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G手機和普通手機到底有什麼不同多什麼功能會增加使用者的費用嗎
3G手機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行動電話2000)標准,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目前,國際上3G手機(3G handsets)有3種制式標准:歐洲的WCDMA標准、美國的CDMA2000標准和由我國科學家提出的TD-SCDMA標准。
現在「3G通信」快要成為人們嘴上的口頭禪了,那麼您知道到底什麼是3G通信嗎?所謂3G,其實它的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數字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而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移 動電話2000)標准,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 動通信系統。該標准規定,移 動終端以車速移 動時,其傳轉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並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於建築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
國際電信聯盟(ITU)確定3G通信的三大主流無線介面標准分別是W-CDMA(寬頻分碼多重存取)、CDMA2000(多載波分復用擴頻調制)和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其中W-CDMA標准主要起源於歐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無線研究活動,該系統在現有的GSM網路上進行使用,對於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該標準的主要支持者有歐洲、日本、韓國。去年底,美國的AT&T移 動業務分公司也宣布選取WCDMA為自己的第三代業務平台。CDMA2000系統主要是由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的,它的建設成本相對比較低廉,主要支持者包括日本、韓國和北美等地區和國家。TD-SCDMA標準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並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准,成為CDMA 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 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 動通信發展的貢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全球3G標准之一,這標志著中國在移 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
3G手機完全是通信業和計算機工業相融合的產物,和此前的手機相比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呼這類新的移 動通信產品為「個人通信終端」。即使是對通信業最外行的人也可從外形上輕易地判斷出一台手機是否是「第三代」:第三代手機都有一個超大的彩色顯示屏,往往還是觸摸式的。3G手機除了能完成高質量的日常通信外,還能進行多媒體通信。用戶可以在3G手機的觸摸顯示屏上直接寫字、繪圖,並將其傳送給另一台手機,而所需時間可能不到一秒。當然,也可以將這些信息傳送給一台電腦,或從電腦中下載某些信息;用戶可以用3G手機直接上網,查看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將有不少型號的3G手機自帶攝像頭,這將使用戶可以利用手機進行電腦會議,甚至使數字相機成為一種「多餘」。
3G通信是移 動通信市場經歷了第一代模擬技術的移 動通信業務的引入,在第二代數字移 動通信市場的蓬勃發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當今Internet數據業務不斷升溫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斷提升的背景下,3G移 動通信系統也看到了市場的曙光,益發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製造商和普通用戶所關注。
W—CDMA
即WidebandCDMA,也稱為CDMADirectSpread,意為寬頻分碼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統為主的歐洲廠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參與其中,包括歐美的愛立信、阿爾卡特、諾基亞、朗訊、北電,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廠商。這套系統能夠架設在現有的GSM網路上,對於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而GSM系統相當普及的亞洲對這套新技術的接受度預料會相當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場優勢。
3g手機[1][2][3]CDMA2000
CDMA2000也稱為CDMAMulti—Carrier,由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摩托羅拉、Lucent和後來加入的韓國三星都有參與,韓國現在成為該標準的主導者。這套系統是從窄頻CDMAOne數字標准衍生出來的,可以從原有的CDMAOne結構直接升級到3G,建設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區只有日、韓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過CDMA2000的研發技術卻是目前各標准中進度最快的,許多3G手機已經率先面世。
TD—SCDMA
該標準是由中國大陸獨自製定的3G標准,1999年6月29日,中國原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向ITU提出。該標准將智能無線、同步CDMA和軟體無線電等當今國際領先技術融於其中,在頻譜利用率、對業務支持具有靈活性、頻率靈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另外,由於中國內的龐大的市場,該標准受到各大主要電信設備廠商的重視,全球一半以上的設備廠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標准。
TD-CMMB現狀:
2008年12月24日工信部泰爾實驗室昨日為海信TM86出具了中國第一張支持CMMB功能的TD-SCDMA手機的測試合格報告,兩大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成果———TD-SCDMA和CMMB得到了專業的技術認可。另一家獲得TD-CMMB檢測合格報告證書的為宇龍酷派。同時,記者從業內可靠渠道獲悉,最快本周工信部將給載入CMMB制式的TD手機發放首張手機入網許可證。
[編輯本段]目前支持3G的手機生產廠家和品牌
索尼愛立信、中興、三星、新郵通、海信、華立、LG電子、大唐、聯想、桑菲、宇龍酷派、熊貓、多普達、夏新、UT斯達康、TCL、華為、龍旗、摩托羅拉、海爾、諾基亞、蘋果等等。
[編輯本段]中國正式啟動國產3G
中移動於今日召開媒體見面會,正式宣布將於4月1日起,在其所承建的8座奧運城市正式啟動國產3G(即TD-SCDMA)的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具體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青島、秦皇島、沈陽、深圳和廣州8城市。中移動表示,試商用期間國產3G手機基本月租費為50元/月,本地基本通話費主叫4角/被叫免費;國內長途通話費0.07元/6秒。
2007年10月,在中國國際通信設備技術展覽會上亮相的3G手機
「又得考慮攢錢換手機了。」自稱已經用過12部手機的呂鑫鑫,站在清華南門外的TD-SCDMA(下簡稱「TD」)演示廳說,「我現在用蘋果的iPhone,平時還有一部諾基亞N95備份。原本以為從香港地區帶回來的N95已經是3G標准,拿回來可以直接用了,可內地剛試用的是TD標准,N95卻是歐洲流行的WCDMA。這意味著我還得買手機,真麻煩。」不過4月1日中國移動對TD試商用放號的時候,那些蜂擁到中國移動營業廳的人卻並不覺得麻煩。全國8個試用放號城市,有將近2萬人參與了所謂的社會化業務測試。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真正買TD手機的其實並不多,更多人是奔著3G手機號碼來的,157,成為中國手機特色文化中新的倒賣品種。
「我現在139的老號碼,據說能值1萬元。」第一批搶到兩個157號碼的張先生在電話采訪中如此回答道,「畢竟157號碼現在是稀缺資源,就算我平時不用,也不吃虧。況且現在試用的3G手機每個月還補貼800元話費,打500分鍾以後更是獎勵80元,這樣的優惠能持續5個月。」可張先生卻只為自己的兩個3G手機號買了一部手機,在他看來,現在TD的手機都太難看了,傻大傻大的。實際上,第一批拿到TD標准3G手機號碼的用戶,真正再購買手機的並不多。民間粗略地估計也就是45%的首批測試者在用TD手機,更多人選擇拿具備WCDMA功能的3G手機使用,除了不能享受3G網路數據流量,打電話沒問題。
為什麼大家不喜歡第一批TD標準的3G手機呢?不論中國移動官方,還是TD標准背後的TD產業聯盟,誰也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試用階段的測試,成為最好的搪塞理由。反倒是第一批參與測試的那些手機終端廠商,對於誰是第一部賣出的TD手機,爭奪很是激烈。海信就很看重這個噱頭,他們認為自己的HS-T68是第一部被用戶買走的3G手機,第一個用戶在秦皇島花1800元買了海信的3G手機。而中興通訊卻有些不服氣,在他們看來,自己的U980不僅以3800元的高價成為目前最貴的高端TD手機,更是目前測試階段TD手機中性能最好的。與之相比,聯想手機和新郵通要低調得多,很多選擇購買這兩個牌子的用戶,更看重1800元的低價格,況且這其中還有200元來自中國移動的測試補貼。而三星和LG作為僅有的兩家國外手機品牌,幾乎成為很多打算買TD手機的普通用戶駐足研究品評最多的品牌,畢竟從品牌角度,這兩個韓國牌子網羅了大批的GSM和CDMA用戶。可真正選擇消費這兩個牌子的用戶卻並不多,稍微有點電信知識的測試用戶都明白,TD作為中國本土的3G標准,在測試階段肯定國產手機具備技術優勢。
實際上,從中國移動首批TD手機采購的數量分配中,我們已經可以留意到一些傾向。並不為人所知的新郵通居然一次性中標2.1萬部,佔到了第一批測試手機中的35%,另外兩個國產手機品牌——聯想和海信,則分別拿到了1.05萬部的單子。中興通訊盡管只有9000部,可還附加5000套TD上網卡,從采購金額上並不比新郵通少。反倒是三星和LG電子各自的4500部,罕見地成了少數派手機。另一方面則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索尼愛立信,這三大GSM手機品牌的缺席。對於TD手機的前途,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曾經在采訪中認為:「諾基亞在歐洲擅長WCDMA的3G標准,既然中國3G肯定上馬TD,諾基亞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沒有理由不參與到TD手機的研發中去。」也正是基於這種看法,諾基亞早早地就與中國普天進行了合資方式的組合,試圖在中國3G牌照等政策問題明確之後,隨時借道中國普天來進入TD的核心圈子。相比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一線國際手機品牌的觀望不同,第一批參與測試的三星和LG就非常積極,這很大程度上是由韓國本土過於狹小的市場容量逼出來的。另一層原因則是韓國電信領域對於TD標準的期待,畢竟韓國手機界受制於美國CDMA標准多時,且在歐洲人主導的WCDMA上又沒有發言權。LG電子移動通信事業部3G部門經理王浩在接受采訪時說:「LG手機始終是3G領域最前沿的一員,早在2002年世界盃的時候,我們就提供了WCDMA的樣機,現在LG的3G手機出貨量一直雄踞歐洲第一位。對於中國特色的TD,我們LG始終非常積極參與,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2001年,現在我們則是TD產業論壇的高級成員,所以你會看到LG成為第一批參與測試的少數國際品牌。對於TD的商用問題,我們認為還要取決於政府發放3G牌照的時間表,以及電信運營商們的商業策略。」正是基於測試這個模糊的技術背景,讓國產手機有了難得的本土優勢,於是TD手機的3G試驗成為國產手機久違的舞台,除了第一批參與網路試驗的4個國產品牌,夏新、康佳、波導等眾多3年前開始衰落的國產手機廠商,都又一次興奮了起來。至少,國際手機巨頭對TD標準的猶豫,讓這些國產手機品牌找到了一次再翻身的機會。
與國產手機的群體興奮不同,一些電信產業鏈下游的參與者卻表示出了一些擔憂,這其中尤其以迪信通等手機賣場為主。在他們看來,目前首批TD手機的銷售方式很「危險」。中國移動等未來3G電信運營商,隨時可以拋棄傳統的手機售賣思路,一律採用定購的方式,也就是零售渠道不再擁有對手機銷售的主導權。針對3G手機的特性,運營商會與手機終端製造商更緊密捆綁,除了手機軟體層面的定製,甚至有可能運營商直接參與手機銷售。曾在西門子手機部門干過的高偉分析道:「一旦3G牌照發放,運營商隨時可以收緊控制權,其形式有可能超越目前中國移動在GSM網路採用的定製模式,不管你是諾基亞,還是摩托羅拉,都得拿到中國移動3G手機的認可。這樣,從軟體匹配和銷售渠道上,徹底喪失主導權,除了打一個手機品牌,可以在3G手機內嵌入自己的互聯網介面,手機製造商能掌控的權力只能比現在少。」實際上,中國手機市場始終是全球最開放的,零售市場的活躍程度也最高,英國沃達豐、德國T-Mobile和日本DOCOMO等電信巨頭早就強化了3G定製的許可權,很多在歐洲售賣的3G手機都沒有自己的品牌,只是打上運營商的商標,用戶對手機款式和品牌的選擇,相對要比目前中國GSM手機市場開放度低很多。
類似的擔心還不僅在於手機製造商和零售終端,很多與手機終端有關的研發公司,心中也頻頻打鼓。拿到100萬美元風險投資籌劃做3G增值應用研發的全裴校就表示出了類似的擔心:「大家都知道TD對於中國3G的國家意義,也都知道TD手機目前的款式局限,但是市場能否認可,誰也不知道。太多的利益相關者在期待歐洲人主導的WCDMA,況且中國移動始終有可能獲得WCDMA牌照,誰也不敢早投入,於是所有人都在等局勢明朗。反正遲早會發放WCDMA的牌照,即便中國移動拿不到,還有中國電信和網通呢。」
與手機終端製造商和銷售渠道各自的盤算不同,那些在GSM和CDMA的2G手機應用生意中賺到錢的人,已經開始盤算如何引導中國3G手機的生態文化了。這其中包括那些圍繞簡訊發送的拇指生意經,也包括曾經押寶WAP的手機互聯網大亨。類似於營造出中國特色的手機簡訊文化,大家都憋著摸索出一套中國特色的3G手機文化。以前曾經做手機彩鈴生意的倪處忠在一次SP圈的聚會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歐美3G都沒找到什麼殺手級的應用,不管是網路音樂下載,還是3G手機網路游戲,都太小眾。我們必須找到一種能夠打動大多數人的東西,就像兩年前彩鈴和簡訊投票一樣,應用必須很便宜,幾毛錢就玩一次,咱們中國手機用戶就是人多,商業模式上必須滿足薄利多銷的生意經。」對於3G版拇指文化的催生,互聯網圈子也躍躍欲試,尤其是那些經營即時通訊和虛擬社區的網站,在他們看來,TD誘人的網路帶寬優勢,隨時可以轉化成互聯網優勢。這樣,諸如可視聊天都太小兒科了,如果能隨時用3G手機管理自己的虛擬形象,完全有可能超越目前美國最流行的交友社區Facebook。更野心勃勃的是那些視頻網站,盡管整個視頻網站界整日為自己的牌照提心吊膽,可並不能妨礙有廣電背景的幾家大公司畫餅,按照他們的構想:3G手機的高帶寬將打通電信和廣播電視界間的隔閡,手機才是最好的屏幕,最隨身的廣告牌,這很有可能構造出一種全新的中國3G特色文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3張3G牌照
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
其中,批准中國移動增加基於TD-SCDMA技術制式的3G牌照,中國電信增加基於CDMA2000技術制式的3G牌照,中國聯通增加基於WCDMA技術制式的3G牌照。TD-SCDMA為我國擁有自主產權的3G技術標准。
[編輯本段]3G放號了
在4月1日,中國移動同時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深圳、青島和秦皇島8個城市放號,正式啟動TD-SCDMA(以下簡稱TD)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在期盼、觀望、懷疑的目光聚焦之下,中國的3G大幕,終於由TD-SCDMA這個經歷了長達十年技術成熟過程的國產3G標准正式拉開。中國的2008年,除了將因奧運而舉世矚目,也將以「3G元年」之名被載入史冊。
據了解,北京放出1.5萬個號碼,上海放出1萬個號碼。但是短短一周時間之內,3G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信號不夠穩定、通話時斷時續……這些問題,也使TD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TD從誕生至今一直在爭議中成長,時至今日,TD開始試商用,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中國3G手機使用的技術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時分同步的碼分多址技術)。
TD-SCDMA作為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簡稱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國際電聯)提交以來,已完成了標準的專家組評估、ITU認可並發布、與3GPP(第三代夥伴項目)體系的融合、新技術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國際標准化工作,從而使TD-SCDMA標准成為第一個由中國提出的,以我國知識產權為主的、被國際上廣泛接受和認可的無線通信國際標准。這是我國電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注:3G共有三個國際標准,另外兩個是美國主導的CDMA2000,和歐洲主導的WCDMA.)
2009年1月7日14:30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
其中,中國移動獲TD-SCDMA牌照,中國聯通獲WCDMA牌照,中國電信獲CDMA2000牌照。TD-SCDMA為我國擁有自主產權的3G標准。
此前,2008年12月31日上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啟動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發放工作,明確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關工作。當天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
工業和信息化部曾表示,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和企業申請,穩妥做好TD-SCDMA和WCDMA、CDMA2000三張牌照發放工作,拉動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優化電信市場競爭結構。
[編輯本段]3G相關問題解析
什麼是3G牌照?
3G牌照是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經營許可權。就好比各行業的營業執照一樣,得有國家有關部門許可才可經營此業務。
為什麼要發3G牌照?
根據中國市場空間, 3G發牌有利於促進中國電信市場的競爭;
3G發牌利於有效利用頻率;
3G發牌有利於規范號段,號段將是從15到18;
3G發牌有利於控制運營成本,關繫到我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
獲得3G牌照的條件
任何一個運營商要想拿到3G牌照,應該具備五個方面的實力:
一是網路實力;二是需要資金的實力;三是技術實力;四是業務實力;五是用戶實力。
目前,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的小靈通系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均具備3G運營條件。
哪個部門有權發行3G牌照?
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
獲得3G牌照後運營商有權做什麼?
獲得3G牌照後,運營商可以運營圖像、音樂、視頻形式,提供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建立在互聯網路基礎上的視頻會議系統。 家庭VOIP業務等。
現在國內手機廠商是否有權製造3G手機?
根據我國規定《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投資項目核準的若干規定》的要求,注冊資本不得低於2億元;有相應完善的開發平台和研發中心;具備完整的整機、單元電路硬體設計能力,基於晶元組和協議棧的軟體開發能力和結構外觀設計能力等幾大條件,即可向發改委和信產部申請3G等移動通訊系統和終端投資項目。
我國的3G標准-----TD-SCDMA
3G即為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代表著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手機自問世至今,經歷了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有人簡稱之為「無線互聯網」。
3G能夠處理圖像、語音、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主要目標定位於實時視頻、高速多媒體和移動互聯網訪問業務。
國際電信聯盟(ITU)於2000年確定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個主流3G國際標准。其中,TD-SCDMA由我國提出,被稱為自主創新的技術標准;WCDMA由歐洲提出,CDMA2000由美國提出。
全記錄
TD產業化進程
TD-SCDMA標准由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提出,在2002年開始成立產業聯盟,推動了產業界投入產品的實際研發之中。
■2003年開始,原信息產業部開始組織了4次3G技術測試,有力地推動了技術的成熟與產品的成熟。
■2006年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開始在三個城市保定、青島、廈門進行TD-SCDMA試點組網測試,證實TD-SCDMA技術可以實現大規模組網。
■2007年,中國移動在8個城市,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在保定、青島進行大規模網路建設,拉開了商用的正式步驟。這是中國移動一期網路建設,規劃為150億投資。
■2008年底,中國移動啟動二期TD-SCDMA投資,全面啟動了TD二期工程建設,預計2009年上半年將實現包括各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重點城市在內,總共38個城市的TD網路覆蓋。同時,中國移動研究院制定了未來三年TD網路建設發展規劃。在網路建設同時,網路質量也得到不斷優化。目前,已建設完成的十城市TD網路覆蓋率達到同區域2G網路覆蓋的95%,語音接通率超過95%,掉話率降到3.6%。
■2009年1月10日,中國移動公布三期網路建設計劃,預計2009年將投資588億元,新建TD-SCDMA基站約6萬個,此舉將使TD-SCDMA網路基站總數超過8萬個,實現網路覆蓋238個地級城市業務熱點區。
視頻業務
■移動視頻:點播可控制進度的高清視頻和音頻節目
■視頻共享:可進行視頻會議
■可視電話:和有顯示屏的固定電話或另一部3G手機之間進行可視通話
TD-SCDMA
不只能打電話
收看電視
可流暢觀看電視和視頻流媒體節目
網上購物手機錢包
把手機號和銀行卡等支付賬戶進行「捆綁」提供移動支付服務
下載音樂在線游戲
實時導航遠程監控
用戶可獲得公交位置通知或查看遠程特定地點人流狀況
數據卡業務將成熱點
3G業務的啟動,將使用戶無限上網的速度大大提升。比如一些數據卡,支持高傳輸速率的TD-SCDMA HSDPA業務,數據傳輸速度可高達2.8M。據了解,很多用戶在選擇188號碼的同時,大都把TD上網卡作為必買的配件。
『貳』 美國日本韓國文化產業佔GDP比重數據是多少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平均為5.26%,約3/4的經濟體在4.0%~6.5%之間。其中,美國最高,達11.3%;日本約為7.0%。
『叄』 國民生產總值 第一二三產業值、產業增加值、增加率是怎樣計算的 幾者之間有什麼關系啊
第一產業,就是從地區上獲取的產品總值。
第二產業,就是加工業的附加價值。
第三產業,也稱服務業,就是除了前兩者剩下多有的產業所增價值的綜合。
增長率是本期與上期之差,再與上年總值的比。
『肆』 除了世宗大帝,現代前的韓國還有哪些偉大的統治者呢
一個有趣的問題!世宗經常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沒有同行的人,但我認為他確實有不少。這一點還有待討論,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偉大」。「對我來說,任何一位對國家有積極、重大、持久影響的國王都會成為國王。這些是我想到的國王。
新羅的「大正」木烈國王(r.654-661)
盡管木烈的統治相對較短,但人們大多記得他是在統一朝鮮半島過程中發揮了最重要作用的國王。盡管唐太宗的姑母Seondeok皇後在位多年來一直試圖說服唐太宗派兵參戰,但由於唐太宗拒絕承認女攝政王的合法性,她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然而,金春初(木烈的本名)要成功得多,因為他在長安度過了他成長的大部分時間,並在那裡與未來的皇帝高宗成為了親密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種友誼,唐朝最終默許了新羅對百濟和高句麗的軍事援助請求。繆約死後,我們被封為「大正」,意思是偉大的祖先。有一個故事來自三國玉薩,高宗後來向辛門王(木烈的孫子)抱怨這個頭銜,這通常是保留給挑選的中國皇帝,並要求取消這個頭銜。然而,當新羅提出抗議時,高宗收回了自己的抗議,承認他的老朋友配得上這個稱號。
木烈王墓,位於韓國慶州。
高麗光宗王- (r.949-975)
光宗是高麗的第四任國王,他的統治為王國帶來了長久的穩定。到他登基時,高麗剛剛將朝鮮半島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光宗黨不得不應對強大的貴族對其權力的不斷制約。他的解決方案很巧妙。他通過了一項解放奴隸的法律,削弱了依賴奴隸的貴族,同時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奴隸只向他們的主人交稅,而不向國家交稅)。他還採用國家公務員考試作為任命大臣的手段,這再次阻止了某些貴族家族獲得對朝廷的控制。相反,任何學習並通過考試的人都可以獲得官方頭銜。最後,正是在他的統治期間,高麗利用帝國行政結構進行了自我重組,並開始使用帝國頭銜。盡管光宗統治末期對心懷不滿的貴族進行了暴力清洗,但他還是受到了得益於其政策而致富的普通民眾的欽佩。
光宗墓,位於朝鮮開城附近。
朝鮮正條王(r.1776-1800)
作為朝鮮王朝最後一位擁有真正權力的國王,鄭條花了很多錢
『伍』 國民生產總值 第一二三產業值、產業增加值、增加率是怎樣計算的 幾者之間有什麼關系啊
公式復1:增加值率=增加值/含稅制產值
公式2:增加值=含稅產值*增加值率
公式3:含稅產值=增加值/增加值率。
統計局一般只公布第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但不公布其產值,如果公布其產值,則可以按前面的公式(公式1)計算增加值率。
網上有一些增加值率的資料,第一產業在50%左右,第二產業在25%左右,第三產業在50%左右。
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大致推算總產值(公式3)。
『陸』 文化產業增加值是什麼,按可比價增速如何計算
文化產業增加值是現價數據,增速是可比價數據,就是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數據,現行計算增加值的方法,是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數據乘上增加值率。但是由於是不同行業的產值乘上不同的增加值率,所以太准確的數據,不太準的數據也行的話,可以試試拿多期的產值除增加值,看看出來的系數穩定不穩定 。僅供參考!
『柒』 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影響的弊
二零零八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因為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大的事情,例如:雪災、5.12汶川大地震、奧運、神七升天等等,還因為在這一年中國迎來了其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個年頭。回想這三十年來的歷程,不禁讓人感慨萬千。三十年來,中國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做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三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中國戰勝了一項又一項的困難和挫折,取得一項又一項的驕人成績,不僅僅使我國很多方面的問題得到改善和減輕,還使我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國家的迅速發展,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本文僅簡單地從經濟社會的幾個方面的一些巨變發表一點感言。
一. 國內生產總值
提到經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聯想到國內生產總值,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有了極大的提升,1978年,我國的GDP只有3645元,而2007年則上升至了24.95萬億元,年均增長9.8%,遠遠超出同期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速3.0%。而在1953年至1978年間,我國GDP的平均增速只有6.1%。9.8%的水平還與日本、韓國起飛階段的年均增速不相上下。我本人作為一名文科生,正是這個數據不斷增長的親歷者,從初三開始到現在,每年都會關注這方面的資料,每年都親眼看著它的快速提升,真是感觸頗深,感到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心,結合身邊的變化,也切切實實地感到了國家實力的提升。
三十年來,我國的GDP世界為此由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四位,超過了英、法、義大利等世界經濟強國。2007年,我國的GDP相當於美國的23.7%、日本的74.9%,並且差距仍在繼續縮小之中,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從1978年的1.8%上升到了2007年的6%,按照世界銀行標准,我國已由低收入國家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
二. 國家財政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國家財力的迅速增加。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1979年至2007年,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1%。其中,1978年國家財政收入僅1132億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萬億台階,2003年超過2萬億元;2007年,國家財政收入達到51322億元。
國家財力的迅速提升,很明顯地體現在了我們身邊,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財政收入不停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使國家有了更大的財力去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過去的30年裡,不斷雄厚的財政最直接地促進了我國教育、交通、電力、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前進。就本人來說,我居住的三門峽市在短短十幾年之內的變化都已經完全算得上是非常明顯了,城市規模擴大了很多,就拿三門峽市的教育來說吧,教育體系得到了極大的完善,不僅興建了許多中小學,90年代還興建了本城市自己的大學。就整個國家來說,不斷雄厚的財政,還直接提升了我國處理一些大事的能力,比如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如果不是國家的強大財力,是不會這么妥善地解決善後的。同樣,如果不是國家財力的大力支持,北京奧運會也不會辦的那麼圓滿、那麼成功。
三. 城鄉居民收入
改革開放以前,城鄉居民生活基本上處在溫飽不足狀態,農村還有2.5億貧困人口。然而經過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明顯改善,居民擁有的財富迅速增加。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扣除價格因素,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實際增長6.5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3倍,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實際提高7.2倍,居民人均儲蓄從21.9元增加到1.3萬元。城鄉居民生活現實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這個在我們身邊體現的也是較為明顯的,在我國,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很多家庭的生活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基本已經不存在溫飽不足的問題了,城市很多家庭都擁有自己的住房,私家車的數量也在迅猛增長。在城市裡,大多數家庭能夠承擔基本的醫療、教育、生活費用;在農村,由於收入的增長,孩子失學的現象也基本得到遏制,加上國家對農村的部分支持政策,很多農村家庭已經在醫療等諸多條件方面得到了相當的改善,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又全面取消了農業稅,使農民的日子更加好過,充分體現了黨始終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我國不管是城市的發展還是農村的發展都出現了相當富裕和先進的地區,就僅僅拿農村來說吧,最著名之一的就是號稱「中國第一村「的華西村了,是全國農村發展的典型楷模,全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處於較高水平的。
就拿我們身邊來舉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也是相當明顯的,改革開放以前,尚有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但是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條件確實已經得到極大改善了,城市裡相當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去專賣店買衣服,去高檔餐廳吃飯等等,各種特色文化也相應而起。在農村的一些地區,改革開放之前,很多人只有過年才能吃一回肉和穿一件新衣服,但今天已經截然不同了,過年已經基本上成為了一種精神上的節日。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相信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品一定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的。
四. 對外貿易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基本上處在封閉半封閉狀態。1978年,進出口總額只有200多億美元,利用外資基本是空白。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對外經濟大開放,我國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折。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比1978年增長了104.3倍,居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躍升到第3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30年來,我國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外投資從無到有發展迅速。1979年至2007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7602億美元,近年來利用外資一直居於世界前三位。200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非金融部分)僅為29億美元,2007年打到了187億美元。
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不僅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還為我國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特別是在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為我國的外貿發展再提供了心的動力。現在在全國幾乎每個城市,我們都可以買到進口的的商品,這些商品涵蓋了相當多的方面,不管是汽車、電視、空調還是手錶、手機等等,都是一應俱全。對外貿易的發展,還在另一個方面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那就是,有了外國商品的競爭,我國民族品牌也不得不加快發展速度,以免遭受被淘汰的命運,從而不斷提升質量品質和技術含量,使我國的消費者能越來越多地用上物美價廉的消費品。對外貿易的發展,還為我國帶來了相當多的就業崗位,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就業難的問題。外貿的發展還給我們提供了享受外國文化的機會,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聽外國流行歌曲、喜歡進西式餐廳、喜歡穿外國的名牌服裝等等。在我國,出口、消費、投資向來被看做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而這三方面都直接和對外貿易有著很大的關聯,由此可見,應該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了。總結這30年外貿發展的歷程,我國在現階段更應該抓住更多的機遇,努力發展對外貿易和合作,為使我國盡早成為中等發達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五. 外匯儲備
隨著對外開放和進出口貿易的蓬勃發展,我國外匯儲備實現由短缺到富足的歷史性轉變。 國家統計局報告說,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1.67億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短缺是當時外匯儲備的基本特徵。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壯大,經常項目貿易盈餘不斷積累,外匯儲備的短缺迅速成為歷史。1990年我國外匯儲備超過百億美元,1996年超過千億美元,2006年超過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國外匯儲備擴大到15282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雖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但我個人覺得總體上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豐富的外匯儲備,有利於堅持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我們應該十分清醒地認識到,由於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經濟還面臨重重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人均吸引的外來投資和人均佔有的外匯儲備而言,中國在世界上排名都是很靠後的。雖然我們現在被稱為貿易大國,但我們還遠遠不是貿易強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仍然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之一。有了充裕的外匯儲備,才能夠使世界各地的外來投資者放心,才能夠吸引源源不斷的外資繼續投向我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有利於確保國家金融安全,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根據加入WTO時所做的承諾,中國的金融服務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這既是我國金融服務業融入全球經濟的一個機遇,同時也由於種種歷史問題的積累,我國金融業在面臨挑戰時同樣也潛藏著相當的風險。我國外匯儲備突破一萬億美元大關,充分表明我國有了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加上我國的外匯儲備正在逐步多元化,其中包括我國大量購買美國政府債券等等,這些都為我們防範種種不可預測的風險,重建金融系統和預防經濟危機等等,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屏障。還有利於維護和鞏固中國作為大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外匯儲備既是一個國家財富的積累,又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以及經濟實力和經濟地位的體現。從早期的邊境貿易流通人民幣開始,到後來的區域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直到今天人民幣在港澳台和世界上不少地區實際上的「自由流通」,無不是以我國有充裕的外匯儲備為前提條件的。
六. 城鎮化率
改革開放在推動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使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基本實現了由城鄉分割向城鄉協調共同發展的轉變。 我國城鎮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0.9個百分點;城鎮總人口年均增加1453萬人,鄉村總人口年均減少216萬人。 國家統計局報告說,大量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城鎮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城鎮就業人員佔全國的比重從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
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也是很明顯的體現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就本人來說,小時候也是隨父母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的,現在早已是城市居民,身邊的許多同學朋友也是這樣。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基礎設施,更方便的生活條件,這是吸引人們大量湧入城市的重要原因。然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也給我國帶來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例如環境質量下降、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上升、犯罪率上升等,針對這些不斷產生或者不斷嚴重的問題,我國也開始實施一些切實可行的緩解措施,例如建衛星城、保護和智力城市環境等等。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後的城鎮化率相信還是會進一步提升的,也相信國家會處理好由此派生的一系列問題。在世界范圍內,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率往往是這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不僅要提升城鎮率,同時也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籌全局發展,切實把我國建設為現代化的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七. 教育程度和其它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前,與經濟發展的落後相比,社會事業發展更加滯後。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事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明顯增強。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國高等、高中、初中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23%、66%和98%,小學教育凈入學率達到99.5%。2007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比1995年增長9.6倍。 衛生、文化、體育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2007年,我國每千人口醫師數和醫院衛生院床位數達到發展中國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05年的73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2137個,占建國以來總數的99%。
對於教育的發展我們的體會是比較多的,教育的迅速發展,能夠較快地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1977年,我國恢復了中停已久的高考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中小學和大學的數量都猛增,很多人都進入了高等學府學習,我國已經基本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了。但這樣也給我國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大學擴招過急,帶來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這個問題幾乎年年都是社會很關注,現在的大學生到處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例子不勝枚舉,過急的擴招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大學生素質有所下降,現在的很多大學生不再像80年代的學子們一樣那麼好學和有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且思想也不是那麼積極向上,有一些頹廢、荒誕的成分。針對這些現象國家也做出了許多努力,也還是有所成效的。也相信在以後的改革中,這方面會做得更好、更有進步。關於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相當值得肯定的,在雄厚財力的支持下,相信在以後的發展中,我國一定會做的更好更到位,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獲得更多的認可。
經濟社會的成就遠不止這些,本人也僅就最明顯的一些變化做了點簡要概述。總之,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歷史是值得肯定的,做出了相當大的成績,雖然因此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但終究是瑕不掩瑜。人民基本擺脫了貧困,國家基本擺脫了落後。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凝聚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發展無止境,改革無止境。時勢不容我們逡巡不前。中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需要中華民族的偉大聰明和力量。目前我國發展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為了實現鄧小平同志三步走戰略中的最後一步,即在二十一世紀中葉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我們仍需繼續努力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決心和信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