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眼查」是什麼
天眼查是由柳超博士領銜開發的商業安全工具。
天眼查構建完備的集數據採集、數據清洗、數據聚合、數據建模、數據產品化為一體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天眼查系列產品可以可視化呈現復雜的商業關系,還可以深度挖掘和分析相關數據,預警風險等。
天眼查收錄了全國超1.8億家社會實體信息(含企業、事業單位、基金會、學校、律所等),包含上市信息、企業背景、企業發展、司法風險、經營風險、經營狀況、知識產權等300多種數據維度,實現全量數據實時更新。
(1)秦皇島市蔬菜產業發展聯合社天眼擴展閱讀
2019年5月10日,天眼查獲央行企業徵信業務經營資質牌照。
據悉,此次為央行企業徵信備案通道關閉三年後首次重啟,獲得該牌照的企業僅三家,分別為中電聯(北京)徵信、愛信諾徵信及天眼查。其中,天眼查是本行業唯一獲得央行備案企業徵信資質的公司,也是目前136家備案企業中唯一一家只採用公開信息的大數據科技公司。
企業徵信牌照是由央行頒發的13種金融牌照之一,區別於個人徵信,企業徵信牌照是從事企業徵信業務所必需的准入資格,對數據質量(及時性、准確性)要求極高。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中旬至2018年11月,內資的備案企業徵信機構未有新增。事實上,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多家企業徵信機構備案被注銷。據不完全統計,相較於高峰期備案企業137家,已有20家企業注銷企業徵信業務備案。
② 中國蔬菜種質資源研究對世界蔬菜產業發展有什麼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中國起源中心是許多溫帶和亞熱帶作物的起源地。主要有大豆、筍用竹、山葯、甘露子、東亞大型蘿卜、根芥菜、牛蒡、荸薺、蓮、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大白菜、芥藍、烏塌菜、黃花菜、莧菜、韭、蔥、蕹菜、萵芛、茼蒿、食用菊花、紫蘇等。同時還是豇豆、甜瓜、南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有如此多的起源於中國的蔬菜,大大豐富了世界蔬菜種質資源寶庫中的蔬菜種類及其性狀的遺傳多樣性,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了中國豐富多樣的蔬菜種質資源對世界蔬菜產業發展的貢獻。正如德國人柏勒啟奈德(Bretschneider,1892)所指出的:世界各民族所種蔬菜及豆類,種類之多,未有逾於中國農民者。中國蔬菜業者不僅發掘、馴化和改進了起源於中國的蔬菜植物,也先後把其他起源中心傳入中國的蔬菜植物進行了馴化和改良(劉紅,1990)。
中國蔬菜中的芸薹屬白菜類蔬菜對豐富世界蔬菜種類的貢獻尤為明顯。芸薹是榨油和菜食兩用植物,自漢代已傳到日本,16世紀傳到歐洲。由它演化的白菜和大白菜,現今已為世界很多國家引種栽培,日本和韓國所培育和栽培的不同類型大白菜都源自中國。歐美栽培大白菜的記錄見於1800年。據日本學者研究,自唐代開始,陸續傳入日本的蔬菜種類有16種之多,除白菜類蔬菜外,還有蕪菁、大蒜、苦瓜、大豆、黃瓜、茄子等蔬菜。中國對東南亞蔬菜的開發,早在公元600年左右開始從中國傳入韭菜、芹菜等蔬菜(蔣先明,1987)。
自新中國建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際的蔬菜科技交流大大加強。僅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種質資源中期庫,1986—1998年向國外124個單位提供或交換種質就有722份次,為生產和科研的需要,進行了有效的交流(李錫香,2002)。
近年,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不少國外種子公司進入中國,除開展種子營銷業務外,還在中國購置土地,招聘蔬菜專業技術人員,就地開展育種和良種繁育工作,客觀上也起到推動和加速中國蔬菜種質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③ 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哪五大新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表示,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農村兩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資源市場的制約。
他說,提高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的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蔬菜種植的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優化,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培育蔬菜生產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大力加快蔬菜產業的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加快促進蔬菜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蔬菜的總產量超過了8億噸,種植面積達到3.3億畝,單產達到3280斤,人均佔有量達到1140斤。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生產的大國,蔬菜總產量占據世界的第一位。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④ 中國天眼取得重大成果,對我國發展有何影響
有利於我國天文學科技進一步發展,奠定我國在全球天文學領域內的領先地位。中國天眼自建設成功至今,服務機時已經超過5000餘個,發現諸多脈沖星的存在,而根據這些探測數據寫出的重要論文,也達到了幾十篇之多,這才只是中國天眼運行初期的一個小小成績,未來,中國天眼還將推動中國天文學的進一步發展,眾多的觀測數據,將與前期的理論知識進行一一對比與驗證,將起到一個互相推動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國天眼相關數據對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也將有利於集中科研資源,進一步發掘宇宙的奧秘。
一、有利於我國天文科學進一步發展。
前期由於我國沒有大型的觀測設備,所以很多天文學家在進行研究的時候,都是以理論為主,即使獲取到了相關數據,也是其他發達國家研究過後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天文學家的研究及天文學的發展,而此次中國天眼的重大成果,表明了我國已經有能力獲取到更豐富、更有用的天文資料,將大力推動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
更多中國天眼的巨大成果,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評論。
⑤ 中國蔬菜種質資源研究對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如前所說,中國豐富的蔬菜種質資源,包含了蔬菜的種、變種、類型和適合不同生態條件下生長繁衍的品種、名優蔬菜以及從國外引進的蔬菜種類和品種,它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為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尤其是近年來,中國蔬菜產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對於城鄉市場供應的繁榮、農村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的增收致富、產區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蔬菜種質資源改良和創新、良種選育、種子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同時,豐富多樣的蔬菜種質資源也是蔬菜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發展的基礎。近數十年來,通過各種途徑育成各種蔬菜新品種2000餘個,其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通過國家或省級鑒(認)定的蔬菜新品種1000餘個,它們之中通過雜種優勢育種育成一代雜種的蔬菜作物有27種。大白菜、甘藍、辣(甜)椒、黃瓜、番茄、西瓜、甜瓜等主要蔬菜和瓜類的主栽品種大部分已為一代雜種,一代雜種覆蓋率達30%~90%,其中大白菜、甘藍、西瓜達80%~90%。在一代雜種制種技術方面,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親和系選育技術日益完善,各種類型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尤其是甘藍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成功,使中國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利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蔬菜抗病育種成績顯著,質量育種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育種技術上,利用花葯培養技術育成了一批優良甜椒品種,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等蔬菜游離小孢子培養也獲得成功,並已育成了大白菜新品種;利用基因工程育成了耐貯藏、抗病毒的番茄品種(《蔬菜學》,2004)。上述蔬菜育種成果的取得,育種技術的進步,是與蔬菜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改良和創新的發展密不可分,也是與國外優異種質資源的引進和利用分不開的。
⑥ 賀州蔬菜產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味精7克,醬油8勺,白糖2克,白醋2克,蘇打1克,雞蛋5個,料酒8克,涼水3克,精鹽0克,賀州蔬菜產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