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健康養老產業

中國健康養老產業

發布時間:2021-01-21 04:05:06

『壹』 中國健康養老產業集團是做什麼的

是做養老服務的,主要就是使兒女再也不用擔心未來父母的養老問題。

『貳』 求《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全文

8月26日,隨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也為我國在未來15年的時間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行動綱領。
「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也成為今後15年乃至更長時期「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點,包含養老產業等在內的大健康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按照會議關於「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的要求,8月28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6健康中國養老產業高峰論壇」旋即落地上海灘,並首次向社會權威發布《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希望藉此為「健康中國」建設和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並積極建言獻策。
「201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2億,佔到總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經接近印尼全國總人口。目前,我國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已經接近1億人,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亟待社會養老補位。」這是《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 (以下簡稱「白皮書」)中披露的一組數據。
8月28日,在《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6健康中國養老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首次對外發布。
根據預測,到21世紀50年代,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人,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在老齡化進程中,高齡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的持續快速增長,對家庭和社會的養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根據白皮書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預計到2050年以後,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會保持在1億人這個規模上。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少子化」危機迫在眉睫,老者增多,而青壯者漸減,養老問題愈發嚴峻。數據顯示,我國2010年家庭平均人數為3.1人,2030年將縮小至2.6人,2050年將進一步降至2.51人,這也將直接導致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從1995年的9.2%持續快速上升至2014年的13.7%。
「與龐大的養老護理人員需求相比,包括機構養老和家庭養老的需求,養老護理人員缺口達到千萬數量級。」白皮書認為,我國高齡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佔比較高,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需求迫切,基於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的身體和健康狀況,需要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專業性的醫養結合的長期護理服務,才能夠讓老年人過上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在哪兒養老」是每個老年人需要面臨的現實選擇問題。我國「十三五」規劃結合國情提出,要「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在這一體系之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是我國亟待補充的短板。
白皮書指出,國內養老機構2014年收留撫養老年人口數量,僅相當於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的2.1%,僅相當於全國失能老人總數的8.5%。由此可見,我國在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短板,亟待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構建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
根據白皮書預測,「十三五」期間,國內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床位數量計劃增至35~40張,擁有30%至50%的增長空間。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房地產企業、保險機構和醫葯健康企業基於自身的資產優勢,以及產業關聯優勢,正積極布局養老服務機構,著力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養老產業鏈
「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對養老產業鏈條和養老產品服務進行『互聯網+』改造的智慧養老產業也將迎來爆發增長期。」白皮書指出,在老年人口數量激增、勞動人員持續下降、人力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養老服務資源,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對於彌補養老服務短板、改善養老服務供給、提升老年人口生活品質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叄』 未來十年,什麼行業的發展前景比較好

——原標題: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分析:未來10萬億市場規模 「保險+養老」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在書吧閱讀品茗,在健身房練習瑜伽,在餐飲中心烘焙糕點……提供如此多彩生活的不是某個豪華度假村,而是一座正在北京順義新城興建的高端養老社區。這樣的養老社區,正成為如今一些中國人安享晚年的答案。

近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較上年增長800多萬人。隨之而來的,是民眾對養老等健康服務需求的井噴。

2010-2018年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此巨大市場,自然吸引眾多企業「搶灘登陸」,保險業就是其中主力軍。截至目前,幾乎所有中國大型險企都對「大養老」「大健康」產業有所布局,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行業巨頭已在全國多地斥巨資興建養老社區。

以輕重資產結合的方式進入養老產業,是不少險企的選擇。例如開設本文前述養老社區的君康人壽,其計劃未來5年在中國核心城市布局5至10家大規模、全功能醫養融合的持續照料康養社區。在該公司規劃中,保險產品、社區養老、醫療照護以及健康管理等多項服務將相互融合。

談及保險業為何「押寶」養老產業,君康人壽總裁於衛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國內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特別是核心城市高端養老迅速增長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這種供需關系嚴重不匹配,催生了中國養老產業,尤其是高端養老市場的巨大空間和投資機遇。

與此同時,由於養老社區等項目前期投入較大,且尚未形成高回報模式,其資金需求緊迫。而險資的長期屬性剛好與之呼應。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黨委書記王光劍告訴記者,壽險公司具有長周期發展特點,謀求的是長期價值增長發展戰略,因此在資金供給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投資養老產業也可以助力保險公司實現內涵式增長和差異化競爭,是保險業轉型發展不可多得的戰略機遇。

此外,保險與養老均關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兩行業在天然特性上亦較為契合。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分析說,保險業掌握著中國居民健康狀況基礎數據,尤其專業健康險公司在開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投保、理賠、疾病發生率、發生年齡等數據,這能夠為包括養老在內的「大健康」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盡管「保險+養老」似乎正迎來機遇期,但作為兩個在中國起步並不算早的行業,如何實現「一加一大於二」,成功填補巨大需求缺口,還得仔細思考。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業不應僅僅將資金機械地投往養老機構,更要從自身業務本質出發,發揮保險的風險和資產管理功能,並與各類具體養老服務有機結合。於衛紅就舉例說,險企可為消費者提供涵蓋養老財務規劃和養老生活安排的一攬子養老解決方案,從而實現金融產品與實體養老有機結合。

安永發布的一份報告亦指出,在中國養老市場呈現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應穩步構建「大養老」發展格局,建立以技術、數據和保險業務為基礎,對客戶關聯需求進行追蹤開發,並協同相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商業模式。、

『肆』 中國養老產業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2015年被稱為中國養老元年,各種養老創業團隊層出不窮。


從2013年國家明確開放養老市場到現在,利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進軍養老市場的團隊不在少數。而另有數據報告稱「到2020年,全國將有4.8億人邁入老年階段,占總人口的35%,而整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GDP的三分之一」。看上去,這是一個蛋糕巨大、政策利好的大風口。

在2013國務院35號文《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國家提出要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國家開放了外來資本在養老市場的布局,自此由「國字型大小」開始進入自由競爭市場。

其中在科技與互聯網方面的先行者不乏其眾,比如2015年成立的烏鎮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台,從線上的交互系統到線下的照護智能設備一應俱全;再如為家庭設計的一系列可穿戴預警設備,試圖從硬體上優化老人的家庭照護條件。


但從市場上看,目前的「智慧養老產業」,主要是智能終端與雲平台兩者居其一,或兩者相結合,以實現對老人的健康管理和預警。


這一服務,理所當然地遇到了老人市場培育的問題。


老人和子女,都需要市場培育


首先,老人對健康的需求還是比較明顯,如果能長期採集數據,並對健康進行風險評估,讓老人和子女甚至是服務機構都能能夠清楚身體狀況。


第二個方面在於老人的安全保障,一鍵呼救和自動報警是目前主要的功能需求。


再者其實在於老人的精神需求上,如果系統越能了解老人的生活習慣,就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老人的信息渠道比較狹窄,在推廣上他們還缺少有效的手段,而居家養老的買單方主要還是老人的子女。通過智能手段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態,及時提供預警,是子女目前比較能夠接受的一種養老平台模式。


在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市場拓展離不開資本、營銷及執行的力量。但這對於任何創業團隊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正是受到上述資本、營銷及執行力量的客觀限制,目前『小能伴』在直接to C市場方面的進展並不快。


而要說服有贍養父母需求的年輕子女,可能營銷推廣的方法和渠道不同,但難度並不比直接說服老人更小。


前文提及的麥麥養老和小和365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而他們的解決方法是,先尋找養老服務機構客戶合作,將相應的設備和服務銷售到機構內部,再由機構間接推廣給普通消費者。


機構推廣:成本阻力大


智慧養老產業並不是第一個採用先to B再to C策略的行業,但養老機構要接受智能終端的進駐、甚至全面採用雲平台管理老人健康,還有成本方面的憂慮——雖然養老機構熱切歡迎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技術。


此外,來自專業養老服務行業的觀點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和觀念鼓勵老人在家中接受子女的贍養,把健康的老人送到養老院里,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孝」的行為。這種觀念客觀上阻礙了養老機構本身的升級發展——養老機構推出的高端服務,在國內相對更難被高收入家庭認可。這也引致國內的養老機構沒有動力和資金去優化智能化設備了。


國家提倡的「居家養老」呼籲新的產品創新


推行智慧養老的從業者們都在摸索更好的商業模式,但能闖出一條道路的企業並不是很多。「目前階段這是比較辛苦的一個活,戰線也長,包括整個產業鏈也非常龐雜,所以從業者一是要對整個行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再者也要有耐心。」


『小能伴』老人平板,專註解決老人親情陪伴,身體健康和娛樂悠閑的養老需求,致力於為每一位中老年人提供幸福晚年,希望能夠和從業者一起努力,探索中國智慧養老事業為您解答。

『伍』 中國健康養老產業集團好不好

怎麼說呢,畢竟國家也在支持養老嘛,所以做這方面還是比較有前景的。

『陸』 養老產業鏈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如何利用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助力健康老齡化

應對老齡化不僅需要加強醫療衛生和生活照料制度體系建設,也需要技術進步和產業支撐,這是解決老齡化背景下服務人力資源不足,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普遍的努力方向。健康養老產業涉及很多內容,本研究主要關注醫葯產品、健康保險、智慧醫養、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康輔器具等產業,這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關鍵領域。中國相關產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相比老齡化需求並對照先進國家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未來一個時期,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速推進發展。

一、提升供給和保障水平,滿足日益增大的老年醫葯產品和服務需求

1.老年疾病用葯及治療手段不足問題十分突出

基於既有的疾病譜及其變化規律,中國老年人群腫瘤患病率仍會繼續走高,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會維持高位,阿爾茨海默病、罕見病等新的疾病負擔上升,新的感染風險和問題不容忽視,導致傷殘影響自主生活能力的疾病也需關注。從這些臨床需求看,老年人的葯物及治療手段的可及性仍然不足。主要問題表現為: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部分罕見病等,迄今為止國際上尚未研發出有效的葯物和治療手段;
●針對部分惡性腫瘤,雖已有葯物和治療手段,但有效性不足;
●針對部分疾病,國際上已開發出較為有效的葯物,但價格高昂,患者負擔較重,如針對部分腫瘤的靶向葯物和生物製品;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葯物給葯途徑、作用機制有待優化,便利性、安全性有待提升;
●由於疾病譜差異,部分中國特有高發疾病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等葯物和治療手段研發不足。
●預防性產品如針對各類感染的疫苗、早期診斷性產品如各類試劑、功能恢復性產品如人工髖關節等耗材、生活質量提升葯品如疼痛管理等,存在短缺、質量不高及價格高昂等問題。

圖1 中國疾病臨床需求滿足情況及葯物貢獻度

2.提升老年用葯及治療手段可及性需重點解決的若干問題

●鼓勵創新,加強重點領域新葯和技術手段的研發。綜合運用稅收和金融支持措施,強化對企業創新激勵;強化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結合老年人疾病需求變化,確定重點領域,制定更加明確的醫葯產業發展戰略。推進醫葯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鼓勵中外企業及研究機構在醫葯研發領域深度合作。

●進一步完善審評審批制度,加快創新葯物及新的治療手段的引進。在葯物審批特殊通道建設中更多考慮老年人急需的葯品和治療手段。積極總結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有關經驗,並適時加以推廣。

●完善仿製葯政策。在進一步強化對專利葯保護的同時,完善對仿製葯研發的支持政策,加快仿製葯對專利過期的原研葯的替代速度;提高仿製葯企業產業集中度,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加強監管和一致性評價,確保仿製葯質量。

『柒』 中國健康產業未來會發展居家體檢設備嗎

居家體檢設備是未來智能家居的主要方向。
居家體檢通過恩福居家健管機將年度健康體檢從體檢中心遷移到家庭,從而實現隨時而實時的健康檢測。使所有用戶都能與生活圈內的醫生建立實時的健康專業鏈接,醫生和用戶的關系更為緊密,實時檢測用戶各項指標,隨時跟進,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了更適合用戶的動態健康干預方案。利用手機的智能化,突破性地設計了互動式的干預方案,極大地提升用戶參與健康干預的興趣。用戶全生命周期健康狀態的動態健康檔案一目瞭然,專家對用戶的動態跟蹤輕松實現,健康體檢的效果也可以實時掌握。

『捌』 2020年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1)國家經濟騰飛,各個行業實現快速發展;2)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條件改善,健康意識提升;3)老齡化進程加快(2017年全國60歲老年人口達2.4億人,佔比17.3%),加大醫療服務、健康養老需求;4)人工智慧、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不斷進步,滲透到大健康領域;5)醫療改革、健康養老、健康中國2030等國家政策的發布,諸多因素共同促進我國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各類資本、技術、企業紛紛布局大健康產業,推動行業規模不斷發展。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6.2萬億元,為2011年2.60萬億元的2.4倍,2011-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15.6%。根據2016年10月國家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以上,2030年達到16萬億元,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閱讀全文

與中國健康養老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