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林果實業有限公司的林果大事記
2012 ●成功入圍成都銀行ESS 安全認證系統和簡訊軟令牌項目 ●成功入圍海通證券動態令牌和認證系統項目 2011 ●林果入圍銀河證券、長江證券和信達證券動態令牌項目 ●成功入圍農業銀行動態令牌項目 ●為包商銀行和廣發銀行的網銀項目提供挑戰/應答令牌 ●為台州銀行網銀項目提供動態令牌和簡訊軟令牌 ●成為全國海關信息中心的挑戰/應答動態令牌和ESS 認證平台供貨商 ●為交通銀行和齊魯銀行網銀項目提供ESS 電子交易安全認證平台 ●獲得國家密碼管理局頒發的商用密碼產品生產定點單位證書 ●林果動態令牌月產量突破100萬片 2010 ●成為光大銀行、盛京銀行、杭州銀行、國泰君安等的動態令牌供應商 ●成立了北京分公司、山東辦事處、浙江辦事處和華南辦事處 ●林果動態令牌年銷量突破600萬片 ●獲得國家密碼管理局頒發的商用密碼產品銷售許可證證書 2009 ●通過IS09001質量認證 ●取得國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統產品檢測證書 ●成為中國銀行動態令牌供應商、 入圍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出口歐洲 2007 ●獲得歐盟CE證書 ●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計劃 2006 ●獲得軟體產品登記證書 2005 ●獲得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上海市專利新產品證書 2004 ●獲得國家保密局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明書 2003 ●獲得四部委聯合頒發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2001 ●獲得中國國家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國家信息安全認證產品型號證書 ●被上海市信息化辦公室認定為軟體企業 2000 ●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證書
B. 東村村的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C. 如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威信縣是農業縣,目前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經營粗放,農業發展經濟條件比較差;二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比較嚴酷,各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農業生態環境脆弱.在這兩大難題雙重擠壓下,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艱難的戰略選擇.我認為,解決這兩大難題,是威信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著眼點.\x0d一、堅持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x0d努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地,努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改造中低產田地的關鍵是治水改土,要針對中低產田地的成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繼續抓好成效顯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有效灌溉面積;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同時改變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積極發展水利產業的多種經營,搞好水產養殖業,提高水域生產力和水的綜合經濟效益.\x0d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立足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不斷拓展農業功能,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開發與農業相關的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新產品新產業.當前,要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結合退耕還林,努力發展林果、蔬菜、園藝、中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加快名、優、新、特農產品基地開發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水平.要樹立「以生豬生產為主導,草食畜禽為補充,突出特色產品開發,積極發展健康養殖業」的畜牧產業發展思路.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黃牛為主的草食型、節糧型畜牧業和以烏骨雞為主的名優畜禽,發展畜產品加工,優化畜牧業結構,提高畜牧生產品質和效益,使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上升.\x0d依靠科技和教育,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推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項目,以點帶面.為此,必須穩定農村科技隊伍和加快農村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繼續建設好縣內育種基地;深入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密切「農科教」結合,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鼓勵和促進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和科技農戶的發展,以推廣豐產技術為中心,為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搞好服務.真正把農業的增長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促進農業從粗放型索取性開發經營向集約型保護性開發經營轉變.\x0d二、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加強生態建設和生態管理\x0d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建立具有保護環境和較高經濟生產功能的農業體系.總體上,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全面安排.在山頂建設林牧生態系統,實現林牧協調發展;在山腰建設果園生態系統,實行果糧、果肥間套種;在山腳建設農田生態系統,推廣立體高效栽培的地埂農業、田埂農業;在農戶庭院形成「種植-加工-養殖-沼氣」的良性循環.達到生態農業「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建設目標.\x0d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自然資源.要堅持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節約並舉的方針,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進行農業林牧資源的合理配置,發展方向各有側重.要保護好基本農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過增加復種、立體種植、帶狀種植等形式,提高光、熱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產力;要建立科學的灌溉制度和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x0d根據地域性的農業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條件,規劃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結構體系.總的原則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兩個中心,從資源狀況和經濟目標出發,在較大范圍內,結合各地的氣候、水利、農田、山地等自然資源的實際情況,著力搞好農業區域性開發規劃,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在小范圍內,以建立良性農田生態系統為中心,調整種植、養殖結構.\x0d以防護林體系、水源涵養林體系、水土保持林體系為重點,以改善中小氣候為中心,建立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環境系統,同時結合經濟林、草山、草坡建設進行.一是認真實施好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工程、長治工程、長防工程、綠色扶貧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搞好封山綠化、封山育林,減少水土流失,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是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x0d抓好生態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根據農業生產地域特點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實際,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採取的生態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特點,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要擺正開發與生態建設的關系.建立由政府主導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提高降低各類災害對資源環境破壞的能力.要通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與此同時,要大力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農村廣大群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加大農業生態環境執法保護力度.
D. 四年級黨員事跡作文400字
鐵廠鎮鐵廠村是遵化市第一大村,全村共1163戶,4015口人。近年來,村黨支部以爭創「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圍繞「抓好黨建促經濟」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和帶領廣大村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力發展村辦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謀發展,使全村連續多年保持了班子穩、人心齊、村內經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兩個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村黨支部連年被評為市、鎮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調整結構 奶果飄香
鐵廠村人口較多,人均耕地較少。前幾年,大部分群眾常年以種糧為主,一年到頭收入很低,圍繞產業結構調整,以張長生為首的村黨支部一班人,對全村現狀和發展潛力進行了多次深入細致的調研,經過認真分析,確定了林果和奶牛養殖為全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為打開局面,村黨支部根據群眾思想不解放、觀念保守的實際,組織黨員和種養大戶到豐潤奶牛養殖小區和北京大興優新林果示範園等地進行參觀考察,開拓視野;為打消群眾顧慮,村黨支部確定了黨員、幹部帶頭的發展方針,為群眾樹立典範。村兩委成員張明、陶海安、李秀榮等率先購買了奶牛,建起了優質果園,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村黨支部還針對群眾在養奶牛和發展優質林果中出現的缺乏技術的實際問題,多次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強化服務,使全村的奶牛和優質林果這兩大產業得以快速發展。近幾年,村黨支部共組織群眾外出參觀12次,860多人;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60多期,放科技光碟530多場次,從而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奶牛和優質林果的積極性。全村已發展奶牛520多頭,培育出武春明、劉俊澤等養殖大戶16個,全村日產鮮奶達到2噸,養奶牛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同時還新發展優新林果1320畝,嫁接改造低產果園540畝,發展大棚菜、大棚花卉58畝,培育出年收入達萬元以上的種養大戶23個。如今,奶牛和優質林果已真正成為了鐵廠村農民增收的「搖錢樹 」。
工貿帶頭 強村富民
鐵廠村是鎮政府所在地,又是一個大集鎮村,交通便利,經貿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村黨支部一班人清醒的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想讓鐵廠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必須走「工貿帶動、強村富民」之路。振興水泥廠是該村的一家大型村辦企業。前幾年,由於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等原因,企業經營一度陷入低谷,為振興村辦企業,盤活企業資產,村黨支部經過多方外出考察論證,認真分析研究,決定走「內引外聯,供雞下蛋」的路子,對振興水泥廠進行大膽改制。2002年春,經村兩委多方考察,果斷地將振興水泥廠承包給了豐潤的一家個體私營大戶經營。去年為進一步挖掘企業潛力,增強企業活力,又對振興水泥廠實施了整體拍賣。這樣不僅解決了租賃制對企業的束縛,又給村集體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改制後的振興水泥廠兩年來已向企業投入技改資金1160萬元,新增上了機械化立窯生產線,使水泥產量由原來的12萬噸增加到30萬噸,比承包前增加一倍多。年產值達到6000多萬元。企業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還使本村 300多名剩餘勞動力得到了就業安置。
「興三產,活個體」是村黨支部為增加農民收入的又一有效措施。村黨支部利用本村集鎮優勢,大力發展三產和商貿業,在村主要街道建起了南北長2000多米長的商貿易一條街。目前,兩側餐飲業個體門店、攤位已發展到180多個,年營業收入達600多萬元。同時,村黨支部還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私營經濟發展。目前,全村已發展個體運輸、個體軸承座廠等私營企業83家,全村已形成了工業、商業、運輸業、種養業、勞務業齊發展,共建富裕小康村的發展格局。
建強支部 凝聚民心
鐵廠村黨支部在帶領廣大群眾走富裕道路的同時,還始終堅持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村黨支部首先從抓黨員隊伍入手,常年堅持了三會一課、黨員聯系戶、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經常組織黨員開展學黨章、學科技和義務修路等組織活動,使黨員在班子工作中都走在群眾前頭,全村148名黨員,被群眾稱為一面旗幟。
其次,村黨支部還始終堅持把群眾願望與心聲作為工作第一信號,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努力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優化村內環境,這村通往西店子小西街的兩座石橋年久失修,每逢雨季村民出行不便。去年村兩委多方籌資8萬多元,將兩座舊橋進行了翻修擴建。同時,還針對村內街道低窪不平的實際,投資12000多元,調動小拖車15輛、裝載機1台,組織全村黨員義務出400多個,對村內街道進行了維修硬化。同時,村黨總支還積極爭取市幫扶工作隊的支持,將東街路口、西街路口等重點路段建成了近2華里、4米寬的水泥路,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去年,村還投資2萬多元,在南北街新增設輸電線路2華里,專門為村民發展三產提供電力支持,並將村內2華里的主要街道安裝了路燈,美化、優化了村內環境。村黨總支還針對村內從事經商勞務的人員較多、孩子沒人帶、入托難的問題,籌資25萬元,在村內建起了全遵化市第一所農村全日制中心幼兒園。目前,該園已開設5個班,接納入托學生130多人,群眾都誇村黨總支為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
與此同時,村黨總支還大力開展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由村兩委組建了紅白理事會,群眾哪家有大事小情、喪事喜事,村兩委都准時到場提供服務,村內陣地建設齊全,廣播室、圖書室、黨員活動室等設施,常年對黨員和村民開展教育活動。村黨總支還年年組織群眾開展十星級文明家庭評比和花會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提高了村民素質,保持了全村穩產,全村多年無上訪戶,無打架斗毆現象。
隨著群眾民主意識的增強,村黨總支還本著公正、公開的民主原則,大力加強和推進了民主政治建設,認真堅持了村務公開制度,村內的財務和大小事情及時向群眾公開,認真堅持民主議事制度,村內重大事情都由村兩委成員、黨小組長和村民代表及全體黨員共同商定辦理,真正實現了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氣順心平,減少了決策失誤,實現了農村穩定,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黨總支一班人一心一意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在去年開展的第六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擁有3000多選民的鐵廠村,原七名兩委班子成員全部實現了連選連任。
如今,村黨總支一班人正帶領全村群眾向著早日實現富裕型小康目標奮進。
E. 出山鎮的林果業發展
西平縣出山鎮按照「大力發展山區林果業生產,全力打造生態旅遊強鎮」的工作思內路,大植果容樹,力爭把出山鎮建成遠近聞名的花果山。該鎮已新植果樹15萬株。在蜘蛛山興建了生態農業旅遊開發示範項目,大力發展桃、杏、山楂、柿樹等小雜果,形成春花、秋果、夏休閑3個不同季節、不同內容的旅遊亮點。在技術服務上,該鎮成立了技術服務隊,並聘請河南農大、鄭州果樹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知名專家教授,定期授課培訓。通過層層培訓,該鎮每戶都有一個技術明白人,各村民組都有2~3名技術人員,新技術入戶率在80%以上。為保證林果業的健康發展,該鎮按照「誰種植、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本著「費用放低、期限放長、面積放大」的指導思想,由鎮政府統一采購果苗,無償提供給果農種植。該鎮將對果園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排序前3名的村給予通報表揚,並獎勵現金3000元。
F. 如何通過加強組織領導來推進農業現代化
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立足現有基礎,突出區域特色,著力打造「兩翼」山地特色農業基地、「渝西」現代農業示範帶和主城郊區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品種和品質結構,重點發展糧油、蔬菜、畜牧、柑橘、漁業、林果、中葯材、花卉、茶葉、蠶桑、煙葉等11個產業,支持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加快形成「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格局。「兩翼」地區打「綠色」牌、走「生態」路,重點培育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渝西」片區成建制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建設,打造優質糧油、蔬菜、畜禽、水產品保供基地。主城郊區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精品農業、設施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
穩定發展基礎產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以10個國家級產糧大縣和20個市級重點商品糧基地縣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糧油,保障口糧自給。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以渝遂高速沿線為重點的優勢蔬菜產業帶、以武隆為重點的高山蔬菜產業帶、以三峽庫區為重點的加工蔬菜產業帶,建成主城、區縣城和集鎮三級蔬菜保供基地。大力推進國家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穩量提質發展生豬,年出欄量保持在2000萬頭左右。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以三峽庫區為重點,做強做大柑橘產業,新建標准化果園100萬畝,改造老果園20萬畝,晚熟柑橘達到120萬畝,總規模達到300萬畝以上,進一步提高配套加工能力。大力發展以牛、羊等為主的草食牲畜,年出欄肉牛120萬頭、山羊400萬只,規模化率達到50%以上。積極發展地方特色禽類產業。加快發展池塘健康養殖和水庫生態養殖,打造三峽庫區天然生態漁場,增加水產品養殖總量。擴大中葯材種植規模,在「兩翼」地區新建中葯材基地50萬畝,積極發展農業生物醫葯產業。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充分利用坡耕地等,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伏淡季水果面積達到300萬畝,產量達到300萬噸。實施茶業「振興計劃」,規模化建設現代茶園,打造渝東南高山名優綠茶區、渝西特早名優茶區和三峽庫區生態有機茶區,基地面積達到100萬畝。提升辣椒、花椒、金銀花等特色產品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發展花卉、蠶桑、煙葉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鄉村旅遊等新興產業。支持每個區縣重點發展2—3個特色產業。
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與優勢特色產業同步發展,擴大產地加工規模,提升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深化加工、開拓市場的中堅作用,帶動基地建設和農民增收,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堅持「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5個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10個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
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益產出的要求,扎實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100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增強其對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市場、信息的聚集效應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以農業園區為載體,加強招商引資引智,進一步擴大農業開放,促進農業對外交流合作。
G. 河底村的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林果,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果木蔬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蔬菜、林果產業。
H. 棗嶺鄉的特色產業
棗嶺鄉依託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初步確立了林果、糧經、煤專焦三大特色屬主導產業,並提出了「三鄉」建設目標,即:果椒強鄉、煤化強鄉、文化強鄉。在林果產業建設上,主要發展花椒、蘋果、翅果油樹和特色水果。蘋果發展目標是人均1畝,全鄉發展26000畝,全鄉已發展2萬畝,蘋果具有個大、色艷、細脆、香甜四大特點。花椒發展目標是戶均2000株,全鄉1000萬株,人均增收3000元,全鄉已發展700萬株。花椒具有顆粒大、果皮厚、色鮮紅、麻味重、香氣濃、油性多六大特點。該鄉主要通過夯基地、育龍頭(建立加工廠、批發市場)、抓營銷(注冊商標、綠色食品認證、建立營銷窗口、建立果椒網站)進一步做大做強林果產業。在糧經產業建設上,主要是大力發展綠豆、葯材、油料等經濟作物和優質小麥,綠豆復播面積達到26000畝,僅此一項人均增收300元。在煤焦產業建設上,狠抓骨幹礦井技術改造、煤炭深加工和延伸產業鏈,全 鄉現有骨幹礦井 13座、洗煤廠5個、焦化廠1個、發電廠1個,煤焦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I. 一道地理題
「因地形,以高制塞」 是我國古代修築長城的重要原則。讀河北省某段長城的景觀圖片及其所專在地區的等高線圖屬,回答28—29題。
28.等高線圖中①②③④虛線表示長城在該區域走向,其中正確的是:選c.③
A.①B.②c.③D.④
「因地形,以高制塞」 是我國古代修築長城的重要原則——長城要修在經過山頂和山脊的地方;①線與等高線平行,②④線是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地方,是山谷,所以ABD三個是錯的;③線是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地方,是山脊,所以應選c.③
29.圖示地區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正確的方向是:選A.大力發展林果業
A.大力發展林果業
B.修築梯田,種植小麥
C.發展水產養殖業
D.發展花卉、蔬菜等園藝業
長城在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河北地處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不足以發展CD,且圖中地區海拔較高,坡度較陡,不適宜發展BCD,但可發展A.大力發展林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