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業轉型的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滕頭案例
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世博園區中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集中示範基地,將成為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街區改造範例。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策劃師唐子來說:「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館所展示的恰恰是世界產業轉型的一種模式。」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滕頭正好是在城鄉結合部,它適應發達地區、大都市郊區的農村發展,因為區位優勢明顯」。大都市外圍才有可能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在山區就要有另外的發展模式。滕頭發展的資源就是生態,故滕頭發展生態農業具有主動性,是一種較新型的新農村發展模式。
滕頭村現在發展並不是為了生產糧食了,而是發展創匯、精品、高效、生態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現代化農業。滕頭村全村直接從事農業勞動力總數已隆至8%,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以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為例,滕頭村村與日本大和種子種苗株式會社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優質蔬瓜種子種苗基地,開展優良品種雜交試種,並全部出口到日本,開創了寧波市種子種苗出口之先河。另外滕頭村還有其他農業公司,種植高標准、高品質的大蔥、小辣椒等出口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區和國家。
發展精品農業,滕頭村與浙江大學植物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聯姻,辦創「滕頭植物組織培養中心」,通過對植物快速繁殖、轉基因導入、脫毒培養等一系列高科技農業研究、示範,培育國內外優質、名貴花卉苗木。
在發展高效農業方面,滕頭村充分發揮30多年的花卉苗木栽培技術優勢,分別在省內外租憑土地,發展花卉苗木產業。至今,全村擁有花卉苗圃基地3萬多畝,各類品種數已達1000多種。
借著現代化農業和生態資源,滕頭投入巨資實施「藍天、碧水、綠地」三大工程,搞起了觀光旅遊和體驗農業。1998年,滕頭村成為全國最早收門票的村莊之一。滕頭建成了江南情園、農家樂、農民公園、盆景園等20多處生態景觀,營造了「花香日麗四季春,碧水漣漣勝桃源」的江南田園美景。滕頭村智慧地將農業和服務業結合起來,例如,滕頭引進種植了一種體型較大的南瓜,而這種南瓜並不是用來當糧食的,而是具有多種造型,是一種藝術南瓜。除了南瓜,城市人還能在滕頭還能體驗到草莓、葡萄、黃花梨、小青瓜、水果玉米、玫瑰花等的採摘。唐子來說:「這種由農業轉型為服務業了的發展模式,也是滕頭被選進世博案例展示的原因。」
『貳』 如何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實踐證明,推動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是國有企業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有效措施。
推動深度融合對國企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動深度融合是落實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要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只有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工作和戰鬥力,才能從根本上落實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發揮黨組織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把關定向作用。
推動深度融合是完善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發揮作用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持續深化,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地位作用、職責定位和工作方式都發生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
鞏固黨的領導地位,保證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迫切需要完善和創新黨建工作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相協調的體制機制,最終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
(2)農業局黨建產業轉型發展擴展閱讀
推動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融入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
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明確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公司法》和其他有關規定,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獨資、全資和控股企業章程,根據企業不同情況。
把黨組織的職責許可權、機構設置、運行機制、基礎保障等都寫入章程,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使黨組織成為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叄』 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推企業發展.國有
應該結合自身優勢,從三方面發揮作用,實現抓黨建促發展的目標,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維護企業和諧穩定。
一是強化凝心聚力功能,創新思想觀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將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凝聚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中。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平台,發揮黨員先進模範作用,尤其是管理團隊要以社會責任的高度來看待和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是強化資源整合功能,創新工作模式,拓寬企業轉型渠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黨組織要圍繞各自企業經濟工作,有效整合黨內外各種資源,合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提高黨員群眾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意識,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投身發展、服務發展的自覺性。全面推行黨組織和黨員分層分類管理,深化黨建帶群團組織建設工作,凝聚黨組織與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工作力量,積極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助推重點項目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拓展延伸基層黨組織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的視野和途徑。
三是強化企業文化功能,創新活動載體,提升企業發展軟實力。緊緊圍繞發展主題,越是關鍵時期,企業上下一心,樹立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通過「雙爭雙評」活動、開設黨課、百名黨員宣誓、進一步推進文明單位和學習型企業的創建等形式開展宣傳貫徹,加強個人修煉,倡導先進企業文化,把其作為凝聚人心、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措施,提升企業發展軟實力,奠定助推企業轉型升級的文化基礎。
『肆』 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在於從價值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在於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於創新要素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結構優化。
首先,要全面推動勞動力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與過去的勞動力結構相比較,我國現在每年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人才基礎。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把精英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體系,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工人。
其次,要推動資本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對於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來說,資本也有好壞之分,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投資不能形成對社會投資的「替代效應」,金融發展不能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攫取效應」。從財政資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提高全社會研發資金使用效率。從金融體系看,要發展「創新友好型」的金融體系,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資本要素引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
最後,要堅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要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壟斷,強化競爭和統一市場,使土地、礦產等稀缺的公共資源能夠成為產業升級的杠桿,而不是利益輸送的手段。
『伍』 什麼是產業轉型升級, 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產業轉型升級,定義為產業結構高級化,即向更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發展。
真正含義:產業轉型升級,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有技術升級、市場升級、管理升級等多個途徑。大部分的人員認為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改進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
但僅是技術升級,沒有市場的升級,就沒有圍繞顧客消費痛點的技術升級的路徑研究,所以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先是市場升級,找到「好賣的產品」,接下來才是企業價值鏈的升級。
(5)農業局黨建產業轉型發展擴展閱讀: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陸』 如何強化黨建引領,助推企業發展
應該結合自身優勢,從三方面發揮作用,實現抓黨建促發展的目標,推動轉型升級,維護和諧穩定。
一是強化凝心聚力功能,創新思想觀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將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凝聚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中。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發揮黨員先進模範作用,尤其是管理團隊要以社會責任的高度來看待和推動的轉型升級,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是強化資源整合功能,創新工作模式,拓寬轉型渠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黨組織要圍繞各自經濟工作,有效整合黨內外各種資源,合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提高黨員群眾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意識,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投身發展、服務發展的自覺性。全面推行黨組織和黨員分層分類管理,深化黨建帶群團組織建設工作,凝聚黨組織與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工作力量,積極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助推重點項目建設,在發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拓展延伸基層黨組織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的視野和途徑。
三是強化文化功能,創新活動載體,提升發展軟實力。緊緊圍繞發展主題,越是關鍵時期,上下一心,樹立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通過「雙爭雙評」活動、開設黨課、百名黨員宣誓、進一步推進文明單位和學習型的創建等形式開展宣傳貫徹,加強個人修煉,倡導先進文化,把其作為凝聚人心、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措施,提升發展軟實力,奠定助推轉型升級的文化基礎。
『柒』 如何發揮黨建 助推農村產業發展 作用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捌』 凝神聚力謀發展轉型升級強產業
昌樂縣人民政府
昌樂充分發揮資源和市場優勢,大力發展珠寶產業,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昌樂中國寶石城市場建成投入使用的面積50餘萬平方米,珠寶企業1200多家;交易額從2007年的10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400億元。昌樂珠寶產業已迅速成長為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珠寶產業基地。
火山
一、昌樂珠寶產業發展概況
18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給昌樂留下了百餘座遠古火山,生成了豐富獨特、遠近聞名的藍寶石。昌樂縣內藍寶石資源豐富,有礦面積達450多平方千米,儲量數十億克拉,是世界四大藍寶石礦區(泰國、斯里蘭卡、澳大利亞、中國昌樂)之一。與其他國家出產的藍寶石相比,昌樂藍寶石具有顏色深藍、顆粒大、晶體純凈、雙色性顯著、畫意寶石奇特、彩色寶石多等特點,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因此,昌樂被珠寶業界譽為「中國藍寶石之都」。
昌樂發現藍寶石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20世紀80年代末昌樂發現藍寶石,縣委、縣政府為快速發展當地經濟,採取了「有水快流」的發展政策,吸引了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的珠寶商雲集昌樂,與當地企業合作開采、加工、貿易,至90年代初,昌樂已成為國際藍寶石市場的重要貨源地。
1993年,縣委、縣政府適時調整產業政策,並立項建設珠寶交易市場——中國寶石城,有效促進了昌樂珠寶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昌樂已形成從藍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加工到批發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全縣珠寶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珠寶、飾品加工、銷售企業達2000多家,年加工寶石數千萬克拉、飾品數億枚、黃金上百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藍寶石、黃金加工交易中心。2011年,昌樂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藍寶石之都」稱號。
中國寶石城——萬國珠寶園
中國寶石城——億克拉國際寶石之都
二、主要成果
經過近5年(2007~2012年)的不懈努力和開發建設,昌樂珠寶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逐漸發展成為昌樂新的經濟增長點。
榮譽
1.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不可再生的藍寶石資源,昌樂縣委、縣政府適時調整產業政策。2002年,作出了對全縣藍寶石實行有計劃、有序開採的決定,並明確規定至少10年中不得復采。2011年,實行全面禁采,同時對境內藍寶石礦進行大規模勘探,勘探完成後,將根據現有儲量制定更為科學的開發規劃,通過從「有水快流」到「細水長流」這一思路的轉變,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實現昌樂珠寶產業可持續發展。
2.品牌建設成效明顯
近年來,我們以高端品牌創建為突破口,把珠寶產業作為二產來扶持、三產來培育,全力推動珠寶產業向高端邁進。目前,已培育起夢金園、藍天、嘉福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20多家,現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件,加工交易額突破400億元。中國寶石城也先後被評為「全國競爭力百強市場」、「中國珠寶藝術品十大品牌市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以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3.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自2007年開始,昌樂縣委、縣政府對中國寶石城市場進行大規模擴建。經過5年的改擴建,昌樂珠寶市場容量大幅度提高,市場營業面積從8萬平方米,猛增至近50萬平方米。市場珠寶企業從200多家增至1200多家,年加工交易額從100多億元增至400多億元。市場內大多數企業在全國各地都開設分店或連鎖加盟店,其中夢金園首飾已擁有連鎖加盟店1600多家。同時,珠寶產業產值、稅收均有較大增長,為昌樂經濟騰飛做出了貢獻。
4.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在加強物業、質檢、安保等服務的同時,結合寶石城市場特點,根據各珠寶企業的需要,創新服務理念,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例如,2010年我們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藍寶贏」寶石質押貸款業務,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012年我們又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推出面向消費者的珠寶消費貸款業務。據統計,2011年各金融機構對寶石城市場投放貸款達數億元。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三、發展珠寶產業的具體做法
1.科學規劃、分區建設
為滿足昌樂珠寶產業的發展需求,昌樂縣委、縣政府對中國寶石城市場進行了總體規劃,分寶石加工區、市場貿易區、綜合配套區三個區域進行擴建。中國寶石城建設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達260萬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額過千億元,將成為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國際珠寶商城,也是全國第一個AAAA級珠寶類旅遊購物城,更是昌樂的休閑娛樂、旅遊、購物不夜城。
2.大力培植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中國寶石城是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命名的國內唯一冠「中國」名稱的大型寶玉石首飾專業交易批發市場,市場內以藍寶石為特色,匯集鑽石、黃金、白銀、玉器、翡翠、珍珠、瑪瑙、水晶等在內的上千種珠寶產品。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培育品牌成為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昌樂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並取得重要進展。從加工技術到產品品質,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升級,中國寶石城市場經歷了從無品牌到有品牌的巨大轉變。
3.舉辦節會活動,擴大對外宣傳
為進一步擴大昌樂珠寶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堅持以寶石為媒、以節會交友。從2002年開始,依託豐富的藍寶石資源優勢,先後舉辦了11屆國際寶石節,搭建起了對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動了產業招商,促進了市場繁榮。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人民網等十幾家媒體先後對昌樂縣珠寶產業發展作了深度報道。2011年始,為進一步提升寶石節的規模和檔次,積極申辦中國(昌樂)國際寶石博覽會,進一步推動珠寶產業發展,提升昌樂城市品牌影響力。
4.完善配套設施,抓好企業服務
設立國家級黃金、珠寶鑽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昌樂檢測站,年鑒定珠寶玉石首飾達10餘萬件,嚴把珠寶飾品質量關;成立寶石城物業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服務制度,為市場內廣大珠寶企業提供了一站式物業服務;成立了藍寶石研究所,建立了珠寶電子交易信息平台,並在國內珠寶行業率先探索珠寶質押貸款業務,有力地推動了珠寶產業升級。目前,已有上百家珠寶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年交易額數十億元。
中國寶石城——立偉國際珠寶廣場夜景
中國寶石城——尚和國際寶石城
四、發展規劃
昌樂珠寶產業基地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成長過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國際化程度不夠高、市場文化建設尚需加強等。未來5年將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尋求突破。
1.擴大對外交流
首先要加大行業協會間交流,特別是要加強與中寶協及各地協會的交流合作;其次要加強與全國各珠寶產業基地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各產業基地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再次要擴大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為昌樂珠寶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契機。
2.實施人才戰略
介紹高校、科研院所到昌樂考察,並為企業牽線搭橋,加強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聯系,採取委託培養、短期培訓、人員招聘等多種方式,搭建良好的產、學、研、用協作平台。
3.加強文化建設
昌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商賈文化源,太公始封地」為主題的姜齊文化印證了昌樂是中國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以此為基點,將中國傳統玉文化和西方寶石文化有機融合,貫穿於珠寶市場發展整個過程,形成獨具特色的珠寶市場文化格局。配套建設超市、酒店、休閑美食場所等設施,搞好寶石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寶石文化氛圍,實現吃、住、游、購一體化。
4.科學規劃布局
高標准、高檔次搞好中國寶石城總體規劃、各項目詳細規劃和單體建築設計方案。合理設置分區,避免功能重復。規劃建設奇石、字畫、古玩、樂器、工藝品等專項物品展示銷售區及酒店、餐飲等配套服務區。
5.提升配套服務
成立三中心一公司,即檢測中心、遊客接待中心、市場服務中心和咨詢公司;在中國寶石城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質檢、物價、工商、金融、保險等與珠寶產業發展緊密聯系的部門和單位全部進駐;成立珠寶評估機構,做大做強藍寶石質押貸款業務;發揮藍寶石研究所作用,對藍寶石改色、新產品研發設計等進行攻關。
6.推進品牌建設
實施和推進品牌戰略,提升珠寶企業的品牌意識。通過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對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企業創建名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以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為中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使這些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具有較高品 牌度和競爭力。
7.與旅遊結合發展
制定昌樂火山·溫泉·寶石城整體旅遊發展規劃,吸引高端、時尚、具有先進旅遊理念的開發商參與旅遊區的投資開發建設,將昌樂打造成為以火山旅遊、寶石購物、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制定吸引旅行社和遊客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昌樂旅遊、購物、度假。
中國寶石城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玖』 淺談黨建如何引領綠色發展
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關鍵在於強化思想。
思想決定行動,要推進綠色發展,關鍵在於將綠色發展的理念根植於廣大黨員群眾心中。
2012年,上林縣確立了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的發展定位,並以創建先鋒示範縣為契機,深入開展扶貧攻堅黨旗紅,綠色發展爭先鋒和黨旗輝映團旗紅,共建綠色新上林等主題實踐活動。同時邀請專家教授到上林開辦顛覆傳統觀念,助推上林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等專題講座,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到浙江安吉等生態發展先進地區參觀學習,並通過舉辦中國旅遊日廣西主會場暨南寧後花園·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等大型活動,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為建設美麗上林和實現上林的永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切入點在於榜樣示範。
要讓廣大幹部群眾參與到推動綠色發展的活動中來,必須為他們樹立樣板,讓他們學有標桿,趕有方向。上林縣通過挖掘和培育綠色發展黨員先鋒,樹立了深山導遊人莫明文、有機栽培食用菌帶頭人韋翠蘭、林下養雞標兵覃先民等一批綠色發展致富的先鋒典型,打造了羅堪村黨總支部、排岜村黨支部、覃排社區黨總支部、下水源庄黨支部、江盧村黨總支部等一批助推綠色發展的先進基層組織,建立了大明山下水源生態旅遊基地、上林縣無公害優質稻種植基地、明山有機食用菌栽培基地等一批綠色發展示範基地,為全縣產業綠色發展樹立了新樣板新標桿。
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重點在於創新載體。
上林縣委書記尹建華同志指出:生態縣建設是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一種具體實踐和探索,貴在創新、重在實干。
2012年以來,上林縣在創建先鋒示範縣中,以構建先鋒示範體系為核心著力點,通過思想教育、榜樣帶動、典型示範等多措並舉,積極探索建立公司+支部+基地+農戶和項目+支部+農戶的新型綠色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支部建在綠色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綠色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綠色產業鏈上的生態黨建新格局,全力推進綠色產業健康發展,在扶貧開發、交通設施、工業園區、城鎮、生態旅遊五個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投資13億元的金蓮湖生態旅遊項目第一期基本建成;成功引進了企業投資40多億元的生態項目,開發建設龍母湖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雲里湖現代農業觀光園項目等;初步建成了桑蠶有機食用菌無公害農產品等一批低碳環保、帶動力強的生態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有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新途徑。
『拾』 如何使黨建工作融入轉型升級,融入經營管理,尤其融入員工心靈
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關鍵看你們是什麼樣的團隊,衛青喜歡和自己的士兵吃喝住都在一起,而霍去病則是喜歡將自己看成將帥,和士兵保持距離,兩種方式,同樣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