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年中醫葯將如何發展
據報道,1月15日,抄2018年全國中醫葯工作襲會議召開,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和加強黨對中醫葯工作的領導,對標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中醫葯發展戰略。
進一步提升中醫葯的發展質量和水平。要建優扶強110個中醫醫療和科研高地,布局建設一批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提升和發揮中醫葯防病治病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和優勢。
2018年,中醫葯將步入重大歷史機遇最為集中的新時期,步入「五種資源」最能有效釋放和振興發展最為有利的新時期。我們相信,中醫葯事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❷ 葯食同源作為中醫葯在大健康領域發展的趨勢,究竟有利有弊
如果合理使用葯食同源的產品,那麼對於身體肯定是有利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葯食同源的產品,比如我們在超市裡常見的一些餅干之類的食品,雖然是食物,但在其中也有一些葯材添加的成分,看似非常健康。但是如果仔細看的話,這些食物中其中也有一些食品添加劑,長期吃的話對身體也沒什麼好處。隨著人們對於養生知識的關注,很多人開始注重保養,一些中葯產品以及保健品受到很多老百姓的青睞。
只有讓食物藉助葯物,而葯物藉助食物,才能使它發揮最大的營養價值,人們吃了以後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❸ 中醫葯產業發展未來的價值是什麼
中醫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和發掘古代密方驗方和臨床應用的添加方。(做成濃縮的丸劑,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醫葯走出國門,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讓世界人認識中國認識中醫葯,這就是價值,讓中醫葯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價值。(如青蒿素)
❹ 如何促進中醫葯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首先應清楚是哪類行業所在的企業,其次要有正確認識: 節能是指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它在美國稱為「環境產業」,在日本稱為「生態產業」或「生態商務」。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後的「第五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❺ 近年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在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方面印發的文件主要有哪些 至少6個文件
1942年,在復抗日戰爭的艱制苦時期,南京國民政府設置了全國性的體育節。
體育活動,對於增強人的體質,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體育活動的開展堪稱久遠。到了近代,特別是進入民國以後至抗日戰爭爆發前,隨著經濟的緩慢發展和西方體育活動方式和理論的逐步傳入,中國的體育活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各級學校中較普遍地開設了體育課,培養了一批師資和專門人才,民間曾建立了一批社團,組織過一些體育活動等,一度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然而,從北洋政府到南京國民政府,當時皆對此不予重視,絕少扶持,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曾頒布《國民體育法》,但實屬具文,從未認真實行,從而造成中國體育事業大大落後於世界水平的狀況,如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在所參加的項目中全部失利,僅靠武術表演挽回了一點面子。
❻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關於農村中醫葯工作的主要舉措是什麼
1、要將中醫葯工作納入縣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縣區政府年度工作目標,制定本縣區中醫葯事業發展規劃和協調機制,中醫葯事業費要實行財政預算單列,並佔全縣區衛生總事業費10%以上;
2、縣區衛生局要設立中醫葯工作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幹部,建立縣區中醫醫院、縣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中醫葯服務工作考核機制。
3、要充分發揮中醫葯在醫改中的作用,制定提高補償比例等鼓勵政策,引導參合農村居民選擇應用中醫葯服務。
4、縣級中醫院建設:醫院一級臨床科室要達到10個以上;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比例不低於60%;建立縣級中醫醫院基層指導長效機制,強化縣級中醫醫院與鄉鎮衛生院中醫葯業務協作,包括對口支援、雙向轉診等,並作為考核和評價縣級中醫醫院的重要指標。
5、鄉鎮衛生院要獨立設置中醫科,中醫類別醫師人數佔比不低於25%,要有基本中醫葯設備;要在健康檔案中記錄中醫體質辨識內容,能開展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不少於10種中醫葯適宜技術服務,並能開展中醫康復服務;同時,指導村衛生室業務。
6、注重人才培訓,農村中醫葯人才要注重培養中醫全科醫生,並引導農村西醫人員學習和運用中醫葯。以中醫葯知識與技能為主的鄉村醫生每兩年要接受100學時以上培訓;鼓勵中醫師承人員參加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7、建立中醫葯適宜技術推廣長效機制,分層分類對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推廣應用。農村醫療機構中醫葯適宜技術推廣覆蓋率要達到100%;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於4項中醫葯適宜技術;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於10項中醫葯適宜技術。
❼ 我國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如何
作為具有原創科技特點的產業領域,近年來,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迅速,中葯製造工業產值已近萬億規模。
肖偉為此表示憂心:「作為中醫葯的原創國,中成葯如果不能以葯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葯國際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中葯產業也只能處於全球天然葯物產業鏈的低端。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距離邁向全球葯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❽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背景
中醫來葯(民族醫葯)是中自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斗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葯工作,中醫葯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中醫葯事業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提出,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
❾ 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知識說明怎樣促進中醫葯發展
說明是以古典傳承的醫學為基礎,以當前疾病為依據。運用科學理論研究、創新促進中醫葯的發展。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