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第三產業發展特點

第三產業發展特點

發布時間:2021-01-17 16:37:59

① 介紹新加坡第三產業特點及原因

新加坡的經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從增長速度看,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已進入成熟成長階段。 回顧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 年,新加坡經濟處於 「自然成長期」,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其中 1960-1984 年間的 GDP 年均增速 為 9%,成為亞洲經濟的"四小龍"之一;1987-1997 年,新加坡經濟進入「穩定成 長期」;受亞洲金融風波的影響,新加坡經濟自 1997 年開始轉入「成長波動 期」,GDP 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 年為 8.5%、1998 年為-0.1%、1999 年為 6.9%、 2000 年為 10.3%、2001 年為-2%、2002 年為 2.2%、2003 年為 1.1%、2004 年為 5.2%、2005 年為 6.4%,經濟總體上處於緩慢增長。 2、從國民經濟的三次產業看,新加坡的經濟結構是三次產業極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稟賦的限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三農」(農業、農村、 農民)問題;為彌補先天不足,通過設立開發區,吸引外國投資者,大規模地推 進工業化運動;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發展第三產業。據測算,在 2005 年的新加 坡經濟總量中,第一產業占 0.1%,第二產業占 32%,第三產業占 67.9%。 3、從經濟成分看,新加坡的經濟主要由政府企業和跨國公司「兩條腿」支 撐。 新加坡雖然在建國之初就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但是,其政府基於自然壟斷、 市場失靈、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升級、國家宏觀調控、社會穩定和國民收入分配 等方面的考慮,採取全額投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和直接經營、派政府官員管 理等形式, 積極建立和大力發展政府企業。

② 第三產業為什麼有投資少的特點如何理解

第三產業抄投資小,迴流快,襲主要開支比較繁瑣。比如說,飯店,就是租個門店罷了,但是店生意起來以後,它需要服務員,刷碗工啊,後廚啊,所以說,投資比較小,最基礎的餐飲,流動餐位就可以做,一個雞蛋灌餅的攤位,一個月輕松過萬。

③ 第一、二、三產業的優缺點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咨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和水利業,公路、內河(湖)航道養護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④ 求考試答案:服務業的特點是什麼(重賞)

找的希望對你有用

【摘 要】: 本文介紹了07年服務行業的發展形勢,服務業各行業均實現較快的增長,第三產業增長速度逐季加快,服務業六大行業實現較快增長,服務業投資快速增長第三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在消費需求增長的拉動下,六大行業投資均有較快和快速甚至超高速的增長, 當前服務業發展中需要關注的問題為,服務業比重繼續下降,需要謹慎開放服務業市場,認識、體制與管理是制約服務業發展的三大突出問題。

【關鍵詞】: 服務業,消費需求,第三產業,行業投資

2007 年服務運行的基本特點表現為增長速度逐漸加快,在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的強勁拉動下,傳統服務業投資和現代服務投資均有較快和快速的增長。

從國家統計局已公布的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分析,全年國民經濟將實現持續、平穩、快速的增長。分季度分產業看:第一產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3631 億元,增長4.4%、上半年9470億元,增長4%、前三季度18207 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25552 億元,增長13.2%、上半年55454 億元,增長13.6%、前三季度83478 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21104 億元,增長9.9%、上半年41844 億元,增長10.6%,前三季度64358 億元,增長11%.

第三產業增長速度高於第一產業而低於第二產業。與第二產業相比,一季度增長9.9%,增長幅度低3.3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增長10.6%,低3 個百分點;第三季度增長11%,低2.5 個百分點。增長幅度的差距逐季縮減。

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有望達到234700億元,約增長11.2-11.4%,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將達到92430 億元,增長幅度在11.2-11.4%之間。

服務業六大行業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金融、房地產和其他服務業,均實現較快的增長。分行業看: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3476億元,增長10.5%,上半年6846 億元,增長10.7%,前三季度10741 億元,增長11%.

批發和零售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3837 億元,增長11.4%,上半年7569 億元,增長11.5%,前三季度11600 億元,增長11.2%.

住宿和餐飲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1268 億元,增長12.3%,上半年2515 億元,增長10.3%,前三季度3896 億元,增長9.5%.

金融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2016 億元,增長13.9%,上半年4215億元,增長16.4%,前三季度6417 億元,增長16.8%.

房地產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2790億元,增長7.9%,上半年5419億元,增長8.9%,前三季度8208 億元,增長13%.

其他服務業,一季度實現增加值7717 億元,增長8.2%,上半年15280 億元,增長8.9%,前三季度23496 億元,增長9.3%.其他服務業涵蓋的服務業種類繁多,主要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租賃和商務服務、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今年以來,該行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6.5% 以上,1/3強,居重要地位。

在六大行業中,金融業增長速度最快,增長16.8%,這與股權分置改革以來,證券資本市場的火爆及城鎮居民金融意識的覺醒有關。金融業的高增長應是可持續的。其次是房地產業,增長13%.城鎮化率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持續高增長,是房地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再次是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11.2% 和9.5%.

今年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8063.72 億元,增長24%,上半年完成投資24785.16 億元,增長24.6%,前三季度完成投資42787 億元,增長24%,增長速度稍有回落。第三產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總額的46.75%.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1493.35 億元,增長25.6%,上半年完成投資4586.11 億元,增長19.4%,前三季度完成投資8320.44億元,增長16.3%.其中的城市公共交通,分別增長71.8%、36.6% 和31%;航空運輸分別增長118.5%、51.9% 和29.4%.批發和零售業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273.47 億元,增長20.5%,上半年完成投資1012.21 億元,增長20.5%,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709.55億元,增長31.5%.

住宿和餐飲業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155.18 億元,增長31.2%,上半年完成投資533.91億元,增長43.5%,前三季度完成投資893.47億元,增長42.9%.

金融業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16.67 億元,增長26.6%,上半年完成投資49.96 億元,增長14.2%,前三季度完成投資76.6 億元,增長4.5%.

房地產業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3544 億元,增長26.9%,上半年完成投資9887 億元,增長28.5%,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6814 億元,增長30.3%.

其他服務業投資,一季度完成投資3229.48 億元,上半年完成投資11441.38 億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9632.06 億元。其中的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42.1%、62% 和43.3%;環境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38.8%、41.3%和48.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5.2%、26.2% 和23.2%.

服務業投資增長的特點是投資面廣,種類繁多,大項目少,小項目多。除去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屬於基礎設施投資外,其中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房地產和金融業,無不受消費需求增長的制約。

2007 年受消費需求的帶動,服務業六大行業投資增長普遍較快。前三名中又以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增長42.9%最快,批發和零售業投資增長次之31.5%,房地產業投資增長30%居於末位。投資增長的前三名與在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中的前四名基本相同,僅居於金融業之後。這說明,在強勁需求刺激之下,服務業各行業投資必須高增長以滿足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

自2006 年以來,第三產業比重出現連續下降的現象。2005 年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為12.5:47.5:40.2006 年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為11.7:48.9:39.9.第一產業比重微降0.8 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4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微降0.6 個百分點。呈現二、三、一型產業結構。

2007 年前三季度三次產業結構為10.97:50.27:38.76,保持二、三、一型產業結構。第一產業比重比2006 年繼續微降0.73 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繼續提高1.37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繼續微降0.6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第三產業比重將略有下降。

在第三產業比重下降的同時,第三產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也在下降。2007年一季度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5.4%,上半年佔53.8%,前三季度佔46.75%.上半年比一季度減少1.6 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則較大幅度減少7.05 個百分點。

對第三產業比重,即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和第三產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雙下降的現象值得認真關注。究其原因,既有轉變發展觀念的問題,也有統計不完整的問題,即現行的統計制度還不能比較准確的反映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

2007 年,中美兩國舉行了兩次經濟戰略對話。通過對話,美國要求我國開放金融市場。這就提出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問題。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服務業的特點是覆蓋面廣,種類繁多。金融業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金融業細分又包括銀行、證券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金融衍生物等。在這一領域,歐美國傢具有相應的優勢,而我國既缺乏相應的人才儲備,又缺乏防範金融風險的經驗,尤其是沒有防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經驗。對此,一是要求談判國對等開放本國的服務業市場,以保留我國金融企業將來進入的權利;二是注意謹慎、漸進式開放,以期盡量防範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

各地反映,在國家先後出台三個服務業政策性文件後,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確實有所提高,積極性在增強。然而,由於對服務業認識不深,缺乏抓服務業的工作經驗,對該如何抓,抓什麼的問題普遍感到困惑。

在放寬市場准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方面,很多行業的准入門檻和對外開放的控制權在國家,地方想放寬准入而沒有「令箭」。由於服務業涉及的部門較多,一些分管服務業工作的地方領導感到統領服務業發展的工作難度很大,很多問題需要一把手親自抓。事實也證明,在「一把手」親自抓服務業發展的地區,服務業發展的力度就大,成效就好。因此,在加快服務業發展上迫切需要解決認識、體制與管理三大問題。
----------------------------------------------------------------------

服務業概念在理論界尚有爭議。一般認為服務業即指生產和銷售服務商品的生產部門和企業的集合。
服務業的相關英語解釋
service: A service is something that the public needs, such as transport,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hospitals, or energy supplies, which is provided in a planned and organized way by the government or an official body.
Consumer Services: Consumer Services refers to the formulation, deformulation, technical consulting and testing of most consumer procts, such as food, herbs, beverages, drugs, vitamins, pharmaceuticals, cosmetics, hair procts, household cleaners, paints, plastics, metals, waxes, coatings, minerals, ceramic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plus water, indoor air quality testing, non-medical forensic testing and failure analysis.
在國民經濟核算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服務業視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包括除了農業、工業、建築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細分為1、農業,2、采礦業,3、製造業,4、電力、燃料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建築業等五大實物商品生產部門)之外的所有其它十五個產業部門。即,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3、批發和零售業
4、住宿和餐飲業
5、金融業
6、房地產業
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11、教育
12、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15、國際組織。
服務業與其它產業部門的基本區別是,服務業生產的是服務產品,服務產品具有非實物性、不可儲存性和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等特徵。
服務業和第三產業在日常應用上是有區別的。一般地,通過國民經濟具體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建築業等來描述國民經濟產業部門時,就採用「服務業」;通過國民經濟產業發展層次如第一次產業(簡稱第一產業,下同)、第二產業等描述國民經濟產業部門時,就採用「第三產業」。
需要說明的是:
1、服務業有服務產業和服務事業之分。以增值為目的提供服務產品的生產部門和企業集合叫服務產業;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服務產品的政府行為集合叫服務事業。
2、旅遊業不是嚴格意義上相對獨立的服務業部門。除旅行社活動隸屬於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下的服務業小類外,其它如旅遊設施建設、旅遊餐飲、旅遊住宿、旅遊購物、旅遊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等活動均分屬於其它產業部門范疇。這與流行使用概念有明顯差別。
[編輯本段]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機遇
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占不到40%,而在美國高達80%,印度也高達50%,「真正的機會在服務業,服務業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但是很多服務業比如金融服務是壟斷的,包括醫院、教育等,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可以適當放鬆服務業管制,增加投資機會。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54003.htm

⑤ 人才市場的發展特點

「人才隊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人才的素質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產業過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仍呈東強西弱態勢,我國人才資源配置正處於歷史性轉折過程中,這是現在我國內地人才發展最主要的特點。」李建鍾介紹。
一、第三產業人才有過度集中的趨勢
報告表明,我國人才產業分布的突出特點是,人才產業結構與國民經濟的產業布局分布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專技術人才數量明顯偏低,就業人員的學歷狀況急需改善。從三個產業的產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是15.3%、50.4%、34.3%;從就業人員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分別是50%、21%、29%,而中專技術人才的比例分別是5%、18%、77%,大專以上的學歷人才比例分別是1.2%、15.2%和83.6%,差異太大。這就意味著第三產業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時,人才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低於其他產業,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發展製造業大國的目標不相適應。
二、非公有制單位將是接收人才的絕對主力
報告指出,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的巨大變化,形成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局面,也帶來我國人才隊伍結構狀況的根本性變化。其突出表現是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和人才總量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持續下降。1996年,我國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包括公務員)為10949萬人,到2001年,僅為7409萬人,平均每年減少5%以上;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1999年以來減少了130萬,下降4%;黨政人才減少59萬,下降7%;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萬人,減少到2002年的212.3萬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與此同時,1994年-2003年,非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分別增長了29倍和3.4倍;非國有單位職工總數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佔全國職工總數的比例分別提高了23%和11%,報告預測,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非公有制用人單位將會成為我國人才就業的主要方向。
三、專業技術人才分布很不合理
這主要表現在:一、不同所有制單位人才分布不合理。佔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70%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主要分布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二、產業和行業分布需要調整。例如第三產業內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金融管理、房地產、商貿餐飲以及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人才比例偏低,這些都需要補充和加強。三、學科或專業分布機構不合理。教育、衛生、經濟、會計等類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以上,而工程技術專業技術人才僅占總數的18%。在從事研究與發展(R&D)的專業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現代醫葯、環保等類專業人才短缺。

⑥ 第三產業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諸如各類政府部門也屬於第三產業的范疇,簡言之,除第一第二產業外的所有行業統稱第三產業。

⑦ 第三產業與第一、二產業相比具有獨特的特點,這個特點是() A.只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不創造價值

C?

⑧ 第三產業的發展特點

1、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採取分類指導和突出重點的原則。
第三產業是一個龐雜的混合產業群。應根據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採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其中,應特別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門、基礎性產業和競爭性產業部門、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單位等方面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政策導向。科學地確定第三產業的行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並從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經營人才素質等方面綜合第三產業中的行業區域比較優勢,尋找和培養那些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作為發展重點。
2、第三產業的發展,要以城市和專業市場為載體。
城市往往是一個區域的商業、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產業相對集中;專業市場作為商品交換的場所,它的擴展本身就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專業市場的興起還會帶動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金融業務以及各類中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從浙江的實際出發,當前應特別重視通過城市化來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產業結構升級轉換方面,總的趨勢應堅持「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方針,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要強化中心市區的金融、貿易、信息、中介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功能。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中央商務區。
3、第三產業的發展,應堅持產業轉換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這就是:
(1)遵循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努力實現三大產業轉移的依次推進,使第三產業比重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水漲船高」。
(2)以二、三產業同步起飛為契機,縮短三大產業依次推進的過程,加速產業重心的變遷,實現第三產業的總量擴張和比重提高。
(3)跨越產業更替和轉換的梯度序列,以第三產業率先起飛的態勢(尤其是以商品市場為起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攜帶整個經濟的發展,從而把第三產業的發展定位在較高的起點上。應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實際,分別採取適合各自特點的產業轉移順序,以促進第三產業快速、高效的發展。
4、第三產業的發展,也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
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新興產業如網路服務業,本身就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電子計算機在第三產業的滲透最為廣泛,第三產業已成為擁有計算機最多的部門,由此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產業的服務領域,導致了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提高了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創造了全新的服務方式。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將從根本上改變第三產業的面貌和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為了實現「科技興三產」的基本方針,加大第三產業中的科技含量,必須明確科技長入第三產業的目標和重點。當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實現城市交通通信的現代化外,還要加快電子計算機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旅遊賓館、信息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以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
5、第三產業的發展,要重視國際服務貿易問題。
國際服務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它包括服務的出口和進口,涉及國際金融保險服務、通信視聽服務、交通運輸服務、旅遊觀光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租賃服務等十餘項通常項目。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大大快於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除了要繼續擴大遠洋運輸服務、涉外旅遊、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外,還要努力發展咨詢服務、計算機軟體服務、租賃服務以及綜合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從而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開放和外向發展。

⑨ 城市化各階段產業結構有什麼特點(經濟學

城市化產業結構抄的變化襲沒有一個異常不變的規律。因此我只能給你一個一般情況:首先,從歷史來看,城市大多由農村發展而來的,而推動農村發展為城市的動力就是手工業的產生。在城市發展之初,農業仍佔主體地位,而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大,進而出現的僱傭勞動力。此時工業出現萌芽,農業的地位下降。而隨著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會從中分離出來。此時,農業所佔的比重基本已經確定。工業會進一步發展,但比重會逐漸降低。第三產業的比重逐年增加。等到了城市成熟階段,三大產業的比重趨於穩定。農業一般不會超過10%。工業大概在20%-30%之間。第三產業佔60%以上。此時城市發展水平已經相當發達。 大體的規律就是從農業到工業在到第三產業。三種的比重在不短變化。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也有不少城市是從農業直接發展第三產業,通過第三產業再來帶動工業的發展。比如一些旅遊城市就是這樣。像:三亞 海口 在比如像國外的馬爾地夫。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

與第三產業發展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