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據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版》目前鋰電權池已經廣泛應用於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與移動電源等消費電子產品中,但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還當屬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動力鋰電池,鋰電池領域投資興起與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放量密切相關。目前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採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源,動力電池成本約為純電動汽車成本的50%,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在國內普及與推廣,動力鋰電池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的放量行情中獲益良多。
鋰電池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的十年,但鋰電池安全與續航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依賴於鋰電池關鍵材料技術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家相繼出台動力電池與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有利於加強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鋰電池十年黃金發展可期。
Ⅱ 鋰離子電池行業前景怎樣,工作待遇高嗎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回前瞻》研答究顯示,我國手機產量呈現波動增長趨勢,2007年手機產量為6.06億台,到2012年產量增加到11.82億台,2013年1-10月,我國手機累計產量達到12億台。這主要是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購買力增強對手機需求的拉動所致。
從筆記本電腦產量來看,近幾年,我國筆記本電腦產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05年的4564.99萬台增長到2011年的24408.25萬台,年均復合增長率在32%以上。2012年,我國筆記本電腦產量為2.53億台,同比增長9.08%。2013年1-9月,全國筆記本電腦累計總產量1.81億台,同比增長6.16%。
前瞻網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分析報告認為,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快速增長是鋰電池產業擴張的主要動力,此外,近年來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等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發展較快,動力鋰電成為鋰電池的潛力領域。
Ⅲ 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怎麼樣 好不好
鋰離電池簡稱鋰電池作種新型儲能電池其優越特性已經逐步取代傳統回鉛酸電池等;
發展情況看答鋰電池目前處高速發展期特別我由於家發展純電汽車作我汽車產業策給予力扶持使鋰電池產企業數量及容量呈現爆發式增預計10-20力發展周期
供參考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Ⅳ 最近動力鋰離子電池很有發展前景,哪家企業正在研發
山東勁勝新能源科技,研發能力處於國際一流水平。
Ⅳ 鋰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鋰電池大致可分為兩類: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
鋰金屬電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錳為正極材料、金屬鋰或其合金金屬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可充電電池的第五代產品鋰金屬電池在1996年誕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電率和性能價格比均優於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一般是使用鋰合金金屬氧化物為正極材料、石墨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的電池。
鋰離子電池不含有金屬態的鋰,並且是可以充電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使用的都是鋰離子電池。
Ⅵ 如何推動鋰電產業的發展
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手機、電動車、電動工具、數碼相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快速發展,需要使用鋰離子電池的產品和場景也越來越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對應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為820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遠小於出貨量增速,主要系2014年以來動力電池價格保持年均20%左右的下滑速度,2018年底容量型動力電池均價為1.15~1.3元/Wh,較2017年底降幅超過20%。出貨量為65GWh,同比增長46%。由於鋰電池生產廠家在技術上的革新,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人們對鋰電池的需求仍會不斷增長,預計到2024年,我國鋰電池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2016-2024年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前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承接了全球市場的轉移,發展迅速;總體規模持續擴大,目前上下游聯動,產業鏈逐漸成熟;產業結構調整助推各地積極布局,國內龍頭企業加速崛起,「強者恆強」。
目前我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成為鋰離子電池產業的集聚區,由於高端鋰離子電池技術壁壘較高,未來以北京、江蘇、上海等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區域將在現有技術領先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高端電池材料的壟斷地位,並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性能要求的提升,優勢將更加明顯。
盡管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前景較好,制約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的瓶頸不容忽視。如在安全技術瓶頸方面,忽視安全結構設計,熱失控現象頻發;製造工藝達不到高質量產品要求,電池組一致性問題需完善;成本居高不下,材料核心技術待突破;標准體系缺失,亟待加快制修訂工作;市場秩序混亂,企業無序競爭嚴重;安全監管職責不到位,行業管理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綠色製造,智能製造剛剛起步,需要加快引導。
兩大規範文件亮點分析——重技術創新和智能、綠色製造
此前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和《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於2015年由工信部發布。本次修訂是在我國鋰電行業經過3年多時間發展和實踐的基礎上,兩個規範文件的首次修正。那麼,修訂有哪些亮點?
其中,新文件的一大亮點是由原先的重產能轉向重技術創新,刪減了2015年版本中對產能的要求,如電池年產能不低於1億瓦時,正、負極材料年產能均不低於2000噸等;新增了多條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如研發經費不低於當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3%,鼓勵企業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或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技術中心等。
新文件不但對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進行了重新規范,用詞也更科學准確。如「電池正負極材料中磁性異物及鋅、銅等金屬雜質的檢測能力」,用「磁性異物」替換了2015年版本中的「鐵」,符合行業對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的研發和利用。
第二大亮點是對生產企業檢測能力和質量管理要求的提高。「在檢測方面,新文件增加了企業應具有產品質量檢測能力,並對應達到的要求進行了明確規定。」孫偉說,如規定鋰離子電池製造企業應具有符合標准規定的電池循環壽命、高低溫放電等電性能檢測能力等,並對材料企業的檢測能力進行了規范。
如文件中,對電池正負極材料中磁性異物及鋅、銅等金屬雜質的檢測精度由「不低於1ppm」 升級為「不低於10ppb」,要求提高了上百倍。這不但是對檢測的要求,也強調了質量管理體系,比如要能識別生產過程中「磁性異物和金屬雜質超標」等。
第三大亮點是,新文件內容更科學、具體,特別是刪除了細枝末節的技術指標,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的內容。
新文件鼓勵企業「促進自動化裝備升級」,打造綠色供應鏈,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促進供應鏈中的利益相關方遵守行業標准與規范,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廢棄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體系;並鼓勵企業參照《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等要求,建設綠色工廠。特別對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重新規范,強化了先進設備對節能環保的作用。如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用能的設備;強調社會責任,鼓勵「履行社會責任,到貧困地區投資興」,這與國家的扶貧政策緊密相聯系。
規範文件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一直處於「優質產能不足」的狀態,如在動力電池領域,前十強之外的動力電池企業共計擁有約13%的市場需求量,但卻占據行業總產能的約55%,其中大部分屬於低端產能,其產能利用率僅約為10%,拉低了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指標。盡管本次出台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中,適用企業從事范圍中刨除了「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但是在2016年,動力電池在鋰離子電池產量中佔比為45.08%。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認為,繼鉛酸、鎳氫等技術更迭之後,目前鋰離子電池正在蓬勃發展,但我國近200家的動力電池企業規模也太過龐大,非常需要並購和整合。
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報顯示,我國中小電池企業出現了大幅度的虧損。新文件盡管沒有把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動力電池包括在內,但業內人士均認為,這必將會對車用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和規范產生影響。
「對於鋰離子電池行業來說,新文件對安全、智能製造等問題做了明確規范,這有助於鋰電池企業從無序競爭到有序競爭,健康發展。」孫偉說,由於規定的內容更具體,更具有可操作性,智能、綠色製造的概念更明確,這也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並在發展過程中「有章可循」。
Ⅶ 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的研究
上圖為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圖。其主要通過離子的遷移來實現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換,從而實現儲能和放電。鋰離子電池的單體電壓為鎳氫電池的3倍,並且
具有比能量密度相對較大、無記憶效應、充放電效率高、自放電率低、循環壽命長和無污染性等優點,因此,鋰離子電池成為了目前在純電動汽車上應用最廣泛的動
力電池。其中,以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因其能量密度可達到130Wh/kg-140Wh/kg,且充放電平台穩定、安全性能良好、低溫性
能和循環壽命較好2015年10月11日,在合肥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高峰論壇上,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院長黃雲輝也表示,磷酸鐵鋰電
池通過納米技術和富鋰技術等手段而應用,其實際能量密度將會大幅度提升,並且磷酸鐵鋰電池實現2元/瓦時以下的成本沒有問題。因此,以磷酸鋰鐵為代表的三
元材料電池,現在是目前純電動汽車主要的動力電源。
雖然鋰離子電池經過發展能量密度及其他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按照現在車輛油箱的位置大小,且電池重量符合車輛承載能力和軸荷分配要求,動力電
池比能量應達到
500-700Wh/kg。而目前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遠低於該值。因此目前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是制約鋰離子電池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
目前,為了突破能量密度低這個電池的瓶頸問題,國內外學者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在材料方面,而以硅基和錫基合金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通過這種材料的改進的鋰離子電池其理論的容量可分別高達4200Wh/kg和990Wh
/kg,完全能滿足純動力汽車動力電池能量的要求,但是硅基鋰離子電池由於充放電過程產生巨大材料體積膨脹效應,以及鋰在硅膜中擴散系數相對較小、電化學
性能顯著惡化;錫基合金負極材料電池理需解決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充放電循環性能差的問題,目前未能在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得到產業化。
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從制備技術和成組技術上進行突破。從電池的制備技術綜合考慮,採用納米技術制備來提高電池的性能,開發新型的納米材料。從成組技術
上考慮,可合理設計動力電池系統模塊化結構,減少由電池單體組成的電池組產生的性能衰減,減小電池組中電池單體一致性的影響;並且通過對實車上電池系統進
行能量管理,實現能量的進一步合理分配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對電池組的能量管理、充放電均衡、以及SOC估算等方面。在電池組能量管理研究方面,針對混合
動力電動汽車能量分配,國內外學者對電池組能量管理分配策略做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了功率跟隨控制策略、開關式控制策略、固定因子功率分配控制策略、模糊
控制策略等一系列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綜合以上分析,目前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採用的是鋰離子電池。其提高性能的主要的技術瓶頸在於進一步提高純電動汽車單體電池的性能水平,以及提升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的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