協調工作和資源的浪費。需要強調的是,在合並中需要注重雙方的優勢互補,而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大,或是以贏得客戶資源為目的。2002年,奧美收購西岸,應該說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作為國際公關公司,在收購本地公關公司西岸之後,奧美可以更好地實施本地化戰略。 3. 盡快建立相關的培訓機構,制定規范化的培訓課程,解決專業公關人員緊缺的問題。當然,這就更加需要行業的共同合作。這也是解決策劃能力不足、增值服務能力欠缺等問題的根本所在。
相關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9bdb53a4284ac850ad024224.html
或者www.weidouchuanbo.com屬於山西本土的公關傳媒機構,元旦假期結束剛剛上線
C. 太原作為省會城市為何在經濟方面一直落後於其他省會
太原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發展趨勢造成的。近代發展以海邊為主,在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很明顯太原相對其他地方沒太大優勢。山西的省會是太原,在歷史上它的地位很高,是兵家必爭的重鎮。而我們熟悉的唐朝,也是從太原開始發家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太原在全國各省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可是太原在近代,卻逐漸開始沒落。整體經濟在整個山西不可忽視,可跟其他周邊省會相比,差得就比較多。比如說石家莊、西安、鄭州等,不在一個級別。
經濟發展需要看交通,交通方便自然就容易變成大城市。比如說武漢,早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現在憑借國內交通中心的地位,成功崛起。太原隔壁的石家莊也是如此,在交通上佔有優勢。而山西雖是平原,但多山、多陵,交通沒有其他地區發展快。交通無法起步,經濟很難有大幅度提升。
D. 太原未來十年的發展將會怎樣
搞旅遊發展空間,應該考慮發展晉祠,還有王郭村的昌寧公祠,晉祠是太專原市的名牌,那屬么昌寧公祠則是太原的文化底韻,二祠在大運一東一西邀相互應。在加晉源老城這么大范圍古老文化的挖掘。何愁太原不興盛,龍城不騰飛呢?呼應政府領導們重視,盡早開發。二祠之一昌寧公祠等待時間,等待明天,以等待天下張姓族人敬仰。
E.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06-19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山西綜改示範區太原學府園區長治路227號高新國際大廈B座6層鑫城公司眾創空間第021號。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9900MA0K43B72D,企業法人王勇鵬,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遊景區的開發、管理;旅遊資源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設計、咨詢;游樂項目的策劃;旅遊信息咨詢;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酒店管理;酒店設備、工藝美術品(不含文物)的銷售;餐飲管理;會議會展服務;票務服務;計算機軟體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廣告業務;網站設計;平面設計;園林綠化設計;企業營銷策劃;文藝表演;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旅行社業務:研學旅行產品研發、策劃、推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西晉情游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F. 三晉文化的文化產業
山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年來,山西省的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慢到快的發展之路,如今,山西省確立了「文化強省」的戰略地位,文化產業迅速崛起,全省人民感受到了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取得的明顯成效,同時也享受到了文化成果帶來的諸多實惠。
2007年,山西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0.75億元,比2006年增加36.03億元,增長28.9%,佔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2.65%提高到2.80%,已超過金融業佔GDP總量的比重。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4%,拉動全省經濟增長0.76個百分點。與2004年相比,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4.5%,超過同期GDP增長速度。以上數字表明,近些年來,山西省文化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環境在優化,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在增強。
從文化產業組成的三個層次看,2007年,在全省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中,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影視服務和文化藝術服務等「核心層」產業的增加值為38.70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24.0%;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和其他文化服務的「外圍層」產業的增加值為79.52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49.5%;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相關層」產業的增加值為42.53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26.5%。與2004年相比較,「外圍層」佔全部文化產業總量的比重進一步上升,「核心層」和「相關層」比重則有所下降。「外圍層」比重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受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中的旅遊業和網路文化服務中有關行業的強勢拉動所致。
2007年山西各市區的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民間資本已在山西的文化產業中嶄露頭角。太原市有專業藝術演出團體13個,民營職業劇團16個,民間劇團59個,經營性民間藝術表演隊伍235個。
2008年,在文化強省戰略的推動下,山西省繼續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不斷加大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活動等方面的文化產業類投入力度,積極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2008年,山西省全社會文化產業類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共有320個,比2007年增加38個;全年累計完成投資57.8億元,在2007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同比又增長30.7%,增幅比同期山西省全社會投資高6.5個百分點;佔山西省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6%,比2007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山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擁有強勢文化人才、強勢人文學科、強勢文化活動、強勢文化產業、強勢文化品牌的文化強省。文化產業包括文化旅遊業、文博會展業、文化傳媒業、文化體育娛樂業,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到2010年在全省GDP中的比重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