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體育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狀況
體育產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大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在各大行業總產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經進入了國內十大支柱產業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體育產業的總產值就高達4000億美元,並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著。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
中國體育市場的產業化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才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形態和較為完善的體育行業的制度,中國的體育廣告業、體育建築業、體育博彩業、體育旅遊業和體育用品業等具體行業也是在這個時期得以充分發展。
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出台了《1995—2010年體育產業發展綱要》,指出中國體育產業要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雖然目前中國體育行業的資產存量、人力資源狀況和資本增值效率在快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的體育產業尚處於發展階段,各個環節的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體育產業經營方面的經驗和模式,是中國體育產業快速成長的捷徑。例如,一度被媒體熱炒的貝克漢姆轉會西班牙皇家馬德里隊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運作,其經營手法之妙是體育產業化的經典之作。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其他產業相比較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已經構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1992年,為響應中央頒布的《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國家體委正式提出體育產業的概念。不僅將體育管理機構進行了較大的變化,成立了20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同時推出足球職業化的試點性改革,打開了中國體育產業改革的大門。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指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綱要規定的具體目標是到本世紀末,基本上形成以主體產業為基礎,多業並舉,多種所有制並存,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以本體市場為主體的體育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已趨清晰。基本包括競賽表演市場、健身娛樂市場、技術培訓與咨詢市場,體育無形資產市場、體育旅遊市場。
第二,體育產業開發的領域不斷擴展,體育產業的質量和產業效益逐步提高。
第三,社會投資辦產業的形式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符合現代體育制度的體育俱樂部、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
第四,確立和形成了保證體育事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化籌資機制。 隨著體育企業產業意識的提高,行業競爭的加劇,尤其是體育用品業競爭的加劇,國內的體育企業越來越重視對產業發展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改革和產業運營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體育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體育行業中的翹楚!
體育用品行業作為體育產業中比重最大、開放度與競爭度最高的領域,近年來保持了快速發展。2006~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器材及相關體育產品的製造和銷售)增加值逐年擴大,年均復合增長率17.63%,累計至2011年預計達到1760億元,占體育產業比重80%以上。中國也成為了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
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主席尾山基也看好中國體育市場前景。他在本屆體博會開幕式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中國成為了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器材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② 為了適應國內外體育旅遊的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由於起步較晚,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還遠不成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①目前對體育旅遊尚未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②對全國體育旅遊資源賦存狀況還不夠了解。③體育旅遊專業服務人員缺乏,尚無培訓標准。④體育與旅遊兩種社會活動的結合還不完善。⑤對體育旅遊的理論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根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體育旅遊發展對策。
1.兩大產業相互融合
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新興的產業門類。均為改革開放後20多年間發展起來,其中旅遊產業的發展要優於體育產業。但從整體上看,人們對二者的產業范圍,產業結構及產業定位均有很多爭議。同時,這二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各行其道,取有用處而用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充分發揮二者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場提供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服務產品,從而推動兩大產業的發展。
2.專業人才培養
作為服務產品的生產,其核心是專業服務人員的培養。而目前兩大產業內部均存在專業人才結構問題,體育產業內部缺乏懂得對客服務、組織活動、經營管理的人才,而旅遊產業內部缺乏掌握體育專項技能,熟悉體育器材的專業人才。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其實質上首先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兼備兩大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一點可借鑒國外教育經驗,在體育專業下設置休閑方向專業進行培養,或在旅遊休閑專業的教育中強化體育專項知識、技能的培養。同時,強化在兩大產業內從業人員相關知識的培養,對一些特殊崗位通過職業鑒定考核方能上崗。
3.產品體系構造
作為體育旅遊產品,滿足市場是綜合性的需要,其中包括康體健身、休閑療養、養性娛情等。
因此旅行社在開發體育旅遊產品時,必須搜索市場需求信息,考察本地體育旅遊資源分布情況,同相關的體育部門、民間組織、景區景點互相配合、互相合作,開發適銷對路的體育旅遊產品,在市場需求與資源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4.客源市場開拓
長期以來,人們談到體育就會想到競技體育,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人民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已從靜態的觀賞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從旅遊活動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旅遊者已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活動,而是趨向於各種可以參與其中的活動,其中體育活動就是選擇之一,這就是近年極限運動在旅遊業中廣泛出現的社會原因。同時,旅遊者的需求也不再是增長見識、愉悅身心,希望通過旅遊恢復身心,強壯身魄。綜上所述,體育旅遊是兩大產業客源市場共同需求的產物。因此,客源市場開拓也必須把握住這一特點,通過相應產品的開發和形象設計及營銷工作來吸引客源拓展市場。
5.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其中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群眾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自然風光奇特,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景觀眾多,旅遊業發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數民族在長期發展的歷史中形成的傳統體育項目形式奇特、內容典型、參與性強,這為體育旅遊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間,也為國內外遊客了解我國少數民族,豐富健身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從體育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避免民族的傳統文化流失;其次將其從體育活動的角度規范化,減少危險性;然後結合旅遊活動提供給旅遊者,讓其參與其中。
最後,應加強體育旅遊的理論及政策研究,解決體育旅遊的基本理論問題,如理論框架、概念群、范疇等,以支持制定體育旅遊統一規劃及管理的政策。
③ 如何解決我國體育產業與國外的差別
差別可大了!
國內:是為了奪金牌而發展的體育事業(這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情有關,需要向世界表明中國在各個方面都不落後,但殊不知金牌拿到了但是發展的方向錯了,造成絕大多數運動項目沒有國家的撥款就無法開展)運動員是都地方到省隊再到國家隊逐級培養,有些項目嘗試著走市場經濟,卻因為體制官僚化搞得不倫不類
國外:以市場效益來開展體育產業,非常商業化;說白了就是什麼賺錢做什麼,運動員從小在俱樂部培養,收入按照合同來分成
④ 國內外,比較知名的體育文化產業項目設計公司有哪些 請大蝦們.幫助! 謝謝!
武漢體育學院原名中南體育學院,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2001年之前,學校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院校,2001年9月改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學校擁有馬家莊校區(校本部)和藏龍島校區(分校)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375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各類室內室外運動場館及教學、訓練、實驗設施齊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並建有數字化圖書館和千兆校園網,圖書館藏書達80餘萬冊。 學校現設有8院2系3部2校等15個教學單位。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公共事業管理、應用心理、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新聞學(體育新聞方向)、經濟學(體育經濟學方向)、表演學(體育舞蹈方向)、現代教育技術、運動康復與健康、外語等14個本科專業和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運動醫學、產業經濟學、舞蹈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列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目前,全日制在校學生10000餘人,其中本科生近9000人,研究生700餘人。此外,舉辦了獨立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專家學者和知名教練員。專任教師、教練員中有教授60餘人,副教授200餘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3個,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12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津貼專家20人。 學校現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運動項目,其中體育教育訓練學被評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有國家體育總局和湖北省設立的研究、培訓基地8個。此外,學校還設立了4個研究所。學校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奧運攻關課題,以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獲得多項科技成果獎和國家發明專利。學校主辦的學術期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中文核心期刊)和《體育成人教育學刊》在全國具有較大的影響。 學校競技體育特色突出。漢城奧運會上,學生張香花一舉獲得1枚銀牌和1枚銅牌,結束了中國劃船項目與奧運會獎牌無緣的歷史,開創了體育院校學生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先河,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學校「體育事業貢獻獎」。 「十五」期間,學校學生共獲奧運會、世界盃、世錦賽、亞運會、亞洲杯、亞錦賽比賽金牌23枚、銀牌11枚、銅牌66枚,在兩屆全運會上獲金牌30枚、銀牌25枚、銅牌29枚,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6枚、銀牌2枚、銅牌3枚,培養出了像張香花、楊威、程菲、李珊珊等一批在奧運會和世界重大比賽中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 學校與國外和境外的近20多個教育、體育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並與全國近30個省市體育局和行業體協進行了廣泛的合作,並取得了實質性合作成果。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 「融體育、科技、人文教育於一體,集道德、文化、專業素質於一身」;學校奮斗目標是建設成為體育學科優勢明顯、相關學科協調發展、競技體育特色突出、科研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體育大學。
⑤ 國內外體育產業有哪些不同
首先是體復制不同。
國內制搞體育就是拼金牌,犧牲了很多人的全部生活,多年只做一件事--訓練。以至於不少人退役以後發現自己連起碼的生存技能都沒有,往往陷入困境。而這樣的做法也很難帶動全民體育健身。
國外的體育完全是商業運營的。不少運動員也另外有職業來養活自己(尤其是小眾的項目)。即便國家隊,也是在有重大賽事的時候才召集,平時還靠自己經營。正因如此,他們一直兼顧運動和營生,鮮有人在退役後陷入經濟上的絕境。而在民間,無論水平如何,大家也都積極鍛煉,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各種俱樂部比比皆是。
⑥ 未來十年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是
1.人工智慧 最近十年來,最火自的行業肯定是互聯網,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同時,移動互聯網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隨之引申出來一個「互聯網+」的概念,帶火了許多傳統的行業。那麼,在「互聯網+」之後,又有什麼相關概念會引起新一輪...
2.智能家居 隨著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年輕一代成家立業,智能家居也將成為有前景的行業。新一代年輕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要...
3.文化娛樂行業 多年以前,一部投資一億的好電影不一定能得到一億的票房,最近幾年,國內電影的...
⑦ 2008奧運會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現代奧運具有多元價值,它對主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給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喬治亞州帶來了51億美元的總效益;2000年悉尼奧運給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據著名投資機構高盛證券的分析,北京申辦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新世紀的前10年中國經濟仍將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奧運會作為工業化時代最有效的營銷媒介,它對加速主辦國工業化進程,促進該國經濟由工業化向後工業化時代的轉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很有代表性地說明了奧運會對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的國家經濟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在拉動舉辦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擴大就業等方面的作用,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主辦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中。無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對主辦國經濟發展環境、開放度、國家聲譽、形象和信譽度等方面的影響。從主辦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無形的影響往往比有形的影響更重要、更有價值。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新世紀前10年我國經濟將處在以結構調整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不僅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更要解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與發展問題,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完善、勞動力增長與就業困難的矛盾以及「入世」、經濟全球化對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的要求等。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辦奧運會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從申辦開始到奧運會結束,至少能在10年的時間內讓全民普遍關注。以北京為例,從1999年北京奧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奧運會圓滿結束,這10年將會出現前期的「人人盼奧運」和後期的「人人都是東道主,全民支持辦奧運」的祥和局面,而這10年正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主辦奧運會無疑將為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基本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的20多年我們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這一體制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在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不斷完善。擴大市場開放度除了市場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推動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來有意識地推動這一進程尤為重要。主辦奧運會即是一個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於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將會達到1323億元。這樣大的投資規模對國內外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奧運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設計水平、一流的工藝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標管理中絕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只有擴大市場開放度,按國際慣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的效益。最後,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冷戰結束以後,中國成為西方陣營竭力遏制和打壓的對象,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中,對中國的正面報導並不多,中國通過申辦和主辦奧運會,將使西方媒體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持續關注中國,並給予更多正面和客觀的報導。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國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另外,承辦奧運會還能使本國企業藉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奧運會為例,本屆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TOP贊助商24家
⑧ 國外健身行業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借鑒與啟示有哪些
國外健身行業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確實有借鑒的作用。我們的全民健身才起步。可以學習他們先進的經驗。
⑨ 體育產業國外、國內最早由誰提出來,什麼時間,如何定義的
國外
⑩ 休閑體育項目有哪些
休閑體育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開展的,項目形式不拘一格,對場地設施要求內不高,強調容娛樂休閑、運動樂趣、放鬆身心的體育活動
主要項目:休閑體育理論與方法、運動休閑事業管理、心理學、教育學、體育產業與經濟、體育俱樂部經營管理、體育市場營銷、高爾夫、時尚有氧運動、攀岩、戶外運動、體育舞蹈、民間體育、健身操舞等。
(10)外國體育產業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狹義上我們所說的的休閑體育指的是休閑體育專業,是社會體育專業的組成部分。但是休閑體育與社會體育並不是組成關系,而是一種交叉重疊關系。
一般來說休閑體育指人們在閑暇時間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和創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特點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動性等。對增進健康、強健體魄,預防疾病與康復,提高文化素養與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生活內容與加強人際關系,以及促進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休閑體育專業,是2007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而設立的新專業,休閑體育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專業的形成,既離不開體育學又離不開休閑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休閑學與體育學互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