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包裝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我國包裝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我國包裝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現在已經建立起相當的生產規模,已經成為我國製造領域里重要的組成部分。2012-2017年,我國包裝行業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截止到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14003.16億元,同比增長2.47%。
目前,我國包裝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以紙包裝、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包裝印刷和包裝機械為主要產品的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中國包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基本滿足了國內消費和商品出口的需求,也為保護商品、方便物流、促進銷售、服務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包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② 我國發展綠色包裝產業有哪些途徑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即「五個統籌」)的指導方針和國民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精神,結合我國包裝產業實際,針對當前包裝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適應循環經濟需要,促進綠色包裝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4.1建立綠色包裝評價體系
綠色包裝(GreenPaekage)~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定義,我國《綠色包裝通則》國家標准中的定義是:為了環境保護與生命安全,合理利用資源,具備安全性、經濟性、適用性、和廢棄物可處理與再利用的包裝。《綠色包裝通則》國家標准由於操作性不強、缺少必要的評價方法標准,很難實施。國際上綠色包裝的評價原則是3R1D原則。即:Rece:減少材料消耗量;Reuse:回收再使用;Recycle:再循環處理,Degradable:包裝材料降解腐化,主要是針對包裝的生命周期進行分析時,對包裝生命過程的每個階段消耗的能量,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氣態、液態、固態)或有害物質的量,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因素,進行分段分析,綜合評價。在選擇包裝材料時,要充分考慮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盡可能選擇對環境友好的材料。在包裝材料選定後,按製造、加工、使用和廢棄物處理等過程中與環境有關的各種因素進行綠色評價。由於包裝行業是一個跨國別、跨地區、跨行業的特殊行業,它的特點是分散在各個領域、各種產業之中,因此,中國綠色包裝體系無論是對國內的商品包裝還是對進口的商品包裝,所執行的標准應當是一致的。
由於包裝材料是影響環境的主要因素,應根據包裝材料或包裝容器的種類、體積、重量是否可以復用、是否可以再循環及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等因素進行綠色評價,對國內的包裝生產者還要對其包裝製品的加工過程進行綠色評價。對進口商品使用木材、棉、麻等天然包裝材料要進行植物檢疫。對有疫情地區應要求出口商進行除害處理,並出具該國檢驗檢疫部門的有效證明。
我國目前生命周期評價法(LCA)在操作上還存在很大困難,如進行LCA從「搖籃到墳墓」,計算操作是一項非常復雜而繁瑣的工作,工作量和難度都相當大;LCA的中心環節——清單分析的數據收集困難;LCA的影響評價,需確定各種當量系數和權重,以及各類量之間的綱摺合也都十分困難。因此,目前開展LCA的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還不能普遍推行,需要有個相當長的准備過程。鑒於這種情況,為能及時推進綠色包裝的發展,我們可採取兩步走的辦法,先對綠色包裝實行分級,實行不同的分級評審標准。
AA級綠色包裝。指廢棄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質在規定限量范圍內且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對人體及環境不造成公害的適度包裝。AA級綠色包裝可利用LCA制訂認證標准或直接利用其清單分析和影響評價數據作為評價標准,並授予相應的IS014000I型、Ⅲ型環境標志。A級綠色包裝。指廢棄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質在規定限量范圍內的適度包裝。A級綠色包裝可根據其定義制定五條可操作指標即是否減量化,包裝材料含有毒有害成份是否超過標准,包裝製品上有無生產企業的「自我環境申明」,包裝製品能否重復利用或回收再生,包裝製品能否白行降解,凡符合指標則可授予單因素環境標志。
建立中國的綠色包裝評價體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對外,它涉及到我國的對外貿易法,檢驗檢疫條例,以及包裝法規等;對內,它涉及到包裝產品的製造、使用、回收和廢棄的整個過程。所有這些,既涉及技術問題又涉及法律、法規以及管理問題;既需要政府組織,又需要多個部門、行業及企業、公眾的參與。因此,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建立一個包括國家立法、部門監管、行業協調、企業實施、科研機構支持、公眾廣泛參與等多方面內容,並能夠有效運行的綠色包裝體系。建立綠色包裝評價體系,既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綠色包裝的成功經驗,吸取他們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制度及各種技術手段和運行機制,又要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求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拓展對外貿易的綠色包裝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
4.2完善法規制度,建立綠色包裝運行機制健全的法規和運行機制是節約包裝資源,防治包裝污染的重要保證,包裝物的取材、用量以及製造過程中的廢氣、污水排放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等都要依靠法律、制度和其他行政的、經濟的措施和手段來實現。
1)要加強法規建設。《環境保護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國家大法,為保護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證。但是,目前與其相配套的、結合行業實際的法規還很不完善。如《強制回收包裝物管理辦法》於2002年原中國包裝技術協會(現中國包裝聯合會)根據原國家經貿委的指示著手組織起草。起草小組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2003年8月草擬了《辦法》的初稿,但是由於原經貿委體制改革,沒能再繼續進行下去。現在隨著我國包裝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包裝用途越來越廣,包裝用量越來越大,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管理越來越顯重要。尤其在2005年7月6日《國務院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重點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要「研究實施節約包裝材料的政策措施」。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是節約包裝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建議抓緊重新組織力量,在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對原《辦法》草稿進行充實、調整,爭取早日頒布實施。
同時,要加強《包裝法》等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請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中國包裝聯合會配合,盡快組織起草班子開展起草工作,並請國家財政部門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21利用稅收杠桿調整企業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我國大多數包裝製造商和進口商只注重於企業的自身利益,很少主動考慮自然環境和公共的利益,在生產過程中習慣於利用原生材料,不習慣利用再生材料。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對循環經濟和綠色包裝的認識,增強節約經濟意識,推進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工作,建議徵收包裝污染稅。對包裝生產企業和使用包裝物的製造商和進口商,生產或進口的總量與包裝物回收數量之問的差額部分徵收環境污染稅,差額越大徵收的稅率越高。這種做法在國外早有先例,如義大利於1990年實施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法令,重點在液體包裝和塑料包裝,由包裝製造商和進口商組成半官方的回收組織負責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對於非降解塑料另徵收100里拉的回收稅。政府對未完成年指定回收利用指標的企業還要徵收附加稅。
3)明確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指標,建立全社會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機制。目前,大多數國家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都制定有明確的指標,如美國由聯邦政府制定總政策,各個州政府制定實施條例。他們早在1973年就公布了MIL—HDBK一742(軍用包裝材料廢棄物處理》。1993年由36個州立法通過了塑料回收標准。1994年全國已有100多項回收再生法律生效。
德國在法規上明確規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馬口鐵、鋁、紙板和塑料等包裝材料回收率必須達到80%;德國規定,2000年起生產商、進口商必須完成70%的廢舊包裝物回收率,2003年起包裝材料85%要循環使用;英國規定2000年起實施對60%的工業用品包裝物和35%家庭用品包裝物回收再處理利用。最近,歐盟委員會發出通知,要求所有成員國根據歐盟委員會新近修訂的關於提高包裝垃圾回收再利用率的指導性法律,制定出本國的相應政策,達到歐盟指導性法律提出的從2008年至2015年問將本國包裝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的回收目標。
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在各地建立起專門回收包裝廢棄物的網路系統,同時根據不同類別的包裝物對回收率和回收再利用率作出明確規定,既可以節省大量資源,又可以防治由於包裝廢棄物到處亂扔而產生的固體污染。這方面的回收標准及相關措施,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委託中國包裝聯合會制定,由中央政府頒布。執行情況,也可授權中國包裝聯合會監督、檢查,並負責對違規者進行處罰。
政府在制定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約束企業行為的同時,還要通過市場的、經濟的運行機制調動全民的「回收」積極性。最近《中國包裝報》登出一條消息。在治理「白色污染」中南京市寧溧路的麥德龍超市的收銀台前都懸掛著一個黃色的提示牌,牌上寫著「超市為您提供購物袋,小袋0-3元/個,大袋0.5元,個,關注環保,敬請反復使用此袋」。該超市實行付費提供塑料袋的做法可以有效約束顧客行為,促進塑料包裝袋的反復使用。如果這種做法借鑒到其他的包裝物上,群眾既可以從經濟利益的得失出發支持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工作,又可以養成關心環保、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
4.3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綠色包裝的研發工作。為了減輕包裝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各國圍繞包裝新材料的開發和製造工藝的「輕量化」、「薄壁化」進行了大量的潛心研究,並在有的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紙類包裝方面研究開發包裝用紙、紙板及瓦楞紙的優質輕量化技術、食品包裝用功能型專用紙板技術、復合紙袋的生產技術、氧氣和高氧化氫少污染的漂白紙漿技術、以無氯元素漂白紙漿為主要原料生產的一次性餐具專用紙板技術、天然綠色包裝材料的開發運用技術、瓦楞紙板與蜂窩夾芯紙板緩沖應用技術、紙漿模塑技術、無菌包裝技術等。
在塑料包裝方面研究開發完全降解塑料技術,水溶性包裝膜生產技術、廢聚酯(PET)包裝回收利用(化學法)技術、廢塑料油化技術、廢塑料生產高強度塑木復合材料技術、聚苯乙烯發泡材料的回收利用技術,用廢舊塑料生產包膜肥料技術,以及開發可復用聚酯(PET)瓶等。
在金屬容器和玻璃容器方面,主要是研究開發輕量化、薄壁化,以及能重復使用技術等。
在我國,綠色包裝技術的開發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由於目前企業的生產成本過大,利潤空間小,經濟效益差,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科技開發。而且新研發的材料價格比較高,製造商的生產成本會更大,對推廣運用的積極性不高,新材料、新工藝的產業化程度低,嚴重影響了綠色包裝的發展。建議國家建立綠色包裝研發專項基金,)支持科技創新工作,並建立獎勵機制,對積極推廣運用新材料、新技術的企業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鼓勵教學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積極研究開發和推廣運用綠色包裝的先進技術。
4.4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綠色包裝社會氛圍
包裝物的使用涉及到幹家萬戶,發展綠色包裝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配合。一度出現的月餅、營養品過度包裝現象固然有製造商和銷售商為取得更大的利潤而玩弄的手段,但消費者不成熟、不健康的消費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廣泛宣傳群眾,提高群眾對綠色包裝的認識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寓教於樂的其他方式,向群眾講明包裝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好處,不斷增強自覺性。特別是從娃娃抓起,在中、小學,幼兒園就要開展利廢為寶的教育和分投垃圾的生活小常識教育,讓他們從小就養成好的習慣。只有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綠色包裝的發展才會有牢固的社會基礎和重要保證。
綠色包裝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將在全社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對於整個包裝行業和其他相關行業來說,是一次觀念的大變革和技術的大革命。要求行業的全部環節、全部過程和全體人員都要參加。此外,技術、法律、管理、教育等相互有關聯的單位,也必須從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大局出發,按系統工程的方法去組織、管理和協調,形成一個政府領導、行業推動、企業參與、相關行業配合、民眾支持的格局,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群策群力,共同為落實循環經濟、節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綠色包裝事業作出貢獻。
③ 塑料包裝的產業發展
中國是世界包裝製造和消費大國,塑料包裝在包裝產業總產值中的比例已超過30%,成為包裝產業中的生力軍,在食品、飲料、日用品及工農業生產各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塑料包裝行業的包裝產品、包裝材料平穩增長,包裝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
2006年1-12月中國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7,615,57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2.83%;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55,288,976,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15%,實現累計利潤總額3,124,78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9%。
2007年1-12月我國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73,093,16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72%。
2008年1-10月我國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73,367,215,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1.48%。
塑料在硬質容器和軟包裝中的應用都會增加。在硬質容器方面,如塑料淺盤和塑料桶,由於可重復使用,長遠成本低於纖維板桶。塑料立式袋也有取代紙板盒之勢,作為干貨食品如預制谷類食品、醬等的容器。另外,由於塑料瓶具有質輕,耐碰撞的特點,被越來越多地用於果汁、水果飲料的包裝。在軟包裝方面,塑料製品中的小袋和薄膜,仍將在快餐食品和零售領域內大有用武之地。
塑料包裝上游相關機械
吹塑機 注塑機吸塑機壓塑機 發泡設備 塑料壓延機 塑料成型機 塑料擠出機 塑機輔機
塑料包裝下游主要用戶
塑料包裝現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食品、飲料、酒類、茶品、卷煙、醫葯、保健品、化妝品、小家電、服裝、玩具、體育用品等行業和產品包裝配套等行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行業。
④ 我國包裝設計行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包裝設計行業的發展現狀:
由於經濟發展的需求,利益促使,產品包裝進入 追求專「利屬潤銷售」的 「擴張價值式」 包裝。
對於名牌產品的包裝,過重講究品牌,無度提升價值。
而其他同行包裝外觀 盡追求 相仿 相似、品名插邊球,渾濁映象式 包裝設計 情況嚴重。
對於新品牌企業的產品外觀:包裝跟風、仿製情況也嚴重。
對於包裝的成本用料:大多過度包裝,虛吹產品檔次,功能誇大不實。
包裝設計行業的現狀 不是很健康,
期待回歸實用。未來應該向經濟 環保方向發展。
⑤ 包裝印刷行業怎麼樣啊狀態,競爭情況,行業前景,發展方向等 銷售好不好做
這個你可以上「紙引未來網」了解
⑥ 對未來中國包裝產業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我國乳品包裝機械發展現狀
在中國乳業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在大家都在圍繞奶源與市場和產業的各種爭論中,人們卻忽視了包裝機械技術這個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的發展。目前,我國的乳品包裝機械行業的發展存在以下一些矛盾:初級產品的低水平與終端產品的高安全性要求的矛盾,牛奶是一種高時效性食品,在加工包裝過程中必須保證終端產品各項微生物指標達到食品安全性的要求。我國的生鮮牛奶的微生物指標較之發達國家的指標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這就要求在牛乳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加工包裝裝備的技術性能,在保障終端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即從加工包裝流程的每道工序上,從裝備優良的技術狀態上都要加以保證。將可能由工藝裝備技術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然而各乳品企業為了做出自身產品的差異性優勢而爭奪市場,對原料奶進行人為的增稠、調香處理,改變了原料原有的加工工藝性,從而更加重了相關加工包裝裝備的技術責任。
⑦ 針對包裝行業管理的發展前景談談應該怎樣加強包裝行業管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包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紙質包裝應用廣泛,2014 年紙包裝行業產值為 3300 億元,占我國包裝總產值的
50%左右。紙包裝可分為瓦楞紙箱、紙袋、紙灌、紙桶以及特種紙包裝等,其中瓦楞紙箱的行業規模據估算為 1000 億左右,約占紙包裝行業產值的
30%,本文將從瓦楞紙箱包裝和特種紙包裝的角度分析行業的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包裝行業現狀:
1、中國紙包裝行業集中度低
瓦楞包裝行業由於進入門檻較低,中小生產廠眾多,形成了我國瓦楞包裝行業極度分散的行業格局。包括合興包裝、
山鷹紙業、北控清潔能源、紛美包裝、萬順股份、上海綠新、紫江企業、魯豐環保在內的 8 家上市公司,其合計市場佔有率僅為
8%左右。對比美國行業格局,2014 年美國排名前兩位的包裝公司國際紙業與 WestRock 市佔率分別達到 25%和 15%,行業 TOP 2
市場份額高達 40%。
箱板紙和瓦楞原紙是生產瓦楞紙板的主要原材料,約占紙箱企業主營成本的 70%。瓦楞包裝企業 EBITDA 對瓦楞原紙的價格彈性約為 0.9~1.1 之間,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企業盈利能力影響較大。
瓦楞包裝的上游造紙行業目前雖然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但是行業集中度高。玖龍紙業和理文紙業合計可佔全國市場份額的 50%以上,相對於集中度較低的瓦楞紙箱行業,造紙行業擁有著不容臵疑的議價能力。 當部分區域造紙廠出現減產或停產情形引起價格上漲趨勢時,其他紙企易形成攻守同盟推高紙產品價格,導致紙箱企業成本的增加。
⑧ 食品包裝行業有哪些發展趨勢
隨著集約化生產理念逐漸向食品領域滲透,食品的轉運、流通需要用到大量的包裝容器,而像版生鮮、熟食、外權賣等領域,更是由於對包裝容器有著極高的衛生要求,並且考慮到成本等問題,因此往往使用一次性塑料作為包裝材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目前我國包裝領域的產值已經接近萬億,假設一次性塑料食品包裝容器在其中的佔比達到10%,那也是一個近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也正是如此,目前我國一次性塑料食品包裝容器的生產廠家激增,並且在食品行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產能大有爆發之勢。
此外,綠色、環保、安全等市場需求的出現,也為一次性塑料食品包裝容器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不管是助劑還是原料,在熱穩定性、安全性方面都需要有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