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哪五大新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表示,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農村兩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資源市場的制約。
他說,提高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的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蔬菜種植的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優化,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培育蔬菜生產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大力加快蔬菜產業的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加快促進蔬菜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蔬菜的總產量超過了8億噸,種植面積達到3.3億畝,單產達到3280斤,人均佔有量達到1140斤。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生產的大國,蔬菜總產量占據世界的第一位。
來源:中國新聞網
㈡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第三章 生產區域布局
按照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給能力和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相結合的原則統籌生產布局。 1、六大優勢區域。綜合考慮地理氣候、區位優勢等因素,將全國蔬菜產區劃分為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雲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六個優勢區域,重點建設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規劃期內,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和防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重點縣(市、區)的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基本穩定,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的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1)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優勢區域。包括7個省(區),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雲南南部、貴州南部以及四川攀西地區,共有9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0℃,可進行喜溫果菜露地生產。
——發展目標。9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到2015年蔬菜總產量2500萬噸,外銷量1500萬噸;2020年總產量2600萬噸,外銷量1600萬噸。
——目標市場。「三北」、長江流域及港澳地區冬春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豇豆、菜豆、絲瓜、苦瓜、西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華南地區集中在12月—翌年3月上市,西南熱區集中在1—4月上市。
(2)長江流域冬春蔬菜優勢區域。包括9個省(市),分布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和江蘇中南部、安徽南部,共有149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和,1月份平均氣溫≥4℃,可進行喜涼蔬菜露地栽培,是我國最大的冬春喜涼蔬菜生產基地。
——發展目標。149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5400萬噸,外銷量27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5600萬噸,外銷量2800萬噸。
——目標市場。「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冬春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結球甘藍、花椰菜、萵筍、芹菜、芥菜、大白菜、蘿卜、普通白菜、芥藍、蒜苗等喜涼蔬菜,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上市。
(3)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包括7個省(區),分布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山西及河北北部地區,共有5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晝夜溫差大,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5℃,無需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
——發展目標。54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2000萬噸,外銷量12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2100萬噸,外銷量1300萬噸。
——目標市場。華北、長江下游、華南及港澳地區的夏秋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洋蔥、蘿卜、胡蘿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萵筍、結球甘藍、生菜等喜涼蔬菜,以及茄果類、豆類、瓜類、西甜瓜等喜溫瓜菜,集中在7—9月上市。
(4)雲貴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包括5個省(市),分布在雲南、貴州和鄂西、湘西、渝東南與渝東北地區,共有38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有「南方天然涼棚」之稱,7月平均氣溫≤25℃,無需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
——發展目標。38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1000萬噸,外銷量6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1100萬噸,外銷量650萬噸。
——目標市場。華南、長江下游、華北及港澳地區夏秋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結球甘藍、蘿卜、大白菜、芹菜、胡蘿卜、花椰菜、青花菜、生菜等喜涼蔬菜以及辣椒、番茄、菜豆、西甜瓜等喜溫瓜菜,集中在7 -9月上市。
(5)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包括4省(區),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和新疆建設兵團,共有41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緯度較高,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5℃,無需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
——發展目標。41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1800萬噸,外銷量10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1900萬噸,外銷量1100萬噸。
——目標市場。京津、長江中下游夏秋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番茄、辣椒、黃瓜、菜豆、大白菜、洋蔥等蔬菜,集中在6—10月上市。
(6)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優勢區域。包括8個省(市),分布在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及安徽中北部、江蘇北部地區,共有20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光熱資源相對豐富,距大城市近,適宜發展設施蔬菜生產。
——發展目標。204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15300萬噸,外銷量107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16300萬噸以上,外銷量11600萬噸。
——目標市場。除當地市場外,主要銷往長江流域和北部沿邊地區的冬春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番茄、黃瓜、辣椒、茄子、菜豆、西葫蘆、西甜瓜、結球甘藍、芹菜、蘆筍、韭菜、食用菌等,日光溫室蔬菜集中在10月-翌年6月上市;塑料大棚喜溫果菜集中在4—6月和9—11月上市,塑料棚喜涼蔬菜集中在1—3月上市。
21世紀以來,我國食用菌、西甜瓜生產發展迅速,消費量越來越大,在上述蔬菜優勢區已經涵蓋,各地應一並規劃發展。
2、蔬菜產業重點縣選擇標准。本規劃重點依託全國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進行建設。選縣原則和標准如下:
(1)選縣原則。為發揮比較優勢、均衡全國蔬菜供應,以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門聯合上報的2009年分縣(市、區)蔬菜生產數據為基礎,按照地域優勢明顯、生產規模大且在冬春(12、1、2月)、夏秋(7-9月)淡季蔬菜外銷量較大、統籌兼顧特殊地區的原則,對蔬菜產業重點縣進行篩選。
(2)選縣標准。按照蔬菜生產面積、外銷量和人均佔有量由大到小排序,篩選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考慮到露地蔬菜與設施蔬菜品種、復種指數、單產水平、調出量差異較大,採用不同標准分類篩選。
——露地蔬菜產業重點縣。以解決全國冬春、夏秋兩個淡季蔬菜供應為核心,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23個省(區、市)及江蘇中南部、安徽南部、河北北部 冬春季或夏秋季露地蔬菜生產優勢明顯的區域篩選重點縣。
篩選條件為:播種面積≥10萬畝、外銷量≥10萬噸、人均佔有量≥350公斤,選定368個縣。
——設施蔬菜產業重點縣。以解決冬春淡季蔬菜供應為主,在全國范圍內篩選設施蔬菜產業重點縣。篩選條件為:日光溫室與大中棚面積≥3萬畝、外銷量≥15萬噸、人均佔有量≥350公斤,選定204個縣。
——特殊地區蔬菜產業重點縣。考慮到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既要突出重點,也要適當兼顧各地區蔬菜消費需求,增加以下8個縣(市):西藏自治區的白朗縣、日喀則市、堆龍德慶縣;青海省的大通縣、樂都縣;上海市的崇明縣、青浦區、金山區。
根據上述原則和標准,31個省(區、市)共有580個縣(市、區)入選為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其中,36個大城市市轄區26個,糧食大縣285個,其他縣(市、區)269個(詳見附表2)。
㈢ 關於寧夏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寧,寧夏因宋代為西夏國所在地而得名,後設寧夏府、寧夏省。位於中國西北、黃河中游。轄區面積6.6萬平方千米,南北狹長,南高北低,北倚賀蘭山,南憑六盤山,黃河縱貫北部全境。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溫差大,春季多風沙。寧夏平原引黃灌溉歷史久遠。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兼以日照充分,雨熱同期,故又被譽為塞上江南,是中國西北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寧夏是中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佔1/3,其他有漢、滿等民族。
地理概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我國西北的黃土,高原,黃河中上游,西南接甘肅,東連陝西,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盡管土地面積較小,但是寧夏卻有類型多樣的地勢地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北為寧夏平原。南為丘陵山地:黃河從中部貫穿其問,穿越10個縣市。流程399千米。主要山脈有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牛首山、香山等,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涇河、葫蘆河等。
氣候特點
寧夏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基本特點是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夏少酷暑,冬寒漫長,日照充足。氣溫年、日差較大。氣溫由南向北遞降,年均溫5~9℃。年降水量180~680毫米。由南向北遞減。山地降水增加顯著,如賀蘭山迎風坡年降水量約為山下銀川市的2倍。降水多集中於6~9月,且年變率大。故乾旱威脅嚴重。
自然資源
寧夏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成礦條件較好。區內煤炭資源豐富。尤以汝箕溝的無煙煤質量堪稱全國之冠。寧夏所產的煤炭大部分銷往外省區。自治區內石油、天然氣也有一定儲量,並已開發。在動植物資源方面,寧夏也佔有一定的優勢,境內有多種珍貴生物,並且已設立自然保護區。
交通運輸
寧夏回族自治區形成了以銀川、中寧、固原等地為中心,通向市縣和98%以上鄉鎮的公路網。包蘭鐵路穿越寧夏,西接蘭州,與蘭新、蘭青、隴海鐵路銜接:東接包頭,與京包鐵路相連。航空運輸方面,寧夏銀川市東南有一個機場,已開通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西安、昆明、重慶等地的航線。
經濟概況
寧夏全區耕地面積達140萬公頃,草地面積284萬公頃。畜牧業以養羊業居重要地位,盛產裘皮。寧夏枸杞為中國同類之上品,現已開發為系列產品。主要有枸杞水晶糖、枸杞酒等,是寧夏重要的創匯項目和支柱產業。其中,枸杞、甘草、賀蘭石、發菜、灘羊皮並稱「紅、黃、藍、黑、白」五色土特產。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交通發展迅速,先後建成了煤炭、電力、冶金、機械、醫葯、化工、建材、紡織、化纖、塑料、日用硅酸鹽、製糖、電子、儀表、皮革、造紙、卷煙、食品等行業體系,目前已成為以能源為主的經濟體系。
文化習俗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居住著200萬回民。他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情。比如,當地人喜歡唱高亢、婉轉的民間高腔山歌。俗稱花兒。花兒不用樂器伴奏,形式靈活。勞動、生活、家鄉、愛情……都是它經常表達的主題。此外,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族婦女還喜歡剪窗花、彈口弦。
首府:銀川
銀川市位於自治區北部,西靠賀蘭山,東濱黃河。面積9555平方千米,轄3區2縣。全市以漢族居多,有回、蒙古、滿等25個少數民族。夏、商、西周時期銀川為雍州之域,戎羌諸族游牧之地,春秋戰國為朐衍等戎族居留地,秦代為北地郡富平縣地。1038年,李元吳在這里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改稱興慶府。元為西夏中興等路、行省治所。1944年改城為市,定名銀川。銀川地處銀川平原引黃灌區中部,地勢由西南逐漸向東北傾斜,坡地平緩,東近黃河,沃野千里,素稱「塞上江南」。銀川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工業以機械、紡織、化工、食品、建材、電子等為主。化學工業在寧夏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農作物有小麥、水稻及蔬菜、瓜果等。在交通方面。包蘭鐵路、109國道、110國道南北過境。民航班機可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大城市。境內有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數10處。
海寶塔
海寶塔俗稱北塔,又稱赫寶塔、黑寶塔。在銀川市區北郊海寶塔寺內。海寶塔可能始建於南北朝後秦時期。現存建築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地震後重修的。該塔為9層11級樓閣式磚塔,建築風格別致,呈繁體「亞」字形,簡潔而富於變化,為中國古塔所罕見。塔剎是用綠色琉璃磚砌成的桃形四攢尖頂,無論相輪、華蓋、寶珠等附屬物,都別具一格。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於賀蘭山東麓,方圓40平方千米,有9座帝王陵和100座官僚、勛戚的陪葬墓。陵邑位於陵區北部,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四周築有夯土城牆。城內四角築有角台,高大的闕台雄踞神道兩側。公元1227年。陵邑被毀。現僅存神牆、鵲台、角樓等。那些黃土築的高達20多米的八角塔形陵台,近現代以來被外國遊客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是中國古代游牧民族在石崖上鑿刻的遺跡,畫的主要內容以人面像、射獵、放牧、戰爭、舞蹈、圖騰與生殖崇拜等為主,是對繁衍生息於這一帶的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的真實反映。賀蘭山岩畫反映了中國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和風俗,為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形象資料。
滾鍾口
滾鍾口俗稱小口子,位於銀川市西北33千米的賀蘭山東麓。山口三面環山,向東敞開。形若大鍾。內有一座小山,如鍾內懸掛的鍾鈴,由此得名。現在保存下來的古建築有老君堂、斗母宮、大悲閣、小洞天、興隆寺和清真寺等,是佛教、道教與伊斯蘭教三教合一的場所。因溝口盡頭山巔上白雪終年不融,故有賀蘭晴雪一景,為明代寧夏八景之一。另外山谷中還有獅吼、卧虎、仙人指路、青羊跳躍等自然景觀,十分形象生動。
中衛高廟
中衛高廟始建於明代正統年間。初建規模較小,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代建築群。中衛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高廟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是保安寺的山門和大雄寶殿,殿後是高廟的磚雕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後是高達3層的五嶽、玉皇、聖母殿。這些主要建築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應,步步增高,氣勢雄偉。縱觀全貌,建築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構成了迂迴曲折的內外空間,全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築的風貌。
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位於青銅峽市峽口山黃河西岸山坡上,依山勢而建。各塔的塔身似覆缽,外表為白色,具有喇嘛塔的特點。塔群呈等邊三角形,布局獨特。別具匠心。此塔群始建年代已無記載,但明代中期的《大明一統志》中已稱其為古塔。它是我國古塔建築中唯一總體布局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又叫圓光寺石窟。海拔1700多米。峰巒疊嶂,岩石嶙岣。須彌山上先後修鑿了130多個石窟,其中有20餘窟保存得比較完整。分別置於圓光寺、子孫宮、大佛樓、桃花洞等地方。其中以第2窟最大,刻於唐大中三年(849),內置一釋迦牟尼坐像。高20米。雙手置於膝上,雙腿下垂,面部飽滿,衣紋自然而流暢,唐代藝術風格極為濃厚。窟內還有多處唐、宋、西夏等各個時代的題記,為中國最重要的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位於銀川市西賀蘭山下。它由兩座古堡構成,一是俗稱老堡的明代兵營:一是老堡被地震摧毀後,於乾隆年間修建的新堡,當地俗稱為土圍子。從這里誕生了一系列走向世界的電影名片,張藝謀在這里拍攝了《紅高梁》,還有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等。
沙湖
沙湖在平羅縣境內,位於姚(姚伏)西(西大灘)公路與包蘭公路交叉點上,南距銀川56千米,北距石嘴山60千米。總面積45平方千米的沙湖,有湖泊8.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沙漠12平方千米,濕地沼澤24平方千米。沙湖蘆葦茂密、魚躍鳥鳴,湖東是候鳥的棲居地,為較好的觀鳥區之一。
沙坡頭
沙坡頭在中衛市城西約20千米處,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沙丘呈新月形,高近100米。腳下是滔滔奔騰的黃河,風光旖旎。氣勢壯觀。人們登上沙丘頂,從上往下滑,沙子就會發出一陣陣的響聲:有時像抖空竹的嗚嗚之聲,有時又像金鍾長鳴,悠揚洪亮,十分奇妙。沙坡鳴鍾成為中衛勝景之一,與敦煌鳴沙山有異曲同工之妙。
㈣ 寧夏領鮮果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寧夏領鮮果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上面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寧夏領鮮果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04-12,注冊資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蘇寧國,公司地址是寧夏永寧縣李俊鎮古光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640121799905299L,行業是蔬菜種植,登記機關是永寧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經營業務范圍是果蔬、苗木種植、銷售、研究開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寧夏領鮮果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640121200001204
• 分支機構:
寧夏領鮮果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玉蘭園水果店,注冊號是6401112900086,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640121799905299L
• 對外投資:
寧夏領鮮設施園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蘇寧國,出資日期是2009-02-23,企業狀態是注銷,注冊資本是100.00萬,出資比例是100.00%
• 股東:
寧夏領鮮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比例51.00%,認繳出資額是510.000000萬
蘇寧國,出資比例49.00%,認繳出資額是490.000000萬
• 高管人員:
蘇寧國在公司任職
蘇寧國在公司任職執行董事
段綏霞在公司任職監事
徐鵬在公司任職監事
張洪波在公司任職執行董事
㈤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附件
按行政區劃重點縣布局
綜合考慮行政區劃、各地區主要時節調出品種等因素,將全國蔬菜產區劃分為華南區、長江區、西南區、西北區、東北區和黃淮海與環渤海區六大區,重點建設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其中,華南區、長江區是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西南區、西北區、東北區是保障夏季和中秋、國慶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黃淮海與環渤海區是均衡全國全年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
1、華南區。該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4省(區)共74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適宜喜溫果菜露地生產。外銷品種主要是豆類、瓜類、茄果類,外銷時間主要是12月—翌年3月,主要銷往「三北」、長江流域及港澳地區。
2、長江區。該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上海9省(市)共188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和,適宜喜涼蔬菜露地栽培。外銷品種主要是甘藍類、白菜類、根莖類,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主要銷往「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
3、西南區。該區包括雲南、貴州2省共47個重點縣(市、區)。雲南北部、貴州北部地區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外銷品種主要是根菜類、綠葉菜類、白菜類、茄果類,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銷往華南、長江下游、華北地區。另外,雲南南部、貴州西南部等地區冬春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豆類、茄果類、瓜類蔬菜生產。
4、西北區。該區包括寧夏、甘肅、山西、陝西、新疆、青海、西藏等7省(區)共57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適宜露地種植甘藍類、綠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豆類、瓜類等多種品種,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銷往華北、長江下游、華南及港澳地區。其中,西藏、青海2省主要用於保障本地供應,滿足外來遊客消費需要。
5、東北區。該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3省(區)29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緯度較高,夏季涼爽,適宜露地蔬菜種植。外銷品種主要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6—10月,主要銷往京津、長江中下游地區。
6、黃淮海與環渤海區。該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北京、天津、遼寧等6省(市)共185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光熱資源相對豐富,交通便利,適宜發展設施蔬菜生產,夏秋季可種植露地蔬菜。外銷品種豐富,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㈥ 賀州蔬菜產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味精7克,醬油8勺,白糖2克,白醋2克,蘇打1克,雞蛋5個,料酒8克,涼水3克,精鹽0克,賀州蔬菜產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㈦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是哪些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有: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產業、馬鈴薯、園藝、優質糧食、適水產業、葡萄產業、種業、紅棗、牧草、蘋果、道地中葯材。
1,寧夏枸杞。
中國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而寧夏枸杞則是枸杞中之上品。寧夏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其一功益於當地適於枸杞生長的土壤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其二是利用黃河水與含有各種礦物質的清水河苦水混灌。其特定條件決定了寧夏枸杞的與眾不同,寧夏枸杞色艷、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質超群,是惟一被載入新中國葯典的枸杞品種,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將寧夏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葯杞子,皆寧產也"。枸杞,其果謂「枸杞子」,是寧夏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居「五寶」之首。
2,清真牛羊肉。
肉質鮮嫩的「澇河橋」清真牛羊肉,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特產,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因產品出自該市澇河橋村而得名。而寧夏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現已形成了集牛羊養殖繁育、牛羊定點屠宰、牛羊分割冷鮮肉加工、速凍調理食品、速凍米麵食品加工及功能滋補型牛羊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企業,也是我區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屠宰交易市場。
3,奶產業。
寧夏目前奶牛存欄34萬多頭,年產鮮奶90多萬噸,共有23家企業加工奶製品。受問題奶粉事件影響,寧夏主要乳品企業產品大量積壓,企業資金鏈出現困難,一些企業、奶站不能給奶農及時兌付奶款。為了幫助企業、奶農渡過難關,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決定對奶產業提供貸款、補助、貼息等多項財力支持。
4,馬鈴薯。
寧夏馬鈴薯種植面積254.3萬畝,圍繞農業部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自治區種薯繁育體系建設、主食化開發試點等項目支撐,形成了「種薯三級繁育、鮮薯外銷、澱粉加工、主食開發」四業並進,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格局。在項目區集成推廣「優良品種+脫毒種薯+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機收機播+科學貯藏」綜合技術模式。脫毒種薯應用率達到70%以上,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
5,園藝。
寧夏園藝產業園擁有現代化的五大展廳:主要花卉、蔬菜、水果、寧夏特色的園藝展示;其中集國際、國內珍貴植物和我區特色產品為一體的休閑植物園是觀光、娛樂、休閑、度假、垂釣、餐飲的好地方;產業園為公眾提供的休閑餐飲區更是觀光、休閑、度假、垂釣、餐飲的主要場所。
6,優質糧食。
寧夏在春耕生產中,從調活結構、調高質量、調優品質入手,全面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著力推進全區優質糧食生產。將進一步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恢復優質小麥面積,充分發揮寧春4號、寧春50號等優質強筋春小麥品質優勢,預計面積將達到190萬畝。
提升水稻品質,加大寧粳43號為主的優質水稻品種推廣,預計面積將穩定在110萬畝;優化玉米結構,進一步適度調減籽粒玉米面積,擴大糧飼兼用、青貯、鮮食、制種玉米種植,預計面積將430萬畝;穩定馬鈴薯面積,加快馬鈴薯種薯繁育、主食化專用品種推廣和主食產品開發試點,預計面積240萬畝。
7,適水產業。
寧夏適水產業以「一優三高」為引領,以「增效、擴量、生態」為核心,以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從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首要任務,利用和挖掘宜漁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轉變發展方式,全區漁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一是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到現在,適水產業面積達到81.8萬畝,水產品產量14萬噸以上,人均水產品佔有量達到22.2公斤,寧夏漁業在西北地區重要漁業生產基地地位進一步鞏固。
8,葡萄產業。
比起國外歷史悠久的酒庄,寧夏葡萄酒產業雖然只有30多年發展歷程,但近五年來,先後有40多家酒庄的300餘款葡萄酒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得獎項,成為寧夏獨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2013年「必去」的46個最佳旅遊地,寧夏與巴黎等世界著名旅遊景區一起名列其中,入選理由是「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在品鑒了寧夏產區的葡萄酒後說:「毋庸置疑,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寧夏產區已成為國際葡萄酒界關注的熱點地區,得到了國際葡萄酒界的普遍認可。
9,種業。
寧夏專門成立農作物種業聯盟,科研、生產、經營單位組團發展,有利於加速寧夏種業科研成果轉化步伐,有利於杜絕市場上非法生產、銷售寧春系列小麥品種的行為,進一步提高寧夏種子質量、擴大寧夏春小麥種子市場佔有率,提升種業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寧夏種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10,紅棗。
寧夏大紅棗鮮果玲瓏剔透,紅艷欲滴,乾果紅潤,且味美甘甜,是讓人一品難忘的天然果品,是家庭休閑 、饋贈親友之佳品。而寧夏靈武素有「水果之鄉」之稱,種植果樹已達1500多年歷史。從唐朝開始,靈武長紅棗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被譽為「果中珍品」。
11,牧草。
夏全區人工牧草種植面積已從2003年的100萬畝增加到850萬畝,其中1年生和重茬種植265萬畝,多年生牧草585萬畝。封山禁牧12年中,寧夏將草畜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加強優質高產苜蓿種植和多年生人工草地復壯更新,不斷加速實現優質牧草種植提質增效,同時配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促進了農民增收。
12,蘋果。
寧夏蘋果產區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海拔平均1150米,年均氣溫9℃,天高氣爽,日照充足,紫外光較多,晝夜溫差大,利於蘋果乾物質積累。寧夏蘋果酸甜適口,優質高產,元帥系、金冠蘋果在全國鑒評中多次名列前茅。
13,道地中葯材。
寧夏科研人員從國內外引進的81個優良道地中葯材新品種中,篩選出蒙黃芪、黃芩等12個適宜區內中葯材人工種植的新品種,並得到國家科技部成果轉化資金支持。2002年,國家科技部將《寧夏道地中葯材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列入西部專項支持重點。自治區「8613農業科技工程」將道地中葯材開發與技術研究列入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