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核桃產業發展

中國核桃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7 03:23:06

① 山西核桃產業發展概況規模、產值、產業鏈情況

2008年核桃產量噸排名
1 雲南 148664 21.57
2 四川 147024 20.54
3 山西 78664 11.45
4 陝西 68283 10
5 河北 34886 9.01
6 甘肅 32180 5.23
7 新疆 31080 4.67
8 河南專 30242 4.44
9 北京 21256 2.98
10 遼寧 16066 2.47
11 山東 14889 2.29
12 貴州 14448 2.15
13 湖南 6072 0.87
14 重慶 3968 0.57
15 湖北 3857 0.56
16 吉林 2788 0.42
17 西藏屬 1498 0.23
18 天津 657 0.1
19 江西 502 0.07
20 廣西 346 0.06

② 在廣西省河池市發展農業怎麼樣

可以發展特色農業,宜州、環江等縣土地面積較寬,都安、宜州人員比較充足。

③ 和訊網憑盈利模式僅是單純的廣告收入么有像百度似的「競價」,或者其他營業收入么 希望解答,謝謝。

你好
和訊沒有競價, 對於競價廣告,一般只出現在 搜索引擎,因為涉及排名,回誰的出價高誰的排名就高。
它的答其他收入應該還有,金融產品的銷售(比如 股票軟體, 股票咨詢服務,金融數據的提供),大多數財經網站的盈利都是這樣的,比如上市的 東方財富網

④ 雲龍桑的種植利潤

雲龍縣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屬滇西瀾滄江縱谷區,總面積4400.95平方千米,山區面積佔98.6%,轄4鎮7鄉86個村(含社區)。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海拔高差2933米,年均氣溫15.9℃,年平均日照2114.9小時,年降雨量729.5毫米,為大陸性副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明顯,具有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森林覆蓋率達64.2%。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20.3人,其中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為17.7萬人,佔87.17%。雲龍是一個集山區、民族、偏遠、貧困人口多的國家重點扶持縣,由於經濟總量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口素質偏低,存在著加快發展的客觀劣勢,但也有氣候、山地、河流、礦產、林果、勞動力等潛在的資源優勢,我縣根據地區的資源優勢,在加快水電、礦冶、建材等工業產業發展同時,著力培植畜牧、林果等特色農業,穩步增加農民的收入,目前,全縣泡核桃種植已經達到52.4萬畝,人均達2.5畝,乾果產量達1.7萬噸,年產值達1億多元,成為多數鄉鎮農民最穩定、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出現了許多年核桃銷售收入上萬元的農戶,部分農戶收入已經突破10萬元,小小核桃已成為覆蓋全縣、發展最快、價格最穩、最具潛力的經濟林果,成為雲龍山區新農村建設最穩定的產業支撐。我們縣發展核桃產業主要做法是:一、政府引導,規劃先行,典型示範,規模發展縣域經濟要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基礎,要加快農民增收步伐,必須要有穩定的產業支撐。雲龍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形成穩定的產業群,財政增長、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核桃是雲龍縣傳統的大宗農產品,雲龍是雲南大泡核桃的發源地、主產區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其果品以個大、殼薄、仁白、味香而聞名於世,雲龍的自然氣候十分適合核桃的種植,而且具有大規模發展的潛在資源優勢,長期以來,雲龍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將它作為縣內主要發展項目來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列為雲南省10個核桃重點基地縣之一發展,八十年代是縣上綠色工程的主要項目,九十年代先後列入省列乾果核桃基地、州列核桃基地、林業以工代賑核桃基地和綠色扶貧攻堅基地等項目扶持實施。「十·五」期間,雲龍縣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開發力度,將核桃為主的林果業作為全縣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作為全縣解決「三農」問題的首選項目、作為全縣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大力發展,短短幾年間,穩步發展了30多萬畝,從而達到現在50多萬畝的規模。在實施產業化開發的過程中,採取政府引導、規劃先行、典型示範、穩步發展方式進行,明確縣、鄉、村的責任,建立了政府負責引導實施、人大負責監督的管理機制,由林業部門制定以村、社為單位的實施方案,統一技術規程,建立縣級1000畝、鄉級500畝、村級200畝的標准示範樣板,分年度穩步實施。二、政府扶持,農戶實施,自我管理,自我受益雲龍縣在發展核桃產業的過程中,根據當前的農村的家庭經營方式,採取縣、鄉、村統一規劃,以戶為單位,區域開發,適度規模,連片種植,運用行政手段推行同一的技術規程,縣財政每年納入預算的核桃產業發展專項經費達100萬元,林業規費、育林基金等收入納入核桃基地建設,縣金融部門核桃產業發展戶予以貸款支持。實行縣機部門掛鉤包村的責任制,將核桃種植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在農戶實施過程中,堅持「自力更生為主,政府補助扶持為輔」的原則,種植中禁止毀林造林和荒灘造林,在適宜區進行林糧間作,由政府無償提供優質的苗木,為確保苗木質量,成立了全縣的苗圃中心,實行苗木質量終身負責制,根據誰種植、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由農戶分戶實施,自我管理,自我收益,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核桃產業良性發展。三、培養農產品經紀人,發展農村新經濟組織,帶動產業的開發根據核桃產業持續發展的需要,我縣從幾年前開始培訓農村經紀人,建立農村新經濟組織,目前已經成立泡核桃合作組織多個,培訓了農村經紀人200多人,為搞活泡核桃加工流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還扶持和引進了多家泡核桃加工龍頭企業,就地實現泡核桃的轉化和產品的升級,拉長了產業鏈。四、泡核桃已經成為雲龍縣新農村建設最穩定的產業支撐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雲龍山區村村寨寨都有泡核桃的種植,種植面積從「九五」末的17.5萬畝發展到50萬畝的規模,產值從2000萬元上升到現在的1億多元,而且呈逐年大幅上升的趨勢,核桃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趨顯現,一業興則百業旺,農民收入穩定增加,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現在的核桃主產區,家家戶戶蓋起了新瓦房,挖通了公路,通了電,看上了電視,通了無線電話。由於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的原因,縣鄉村培養了一批學科技懂科技的基層幹部,山村也涌現了一大批科技致富能手,出現一大批專門跑市場的經紀人和搞運輸的個體戶,為山區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增強了發展的後勁。核桃產業大發展,逐步改變著山區農民陳舊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人們有了的政治訴求和更高的生活要求,更加重視教育的投入和衛生條件改善,小小核桃為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五、今後核桃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1、目標:到「十一五」末,發展到70萬畝,到2020年發展到100萬畝以上,年產值超過20億元,使核桃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2、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合理進行土地的流轉,讓集約化經營成為可能,鼓勵社會人士和機關幹部發展綠色產業。3、引導和扶持農村新經濟組織,按照「民、民管、民營、民受益」原則加強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對生產、加工、購銷等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協調市場和農戶、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4、扶持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的就地轉化和升值,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聯動千家萬戶,形成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產業發展格局,提高市場的競爭力。5、加快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和專業交易市場的建設,積極推行標准化生產,打造同一品牌,建成幾個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中轉中心,不斷提高雲龍核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⑤ 雲龍泡核桃的運輸情況

雲龍縣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屬滇西瀾滄江縱谷區,總面積4400.95平方千米,山區面積佔98.6%,轄4鎮7鄉86個村(含社區)。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海拔高差2933米,年均氣溫15.9℃,年平均日照2114.9小時,年降雨量729.5毫米,為大陸性副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明顯,具有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森林覆蓋率達64.2%。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20.3人,其中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為17.7萬人,佔87.17%。
雲龍是一個集山區、民族、偏遠、貧困人口多的國家重點扶持縣,由於經濟總量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口素質偏低,存在著加快發展的客觀劣勢,但也有氣候、山地、河流、礦產、林果、勞動力等潛在的資源優勢,我縣根據地區的資源優勢,在加快水電、礦冶、建材等工業產業發展同時,著力培植畜牧、林果等特色農業,穩步增加農民的收入,目前,全縣泡核桃種植已經達到52.4萬畝,人均達2.5畝,乾果產量達1.7萬噸,年產值達1億多元,成為多數鄉鎮農民最穩定、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出現了許多年核桃銷售收入上萬元的農戶,部分農戶收入已經突破10萬元,小小核桃已成為覆蓋全縣、發展最快、價格最穩、最具潛力的經濟林果,成為雲龍山區新農村建設最穩定的產業支撐。我們縣發展核桃產業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引導,規劃先行,典型示範,規模發展
縣域經濟要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基礎,要加快農民增收步伐,必須要有穩定的產業支撐。雲龍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形成穩定的產業群,財政增長、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核桃是雲龍縣傳統的大宗農產品,雲龍是雲南大泡核桃的發源地、主產區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其果品以個大、殼薄、仁白、味香而聞名於世,雲龍的自然氣候十分適合核桃的種植,而且具有大規模發展的潛在資源優勢,長期以來,雲龍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將它作為縣內主要發展項目來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列為雲南省10個核桃重點基地縣之一發展,八十年代是縣上綠色工程的主要項目,九十年代先後列入省列乾果核桃基地、州列核桃基地、林業以工代賑核桃基地和綠色扶貧攻堅基地等項目扶持實施。「十·五」期間,雲龍縣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開發力度,將核桃為主的林果業作為全縣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作為全縣解決「三農」問題的首選項目、作為全縣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大力發展,短短幾年間,穩步發展了30多萬畝,從而達到現在50多萬畝的規模。在實施產業化開發的過程中,採取政府引導、規劃先行、典型示範、穩步發展方式進行,明確縣、鄉、村的責任,建立了政府負責引導實施、人大負責監督的管理機制,由林業部門制定以村、社為單位的實施方案,統一技術規程,建立縣級1000畝、鄉級500畝、村級200畝的標准示範樣板,分年度穩步實施。
二、政府扶持,農戶實施,自我管理,自我受益
雲龍縣在發展核桃產業的過程中,根據當前的農村的家庭經營方式,採取縣、鄉、村統一規劃,以戶為單位,區域開發,適度規模,連片種植,運用行政手段推行同一的技術規程,縣財政每年納入預算的核桃產業發展專項經費達100萬元,林業規費、育林基金等收入納入核桃基地建設,縣金融部門核桃產業發展戶予以貸款支持。實行縣機部門掛鉤包村的責任制,將核桃種植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在農戶實施過程中,堅持「自力更生為主,政府補助扶持為輔」的原則,種植中禁止毀林造林和荒灘造林,在適宜區進行林糧間作,由政府無償提供優質的苗木,為確保苗木質量,成立了全縣的苗圃中心,實行苗木質量終身負責制,根據誰種植、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由農戶分戶實施,自我管理,自我收益,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核桃產業良性發展。
三、培養農產品經紀人,發展農村新經濟組織,帶動產業的開發
根據核桃產業持續發展的需要,我縣從幾年前開始培訓農村經紀人,建立農村新經濟組織,目前已經成立泡核桃合作組織多個,培訓了農村經紀人200多人,為搞活泡核桃加工流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還扶持和引進了多家泡核桃加工龍頭企業,就地實現泡核桃的轉化和產品的升級,拉長了產業鏈。
四、泡核桃已經成為雲龍縣新農村建設最穩定的產業支撐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雲龍山區村村寨寨都有泡核桃的種植,種植面積從「九五」末的17.5萬畝發展到50萬畝的規模,產值從2000萬元上升到現在的1億多元,而且呈逐年大幅上升的趨勢,核桃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趨顯現,一業興則百業旺,農民收入穩定增加,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現在的核桃主產區,家家戶戶蓋起了新瓦房,挖通了公路,通了電,看上了電視,通了無線電話。由於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的原因,縣鄉村培養了一批學科技懂科技的基層幹部,山村也涌現了一大批科技致富能手,出現一大批專門跑市場的經紀人和搞運輸的個體戶,為山區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增強了發展的後勁。核桃產業大發展,逐步改變著山區農民陳舊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人們有了更多的政治訴求和更高的生活要求,更加重視教育的投入和衛生條件改善,小小核桃為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今後核桃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目標:到「十一五」末,發展到70萬畝,到2020年發展到100萬畝以上,年產值超過20億元,使核桃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
2、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合理進行土地的流轉,讓集約化經營成為可能,鼓勵社會人士和機關幹部發展綠色產業。
3、引導和扶持農村新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原則加強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對生產、加工、購銷等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協調市場和農戶、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4、扶持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的就地轉化和升值,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聯動千家萬戶,形成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產業發展格局,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5、加快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和專業交易市場的建設,積極推行標准化生產,打造同一品牌,建成幾個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中轉中心,不斷提高雲龍核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⑥ 核桃學習總結的範文

青山苗族鄉鄉
2011
年核桃產業發展工作在縣委、政府
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和指導下,以「三個
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確立
了「黨建領鄉,生態立鄉,科教興鄉,產業強鄉,旅遊促鄉」
的發展思路,我鄉群眾真抓實干,扎實工作,為我鄉發展核
桃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將我鄉
2011
年半年以來的核
桃產業發展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09
年完成核桃種植
2000
畝;
2011
年全鄉計劃種植
核桃
5780
畝。已完成核桃種植
5800
畝。加上
03

04
年種
植的
3000
畝核桃,截止目前:我鄉已累計發展農戶種植核

10800
畝,
兌現了
2011
年核桃種植戶打坑
45866
個坑補
助每個坑
2
元,
91732
元;兌現農戶示範點挖機打坑補助
32626
個坑,每個坑補助
3.5
元,共計
179059
元。

二、工作採取的措施

1
、健全機構,強化保障。
為切實抓好我鄉核桃種植工
作,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核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
主抓我鄉核桃產業的發展,
抽調林業、
農業、水利、財政等相關部門懂技術的人員負責具體辦公,

落實了辦公經費購置了必要的辦公設備。

2
、加強宣傳,全面動員。
在宣傳上,通過村通廣播、
遠程教育、錄像、今日苗鄉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核桃種植
政策、市場、技術、經濟效益等。進村後召開群眾動員會、
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宣傳扶持政策和種植技術,提高群眾積極
性。

3
、落實責任,強化督查。
全體幹部職工實行包戶責任
制、主要負責核桃種植宣傳發動、種植、技術指導等工作。
層層明確目標,層層簽責任書,做到責任到戶、到人。鄉黨
委、政府把核桃產業工作納入了幹部職工及村幹部績效考核
重要內容,制定了合理、有效的考核驗收辦法,建立獎懲激
勵機制。由鄉督查室每周進行一次督促檢查。對目標完成好
的幹部職工給予表揚,對完成任務差的進行通報批評,督促
整改。鄉村幹部
92
人共包戶
806
戶,挖坑、施肥、回填、
苗木種植等環節包戶人員都親自示範,高度負責,為抓好全
鄉核桃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明確種植農戶職責。

4
、加強後續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核桃種植組織發動
是關鍵,
技術支撐是核心。
為扎實做好核桃栽培技術及管理,

今年由於受旱災的影響,為了減小災害對農戶種下去的核桃
苗影響。全鄉包戶幹部親自到核桃種植地給農戶講解面對旱
災時應採取哪些抗旱保苗措施。鄉核桃辦專門成立了青山苗
族鄉核桃技術服務隊,並聘請了
4
名積極性高、懂技術的農

戶作為技術服務隊隊員,並把服務隊員送到畢節、赫章等地
參加學習培訓。學習核桃發展先進地區管理經驗。落實了技
術服務隊工作職責。對全鄉所有核桃種植農戶進行逐戶建立
檔案。並對農戶種植的核桃進行現場指導管理。服務隊的成
立,使我鄉的核桃產業工作做到有人管、會管理,為核桃產
業發展服務。

三、存在的不足

1
、由於核桃產果周期長
,
部份群眾對產業效益存有疑慮
,
影響了產業發展的速度。

2
、部分群眾用好地種植意識不高,規劃連片種植難。

3
、一些幹部職工指導農戶種植過程中工作不到位,使
農戶種植水平未達到技術要求。

四、下步工作打算

1
、繼續抓好核桃種植後續管護工作。加強服務隊員管
理、培訓,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群眾積極
參與產業發展。加強種植技術的宣傳、培訓力度,不斷增強
群眾的科技意識,進一步提高農戶的種植管理水平
,
提升產
業化水平。

2
、把產業發展與加強黨的建設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
村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
,
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3
、把核桃產業作為後續產業重點培育,堅持政府引導、
以農民群眾自願種植為主體,以科技扶持為支撐,以經濟效

閱讀全文

與中國核桃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