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度:廣汽、一汽和比亞迪,豐田新能源布局的選擇題
馬自達在EV和PHEV技術開發及整車量產方面,嚴重落後於豐田、本田、三菱及日產。2016年早些時候,日本汽車技術工程師、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之父人見光夫再次向電動汽車開炮,「如果按照現在的發電方式進行計算,(從CO2減排的角度)電動汽車幾乎沒有意義」。2019年馬自達的社長丸本明表示,2020年在中國量產與長安合作推出的EV車型。此前,馬自達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於日美歐等地推出自主開發的EV汽車,而中國市場投放的車型與日美歐等不同。至2020年4月,馬自達在中國市場沒有量產採用長安或自由技術來源的EV車型和PHEV車型。
筆者有話說:
綜合豐田、本田、三菱、日產和馬自達,在日本本土、歐美及中國市場,採取的不同新能源整車研發、製造和銷售策略,這些日系品牌仍然在EV和PHEV技術的積累與整車量產方面,弱於本土品牌和美系品牌。
歸根結底,還是日系品牌基於日本國家戰略層面的「降低依賴海外進口的石化資源與化工原料的新能源技術路線」而來。節能效果顯著的HEV技術、徹底擺脫石化資源的燃料電池技術,成為符合日本國家安全和可大幅面推廣的能源發展方向。
而中國與日本完全不同的國家體制國家安全態勢、外交策略、儲備資源和工業狀態,使得EV和PHEV成為中國力推、且取代燃油車的技術路線與全力發展方向。這就從根本造成日系在日本和歐美市場量產的新能源車不符合中國市場實際使用需求。
而從2014年中國即完全對外公布至2020年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細則、技術和目標,日系、美系、德系、法系車廠可以很輕松的從公開渠道獲悉。但是,基於多種因素,除美系通用之外,其他車廠並未快速跟進,研發並量產符合中國標準的EV和PHEV車型。
在筆者此前撰寫的《深度:「兄弟鬩牆」之廣汽內部的爭斗》一中指出,同屬一家集團的廣汽豐田與廣汽傳祺,在各自渠道同時銷售差價數萬元的EV車型,並基於不同的績效考核與促銷手段,引發競相壓價的態勢,表現看是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商務政策導致,實則還是豐田以及整個日系車廠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決心和發展的預判能力導致。
未完待續,後文將會就2020年中日兩國地緣政治及意識形態差異,綜合研判豐田新能源全球發展拐點深度研判。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粟超&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