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體育產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表現在幾個方面
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 未來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綱要》的出爐,讓體育產業具備了長期投資的高確定性,也為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了政策保障。
萬億級藍海市場
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指出,經過科學測算,預計到203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量佔GDP的比重將達到4%左右。
在過去五年時間里,體育產業在國家政策層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14年以來,以黨中央、國務院、中辦國辦出台的和體育相關的文件就有20項,各部委,主要是國家體育總局出台的相關規劃、文件至少是45項,地方出台的政策、規劃、文件大概有109項。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從1.35萬億增長了2.2萬億,年均增長速度在18%左右。從增加值看,2014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達4040億,截止至到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增長至7811億元,年均增長19%。2018年的數據尚未發布,估算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2.4萬億元,同比增長9.09%,實現增加值8800億元,同比增長12.82%。
2013-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加值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預測,目前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僅約1%,對標發達國家的2%-3%,成長空間巨大,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2025年體育產業總產出將超5萬億元,體育用品、體育裝備和器材等領域,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對於體育產業的發展,遠不止產出量那麼簡單。按照《綱要》要求,到2035年,我國將形成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格局。夏季項目與冬季項目、男子項目與女子項目、職業體育與專業體育、「三大球」與基礎大項等實現均衡發展,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體育產業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准》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超過92%。
按照規劃,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於世界前列,體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
環極體育董事長、國際漢運會創始人楊娜表示,《綱要》的提出,意味著體育產業的春天真的來了。《綱要》為體育產業提出了具體要求,目的就是要挖掘、整理、繼承、保護、開發和利用我們傳統的民族體育資源,打造成適合現代化、適應新時代的體育品牌。最重要的是培育我國獨有的體育品牌、體育賽事及相關產業鏈。
五大戰略任務
面對萬億級的藍海,《綱要》對體育產業建設也提出了五大戰略任務,包括:
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增強為國爭光能力;
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弘揚中華體育精神;
加強對外和對港澳台體育交往,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一國兩制」事業。
對此,在業內人士看來,《綱要》對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階段,對體育強國建設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階段提出了奮斗目標,對體育強國的戰略任務進行了安排,首次從政策層面回答了什麼是體育強國、如何建設體育強國。
李建明表示,伴隨著體育的發展不僅有體育的社會形態、體育的文化形態,也有體育的產業形態。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需求彈性大、覆蓋領域廣、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特點。
同時體育產業還是新興產業,能夠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伴隨新興技術的誕生,會不斷涌現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具有極強的成長性和可持續性。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貳』 體育產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它到底處於一個什麼地位
現在體育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屬於第三產業,占經濟的10分之一,屬於正在發展的經濟支柱。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人們更加註重精神娛樂、體育娛樂、健身 方面的發展,使得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就我國現在的體育管理制度、人才結構已遠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中的體育產業需求。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裝備佔比高也很正常,當下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運動裝備製造業水平,變成『製造』大國。記者在福建走訪特步和361度,兩家企業均有研發實驗室,當地企業方面人士,技術近年有不斷的提升,但相對Nike、阿迪這樣的國際品牌還是有很大的投入差距。
『叄』 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的作用
1.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2.發展體育產業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
3.發展體育產業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
4.發展體育產業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5.發展體育產業是吸收社會游資的重要手段
『肆』 請問關於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及就創業的趨勢
根據你的問題而言我沒有什麼發言權,更不敢斷言這個行業祥彎或者產業未來謹枯悶的發展趨勢,但選擇考體育產業管理或相關的研究生我認敗察為是一個不錯決定。
『伍』 在過去的2019年,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的怎麼樣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把握飲食和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投入到健身行業之中。在正是這樣在近些年的時候,我國的體育建設事業一直在世界來說一直高於世界整體水平。畢竟現在國家重視健康人民的生活健康,體育事業正好可以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身體健康。在最近的2019年中,我國的體育發展事業一直屬於良好,向上的狀態,主要體現在一下。
最後一點就是中國現在在國際各種賽事的影響力大而且在幾年來中國體育世界體育全面接越來越大,而且在近些年來中國體育與世界體育全面接軌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中國體育能夠快速復習實現中國的,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中國能夠快速復興,實現中國在世界上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以體育事業也在這方面一直不斷的加強。
『陸』 體育產業若想實現井噴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
體育最根本的就是需要改善結構,需要調整現在體育製造業的『偏科』,注重全面發展。體育產業若想結出碩果,一定要建立在肥沃的土壤之上。從地方調研中可見,政府打造體育設施、促進體育消費的主動性持續增強,從花錢辦賽、建場館的方式變成互為反饋的平台模式,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也愈發有針對性。
促進全面發展,促進融合,推動關聯,發展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把全民健身作為產業發展和頃孫擴大消費的基礎。加強體育健身宣傳,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培育健康向上的體育消費理念,利好政策如同杠桿,不僅撬動了資源與資本,更給從業者注入信心,消費升級,體育成為解決互動消費、體驗消費的主流產品。
『柒』 體育產業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未來中國的體育產業將如何發展
未來,各個地區將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不斷拓寬體育服務業的發展領域,提高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實現體育產業的均衡發展。每一個賽事背後,都有一批大企業作為贊助商。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及珠三角地區依託良好的體育產業基礎及優勢資源,不斷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速度,提升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體育產業將進一步發展壯大。
加大體育產業資金投入、設立體育產業專項基金,逐步形成政府投資引導、市場主導、社會投資為主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同時,各地金融結構針對體育賽事、職業俱樂部、運動員等領域創新提供體育金融產品,隨著消費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未來體育產業潛力將得到空前釋放。
『捌』 體育產業發展對體育運動有何影響
體育產業發展對體育運動的影響:為競技體育的普及創造了條件,隨著電視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競技體育走進了每個家庭,使五大洲的億萬觀眾都能及時而全面地了解競技體育,從關注進而演變為參與經濟活動,為競技體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和他們自身的遺傳因素、心理因素以及運動員的天賦有很大關系,這些因素也可以用於現代科技設備進行測定、研究。
通過科學化的選材將有助於提高體育後備人才選拔的成功率,有效幫助預測其未來的競技能力,確定運動項目,有利於制定完整的個人發展計劃。
(8)體育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體育市場的產業化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才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形態和較為完善的體育行業的制度,中國的體育廣告業、體育建築業、體育博彩業、體育旅遊業和體育用品業等具體行業也是在這個時期得以充分發展。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