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林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林業產業不斷發展,實力不斷增強。為滿足國民經濟對木材的需求,國
家相繼建立了135個國有大中型森工企業,林業系統曾經位列國民經濟各部門前五
名。建國50多年來,累計生產木材50多億立方米,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了
原始積累,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林業面向市場,改革傳統的單一產
業結構,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林機製造快速發展,非林非木產業發展和對林地資
源多種利用步伐加快,森林旅遊、花卉、木片、森林食品、森林葯材、經濟林、竹
產業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異軍突起。2001年,全國木材產量4552萬立方米;人造板產
量2111萬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松香產量37.8萬噸,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位;林業機械產值達100億元,有的林機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林產品產
量6880萬噸,年產值達1320億元;花卉生產面積369萬畝,年銷售額達215.8億元;
森林公園接待遊客8565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28.2億元。全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
4090.5億元.基於現狀和國民經濟發展要求,中國林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確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
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山川秀
美的生態文明社會」為總綱,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為中心,以科教興林和依法治
林為手段,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切實抓好六大工程建設,努
力推進中國林業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跨越世界多數
發展中國家都走過的邊破壞邊治理的漫長歷程,直接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林業建設的目標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0.3%,大江大河流域
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風沙區的沙漠化有所緩解,全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
制,林業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全國適應入世後的國際競爭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
覆蓋率達到23.4%,重點地區的生態問題基本解決,全國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
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並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
8%以上,基本實現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給自足,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林業經濟發
展水平躋身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建立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
業產業體系。
為了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國家對原有的十七個工程項目進行了系統整合,形成
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和長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
理、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等六大林業重點
工程。六大工程覆蓋了我國97%以上的縣,規劃造林任務超過11億畝,工程規劃總
投資7000多億元,工程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投資之巨為歷史所罕見。特別是退耕
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其投資超過了前蘇聯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美國羅
斯福工程和北非五國綠色壩工程,成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在國內外具有巨大影響.
2. 林業局產業股職能職責
林業局產業股是林業局下屬的一個部門,由於機構編制的限制,縣級林業局下設的專科室都是股級建制,所以,稱屬作股,產業股就是林業局的一個內設機構,其職能主要有:
1、研究提出轄區內林業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2、研究提出林業發展的經濟調節意見;
3、指導轄區內林業經濟體制改革事宜;
4、管理和監督轄區內林業資金(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5、監管國有林業資產和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的國有資產;
6、審核轄區內重點林業建設項目;
7、負責對轄區內林果產品加工、林產化工、林業機械等林業產業的指導、管理。
3. 什麼是林業產業產值
林業產業產值是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林業全部產品的總量。
林業產值 = 營林產值+採集林產品產值+村及村以下採伐竹木產值。
當前我國林業產業有三大優勢:
第一,林業產業是綠色生態產業,隨著擴大內需的推進,農村購買力的提升,對林產品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
第二,林業是重要的資源庫,我國林業有著豐富又寶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通過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將有更多的潛能被挖掘;
第三,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手握林權的林農生產熱情被釋放,林權流轉為林業投資者提供了渠道。
(3)林業站發展林業產業擴展閱讀: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2019年5月23日表示,2018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33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突破1600億美元,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達1.57億噸。
這是記者5月23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的2019年全國林業重點展會聯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林業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產業鏈條長、涵蓋范圍廣,涉及100多萬家企業及數億農民。
近年來,我國著力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素質,加快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開展林業重點會展,不斷增強林業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4. 我國林業發展有哪些問題 有哪些解決途徑
1、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建設速度和技改力度需加強。
現有的林產品加工企業總體來說,帶動能力不強,有的還處於停產狀態,有的正處在技改中。要加大經營力度,擴大經營規模,努力服務林農,帶動產業發展和林農增收。
2、基地建設投入不足,建設步伐有待加快。
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均不同程度存在投入不足,建設起點不高,進度滯後的問題。一是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解決基地建設投入不足問題:林業局要統籌安排,把國家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退耕還林工程和荒山造林工程資金集中用於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為加快培育林業支柱產業,縣委、政府每年應安排部分以工貸賑,新增財政扶貧資金支持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各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應投入部份資金,建設企業自身的原料基地;同時積極動員有實力的集體經濟組織和民營企業及個人參與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步伐。二是要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積極性,加大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力度,提高基地建設質量和效益。
3、林產品稅費負擔過重,應適當減負扶持林業企業和林農,加速林業產業化發展。天然林停伐後,木材基本上都是人工林撫育間伐生產的小徑材,竹材也主要是紙料竹,價格低,成本高,但稅費卻佔了近一半,再除去運輸費用,林農所剩無幾,大大影響林農發展基地的積極性,應適當調低林產品稅費計征基價,稅費負擔以價格20—30%為宜,以扶持林業企業和林農,促進林業產業化正常發展。
5. 我國林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林業產業不斷發展,實力不斷增強。為滿足國民經濟對木材的需求,國
家相繼建立了135個國有大中型森工企業,林業系統曾經位列國民經濟各部門前五
名。建國50多年來,累計生產木材50多億立方米,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了
原始積累,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林業面向市場,改革傳統的單一產
業結構,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林機製造快速發展,非林非木產業發展和對林地資
源多種利用步伐加快,森林旅遊、花卉、木片、森林食品、森林葯材、經濟林、竹
產業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異軍突起。2001年,全國木材產量4552萬立方米;人造板產
量2111萬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松香產量37.8萬噸,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位;林業機械產值達100億元,有的林機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林產品產
量6880萬噸,年產值達1320億元;花卉生產面積369萬畝,年銷售額達215.8億元;
森林公園接待遊客8565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28.2億元。全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
4090.5億元.基於現狀和國民經濟發展要求,中國林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確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
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山川秀
美的生態文明社會」為總綱,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為中心,以科教興林和依法治
林為手段,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切實抓好六大工程建設,努
力推進中國林業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跨越世界多數
發展中國家都走過的邊破壞邊治理的漫長歷程,直接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林業建設的目標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0.3%,大江大河流域
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風沙區的沙漠化有所緩解,全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
制,林業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全國適應入世後的國際競爭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
覆蓋率達到23.4%,重點地區的生態問題基本解決,全國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
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並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
8%以上,基本實現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給自足,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林業經濟發
展水平躋身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建立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
業產業體系。
為了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國家對原有的十七個工程項目進行了系統整合,形成
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和長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
理、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等六大林業重點
工程。六大工程覆蓋了我國97%以上的縣,規劃造林任務超過11億畝,工程規劃總
投資7000多億元,工程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投資之巨為歷史所罕見。特別是退耕
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其投資超過了前蘇聯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美國羅
斯福工程和北非五國綠色壩工程,成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在國內外具有巨大影響.
6. 我國林業產業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林業產業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2007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1701億元,同比增長985%。與此同時,林業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木材、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傢具、木地板和經濟林等主要林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國木材產量達到6974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達到7365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量突破1億噸。二是林業一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林業二三產業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442:488:70調整為431:482:87,林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合理。三是傳統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新興產業增長強勁。森林食品、花卉竹藤、森林旅遊、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等產業快速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生物制葯等蓬勃興起。以森林旅遊為代表的林業第三產業產值達到10186億元,森林公園發展到2151處。四是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全國規模以上林業工業企業超過15萬家,產值佔到全國的70%以上,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江蘇等五省林業產業總產值佔到全國的一半左右,龍頭企業培育初見成效,依託自然資源和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已逐步形成。五是林產品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70億美元,同比增長211%,林業企業對外交流與合作空前活躍,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日漸增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林業產業大國。
7. 林業局的體系建設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2015年3月22日,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中國林業產業誠信聯盟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林業產業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5-2020)》,以期加速推進林業產業信用體系建設,培育誠信理念,規范經營行為,進一步提升林業企業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家林業局原局長、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會長賈治邦出席會議,並為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誠信商務促進會、林漿紙分會、木本油料分會3個分支機構頒牌。國家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張建龍到會並講話;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陳述賢,武警森林指揮部原政委閆文彬等出席會議,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相關領導到會並致辭。
張建龍說,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推進我國社會信用建設工作的法規和文件。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後,國家林業局作為林業主管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綱要》的核心內容,部署、安排國家林業局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和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牽頭,具體落實推進林業產業信用體系和誠信制度建設。
張建龍指出,《綱要》的發布,意味著今後我國林業產業信用建設邁入了一個有章可循的標准化時代。張建龍要求從以下四方面推進林業產業誠信體系建設。
一是林業主管部門要大力推進信用建設制度化,建立完善的長效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希望各省(區、市)林業主管部門依照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中國林業產業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5-2020)》要求,設立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編制落實綱要的細則和規范,推進林業產業信用體系的基礎建設,培育行業信用市場,促進行業信用服務市場化發展,鼓勵和調動林業企業、中介機構等在行業信用建設、信用產品開發使用和信用服務中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參與、共同推進林業產業信用體系建設。
二是發揮各級林業產業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要繼續發揮社會組織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完善行業信用信息平台,健全行業信用記錄,建立行業誠信自律機制,開展試點示範活動,努力推動全行業形成「崇尚誠信、踐行信用」,不願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良好氛圍,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
三是充分發揮林業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以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涉林企業要增強責任意識,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林業產業信用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全面落實主體責任。要按照已頒布實施的誠信標准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的標准化和規范化。
四是大力營造有力的宣傳輿論環境,要充分利用社會媒體和行業媒體的宣傳優勢,宣傳、推動中國林業產業誠信企業品牌建設,要持續開展對林產品及品牌建設的常態、動態推廣和監管工作,公正、公平地實施紅榜表彰、黃榜警告、黑榜除名的監管機制,大力宣傳堅守誠信的品牌產品,維護誠信企業的利益,保護消費者權益。
據了解,《中國林業產業信用系統建設規劃綱要(2015-2020)》圍繞林業產業的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等方面展開,全面闡述了林業產業誠信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制定出「建立一套對企業有切實約束力的信用評價體系、疏通一條金融資本接軌小微企業的脈絡、搭建一個信息透明傳遞快捷的誠信產品營銷平台,同時依託政府和行業優勢大力宣傳和推廣誠信企業、誠信產品」的具體方略。
8. 林業類專業就業前景
1、林業技術專業簡介
林業技術專業培養具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內能,具有從事林業生容產管理、林業行政執法、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森林資源經營與信息管理、森林保護與開發、森林生態工程監理等綜合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2、林業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林業技術專業學生能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森林旅遊資源開發等方向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林業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環保、林業、農業、水利、自然保護區、生態示範區等單位從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監測與評價、生態規劃與設計、生物、土壤、水質監測和凈化、森林資源調查設計等工作。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在:林業規劃設計院、林業局、林場、林業站、營林企業、林業公司等從事森林資源調查規劃、森林資源監測、營林企業管理、林業職業經理人等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農、新能源、建築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農/林/牧/漁
2 新能源
3 建築/建材/工程
4 房地產
5 環保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在林業技術員、景觀工程師、園林工程師等崗位工作,大致如下:
1 林業技術員
2 景觀工程師
3 園林工程師
4 項目經理
5 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