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排名第幾
2018年廣東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統計排名第一
2. 2012版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對我國文化產業有哪些意義
長期以來,人們對文化和經濟之間關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層,常常把文化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手段,熱衷於「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把文化視為花錢的事業,甚至於認為文化建設是宣傳文化部門的事情,對文化發展採取漠不關心以至於規避的態度。
2003年,國家統計局會同宣傳文化部門開展了「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課題研究,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研究提出了我國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2005年課題組依據2004年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進行了統計驗證,獲得了較為完整、翔實的文化產業統計數據。2009年,國家統計局根據2008年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統計分析。從2010年起,文化產業統計已納入統計部門的經常性工作。
2004~2008年間,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為22%,其中法人單位的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為23.3%,高於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18.4%)近5個百分點,高於同期服務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價,19.4%)近4個百分點。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文化體制改革奉獻給全社會及宏觀管理部門的一份「厚禮」。
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傳承和傳播文化的載體,早已跨越了單一的紙張時代,文化載體的多元化、多樣性,把多業態的文化產業與製造業、旅遊業、建築裝飾業、信息業、包裝業等門類較多的相關產業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在文化資源的挖掘、保存、開發和利用以及文化產品和服務從生產到傳播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前端鏈接各類裝備製造業(如廣播電視、電影、演藝、考古、印刷等設備生產),後端對接各類電子設備製造業(如電視機、計算機、手機、閱讀器等終端設備生產),文化內容(如新聞、資訊、影視、動漫、游戲、演藝)已成為信息業、旅遊業的「血液」,以設計為核心的文化創意正在改造提升建築、裝飾、包裝等傳統產業,如果將民族文化元素或符號,經過創意設計植入建築、裝飾和包裝材料及旅遊紀念品,將會提高物質產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隨著立體視覺產業的興起,立體視頻的採集、製作、播映、顯示所需的攝像機、電視機、計算機、手機、銀幕等設備必然面臨更新換代,對製造業的拉動作用將是巨大的。一旦立體攝像機進入家庭,市場前景更為廣闊。
文化是無形的,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滲透於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化不再單純搭台,它要在推動經濟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3. 有誰有中國文化產業現在的具體統計數據
都在下面了,自己整理吧,希望對你有用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文化市場以「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娛樂市場、演出市場、音像市場、電影市場、網路文化市場、藝術品市場等組成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起以綜合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
到2007年底,全國文化系統登記注冊的文藝表演團體達4512個,藝術表演場所2070個,演出經紀機構1024個,文化娛樂場所82174家,藝術品經營機構1112家,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出租機構87137家,網吧13萬多家,其他文化經營單位11783家。文化市場形成多樣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品供給新格局和傳播快、覆蓋廣、容量大的文化產品流通新網路。
2007年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66.4億美元,其中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29.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7.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觀。
截至2007年底,中國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已達27.2萬家。文化產業日益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
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開拓出文化產業新的發展空間;新聞出版媒體「整體上市」,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技術進步醞釀突破,廣電和電信產業的融合穩步推進;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這些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宏觀總體形勢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機從美國發端並蔓延全球之際,到2008年底為止,中國文化產業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與感應最明顯的製造業特別是出口外向型企業相比,危機對文化企業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呈現集中爆發勢頭,對於一些堅持創新的文化企業來說,風暴雖然潛藏風險,但更蘊含機遇。
這次金融危機正好可以迫使中國下決心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會加速文化產業轉型的步伐。國家拉動內需、拉動消費、減少收入差別程度等政策的實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改革,都會直接推動文化消費,直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十一五」規劃已經把文化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確提出在五年內文化產業要實現年均15%的增長。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雲南、重慶、四川、河南、山西等諸多省、市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在規劃中都提出文化產業要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文化產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產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產業方面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後從消費角度看,文化產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4.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統計分類標准和體系是什麼
分類標準是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的前提和基礎。2004年,為規範文化產業的統計范圍,建立科學可行的文化產業統計,我國研究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並作為國家統計標准頒布實施。這也是文化產業分類標准首次亮相。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文化新業態不斷涌現並發展迅猛,日益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理應把這些新業態及時納入統計范圍。2017年6月30日,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正式頒布。同年8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文要求從2017年統計年報和2018年定期統計報表起統一使用新標准。「作為派生產業統計分類標准,客觀上需要根據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進行修訂。」殷國俊說。
5. 如何從國家統計局網站找到關於文化產業產值的數據
謝謝! ...你看看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的「統計數據」欄目中有沒有吧,或者到各地統計局的網站上找 ...
6. 請問能不能把各省2013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和產值發給我一份呢最近在寫論文,找數據找瘋了~~~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可以根據網路上搜索出的今年的數據,計算,進行修改的。
數據源:(是什麼)
研究區域描述:(如果你研究的是區域的話,要寫出研究區域你要研究的那一方面的發展概況)
數據處理方法:你用了什麼方法,仔細描繪,比如怎麼選取變數,有無修正參數或部分數據啦等等,怎麼檢驗你處理的方法是否恰當啦
怎麼查找論文數據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渠道獲得中國的數據。查找《中國統計年鑒》等是一個選擇,特別是在幾年前,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好多圖書館里都收藏《中國統計年鑒》等,翻出有你所需數據的那一頁,復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拿出紙和筆,把所需要的數據都抄寫下來。為了便於對這些數據做進一步的處理,接下來的工作可能有點枯燥:把你找的數據一個一個地輸入到電腦。當然,現在情況改善好多了,比如要查找2004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提供免費下載,網路一下可以找到。
如果你需要一應俱全的最新宏觀經濟數據,一個寶貴的來源是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進度統計數據》,網路一下可以找到。
如果想要從數據收集之日起的完整國民經濟核算資料,權威的來源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出版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1995)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96-2002)。在這兩本年鑒里,提供了核算中國GDP的詳實數據。特別是《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96-2002)提供了電子版,電子版數據不僅提供1996-2002年的詳實數據,還大致回溯了1952-1995年間的數據,非常好用。
如果你想要從數據收集之日起的較為完整的宏觀經濟數據,《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新中國55年統計資料匯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遺憾的是,它們都沒有提供電子版,但後者可以在中國資訊行下載。
另外,還有許多收費網站提供較為詳實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比如中國資訊行資料庫,,網路一下可以找到、中國經濟信息網 ,網路一下可以找到等。這些資料庫很方便,但如果你沒有登陸許可權,也只能夠「望梅止渴」了。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你想要的數據,下面的一個網站也許有用。人大經濟論壇 ,網路一下可以找到。 提供大量的可供下載的經濟學資源,而且還有許多有用的連接。當然,這是一個免費的網站,但下載某些資源時,說不定要求一定的所謂積分限制。
如何找美國的數據
由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政府印刷辦公室出版、經濟顧問委員會撰寫的《總統經濟報告》(Economic Report of President),提供了有關美國當前經濟形勢的描述和主要宏觀經濟變數數據。相當多的數據都可以追溯到1959年,甚至個別的可追溯到1929年。可能你已經留意到了,好多有關美國的圖形,都是採用《總統經濟報告》(2005)所附數據生成的。這些數據可以免費下載,網址是,網路一下可以找到。 。
如果需要一應俱全安的數據,一個寶貴的權威來源是,美國商務部統計局出版的《美國統計概要》(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相當一部分數據可以免費下載,,網路一下可以找到。
。
如果想獲得最近數據的詳細資料,一個不錯的選擇是,美國商務經濟分析局每月出版的《當代商業縱覽》(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網路一下可以找到。
如何找國外其它經濟體的數據
7. 2014年我國文化產業相關就職人數統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3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2013年末全國文化單位29.3萬個,比上年末減少0.31萬個;從業人員215.9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18萬人。其中,文化部門所屬單位6.47萬個,增加728個;從業人員64.19萬人,增加2.61萬人。
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405/t20140516_30294.html
2014年的要等到2015年六七月份甚至八九月才能出來。
希望可以幫助你!
8. 文化產業統計主要關注哪些經濟指標
既然你做「文化產業統計」,我想一定是統計系統下發有這方面的文件,那其中一定有統計口徑和統計范圍的說明,「關注哪些經濟指標」就在這裡面找。我想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從業人員數,相關單位個數,營業收入,創造產值,擁有資產等等。
9. 如何做好文化產業統計
建立高效文化產業統計調查工作機制。文化產業的主體是與文化相關的各級主管部門和單位,應充分利用宣傳部門的牽頭作用,提高認識,讓各部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配合,順利、准確、及時報送相關數據,對部門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建立工作責任機制,充分整合資源,建立暢通的信息交流機制,重視和積極支持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為文化產業統計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三經普為契機充實文化及相關產業單位名錄。單位名錄是文化產業統計的基礎,抓住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有利時機,對普查採集到的全部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和產業活動單位的文化活動屬性進行甄別,對其中確認為文化及相關產業的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以及其他法人單位所屬的具有文化活動屬性的產業活動單位進行認定標識,生成文化及相關產業調查單位庫,把文化及相關產業調查單位庫建設工作做好做實。同時,建立文化產業統計質量控制和評估辦法,規範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加強統計過程管理,切實保證數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