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能電網的發展前景如何
智能電網是當今世界電力系統發展變革的最新動向,被認為是21世紀電力系統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發展趨勢。2009年5月,我國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國家電網分階段穩步推進電網智能化建設,其中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第一階段我國電網總投資為551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341億元,年均智能化投資為170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6.2%;第二階段電網總投資預計為15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年均電網投資350億元,占總投資的11.7%;第三階段電網總投資為14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年均智能化投資350億元,占總投資的12.5%。
其中,變電、配電和用電三個環節的智能化投入金額最多,未來五年年均投資分別約為70億元、75億元和110億元,比2009-2010年間年均投入增長750%、170%和130%。從投資比例來看,變電、配電和用電也是佔比最大的環節,「十二五」期間預計占整個智能化投資的比例分別為21%、22%和33%。
前瞻網智能電網行業研究小組分析預測,未來10年我國電網將迎來建設黃金期。「十二五」期間將建成「三縱三橫一環網」的特高壓交流線,並建設11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資高達3000億元;「十三五」期間投資雖略有放緩,投資額度也達到2500億元。
智能變電站將成為新建變電站的主流,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未來10年,變電領域智能化投資規模達到748億元,占智能化總投資的19.5%:第一階段新建智能變電站46座,在運變電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階段新建智能變電站8000座,在運變電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壓交流變電站改造48 座;第三階段新建智能變電站7700座,在運變電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壓交流變電站改造60座。
未來10年,配電領域智能化投資規模達892億元,占智能化總投資的23.2%,到2020年,所有地級城市將全面建成配電自動化和配網調控一體化智能技術支持系統,市場前景廣闊。
用電領域智能化投資將占智能化總投資的第一,佔30.8%。用電信息採集和電動汽車充放電將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將處於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將面臨爆發式增長,預計2015年全國每年新增充電樁有望超過30萬個,年投資約在80億元。
總體來說,智能電網行業市場需求很大,行業前景十分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B. 我是從事電子電氣智能家電行業的,想要了解下當前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走向,各位朋友們有推薦嗎感謝!
電子電氣智能家電相關的可以參考一下今年10月份開展的PTC ASIA 2019,那裡會有專門的展區向有需要的人們展示,還有專家們可以現場溝通的。10月23-26號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展。
C. 智能配電網的行業發展
智能配網是智能電網的關鍵環節之一。通常110kV及以下的電力網路屬於配電網路,配電網是整個電力系統與分散的用戶直接相連的部分。智能配網系統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將配電網在線數據和離線數據、配電網數據和用戶數據、電網結構和地理圖形進行信息集成,實現配電系統正常運行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控制、用電和配電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配網系統配用電自動化系統由主站、通信系統、自動化監控終端設備三大部分構成,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傳輸與處理系統,實現對配電網運行的遠程管理。對於智能配網系統來說,三大部分中通信系統是實現數據傳輸的關鍵和核心,通信系統將主站的控制命令准確地傳送到眾多的遠方終端,且將遠方設備運行狀況的數據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智能配網通信系統可由多種通信方式組成,主要採用光纖和電力載波通信方式。
自動化監控終端設備包括饋線終端設備(FTU)、配變終端設備(TTU)、開閉所終端設備(DTU)等。
過去的幾年,智能配網項目和技術在一直走在智能電網普及的最前端。隨著全球范圍內主要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的實施,各國政策和資金投入的加大,智能配網市場未來將迅速增長。其中,發達國家以原有的配網設備更新換代需求為主,發展中國家以新建智能配網系統需求為主。全球智能配網市場規模將由2010年的25億美元發展到2015年的9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
我國的智能配網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城市配網饋線自動化率不足10%,仍處在剛剛開始試點和初步建設的階段。隨著國家加大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配網將成為我國電力行業新一輪的投資重點,未來市場空間廣闊。配網自動化從2009年開始啟動,從最開始的五個試點城市擴充到2012年的40多個城市。根據國家電網規劃,由於試點城市的饋線率、供電可靠性均有明顯改善,全國總計約有300個城市將在十二五期間啟動配網自動化建設。「十二五」期間按配網智能化率達到40%測算配電智能化終端和主站的總市場容量將分別達到230億元和36億元左右,總市場容量接近280億元。未來幾年配電自動化增長潛力巨大。
D. 電源行業有可能往智能方面發展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電源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顯示,開關電源是電子電源的主要大類產品,由於其小型化、重量輕、功率密度/轉換效率高、輸入電壓范圍廣、熱消耗較少等眾多種優點,並得益於電子產品輕薄短小的需求趨勢,其發展迅速,迅速取代線性電源普及於各種電子產品領域。根據中國電源學會收集整理的數據,2008年全國開關電源(主要包含消費類開關電源、工業類開關電源、通信電源、PC電源)產值達到855億元,2009年達931億元,增長8.8%;2010年達到1027億元,增長10.3%。按開關電源應用領域細分,占據全行業產出份額第一的是工業類開關電源,2010年達到全行業產值的比重為56%,居第二位的是消費類開關電源,佔32%,通信開關電源佔6%,PC開關電源佔3%。
節能降耗開關電源給力家用電器「智」造家電智能化,作為當今家電產業綠色、節能的另一大發展趨勢,它是隨著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後,對家電產業有針對性的,趨於更人性化理念的升級詮釋。根據智能的概念,只有模擬人的某種能力,從而能夠對自身性能進行自我完善,達到人類某種需求,這就是真正的智能家用電器,而開關電源產業的加入,也讓家電產業「智」造更加給力。
隨著上游元器件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自身關鍵技術的不斷發展,開關電源技術在過去30年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關電源的成本和控制電路問題等技術難關被攻克後,其已迅速成長為電源中的主流產品。在節能降耗政策環境的影響下,高效、節能已經成為電源類產品發展的方向,電源企業在設計、材料、工藝等方面已實現技術升級,在數字電視、LED、IT等新興領域的智能化應用也將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並帶給我國開關電源行業更大市場空間,並使之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提升服務競爭力實現開關電源產業高效復合增長開關電源產品型號非常多,一般企業無法在每一個細分市場獲得優勢,除電源適配器和手機充電器這種標准化產品競爭激烈毛利較低之外,各企業都有其主攻的細分市場,積極開拓新興領域,能夠獲得較好的利潤率。目前,開關電源行業拓展銷售渠道的方式主要有參加行業展會、在專業平面媒體和行業網站推廣以及客戶相互推薦等,而擁有優質的客戶資源是企業實力最直接的體現。有實力的大型電源企業基本上都開始從OEM向ODM轉型,為客戶提供研發設計到加工一站式服務,這些企業的品牌已經在業內有一定的聲譽,在產品質量和研發能力方面均得到客戶認可,已經具備對產品進行內部功能設計和外觀設計的能力。
E. 建設智能電網將會帶動對於哪些產業的興起和發展
1、「智能電網」是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用能管理,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這表明智能電網的建設得到了社會認可,智能電網全面建設是大勢所趨。日前,國家電網公司在北京發布了2011年社會責任報告,承諾2012年「堅強智能電網」的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我國「堅強智能電網」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2、智能電網的建設每年可以拉動國內生產總值一個百分點,電網還可能開展寬頻、電視、通訊等業務,同時帶動智能監測設備、電力設備、電力基礎設施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這將是一個比3G業務更大的產業空間。
3、輸電部分在智能電網的建設中主要是用於電力部門的輔助決策,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作為一套自動化、全天候、數字化的高科技系統,所肩負的責任也無比巨大,它包括了10個子系統:輸電線路圖像視頻監控系統、輸電線路等值覆冰厚度監測系統、輸電線路氣象監測系統、輸電線路桿塔傾斜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導線溫度監測系統、輸電線路現場污穢度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微風振動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導線舞動監測系統、輸電線路導線弧垂監測系統、輸電線路風偏監測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但又能夠彼此協作,為電力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詳細信息請進特力康官網。
F.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畢業,想往電發展,與單片機相關的行業有哪些
單片機應用挺廣泛的。好多智能自動化行業都用得到。而且你學的機械電子,選好方向將來很有發展前途。
為了回答標准、全面一點,以下是我從網路中節選粘的
單片機的應用
目前單片機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幾乎很難找到哪個領域沒有單片機的蹤跡。導彈的導航裝置,飛機上各種儀表的控制,計算機的網路通訊與數據傳輸,工業自動化過程的實時控制和數據處理,廣泛使用的各種智能IC卡,民用豪華轎車的安全保障系統,錄像機、攝像機、全自動洗衣機的控制,以及程式控制玩具、電子寵物等等,這些都離不開單片機。更不用說自動控制領域的機器人、智能儀表、醫療器械以及各種智能機械了。因此,單片機的學習、開發與應用將造就一批計算機應用與智能化控制的科學家、工程師。
單片機廣泛應用於儀器儀表、家用電器、醫用設備、航空航天、專用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及過程式控制制等領域,大致可分如下幾個范疇:
1.在智能儀器儀表上的應用
單片機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強、擴展靈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應用於儀器儀表中,結合不同類型的感測器,可實現諸如電壓、功率、頻率、濕度、溫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長度、硬度、元素、壓力等物理量的測量。採用單片機控制使得儀器儀表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採用電子或數字電路更加強大。例如精密的測量設備(功率計,示波器,各種分析儀)。
2.在工業控制中的應用
用單片機可以構成形式多樣的控制系統、數據採集系統。例如工廠流水線的智能化管理,電梯智能化控制、各種報警系統,與計算機聯網構成二級控制系統等。
3.在家用電器中的應用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家用電器基本上都採用了單片機控制,從電飯煲、洗衣機、電冰箱、空調機、彩電、其他音響視頻器材、再到電子秤量設備,五花八門,無所不在。
4.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領域中的應用
現代的單片機普遍具備通信介面,可以很方便地與計算機進行數據通信,為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設備間的應用提供了極好的物質條件,現在的通信設備基本上都實現了單片機智能控制,從手機,電話機、小型程式控制交換機、樓宇自動通信呼叫系統、列車無線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隨處可見的行動電話,集群移動通信,無線電對講機等。
5.單片機在醫用設備領域中的應用
單片機在醫用設備中的用途亦相當廣泛,例如醫用呼吸機,各種分析儀,監護儀,超聲診斷設備及病床呼叫系統等等。
6.在各種大型電器中的模塊化應用
某些專用單片機設計用於實現特定功能,從而在各種電路中進行模塊化應用,而不要求使用人員了解其內部結構。如音樂集成單片機,看似簡單的功能,微縮在純電子晶元中(有別於磁帶機的原理),就需要復雜的類似於計算機的原理。如:音樂信號以數字的形式存於存儲器中(類似於ROM),由微控制器讀出,轉化為模擬音樂電信號(類似於音效卡)。 在大型電路中,這種模塊化應用極大地縮小了體積,簡化了電路,降低了損壞、錯誤率,也方便於更換。
7.單片機在汽車設備領域中的應用
單片機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汽車中的發動機控制器,基於CAN匯流排的汽車發動機智能電子控制器,GPS導航系統,abs防抱死系統,制動系統等等。
此外,單片機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都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
G. 智能微電網大發展 看看它有哪些關鍵技術
微電網(Micro-Grid)也譯為微網,是一種新型網路結構,是一組微電源、負荷、儲能系統和控制裝置構成的系統單元。微電網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控制、保護和管理的自治系統,既可以與外部電網並網運行,也可以孤立運行。微電網是相對傳統大電網的一個概念,是指多個分布式電源及其相關負載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組成的網路,並通過靜態開關關聯至常規電網。 開發和延伸微電網能夠充分促進分布式電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實現對負荷多種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給,是實現主動式配電網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傳統電網向智能電網過渡。
智能電網(smart power grids),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路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感測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徵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禦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兩個都是電力系統專業的新概念。都與新能源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有關,因為傳統電網無法大量消納光伏、光熱、風電等新能源電力,所以才提出以上技術,特別是前者。智能電網最先由米國提出,是一些有信息技術產業背景()的議員在忽悠。
H. 什麼是智能電網產業
智能電網,即Smart Grid,這個概念又包括智能電子網格、智能電力網格、聰明網格(包括各種電、水、熱、醫、冷、數據等網格)和未來網格等涵義,具有商業流行語的特徵。其原意是建立新的電力客戶服務信息管理體系,其核心是推動電力調度體系優化,有限度地加強電網的可靠性,提高能源效率。這是一個狹義的電網信息化升級概念,是對傳統電網部分或特定系統的提升和改造。
美國思科公司公開稱,美國智能電網將帶來1000億美元商機,其中通訊部分為200億美元。思科的一名副總裁稱,智能電網規模將比"互聯網大100或1000倍,部分家庭有互聯網連接,部分家庭沒有互聯網連接,但所有家庭都離不開電"。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訪美,與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相晤,並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徵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選擇了"堅強智能電網"這一概念,開始加入全球電力改革戰。
不過從字義上理解,"堅強智能電網"僅是生硬的復制了美國"堅強的智能電網"(Strong Smart Grid)的概念,其"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內涵,在概念上也存在著相互交叉和語義重復。武建東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甚至直言,"互動化"實際上是上述"四化"概念的靈魂和本質,完全可以直接統一稱謂為"互動電網"。
武建東認為,目前流行的"智能電網"概念,無法界定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難以概括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體系。
武建東將"互動電網"定義為:在開放和互聯的信息模式基礎上,通過載入系統數字設備和升級電網網路管理系統,實現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電力產業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級化互動管理,是集合了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綜合性的效率變革。
智能電網在中國的發展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I. 哪些智能製造產業與集成電路有關
可以說所有的智能製造產業都與集成電路有關,離開了集成電路智能製造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