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1-21 05:10:24

① 海洋經濟的政策支持

財政部、海洋局年6月3日發布通知,決定以發展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 。
這份名為《關於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的通知》明確:以海產養殖、海洋生物制葯等海洋生物產業為重點,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突破一批制約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重大技術,發展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企業。
資金扶持三重點
財政部發力,力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其中,對於海洋養殖,未來資金將主要扶持三項重點技術,即工業用藻類和動物新種質高效養殖、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和離岸型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
至於第一項技術,相關文件稱將針對食品工業和醫葯工業對瓊膠、卡拉膠等大宗產品的應用需求,重點支持高含量、高產量的優異藻類和動物原料養殖,以及海馬、產毒河豚等海洋葯源生物新種質產業化等。
而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方面,未來將圍繞精確控制、環境友好、集約式海洋生物工業化養殖,支持年產200噸以上的精準高密度循環水魚、蝦類養殖產業化示範,具備在線實時監控、自動調控與投餌、水循環率達90%和產品優質健康等特點,形成集成生物、信息與工程技術的精準生產體系。
眼下,在日益嚴重的海水污染環境下,工業化循環水技術的發展為海水養殖提供了另外一種有效規模化生產途徑。
各地動作頻頻
海南、廣東、山東……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各沿海省份動作不斷,紛紛出台政策並引導資金培育當地相關項目。
舉例來說,離岸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是沿海魚類養殖的推廣方向。據介紹,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作為高投入高產出項目,是當今魚類養殖最高生產力的代表之一。
就在「十二五」期間,海南、廣東、山東均計劃實現養殖規模翻一倍以上,包括國聯水產(6.150,0.00,0.00%)等公司也開展深水網箱產業園區計劃,大力推動相關技術應用。
對此,上述通知明確:未來將主要針對海水網箱養殖發展中的小型、分散等問題,支持年生產60個以上適合20米至30米水深的離岸型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系統,開展年產300噸魚類養殖的產業化示範,形成從苗種培育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運營模式,建立深水網箱養殖產業規范體系。
優勢產業先行
海洋生物醫葯與製品以及海洋裝備的藍圖已現。
上述通知表示:將支持海洋生物創新醫葯、新型海洋生物製品和材料發展,包括海洋創新葯物(含二次開發)和中葯等。
在海洋生物製品方面,資金支持范圍包括年產150噸以上蛋白酶、脂肪酶等海洋新型酶類、年產15噸以上生理活性功能顯著的海洋糖類、脂類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等。
海洋裝備的支持范圍則涵蓋海洋觀測與探測裝備、海洋生物產業裝備和海洋工程配套裝備與設備三類。
下一步,相關部門要求山東、廣東、浙江等沿海示範地區在海洋生物高效健康養殖、海洋醫葯與生物製品、海洋裝備等三大領域中選擇一個最有基礎的作為示範重點,盡快取得突破。
未來,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將採取目標考核、滾動支持、包干使用的方式,支持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產業化和市場培育。

② 日照國際海洋城的六大藍色產業

隨著整體規劃的出台,日照國際海洋城戰略性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路徑正漸次明晰,海洋服務、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生態環保和臨海高端製造業這六大產業正在成為助推國際海洋城起步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發展海洋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服務業,建設特色鮮明的濱海度假目的地、區域性海洋企業總部基地。重點發展濱海旅遊業、區域性海洋總部經濟、現代商貿物流業、海洋人才培訓及研發服務業、海洋博覽會展業、金融服務業。
二是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以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和中小型特種船舶為突破口,發展海洋工程輔助裝備及配套產品,加快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建設,逐漸形成綜合競爭優勢,成為國內重要的海洋工程輔助裝備及配套產品製造基地。重點發展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配套產品、海洋新能源裝備、特種船舶及遊艇製造。
三是發展海洋生物產業。大力吸引生物技術人才,積極吸引國內外生物企業投資建廠,加強生物技術產業化平台建設,鼓勵國內外科研機構建立分支機構或產業化基地,優先發展海洋生物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功能材料,積極培育發展生物育種、海洋生物醫葯、海洋葯物外包服務,加快培育壯大海洋生物產業。重點發展海洋功能食品和化妝品、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生物酶制劑、海洋生物育種;海洋葯物、海洋葯物研發外包服務。
四是海水綜合利用。將海水利用產業作為標志性產業,重點發展海水淡化、海水工業冷卻水、海水大生活用水、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海水農用利用;突破海水利用的耦合技術和共用技術,形成各種利用相互銜接的海水循環利用網路,建設海水綜合利用示範區,使日照國際海洋城成為國家海水利用的先行示範區。重點發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學資源利用。
五是發展海洋生態環保產業。圍繞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需求,積極發展海洋環保材料、裝備。大力發展廢舊船舶、零部件和廢舊海洋電子設備再製造業,建設海洋生態環保基地。重點發展海洋防腐蝕產業、海洋環境監測、修復等裝備,重點研發生產海域、海岸帶與流域生態修復保護技術裝備、污染防治裝備控制儀器、在線環境監測設備等。
六是發展臨海高端製造業。發揮優越的港口集疏運條件優勢,圍繞建設新興臨港產業基地,服務鋼鐵精品基地、海洋先進裝備製造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油氣儲運加工基地等十大基地建設,圍繞日照重點發展的十大藍色產業,積極引進發展相關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環境影響小的高端製造業。力爭通過10年左右努力,將日照國際海洋城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臨港產業高端製造集聚區。

③ 什麼叫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各種現代工程技術,充分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按人類需要提供商品和社會服務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5個分支領域。

生物技術按發展歷史可分為傳統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兩部分。傳統生物技術是指傳統的製造醬、醋、酒、麵包、乳酪、酸奶、泡菜及其他食品的傳統工藝;現代生物技術是指20世紀7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以現代生物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基因工程,特別是DNA重組為核心的新興學科。目前所稱的生物技術,基本上是指現代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根據是否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可分為基因工程技術和非基因工程技術兩大類。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分析、基因圖譜、基因指紋、基因提取、基因重組、轉基因改造及基因庫建立等。非基因工程技術包括菌種篩選和誘變、高密度發酵工程技術、太空育種、細胞冷凍和休眠、細胞體外培養、細胞雜交、胚胎移植、體外受精等。

生物技術按行業分為醫葯生物技術、工業生物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和海洋生物技術等。在每個行業生物技術又細分為更專業的生物技術,如農業生物技術又可分為飼料生物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獸醫生物技術、植物生物技術、動物生物技術等。

④ 海洋生物資源有哪些方面的應用前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海洋生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cf186135e5724a9e.html顯示,2011年至2014年,我國海洋第三產業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上升,海洋工程裝備、海水利用、海洋生物醫葯(2862.37,-34.390,-1.19%) 、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產業技術推廣和應用不斷加快,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日前召開的「2015中國·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再一次讓人們體驗到了海洋新興產業的魅力:作為論壇的重要成果之一,青島藍色矽谷一次就與各方簽約
項目46個,投資總額223億元,項目涉及海洋能源資源、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文化傳媒、北斗信息應用、軟體服務外包、互聯網能源研發、科研
合作與人才引進等多個領域,充分顯示了海洋新興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
在論壇開幕的同時,我國海洋領域唯一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啟用,實驗室將圍繞國家海洋發展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提升中國海洋科學與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新科技引擎。
產業在創新中加快轉型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新華(青島)國際海洋資訊中心和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海洋發
展指數為116.6,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經濟發展子指數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2011年至2014年子指數年均增速
為4.5%。
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59936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國家金融信息中心
指數研究院副院長曹占忠說,當前,隨著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海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海洋生產總值實際增量依然可觀。2011年至2014年,海
洋科技創新子指數年均增速為3.7%,表明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海洋經濟正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數據顯示,2015年
上半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27303億元,同比增長6.94%。海洋傳統產業總體平穩,盡管部分產業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海洋新興產業新增長點不斷顯現,
海洋服務業比重穩步提高,海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勢頭良好。在此過程中,海洋產業技術創新發揮了核心驅動作用。
「十二五」以
來,我國海洋經濟第三產業比重不斷提高,第二產業比重略有下降,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1年至2014年,我國海洋第三產業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
逐年上升,分別為47.2%、47.9%、48.6%和49.5%,海洋工程裝備、海水利用、海洋生物醫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產
業技術推廣和應用不斷加快,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快了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海洋生物醫葯方面,我國已建成一批海洋生物醫葯園區
基地,2014年海洋葯物和生物製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礦產資源方面,2014年海洋天然氣產量達131億立方米,比上
年增長11.3%;可再生資源方面,2014年,海水利用業全年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2%,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657.9兆瓦,比上年增長
53.5%。

⑤ 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海洋生物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這種生物活性物質是陸生生物不可比較的。由於海洋生物含有人類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了人體內的天然氧化系統。因此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促進細胞代謝、抗癌防癌、保護體內細胞的正常功能、延緩腦的衰老,都有很好的作用。
自20世紀60年代初,海洋生物資源便成為醫葯界關注的新熱點,海洋葯物研發引起了各國關注。進入20世紀90年代,許多沿海國家都加緊開發海洋,把利用海洋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美、日、英、法、俄等國家分別推出包括開發海洋微生物葯物在內的「海洋生物技術計劃」「海洋藍寶石計劃」「海洋生物開發計劃」等,投入巨資發展海洋葯物及海洋生物技術。
2006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18408億元,增加值82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相當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與上年持平。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14∶42∶44。2006年海洋生物醫葯業總產值94億元,增加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浙江省海洋生物醫葯業產值佔全國海洋生物醫葯業產值的38.3%,居全國首位。2006年,沿海地區繼續加強對近海漁業資源的保護,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和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全年實現總產值4533億元,增加值1902億元,比上年減少6.1%。
2007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24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達10.11%。我國約有50%以上的大城市,4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聚集在沿海地區。全國涉海就業人員達到3151萬人。
2008年上半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13241.63億元,同比增長14.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14%。其中,海洋產業增加值7840.36億元,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5401.27億元。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5∶46∶49。
中國「十一五」規劃已將海洋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設置立項,並設置了海洋安全環境監測保障技術、海底資源的開發技術、海洋生物技術三大板塊。單獨立項將對國內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發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國內海洋生物產品生產廠家進一步擴大規模。
未來20年,中國將以深海和遠洋捕撈為重點,突破捕撈與養殖的技術瓶頸,加速海洋產業的發展,大幅度提高海洋生產能力,同時從海洋生物中克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未來20年,中國還將在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並形成新的產業。隨著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中國海洋葯物已由技術積累進入產品開發階段,未來20年將形成一批海洋葯物與保健品,在抗艾滋病、抗腫瘤、衛生保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海洋生物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閱讀全文

與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