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支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建議

支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1-01-19 21:22:32

『壹』 分析馬鈴薯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從可持續發展角度指出其解決措施!甘肅地區的

似乎產能過剩。
解決問題:進行馬鈴薯深加工,例如澱粉、薯片等美食以及醫葯領域。

『貳』 四川省馬鈴薯種植的優勢區位條件

四川省發揮自然環境優勢,將馬鈴薯產業作為特色效益農業大力發展。該省不僅有省級政府馬鈴薯產業5年發展規劃,各主產區政府也有相應規劃和發展意見,出台了不少扶持馬鈴薯產業的優惠政策。該省依託中國農科院、四川省農科院、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國際馬鈴薯中心、川農大等科研單位,實施了馬鈴薯良種繁育、標准化栽培、種植示範園區建設、種薯全程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機械化生產技術、貯藏技術、加工技術、專門人才培育、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培育等一系列項目。四川省不僅建立了馬鈴薯產業體系技術創新團隊,還有一批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崗位專家。10多年來,通過政府推動、項目帶動和科技支撐,四川馬鈴薯產業形成發展合力,為打造「馬鈴薯產業強省」夯實了基礎。
四川馬鈴薯主產區包括涼山州、甘孜州、阿壩等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區域,普遍只種一季;四川平原丘陵區、盆周山區及河谷地帶則種兩季。從2004年開始,四川示範推廣冬馬鈴薯。目前,瀘州、宜賓、自貢、內江、廣安、達州、巴中、成都、資陽、遂寧及涼山冬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在10萬畝以上。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四川省馬鈴薯種植面積1500萬畝,鮮薯總產量達到2100萬噸,均居全國第一;全省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到520億元以上,為全省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30元以上。
優良品種較多
精深加工起步
近年來,四川省先後審定推廣了「川芋12」「川芋117」「川涼薯1號」「川涼薯5號」「合作88」「桂農薯1號」等多個自主選育的馬鈴薯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均具有結薯早、產量高、脫毒、抗晚疫病、澱粉含量高、還原糖低、大中薯率高、不與三大主糧和油菜搶水爭地等優良特性,且春季、冬季宜栽薯種搭配齊全,還有加工專用型新品種。
在馬鈴薯加工方面,四川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從精製澱粉、粉條、特色方便小食品到甘薯全營養粉及其系列應用產品的產業化加工體系,加工產品和成套加工設備還成功走出了國門。該省還培育出四川光友薯業、西昌必喜食品、四川玖玖愛食品等主打薯類精深加工的知名企業和終端產品品牌。僅涼山州目前就有11家大型馬鈴薯加工企業,15個大型加工廠,119個中小型加工廠,年加工鮮薯能力100萬噸以上,年產馬鈴薯澱粉16萬噸;該州還取得了「涼山馬鈴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明確發展目標著重點
打造馬鈴薯產業強省
四川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把四川建成「馬鈴薯產業強省」,在全國保持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一,實現加工前三。今後,該省在繼續落實既定規劃、政策的同時將著力做好以下重點工作,在我國馬鈴薯主糧化戰略中充當主力。
——抓科技創新,突出技術集成。組建四川省馬鈴薯脫毒種薯基礎苗供應中心,對全省馬鈴薯脫毒基礎苗實行統一供給,從源頭上把好脫毒種薯質量關。對馬鈴薯基礎苗、原種、生產用種等實行合格證及條形碼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的質量管理制度。
——提升馬鈴薯精深加工水平。在發展馬鈴薯澱粉、全粉、粉絲粉條的基礎上研發更多馬鈴薯休閑食品;依託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馬鈴薯乳酸鈣、環狀糊精、生物膠等深加工產品;實現廢渣利用,清潔生產。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新農村建設「一盤棋」上建立馬鈴薯產業「種—加—銷」全產業鏈,培育壯大大批馬鈴薯產業龍頭企業和新型經濟實體,帶動各地和全省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

『叄』 我國大力推進馬鈴薯種植的現實意義

A試題分析復: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海制拔高,熱量不足,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水熱條件相對較好的湟水谷地。考點:點評:本題考查青藏高原發展農業生產的區位優勢,試題難度中等,解題關鍵是掌握青藏高原地區農業發展的區位條件。據題干信息可知:本地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所生產的馬鈴薯主要是用來向外地銷售,所以馬鈴薯種植業屬於商品農業,故選A。學生還需明確青海省雖然熱量不足,但光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利於澱粉的積累,且溫度低,農作物的病蟲害少。

『肆』 科學培育助推馬鈴薯產業發展有哪些不同

7月29日,某企業馬鈴薯良種繁育中心的技術員在查看脫毒馬鈴薯種薯的長勢。

7月23日,以「馬鈴薯綠色科技創新與種植業發展」為主題的全國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張家口召開。大會由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共同主辦,由張家口市農牧局、張家口市馬鈴薯協會、河北北方學院聯合承辦。

據了解,張家口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耕地多為沙壤土,具備馬鈴薯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我國馬鈴薯優勢產區,有雄厚的馬鈴薯全產業鏈基礎,常年種植面積達130萬畝,佔全省的75%,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10%;原種、原原種、良種生產能力和生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原種佔全國總量的10%,原原種年產量達6億粒,一級良種達40萬噸;擁有弘基、雪川、燕北等11家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80萬噸,工藝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張家口是中國農科院馬鈴薯的科研試驗基地,還有張家口農科院、河北北方學院等高等院校作為科研支撐。

『伍』 近年來,青海省某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高技術,使馬鈴薯種植成


小題來1:A
小題2:B

『陸』 如何實現種植馬鈴薯的可持續發展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復數potatoes),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1]
馬鈴薯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一帶。世界上的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山東省滕州市是著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
育種

世界各地馬鈴薯的栽培技術因地理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主要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為避免切刀傳染病毒(紡錘塊莖,X和S花葉病毒)和環腐病,應選用直徑為3~3.5厘米的健康種薯進行整薯播種。大部分栽培品種是通過雜交育種選育成的。鑒於普通栽培種土豆品種資源的貧乏,來尤其重視綜合馬鈴薯的近緣栽培種,包括普通栽培種及二倍體栽培種的染色體組,以利於選育高產、高抗和高澱粉、高蛋白質含量的新品種。
選育途徑主要有:
①利用產生2n配子的二倍體雜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9]
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播種
用塊莖繁殖,把馬鈴薯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3月份播種,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適時早播:要適時早整地施肥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使薯塊形成和膨大避開高溫時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於12厘米。若播種時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後隨苗生長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溫變化劇烈,匍匐莖易竄出地面。
田間管理
馬鈴薯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有地上莖、羽狀復葉、花蕾和果實;地下部分有地下莖、根、匍匐莖和塊莖。地上部分結果與否與品種和外界環境條件有關,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種植時間不同均會影響到是否開花結果。栽培馬鈴薯所獲得的產品是地下所產生的塊莖,塊莖是由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它們具有地上莖的很多特性。匍匐莖、塊莖和地上莖可以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能夠互相轉化。
施肥

馬鈴薯馬鈴薯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於培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此時,基肥中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轉化效益不斷擴大,滿足了馬鈴薯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植株生長發育。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產馬鈴薯1500-2000千克的基肥施用量是:優質有機肥2000-3500千克、尿素12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或氯化鉀10~15千克。將上述肥料和有機肥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於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這樣可以疏鬆薯塊層,有利於馬鈴薯根系吸收。
盆栽
因為市場農產品價格不斷高漲,全世界有不少人開始學習家庭小面積栽培農作物的技術在自家種植菜蔬。而
馬鈴薯
馬鈴薯是屬於比較容易種植的,且因為屬於基本糧食,所以被不少普通家庭用來種植。
種植可用花園里小面積土地,也可以用垃圾桶、大型花盆等深度至少有24厘米的容器材料,一般來說,一個花盆裡只可以種植一個馬鈴薯;而大桶可以種植好幾個。
關鍵季節要掌握好,因為當地溫高於25℃時,薯塊就不再膨大,所以種晚了,就只能收「豆薯」了,所以宜早不宜晚,春分前後就可種植,(根據緯度靈活掌握)。
用於種植的土壤不必肥沃,但必須是偏乾燥的,不適宜種植於濕重的粘土;土壤偏鹼性或者偏酸性問題都不大。若希望產量高,則種植土壤最好用營養土(液),配製根據蔬菜需肥特點配製營養土(液),可以用腐葉土、腐質土、泥炭土、鋸末、刨花、稻殼等和泥炭混合,也可以用細河沙或沙土、珍珠岩、蛭石、煤渣等與腐葉土、堆肥土、泥炭土等混合配製盆栽營養土。有條件的可採用組培育苗、無土栽培。
矮控管理盆栽蔬菜應選擇矮生型品種。在矮生品種不多的情況下,生長前期一定要控水蹲苗,水分管理以不影響蔬菜的生長發育為原則,同時可以通過植株調整來矮化,必要時可用生長調節劑控制植株生長。
最後是病蟲害的防止和管理了

『柒』 如何進一步提高中棚馬鈴薯的單產水平和商品率

1、抓好種薯基地建設建立一定規模的馬鈴薯莖尖脫毒室、防蟲網棚用於生產原原種和原種,成規模,集中成片建立一級、二級原種基地和生產種薯基地。A、加速加工品種的引進及新品種的篩選。優質品種是馬鈴薯產業開發的基礎。目前生產上主栽品種均以糧菜兼用型,且高產、優質品種少,加工型品種更是缺乏,品種花色單一。特別要引進適合各種深加工的專用型品種,達到多花色、多品種、多用途的目的,為馬鈴薯產業化的持續以展不斷提供品種支撐。針對我縣特點,新品種主要指標要求抗旱、抗病外,還必須要求各用途品種符合以下要求:澱粉加工型品種的薯塊澱粉含量18%以上;全粉加工型品種的薯塊干物質含量24%以上,還原糖0.3%以下並耐低溫糖化,薯肉白色,芽眼淺;油炸薯條、薯條加工型品種的薯塊圓形、長橢圓形、芽眼極淺,干物質含量22---25%,還原糖含量0.25%以下並耐低溫糖化,食味優良;鮮薯出口型品種的薯形圓或橢圓,芽眼淺,表皮光滑,黃肉,大中薯率80%以上,食味優良。B、微型脫毒種薯╔·產基地及各級優質種薯生產基地建設。進行微型脫毒種薯工廠化生產、規模化生產是脫毒種薯能否大面積推廣的關鍵。目前我縣馬鈴薯原原種是多外地調進,規模小,成本高,對外依附性強,只能按別人生產的東西確定種植品種、面積,品種結構不盡合理,給馬鈴薯產業化開發產生了致命缺點。因此,在不斷引進新品種的基礎上,進行工廠化生產原原種,統一生產標准、產品商標,使微型薯生產規范化、規模化,降低生產成本。按照專用型品種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建立多用途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完善種薯生產體系,區域種植,相對集中,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作好田間記載、鑒定、定級和銷售,完成優質原原種、原種、一級原種、二級原種及一級良種的生產。C、加強監測體系建設。病蟲、質量的監測是生產優質馬鈴薯脫毒種薯的保障。應嚴格按照《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種薯生產的全程監控,從新品種引進、微型薯生產、各級種薯生產均要嚴格把關,逐步實現種薯生產標准化、種薯質量證書化、種薯管理規范化、種薯經營專業化、檢測監督制度化。2、建立優質專用薯(商品薯)基地按照飼用、菜用、食用、加工、出境等用途的不同,從品種選用,播種時間,採收標准,種植規范上均要嚴格要求,成規模建立專用薯生產基地。3、建立馬鈴薯種薯營銷體系市場是引導我縣馬鈴薯產業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我縣普通馬鈴薯單產水平低,產品質量差,加工量小,營銷體系不健全,馬鈴薯商品率低(全縣馬鈴商品率不足34%),影響了我縣馬鈴薯產業化的發展進程。為了改變目前馬鈴薯生產現狀,我縣要在大力生產市場需要的馬鈴薯品種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馬鈴薯營銷體系,提高馬鈴薯商品率,加快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A、成立縣級營銷公司,連接各種薯生產基地和分散的馬鈴薯粗加工戶,進行統一注冊商標,統一銷售。B、在馬鈴薯生產主要鄉鎮建立馬鈴薯生產協會,聯系農戶,對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以他們聯系各科研機構、國家推廣服務組織和市場。C、建立、健全種植業信息、加工信息、市場信息收集、發布體系,為產業化開發提供信息保障。4、進行馬鈴薯及其製品精深加工。在現有農戶分散加工基礎上,建立全縣大型馬鈴薯澱粉及其精製品加工企業,加工精製澱粉及其製品、馬鈴薯全粉。同時,加速現有馬鈴薯食品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圍繞市場不斷調整加工品種,擴大加工規模。

與支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