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鐵產業鏈
最上游是探礦,鐵礦場、采礦、運輸(中國通常是海運和鐵路運)、中間就是煉鐵、版煉鋼,下游利權用不同的工藝加工成不同的產品,如螺紋鋼、線材、型材、薄板、中厚板等、接著就是生產成各種日用商品,如汽車、鐵制工具、、電器殼等。設計的公司主要有:探礦企業(中國通常是探礦所),采礦企業;礦車設計製造企業(中國有北方重工、上市公司是北方股份);礦區建設企業;礦石運輸企業;煉鐵鑄鋼企業(寶鋼、武鋼之類);下游是各種煉鋼加工企業,鋼材貿易公司、鋼材交易市場、鋼材電子交易所等;還有用鋼企業(汽車、電器、造船、建築等),當然還有其他提供能源、信息、還有煉鋼爐等企業。
鋼鐵的產業鏈確實非常龐大,涉及人民生活工作的各個部分。
❷ 請問產業鏈中的上、中、下游分別指什麼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因此許多投資者都偏愛上遊行業的股票。
下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
煤炭的下遊行業是發電業。
(2)鉀礦產業鏈擴展閱讀:
產業關系
與下游產業關系
在大行業類別裡面,上游企業是相對下游企業而言的,指處於行業生產和業務的初始階段的企業和廠家,這些廠家主要生產下游企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的廠商。下游企業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和改性處理,並將原材料轉化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產品。
可以說,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上游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業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下游企業生產製品投入市場,上游企業的材料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各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該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發展。
❸ 礦業深加工方面
阿勒泰地區的礦業深加工處於產業鏈的初級向中高級演進的階段,本發展階段為地區礦業深加工向中高級發展演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處於為礦業特區內礦業產業的逐漸成熟奠定資源、技術、資本、人力資源、先進管理經驗等基礎的關鍵階段。因此,查找本階段礦業深加工存在的問題,分析成因,並提出對策建議對於提升礦業深加工水平和層次,創新科技,完善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礦業深加工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礦業深加工產業鏈相對較短,各礦種深加工的層次和水平不平衡,礦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
當前,阿勒泰地區礦業深加工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礦業產值佔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01 年的10%上升到2008 年的 30%,礦業產值佔地區工業產值的比例由 2001 年的40% 上升到 2008 年的 98% ,可以說,地區工業發展的基礎是礦業。2008 年地區 98% 的鐵礦石加工為鐵精粉,幾乎所有有色稀有、貴金屬礦產品加工成為精粉,部分礦產品甚至加工成為較高端的工業產品,如高冰鎳、黃金、鈹合金等。部分非金屬礦產資源深加工也在不斷深化,如地區特色礦產資源白雲母,加工成為雲母板等雲母製品,2008 年雲母製品產量 4 000 t,資源豐富的鉀長石尚未進行有效開發利用。可見,地區鐵礦產業鏈僅在鋼鐵產業前端,後續產品的大量附加值被後續鋼鐵企業所賺取。有色金屬銅一部分在甘肅白銀冶煉,一部分的精煉在阜康,銅資源的產業鏈也較短,且發展不平衡。鉛鋅礦更是只賣精粉。稀有金屬鈹也存在加工規模不大、層次不高、產業鏈短的問題,應大力推進 1 500 t/a 鈹銅母合金擴建項目,增加科技含量,提升鈹資源深加工的廣度和深度。黃金首飾等深加工的附加值很高,地區 2008 年 1 ~ 11 月黃金產量達到 788. 86 kg,約佔新疆全區黃金總產量的10. 45% ,寶玉石也有一定的儲量、產量。地區幾乎沒有首飾、旅遊產品加工企業,可考慮將地區黃金、寶玉石首飾及其旅遊產品加工中心規劃建設在地區礦業園區內,使黃金、寶玉石首飾等產品上層次、上規模,滿足國內外遊客的需求。對於特色非金屬礦產雲母和鉀長石資源,目前雲母製品花色品種少、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今後要加大雲母深加工項目,調整產品結構,擴大規模; 要立足於發展陶瓷、玻璃和鉀肥產業,加快鉀長石資源開發利用步伐。
二、受礦產資源傳統流向及產業政策因素影響,礦業深加工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且粗放的現象難以在短期內改變
相比而言,阿勒泰地區礦業深加工的規模相對較小,與礦產資源大區的地位極不相稱。如鐵礦資源深加工方面,2008 年有鐵礦山 12 個,多數為采選一體化企業,年采選加工規模 200 萬 t 以上的有2 個,20 萬 t 以上的企業有9 家。年處理鐵礦石量650 萬 t,鐵精粉產量 205 萬 t,球團產量 103 萬 t,鑄鐵產量 5. 33 萬 t,其中大部分產品供應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八一鋼鐵公司。可見,鐵礦采選企業規模小,鐵礦產品雜而不精,散而不集中,鐵礦資源及其產品流向固定。由於這種小而散的產業特點,無法集中生產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的產品。另外,鑒於鋼鐵產業鏈條關聯度高的特點,前端 ( 鐵礦石、鐵精粉) 、中端( 球團等) 和後端 ( 鋼鐵、鑄管等) 工藝間的銜接的時間、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很高,一個環節的問題若解決不了,將影響整個鋼鐵產業的發展。如特種鋼項目,以直接還原鐵為主要原料,如果地區直接還原鐵項目工藝問題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制約項目的落地。生產企業如果新建直接還原鐵項目,也會延遲特種鋼項目建設等。銅礦資源深加工方面,地區阿舍勒35 萬 t 銅精粉流向甘肅金川公司,而這種資源流向的相對固定性對地區銅資源深加工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由於今後發現的銅資源優先配置給大企業大集團,因此使地區銅深加工企業在短時間內難以做大做強。其他礦產深加工的情況是,雖受資源固定流向的影響較小,但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較大,如鉛鋅礦,國家對鉛鋅行業產業門檻的提高,對阿勒泰地區做大做強鉛鋅深加工從長期看是有利的,至於資源缺口,利用國內外資源是一條非常好的途徑。其他非金屬礦產深加工也要相應地提高准入門檻,生產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安全、環保的產品,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
總之,要大力發展科技水平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礦業深加工項目,利用阿勒泰地區豐富而獨具特色的礦產資源,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生產出高質量、多品種、高檔次,以及節能環保的產品。
三、礦業深加工中部分資源存在缺口,並且資源配置的難度加大
地區目前銅礦產品產量與建設10 萬 t/a 銅冶煉項目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如果建設10 萬 t/a銅冶煉項目,還有約 25 萬 t 的銅精礦缺口。按照阿勒泰地區銅冶煉深加工項目的發展規劃,隨著深加工項目的發展,到 2015 年以後該地區的銅精礦缺口將保持在 25 萬 t 左右。從前面的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可知: 鐵、鉛、鋅資源礦業深加工資源也存在短缺的問題,要加大對周邊國家上述礦種的利用,以彌補地區礦業深加工中礦產資源不足的問題。可可托海 3 號坑鈹礦石品位較低,生產出的氧化鈹品位僅為 6%,不能滿足冶煉廠不低於8% 的品位要求,企業仍需在市場上求購大量手選綠柱石,以提高原礦入選品位保證生產要求,原礦供應成為當前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四、礦業深加工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值得關注
不可否認,礦業深加工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與之相伴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卻是如影相隨。礦業深加工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已成為地區各族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
位於富蘊縣的新鑫礦業喀拉通克銅鎳礦是一家集采、選、冶於一體的大型有色金屬企業。該企業始建於 1978 年,經過兩輪技術改造,采選規模達到 30 萬 t/a,高冰鎳金屬量3 200 t / a。但二氧化硫的排放對環境產生了嚴重污染和破壞。據 2007 年阿勒泰地區有關環保資料顯示,喀拉通克銅鎳礦二氧化硫排放量達 4 萬 t,佔全地區的 90%。喀拉通克銅鎳礦正在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淘汰舊工藝,徹底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2009 年 10 月,三期技改完成後,喀拉通克銅鎳礦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將由過去的4 萬 t 減少到不足 1 100 t。環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阿舍勒銅礦始終奉行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環保理念,該礦的廢氣、廢水達到了零排放、零污染。礦山先後投入環保資金 5 000 多萬元治理環境,礦區綠化率達55% ,礦區綠化和環保工作得到 「天山環保世紀行」 活動組的高度肯定,環保管理居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2008 年 1 月,阿舍勒銅礦獲得 「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榮譽稱號。同年 6 月,阿舍勒銅礦推出了礦區一日游項目。
富蘊縣實施 「綠色礦山」建設計劃,效果明顯。如蒙庫、金寶等鐵礦、水泥用灰岩等建材非金屬礦山的露天開采對地貌景觀造成一定的破壞,由於這些礦山主要位於人口比較稀少的山區或偏遠地區,對礦區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蒙庫鐵礦加大對尾礦庫的治理,在 2006 ~2008 近 3 年多的尾礦庫治理過程中,先後投入資金 1 700 萬元新建了尾礦庫,又投入 350 萬元用於老尾礦庫的植被恢復和新庫的回水利用設施建設。2007 年富蘊縣喬夏哈拉鐵礦選場離縣城較近,鐵精粉給縣城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不符合縣環保要求,對其實施搬遷並對廢棄礦坑進行了復墾、植樹,為打造綠色縣城作出了貢獻。
從以上礦業深加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治理實踐來看,要避免重開發、輕保護的傾向,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並舉,把保護放在首位,利用循環經濟理念,強化礦業深加工的節能減排。對入駐礦業特區內 5 大園區的礦業深加工項目,相關管理部門要嚴把項目審批關,堅持 「三不審批」,即對生態環境有長遠影響的不審批、容易造成生態污染的不審批、不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不審批。目前看來,地區大中型礦山及其深加工企業的環保法律意識比較強,加之,地區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的嚴格監管,環保效果明顯。如富蘊縣通過環保部門採取掛牌督辦,邀請媒體予以曝光等措施,使未按環保設計要求建造尾礦庫、煙塵排放不達標的幾家骨幹企業進行整頓,有效地解決了相關環保問題。
❹ 關於工業裡面的產業鏈結構(地理高考題)
首先,煤炭開采業產出的煤炭可用於煉焦(焦煤),焦煤是電力工業發電的重要原料。因此可將煤炭開采業——煉焦——化學工業,這一產業鏈引進該工業園區。事實上,這是一條經典的產業鏈,經常用到。
【答案】煤炭開采 電力生產和供應(燃料生產供應)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
理由: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考慮工業集聚效益,增加產品附加值;共享基礎設施和技術信息,降低成本。
紡織業主要原料為棉麻、天然蛋白、石油等,產出棉麻製品、人造纖維面料等。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主要由石油工業為基礎,生產商品天然氣和液化氣。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毫無疑問,生產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上端可以承接煤炭工業、石油工業等。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就是建築用磚、玻璃、水泥之類的,原料可以來自煤炭開采工業、電力工業、採煤和煉焦工業的煤矸石與廢棄物等。
❺ 什麼是上中下游產業鏈
比如電腦銷售.
微軟是上游包括開發研製,而各地分銷商以及批發零售者是中游(DELL很特殊,沒有中游,直接銷售),而直接接觸用戶的是下游.
還有另一種.
比如鋼鐵生產本身是中游,而采礦冶金是其上游,為其提供原料,汽車製造等屬於下游,為其提供出路.
❻ 山西省三條產業鏈的構建依賴哪些資源取得了哪些效益
2、產業結構的調整 鐵 礦 鋁土礦 能源 開發 煤—電—鋁 煤—焦—化 煤—鐵—鋼 產業鏈 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價值 思考? 1.山西省構築三條產業鏈依賴哪些資源條件?分別輸出哪些產品? 構築以上三條產業鏈分別依賴鐵礦、鋁礦、煤炭資源,另外還要注意隱含的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環境生態等因素。 分別輸出鋁製品、鋼材、化工產品、水泥、電力、煤氣、液化氣以及焦炭等。 * 第一節 能源資源的開發 ——以山西省為例 太陽能、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能、風能、水能 來自太陽 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核能 新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 常規能源 利用 狀況 地熱能、核能 來自地球內部 來源 潮汐能 來自外界引力 電力、煤氣、汽油 二次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 非可再生 原煤、原油、太陽能、核能、地熱 太陽能、水能、生物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舉 例 一次能源 存在 方式 可再生 性質 分類情況 方法 2、分類 太陽能 風能 可再生,無污染 地熱 投資大,技術高 能量密集,運輸量小 核能 生物能 投資大、工期長、淹沒土地 可再生、無污染、低成本 水能 儲量少、仍然有污染 熱值高、易開采、易運輸 石油 熱值低、污染重、運輸不便 儲量大、易開采、易使用 煤炭 缺點 優點 3、特點 西藏 板塊交界 地熱能 西藏、新疆、內蒙古 乾旱 低緯度 高海拔 太陽能 分布:能源消費大、常規能源缺乏 大亞灣、嶺澳、秦山 核 能 黃河、長江、珠江中上游 西南最豐富 濕潤區 階梯處 峽谷區 水 能 華北、西北、東北 石 油 華北、西北、 東北、西南 煤 炭 中國分布 分布規律 4、分布 背景2:山西 冀 豫 陝 內蒙古 地形區? 氣候區? 行政區? 全國10大煤種,山西省都有分布 煤種齊全 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於露天開采和大規模機械化開采 開采條件好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大同煤田為低硫、低灰、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煤產地,河東煤田則是優質主焦煤基地 煤質優良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分布范圍廣 已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為2700億噸,按2002年生產規模(4.8億噸)計算,可開采560年 儲量豐富 具體表現 煤炭資源的有利條件 一、資源開發條件 1、山西煤炭的資源狀況——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大同 平朔 西山 沁水 霍西 河東 大同 平朔 沁水 西山 霍西 河東 2、山西煤炭的市場條件——市場廣闊 ① 能源消費大國 ② 對能源需求量繼續增加 ③ 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 中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2007年) 思考 1.我國與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有哪些不同? 對比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為主。而我國除了石油消費偏低,天然氣的利用也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核能所佔的比重也微乎其微。此外,我國水能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水電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重很低。 煤炭在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而天然氣、水電都歸屬於清潔能源,今後對這些能源的大力發展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長遠方向。 2.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對陝西省煤炭資源開發有什麼意義? 由於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的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大的改變,甚至煤的比重還有可能增加。因此,山西作為我國的產煤大省,其煤炭資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對我國能源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3、山西煤炭的交通條件—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① 鄰近主要工業中心和大城市,輸煤、輸電距離較近 ② 有眾多鐵路線通過,交通比較便利 位置適中: 地處中部、鄰近主要工業中心 滬寧杭 遼中南 長江沿江經濟帶 京津石鄭洛西咸 沈滬武 京津唐 大同 神木 黃驊港 焦作 大秦線 神黃線 焦日線 交通便利: 有眾多鐵路線通過 秦皇島 日照 運煤鐵路干線 晉煤外運主要通道 資源開發的條件 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市場廣闊 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閱讀:我國能源供求面臨的五大挑戰 挑戰之一:人均資源量少。 挑戰之二:人均能源消費量低。 挑戰之三:單位產值的能耗高。 挑戰之四: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挑戰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華北、西北 東北、西南 4、分布---中國煤炭 六盤水 石油:東北、華北、西北、 沿海大陸架 天然氣:八大盆地 4、分布---中國油氣 黃河、長江、珠江中上游 西南最豐富 濕潤區 階梯處 峽谷區 4、分布---中國水能 4、分布---中國太陽能 乾旱 低緯度 高海拔 豐富:西藏、新疆、內蒙古 貧乏:四川盆地 燃燒木材 破壞森林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燃燒秸桿 秸桿離田 土地肥力下降 使用役畜 生產效率低下 生物能的利用 傳統利用 沼氣 1、農業原料豐富 2、投資少,建效快 3、減少污染 4、能源利用效率高 5、保護土地肥力 6、冬季北方難以產氣 現代利用 二、能源基地建設 1、擴大煤炭開采量 ① 擴大開采規模 ② 增加產量 圖3.3顯示,山西原煤生產逐年增加。從1957年到2007年增長約21倍。 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大同 平朔 西山 沁水 霍西 河東 大同 平朔 沁水 西山 霍西 河東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形成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 大同 神木 黃驊港 焦作 大秦線 神黃線 焦日線 秦皇島 日照 運煤鐵路干線 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看,北邊內蒙古和西部的陝西煤炭資源都較豐富,沒有太多的煤炭出境的壓力。向東、南方向的煤炭主要通過東部鐵路運往海港,再通過海運南下。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提高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 推動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加強 能源加工 轉換 建設坑口電站 發展煉焦業 變輸出煤為輸出電力 為冶金工業提供能源,向外輸出焦炭 提高能源輸出結構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一方面,建設坑口電站,使電力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變輸煤為輸電;另一方面,發展煉焦業,為冶金工業提 供能源並向外輸出焦碳 坑口電站 活動 1.根據下面的資料展開討論:對於山西省來說,輸煤或輸電各有哪些利弊? (1)從環境效益來看,向外輸電,會改善能源消費地區的環境,但燃煤發電會造成當地大氣環境的污染。 (2)從運輸成本來看,輸電的成本較低,而輸煤需要建設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煤炭在運輸過程中還會有損耗,運輸成本較高。 (3)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煤發電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 課文的資料從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給出了正 反兩方面的說明。 (1)輸出煤會減輕本地環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環境污染;輸出電會增加本地的環境污染,而減輕使用地的環境污染,每一種方式對生產地和使用地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2)從輸出成本來看,輸電成本低,而輸煤成本高。 (3)山西缺水,燃煤發電要消耗大量水資源。 就以上幾點,足以讓人感到世間事物的復雜性,輸煤 好,還是輸電好?不是簡單地肯定一種和否定另一種,他們 是各有利弊的,正因為如此,這兩種方式一直並存。 2.閱讀材料,分析山西省的煤炭市場將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山西省應採取什麼對策實現煤炭工業的持續發展? 資料揭示內容如下: (1)「西氣東輸」將使晉煤失去部分市場; (2)「西電東送」將使晉煤在東部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減少; (3)山西煤的開采因種種原因不具優勢。 總之,山西煤炭工業將面臨市場縮小、其他能源競爭的壓 力。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不預先採取預防措施,及時調整產 業結構,山西經濟將不可能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產業結構十分單一。這種以出售原材料為主的經濟結構,首先對運輸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更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國內需求市場減弱,將對山西以煤為主的經濟帶來更為不利的影響。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山西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煤炭的綜合利用,構築了三條產業鏈,提高了煤的綜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價值。 三、能源的綜合利用 1、改革開放初期的產業結構 煤炭工業是全省經濟的核心部門 產業結構 十分單一 效 益 低 下 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以煤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首先對運輸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更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面對國內能源市場競爭的激烈局面,山西必須調整以出售原材料為主的經濟結構。
❼ 讀圖並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7種,其中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