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地面積占我國陸地面積的33%,這對下列哪種產業發展尤為不利() A.旅遊業 B.采礦業 C.林業 D
我國地形復雜多襲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總面積的10%,山地佔3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我國山地面積廣大,山地由於受自然環境的限制,不太適合發展種植業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故選:D. |
『貳』 我國草原植被覆蓋面積
我國草原植被覆蓋面積為40%左右。
草原植被(grassland vegetation),是溫帶半濕潤地區向半乾旱地專區過渡的一種地帶性植屬被類型,由低溫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的植物群落。
草原植被,由低溫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時為旱生小半灌木)組成的植物群落。在歐亞大陸,草原植被自歐洲多瑙河下游起,呈連續的帶狀東伸,經羅馬尼亞、蘇聯和蒙古,直達中國,構成世界上最寬廣的草原帶;在北美洲,由南薩斯喀徹溫河始,沿經度方向南抵得克薩斯,形成南北走向的草原帶(Pra-irie);在南美洲,主要集中於阿根廷和烏拉圭,稱為潘帕斯群落(Pampas);在非洲主要分布於南部,面積很小。在草原植物中,旱生結構普遍存在,如葉面縮小、葉片內卷、氣孔下陷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發達,其郁閉程度常超過地上部分。多數植物根系分布較淺,集中在0~30厘米的土層中。植物的發育節律與氣候相適應,季相明顯。以營養繁殖為主。就生活型而言,以地面芽植物為主。雖然各地組成草原的植物種類差異很大,但針茅屬(Stipa)植物普遍,特別在歐亞草原植被中表現更為明顯。
『叄』 比爾蓋茨已購耕地比紐約面積大,他為何要購買這么多耕地
比爾蓋茨相信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吧,畢竟他是世界有名的富豪,是微軟集團的創始人相信我們現在大部分人用的電腦軟體系統很多都是微軟公司的吧。但是這個互聯網科技的大佬現在卻成為了全美最大的地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地產月刊報告,這位有著12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已經悄悄的在美國各地購買了將近24.2萬英畝的耕地,成為全美國最大的私人農田擁有者。多年來,比爾蓋茨一直在佛羅里達州和華盛頓州等地購買農地,到現在為止已經建立了橫跨美國18個州的大規模農田投資組合。
所以這也就不難解釋比爾蓋茨選擇農業作為投資發一個方向了,現在人類已經走過了工業時期,經過了信息時代的沖擊,我們正在向著更好更全面的時代前進,但是我們好好回想一下還有一個問題一直制約著我們向前發展,那就是農業,畢竟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個人可以不怎麼買衣服住的地方也沒必要那麼好出門也不一定非要坐車。但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吃飯,每天都要做。這也就不難理解比爾蓋茨為什麼買那麼多的耕地。
『肆』 園林景觀設計發展前景
城市園林綠化行業伴隨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而穩步成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城市園林綠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2001年以來中國園林綠地面積逐漸擴大。截至2011年底,中國擁有園林綠地面積245.27萬公頃,是2001年(94.7萬公頃)的2.59倍。同時,中國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也在逐步增長,2001-2012年的10年間增長了2倍多。2012年中國建成區綠地覆蓋面積達171.9萬公頃,同比增長6.64%。
在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穩步增長的同時,中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也呈逐年增長的態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城市園林綠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2-2005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長迅速,此後增速有所減緩,維持在5%-10%之間。2012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1.8平方米,是2001年的3.2倍。
以新加坡為例作為國際比較,我國園林行業發展空間十分巨大。新加坡是國際知名的「花園城市」,典型的地少人多。其地域狹小,土地面積648k平方米,人口386萬,人口密度高5965人/千平方米,但綠化面積卻很大,現有綠地7500h平方米。綠地率50%,綠化覆蓋率7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5平米,森林覆蓋率30%。
『伍』 比爾蓋茨成美國最大農田主,他購買的耕地是用來做什麼的
比爾蓋茨成美國最大農田主,他購買的耕地是有很多的用途的,擁有土地就相當於是擁有著賺錢的機會,一片土地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去開發和發展,也就是擁有一片土地,可以擁有很多種賺錢方式。
2021年1月8日,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不僅僅在財富上成為了第一,在擁有土地上也成為了第一名,比爾蓋茨是美國最大的一位農田擁有者,這位在全世界排名前列的超級大富豪已經在美國的各個地區購買了24.2萬英畝的耕地,總的耕地佔地面積達到979.3平方公里。這些土地,都是由比爾蓋茨私人擁有。
比爾蓋茨的成功不是憑空而來的,比爾蓋茨購買的大片耕地,在未來肯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陸』 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包括哪些內容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糧食生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產量增加,面積減少
,比重下降。全國糧食產量連續邁上40000萬噸(1984年40731萬噸)、45000萬噸
(1993年45649萬噸)和50000萬噸(1996年50454萬噸)三大台階。糧食播種面積,
1980年為117234千公頃(17.59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0.1,1990年為
113466千公頃(17.02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5,10年間面積減少3768千
公頃(5600多萬畝),比重下降3.6個百分點;2000年為108463千公頃(16.27億畝)
,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9.3,10年間面積又減少5000千公頃(7500萬畝),比重
下降7.2個百分點。
小麥生產發展呈現兩個特徵:一是產量增長更加迅速。全國小麥產量連續邁
上8000萬噸(1983年8139萬噸)、9000萬噸(1986年9004萬噸)、10000萬噸(1992年
10159萬噸)、11000萬噸(1996年11057萬噸)和12000萬噸(1997年12329萬噸)五個
台階。以1980年產量為100,1990年全國糧食產量指數為139,2000年為144,產量
最高的1998為160;而1990年小麥產量指數為178,2000年為180,產量最高的1997
年達223。由於小麥產量增長速度快於全部糧食產量增長速度,小麥在糧食產量中
的比重也出現上升,1980年為17.2,1990年為21.7,2000年為21.5。二是小麥播
種面積的發展呈現先升後降格局。全國小麥面積最高記錄出現在1991年,為30948
千公頃(4.64億畝)。以1991年為分水嶺,此前小麥面積有增有減,在波動中呈現
上升趨勢;此後小麥面積也是有增有減,在波動中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最近幾
年來北方春小麥和長江流域紅小麥面積下降較多。
糧食在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產量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和價格等政策
因素有利。80年代初期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連續大幅度提高糧食的政府收購
價格,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90年代以來逐步放鬆政府對生產的控制,引入市
場機制,提高政府收購價格,實行保護價收購政策,延長土地承包期,也激勵農
民發展糧食生產。二是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進步。雜交技術的推廣,優良品種的
不斷涌現,使糧食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糧食品種每更新換代一次,單產提高
10左右。農民已由世世代代自留種子,轉向使用商品種子。水稻旱育拋秧、小麥
精量播種、玉米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的推廣,也有助於糧食單產提高。1980年全
國糧食單產為2745公斤/公頃,小麥為1890公斤/公頃;1990年全國糧食單產為
3930公斤/公頃,小麥為3195公斤/公頃;2000年全國糧食單產為4261公斤/公頃,
小麥為為3738公斤/公頃。三是投入增加。除國家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外,農民
自身對糧食生產的投入也在增加。以化肥為例,全國化肥使用量,1980年為
1269.4萬噸(折純,下同),1990年為2590.3萬噸,10年增長了1320.9萬噸;2000
年為4146.3萬噸,10年間又增長了1574萬噸。約70的化肥用於糧食生產,糧食生
產對化肥等的使用已形成嚴重依賴。
二、糧食生產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
(一)品種和品質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專用產品快速發展。各地適應市場
需求,淘汰劣質品種,壓縮大路品種,發展優質專用產品。2000年全國優質專用
小麥面積比例達到17.5,比1998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從2001年夏收情況看,優
質專用小麥面積又比上年增加1300千公頃(2000萬畝),達到6000千公頃(9000萬畝
),佔小麥面積的比重提高到22.5。優質專用小麥品種的發展和商品率的提高,一
定程度上替代了進口。通過近年來的調整,適口性差、出米率低、市場滯銷的劣
質早秈稻種植面積大幅度壓縮,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水稻品質的整體
水平有較大提高。2001年全國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6000千公頃(2.5億畝),比1998
年增加8000千公頃(1.2億畝),優質稻占水稻總面積的比重已超過50。為解決玉米
越區種植、含水率高、品質較差問題,近幾年東北地區大力推廣生育期短、脫水
快的玉米品種,玉米種植區整體退出了一個積溫帶,含水量下降了10到15個百分
點,明顯提高了玉米的商品品質。同時,一些地區還因地制宜地發展飼料玉米、
加工專用玉米,初步改變了我國玉米品種結構單一的狀況,形成了飼用、食用和
加工專用玉米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主要糧食品種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按比較優勢組織糧食生產的格局正
逐步形成。以小麥為例,華北地區適宜小麥發展的優勢得到進一步揮,北京、天
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6省市小麥種植面積佔全國小麥總面積的比重從1990
年的42上升到1999年的45,提高3個百分點;同期,6省市小麥產量佔全國比重從
47上升到54,提高了7個百分點(見下表)。水稻、玉米等糧食品種也逐步向優勢產
區集中。同時,一些各具特色、各顯優勢的作物帶、產業帶逐步形成,我國東、
中、西三大區域農業發展開始出現合理分工。東部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的外
向型農業長足發展,目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中75來源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發揮
糧食生產優勢,逐步成為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西部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生
態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華北6省市在全國小麥生產中的地位
面積(千公頃) 佔全國比重(%) 產量(萬噸) 佔全國比重(%)
1990年 12783 42 4712 47
1999年 12852 45 6123 54
(三)以公司帶農戶的糧食生產組織形式正在形成。近幾年來,一些糧食加工
企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生產,不
僅使專用的優質原料有了穩定的供應渠道,而且還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在優化農業
結構中種什麼,為誰種的難題,從而走出了一條以加工帶動生產,以生產促進加
工的糧食生產和經營新體制,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例如,鄭州第二麵粉
廠按照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培育自己的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民發展優質
專用小麥生產。從1995年開始,該廠在河南省選擇條件比較適宜的近10個縣(區)
、29個鄉鎮,作為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基地,每年與當地農民簽訂購銷合同,確定
小麥品種和收購價格,提供種子和技術服務,引導和支持農民增加優質專用小麥
生產,取得明顯效果。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該廠分別收購優質專用
小麥600噸、2700噸、1.3萬噸和1.6萬噸,2000年超過6萬噸,呈逐年增長勢頭,
不僅較好地滿足了企業加工生產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
調整,優化了糧食生產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該廠已擁有13.3千公頃(20
多萬畝)的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基地,帶動3.6萬農戶發展優質小麥生產。又如,長
春大成實業集團通過定向育種、定向種植、定向收購,不僅為企業自身提供了優
質原料玉米,滿足加工需要,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途徑。該集團成立了
原料玉米基地公司,專門負責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基地鄉鎮政府與農民簽訂產銷
合同。從1998年開始,大成集團先後在全省35個鄉鎮建立原料玉米生產基地,面
積達86千公頃(129萬畝),種植農戶達5.9萬戶。其中,特用玉米基地8個,面積30
千公頃(45萬畝),種植農戶2.3萬戶;普通玉米基地27個,面積56千公頃(84萬畝)
,種植農戶3.6萬戶。湖南省在發展優質稻過程中,也採用了類似形式。
『柒』 村裡土地大面積撂荒,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法律沒有復對於撂荒農村土製地收回的規定,發包方不得因此強制收回土地。
但撂荒屬於違反承包合同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行為,發包方可依法《合同法》的規定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最高法院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的司法解釋
第六條因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或者因發包方收回承包方棄耕、撂荒的承包地產生的糾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發包方未將承包地另行發包,承包方請求返還承包地的,應予支持;
(二)發包方已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第三人,承包方以發包方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請求確認其所簽訂的承包合同無效、返還承包地並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但屬於承包方棄耕、撂荒情形的,對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前款第(二)項所稱的第三人,請求受益方補償其在承包地上的合理投入的,應予支持。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六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
『捌』 為什麼美國之前大力發展建築行業,近幾年卻慢慢變成大農村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非常厲害的,短短近百年的時間就把美國發展成了經濟第一大國。當然美國的城市也是非常的發達,到處都可以看到高樓大廈。
而且他們只有把農村和城市充分的利用起來,這樣才能更大化的利用國土面積。但是我覺得一個國家必須要城市和農村兩者結合起來發展,這樣發展空間才更大,如果只發展城市的話,那麼達到了飽和狀態就再也無法發展走了。
『玖』 海口的農業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海口市土地總面積.8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222萬人,下轄秀英、龍華、瓊山和美蘭等四個區和桂林洋、三江農場,共有22個鎮、249個村委會、2757個村民小組,鄉村總人口74.6萬人。全市耕地總面積72.3萬畝,其中水旱田39.6萬畝。有效灌溉農田面積27.47萬畝。
(五)農產品冷藏加工產業:有農產品加工企業830多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5家。主要以果蔬加工為主,形成了果菜產業鏈、文昌雞產業鏈、生豬產業鏈等三大產業鏈。我市還建設農產品冷藏保鮮庫36家,總庫容量6.38萬噸,為社會提供5000多個季節性的就業崗位。
(六)休閑農業產業:已建成休閑農業園區65家,其中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點24家;通過國家休閑農庄星級評定企業5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4家。休閑農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帶動了優質土特產、農產品加工製品、手工藝術品、交通運輸、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行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市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2016年接待旅遊體驗者約150萬人次,經營收入約1.2億元,直接從業人員3000餘人,從事與休閑農業相關的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約6000人,帶動農戶4500戶,戶均年增收1.2萬元。
『拾』 讀「我國地形面積比例圖」完成18~19題山地面積占我國陸地面積33%,這對下列哪種產業發展最為不利(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總面積的10%,山地佔3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我國山地面積廣大,山地由於受自然環境的限制,不太適合發展種植業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