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對周邊地區的帶動輻射作用有哪些
1、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版都有輻射帶動作用.權體現上海該方面作用的有擁有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為全國提供技術咨詢。
2、上海擁有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輸入原料、燃料,輸出工業產品。
3、上海擁有全國最大的港口,上海進口大量的工業原料和燃料。
4、上海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可吸引國內技術好人才,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
(1)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上海要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途徑:
按照中央對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等一系列新要求,貫徹落實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好「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基本思路,主動對接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
進一步明確上海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立足全球化的大背景,准確把握、積極適應國際經濟發展和科技變革趨勢,深入學習借鑒世界先進城市的經驗,以更開放前瞻的視野,站高看遠,統籌謀劃好重大目標任務。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匯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特別是聽取各方專家的意見。
⑵ 女生專科學什麼專業好好找工作
女生適合報考哪些專業?還不知道的同學今天高頓ACCA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理科女生適合選擇的專業,供參考!
理科女生熱門專業有哪些
管理類適合理科女生的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國際文化貿易、外交學、教育學類、職業技術教育類、地礦類、儀器儀表類、能源動力類、電氣信息類(工科)、水利類、測繪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工科)、航空航天類、農學類、醫學類、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廣告學、酒店管理、特許經營管理、連鎖經營管理等。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簡稱ACCA,成立於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專業會計師團體,也是國際學員眾多、學員規模發展迅速的專業會計師組織。
ACCA自1988年進入中國以來,經歷近30年快速發展,目前在國內學員和會員人數已分別超過10萬人和8000人(不包括香港),並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沈陽、青島、武漢、長沙、香港以及澳門設有共11個辦事處,ACCA總部位於110 Queen Street,Glasgow,United Kingdom。
在英國,立法許可ACCA會員從事審計、投資顧問和破產執行的工作。ACCA會員資格得到歐盟立法以及許多國家公司法的承認。ACCA在歐洲會計專家協會(FEE)、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加勒比特許會計師協會(ICAC)等會計組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ACCA是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的創始成員,也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成員。
會計ACCA方向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還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學習ACCA?ACCA學前評估,測一測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學習ACCA,自提,戳:學前評估
會計專業ACCA,簡單來講,就是專業培養ACCA對口方向的人才。
會計學ACCA方向是全日制方向班,方向班隸屬於學校會計學、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學制四年。大一入學即組班,全日制正常上課。
是大學本科教育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一種創新教育模式,通過把ACCA課程
大綱嵌入財會專業本科教學中,
學生不僅能學習本科教育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學習國外最先進的財會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讀會計學ACCA方向班的學生,
畢業時不僅可以獲得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書,還能同時考取全球認可的ACCA資格證書。
一般來說,ACCA方向班由學校官方舉辦,並針對全校各專業新生統一招生、學籍轉換及管理,獨立成班、全日制正常行課,並採用量身定製的培養方案。
ACCA課程將被嵌入到會計學專業課程中,納入必修課的范疇,並實行學分制,學生只要通過各科目期末考試,即可獲得相應學分,順利畢業。
理科女生適合的服務型專業
社會工作、國際事務、教育學類、幼兒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類、儀器儀表類、能源動力類、電氣信息類(工科)、水利類、測繪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工科)、航空航天類、武器類、農學類、醫學類、雷電防護、農學、醫學、護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公共管理類、護理學、助產等。
理科女生藝術型專業
農藝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類)、園藝教育(職業教育類)、食品工藝(職業教育類)紡織工藝(職業教育類)、染整工藝(職業教育類)、化工工藝(職業教育類)、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漢語言文學類、外語類、藝術設計、舞蹈學、舞蹈編導、戲劇學、戲劇影視文學、景觀設計、動漫設計、工業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園林、園藝、城市規劃等。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⑶ 我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史,誰清楚
中國航天發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一九五六年三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 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 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 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聶榮臻副總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 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五月二十六日,周恩來總理主持中 央軍委會議討論同意,並責成航委負責組織導彈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聶榮臻副總理就發展中國導彈事業 向中央報告,提出對導彈的研究採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 和利用外國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十七日,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國防部制訂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發展規劃綱要。
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中國一些著名科學家建 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進行有關 學術活動。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科學家負責擬訂發展 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五八一」任務,成立了「五八一 小組」,議定建立三個設計院落。八月,第一設計院成立。十一 月,遷往上海,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開始興建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 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 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發射試驗失敗。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 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領導,研究制訂星 際航行長遠規劃。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國防科委向中央報告,設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准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運載火箭發展規劃。
中央專委責成中國科學院負責擬訂衛星系列發展規劃。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委 托,召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 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開始研製。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國研製的中程火箭首次飛 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 成功。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 於「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製人員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 號」。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 衛星。衛星按預定計劃於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遠程火箭試驗一種新的發射方式, 獲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 射了遠程運載火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鄧小平、胡耀邦、 李先念、陳雲、彭真、徐向前等領導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講 話。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 科學實驗衛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回收艙准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中共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 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 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 二十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火箭發 射場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織女一號」火箭,至此,中國低緯度 區第一次火箭探空試驗圓滿結束。這次為期兩周的試驗共發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 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 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時四十分,中國新研製的大推力 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 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枚火箭是由中國新建 的大型航天發射設施發射升空的,同時還為巴基斯坦搭載發射 了一顆小型科學試驗衛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時二十三分,中國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緯度探空火箭——「織女三號」在中 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發射場發射試驗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國第一座海事衛星地面站通過驗收。它的建成填補了 中國高科技的一項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長二丙」改 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具 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中國航天史創下九項第一
這九項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中程導彈。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國第一次導彈攜帶核彈頭的「兩彈結合」發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國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衛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一次為國外衛星提供衛星搭載服務。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這里進行第一次飛行試驗,成功發射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一九九二年啟動實施,短短四年時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成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該中心地處起源於祁連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勢平坦,多屬戈壁和沙漠。自然環境惡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最低氣溫攝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氣溫四十二點八度。
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張道恆(安徽省阜陽市城郊中學)
一、迅速發展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拉開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國長征1號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邁出了中國發展航天技術的第一步,標志著中國已正式進入航天時代,並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風暴1號運載火箭同時將3顆衛星送入軌道,它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1984年4月8日,中國用新研製的長征3號火箭首次將東方紅2號試驗通訊衛星送入赤道上空靜止軌道運行,中國由此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氫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和第五個獨立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1988年9月7日,中國長征4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風雲1號A氣象衛星,它表明中國是世界第四個掌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技術的國家和第三個擁有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的國家。1999年5月10日,長征4號乙火箭首次發射獲得成功,並把風雲1號C氣象衛星和實踐5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這也是長征系列火箭第65次飛行,總計發射衛星80顆,其中中國衛星51顆,外國衛星29顆。
中國運載火箭的捆綁技術、氫氧發動機技術、一箭多星技術、發動機真空狀態下二次點火技術等,使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從1.5噸提高到5噸,低地球軌道運載能力從2.5噸提高到9.2噸,同時成功開發了用於近地點變軌的EPKM固體發動機和用於發射銥星的衛星分配器。長征火箭的最大運載能力與發射入軌精度已與美國、俄羅斯、歐空局的火箭相當。目前,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技術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二、飛速發展的中國衛星技術
自1968年2月20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以來,中國的衛星技術也取得了飛速發展,研製成功了實驗衛星、返回式遙感衛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氣象衛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等,並在衛星返回、一箭多星、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姿控、衛星熱控、微重力試驗和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試驗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其中有些項目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1984年4月8日,中國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了5顆東方紅2號系列通信衛星,承擔著全國30路對外廣播、中央電視台一、二套節目和8000路衛星電話的傳輸,使全國收看電視的人口覆蓋率由30%提高到83%~84%。1997年5月12日,載有24個C波段轉發器的中容量通信衛星「東方紅3號」順利入軌,它可同時轉發6路彩色電視和近8000路雙程電話,相當於6顆東方紅2號甲衛星,能滿足200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衛星通信的要求。
1988年、1990年和1999年,中國先後發射了3顆風雲1號極軌氣象衛星,1997年發射了首顆風雲2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這不僅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同時擁有兩種氣象衛星的國家,而且還大大加速了中國氣象衛星的現代化,使其在天氣預報、減災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1991年7月~8月,長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澇災害,要不要分洪是個重大決策問題,氣象部門根據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及時、准確地判斷出天氣變化趨勢,幫助政府作出了不分洪的決定,使40萬人免離家園,4萬公頃良田免遭水淹,僅此一項就減少損失6億多元。
1975年11月26日到1996年10月20日,中國共發射17顆返回式衛星,其中16顆安全回收。回收成功率達94%,這些返回式衛星是遙感技術衛星,它所獲得的衛片具有比例尺較大、圖像清晰、灰度等級較高、視野開闊、速度快、地面解析度高等特點。因此,在國土資源普查、地質勘探、水利建設、地圖測繪、環境監測、鐵路選線、文物考古、城市規劃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在修建大秦鐵路時,最初認為桑乾河是不可通行的地段,鐵路需繞行40千米,還要佔用數千畝良田,後對返回式遙感衛星的衛片研究後發現,桑乾河的地質條件可讓鐵路通過,這樣就為國家節省了4億多元的投資。
1988年8月22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和巴西空間研究院(INPE)在北京簽訂了關於聯合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並於1999年10月14日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巴聯合研製的首顆地球資源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地球資源衛星是一種利用星載遙感器獲取地球表面圖像數據,用以進行地球自然資源調查和生態環境監測的遙感衛星,具有視點高、視域廣、數據獲取快和可重復覆蓋、連續觀測等特點,可在國土整治、農林、水利、地礦、測繪、海洋和環境等方面大顯神威。它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傳輸型遙感衛星研製已獲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中國沒有自主的陸地資源遙感衛星的空白。
三、中國已具備載人航天的基本條件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開創了載人航天之先河。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其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活動范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並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
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進行了216次載人航天飛行,其中美國124次,蘇(俄)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開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實驗活動。
40多年來,中國一代代航天人以「兩彈一星」精神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如今在運載器、測控、發射場和返回式航天器等方面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這一切,都為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中國目前已擁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的運載工具。前蘇聯和美國第一代載人飛船東方號和水星號重量分別是4.73噸和1.8噸;第二代飛船聯盟號和雙子星座號的重量分別為6.9噸和3.8噸,而中國現有的長征2號E運載火箭的發射能力,已能把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上述蘇(俄)、美兩代載人航天飛船均可被它發射入軌。
其次,中國研究空間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統已有20多年歷史。早在1964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就進行了航天生物學、醫學試驗。1990年10月,中國首次載有高等動物的科學試驗衛星在太空運行8天後安全返回地面,搭載的有小白鼠、果蠅、蠶卵和植物種子等生命體。試驗顯示:中國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的設計是成功可靠的。
第三,中國已成功地進行了不載人飛船的發射試驗。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不載人試驗飛船「神舟」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於21日3時4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又有新的重大突破。
此外,中國目前有兩名航天員被派往俄羅斯接受培訓,還有一批航天員在國內太空人培訓基地接受訓練。總之,中國已具備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條件,中國的載人航天已萬事俱備、呼之欲出
⑷ 國家定點招初中畢業讀航空學校是真的嗎
我國來將建設一批空軍青少年航源空學校,超前培育軍事航空航天領域新型飛行人才。從今年起,每年招收航空實驗班學生1000名,為志在空天的青少年提供圓夢之梯。
為適應軍隊信息化建設和新質戰鬥力生成需要,捍衛國家空天安全和發展利益,根據《國防法》和《教育法》,教育部、公安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近日制定印發《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建設實施辦法》,旨在依託優質高中建設青少年航空學校,形成軍地合作、聯合培養、多元保障的培養模式,為軍隊培育輸送熱愛空天、矢志飛行、素質全面的優秀飛行學員。
實驗班面向本省范圍內的應屆初中畢業生招生,年齡在14-16周歲,空軍招飛機構對報名考生組織考查。實驗班單列招生計劃,依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和空軍招飛機構的考查結果,綜合評價,擇優錄取,保障公平,保證質量。
建設青少年航空學校,將遵循青少年成長和飛行人才培養規律,保持適度規模,嚴格選拔標准,深化教學改革,關注個性差異,加大保障力度。空軍近期將在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陝西等招飛生源主要省份,會同地方教育部門展開優質高中遴選工作。
⑸ 大力推廣的節能節電技術有哪些
1、節電技術:功率因數補償技術、閉環控制技術、能量回饋技術、相控調功技術、穩壓調流技術、電能質量治理技術;
2、節煤技術:水煤漿技術、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節煤助燃劑技術、節煤固硫除塵濃縮液、空腔型煤技術;
3、節油技術:鍋爐節油技術、柴油機節油技術、發電機節油技術、汽車節油技術、航空航天節油技術;
4、節水技術:工業節水技術、農業節水技術、城鎮生活節水技術、服務業節水技術;
5、節氣技術:民用節氣技術、鍋爐節氣技術、油田集輸系統;
6、工藝改造節能技術: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節約耗能的技術。
(5)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我國節能對策
1、努力改善能源結構。為了解決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為主的結構,減輕能源對環境的壓力,必須努力改善能源結構,包括優先發展優質、潔凈能源,如水能和天然氣;在經濟發達而又缺能的地區,適當建設核電廠;進口一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等。
2、提高能源利用率,厲行節約。提高能源利用率、厲行節約的范圍十分廣泛,主要措施如下:對一次能源生產,應降低自身能源。對一次能源使用,應合理加工、綜合利用,以達到最大經濟效益。
開發和推廣節能的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如連續鑄鋼、平板玻璃浮選法生產、化纖高潮濕法紡織、連續蒸煮造紙等。
3、加速實施潔凈煤技術。由於煤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是我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因此,除了發展煤坑口發電,以輸送電力來代替煤的運輸外,加速實施潔凈煤技術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重要舉措。
4、合理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改造石油加工和調整油品結構。石油和天然氣不僅是重要的化石燃料,而且是寶貴的化工原料,因此,應合理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禁止直接燃燒原油並逐步壓縮商品燃料油的生產。
⑹ 哈工大的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
方向主要集中在: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航空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以下是各專業介紹:
1.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是我國航空航天發展的核心與支撐技術,是先進製造技術發展的先導和前沿,集中體現了多學科技術的交叉與融合,反映了知識經濟、信息社會、製造全球化對製造業發展的要求為現代製造理論技術體系的豐富和發展展示了廣闊的空間。工作,可在「大飛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中發揮才幹。
2.航空工程
航空工程專業為工程碩士專業,其所對應的學術碩士專業為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可分為飛行器設計、飛行器製造、飛行器動力工程、人機環境、航道規劃等研究方向。
3.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是20世紀初期和中期先後創建並迅速發展的科學與技術領域,它是以數學、物理學以及現代技術科學為基礎,以飛行器設計、推進理論與工程、製造工程、人機與環境工程等專業為主幹的高度綜合的學科體系。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綜合應用許多其他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
飛行器設計是研究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器結構設計、飛行力學與控制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是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幹學科之一,其發展和水平對航空宇航技術的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對相鄰學科和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工業部門與國防的現代化也有重要影響。
由於我國飛行器動力行業已得到國家多項專項計劃支持,未來該專業將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發動機設計所、研究所高校、部隊和企業的設計、生產部門等從事設計、試驗、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飛行器推薦系統及熱機系統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總體論證、方案設計、實驗技術研究與技術管理等工作、航空發動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艦用燃氣輪機研製、設計、生產部門及民用燃氣輪機研製、生產部門等。
、
⑺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與本部有哪些差距
我們最早到沙河校區的時候,那真的是叫一個苦,整個學校就是一個操場,兩棟宿舍樓,五棟教學樓,一層食堂還有一棟實驗樓,如下圖所示,就是當時我們剛到的時候沙河校區的樣子,紅圈裡面是當時建好的建築,其他都是一片荒地。然後學校裡面就3000多個學生,在一起一年,基本上看誰都覺得眼熟。
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上說,我還是更加喜歡沙河校區一些,因為這里更加安靜,硬體條件也更加好一些,雖然說距離市內挺遠的,但是真的到了學院路之後我也發現,其實自己平時也不怎麼出學校。
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的發展規劃
為了進一步促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的培養工作,提高博士學位的版授予質量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先後出台了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及獎勵辦法,培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試行辦法以及關於博士學位論文隱名評審實施辦法等,設立了博士學位論文創新與創優基金,制訂了研究生「雙語教學」課程建設計劃實施意見,推動了我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學校已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0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5篇。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根據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合理調整學科布局,優化學科結構,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實施「以人為本,注重內涵,強化特色,加速發展,創建一流」的發展戰略,為完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十一五」計劃和遠景規劃提出的建設任務,為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設成為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國內一流的、有廣泛國際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⑼ 想報工程造價專業,有哪些學校比較好
很多人說工程造價專業很辛苦,但我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一個專業都需要努力。
這些東西到以後我們工作後越來越明顯。所以如果需要報考這樣的學校,多咨詢專業的人員,聽聽他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