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進經濟發展,縮小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工業化進程;帶動相關內產業發展;加快農村容剩餘勞動力轉移。(8分)
(2)A地向B地輸出資金、技術、工業產品等;B地向A地輸出勞動力、能源(電力)等。(4分)
(3)香港以轉口貿易、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聞名,擁有充足的資金、市場、技術、信息等;(4分)
6.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3.影響:
(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①對發達國家或地區
產業結構調整導致原主導產業向國外轉移,而原主導產業順利實現向國外轉移,可使國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了條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歷了兩次工業結構調整,現在正在進行第三次工業結構調整(圖5.12).每次工業結構調整,導致主導產業和重點發展的工業部門的轉換,同時伴隨著原來重點發展的工業部門向國外轉移.②對於發展中國家或地區
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可以加快本國或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的進程.例如,韓國從1973年開始重點發展重化工業,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為主的工業結構,比發達國家同樣工業化過程所用的時間大大縮短.(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①無論是產業的發展階段還是產品的生產環節,產業轉移都促進了區域或國際間的分工與合作.
國際產業轉移使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了國際產業分工和合作,推動了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一個產業具有一定的發展周期:有些產業處於開發和增長期,如信息產業;有些產業處於成熟或衰退期,如紡織工業.產業轉移促使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重點生產處於不同階段的產業(圖5.13),形成產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產業轉移還通過企業把轉移國和轉移對象國對同一產品的生產活動聯系起來,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與合作(圖5.14).
②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是處於哪些發展階段的產業和產品的哪些生產環節.
7. 說一說資源跨區調配和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①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發達國家(轉移國)原主導產業轉移後,可將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發展中國家(轉移對象國)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②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使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還可以通過企業將轉移國和轉移對象國對同一產品的生產活動聯系起來,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與合作。③改變區域地理環境:一方面可以改變區域地理景觀;另一方面導致環境污染的轉移和擴散,使轉移國的環境污染得到緩解,而使轉移對象國的環境污染加劇。④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轉移國就業機會減少;轉移對象國就業機會增加。 以西氣東輸為例分析跨區域資源能源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對輸出地區的影響:推動中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推動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2)對輸入地區的影響: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改善大氣環境;緩解交通壓力。(3)加強區際聯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資源優勢和東部的經濟、技術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4)對環境的影響: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沿線農村地區通過天然氣的推廣,減少植被破壞。
8. 地理題.我國為了促進區協調發展,探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模式,決定在右圖中沿江地區域建設產業轉
長江 唐古拉山
需要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