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主要是哪些領域
作為軍民融合的產業核心,加快發展信息安全、軍工電子、新一代信息技術、航天、核能及核技術應用、機電裝備和新材料等產業,瞄準空天、戰略投送和邊海空防管理等新興領域,在雲計算、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智能製造等產業中構建多領域產業體系。與此同時,要著力構建「1+N」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創設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規劃發展全市軍民融合創新基地和產業綜合區,突出「1」的創新引領、新興產業聚集的功能,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核心區,培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高地。
❷ 當前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存在著軍民融合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地方政府和民企對困難認識不足;軍工企業主動革新不夠。
❸ 國防工業企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國防工業企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軍民融合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但現階段國防工業企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問題。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會長劉東奎8日表示,將建立軍轉民與民參軍、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產業促進、金融服務和國際合作五大服務平台,促進軍民資源雙向轉移、良性互動。
中國國防工業企業軍民融合產業聯盟8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劉東奎說,適時成立聯盟,堅持「軍民融合、凝聚資源、協同創新、服務產業」為宗旨,有望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效益最大化、助力企業自身核心業務拓展。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十幾萬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可與傳統軍工企業相比肩,但卻只有上千家民營企業進入軍工行業。
對於現階段軍民融合面臨的問題,劉東奎列舉:從企業外部來看,軍民融合管理體制不夠順暢,軍民融合行業壁壘亟待突破,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體系急需建立。從企業內部來說,企業產權與組織機構互相適應融合發展的要求,企業軍民統籌的戰略和機制尚需加強,軍民產業與創新應用不能滿足供給側需求,國防科技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穩定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的天然載體和核心領域。」劉東奎說,未來要著力搭建軍民協同創新展示引導平台,提供與其他企事業單位相互促進和交流合作的機會,進一步促進聯盟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落地。
工業和信息化部軍民結合推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不斷優化有利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打通阻礙融合的堵點。「希望聯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優化軍民融合產業鏈,促進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有關人士說,積極探索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新模式,聯盟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凝聚和平台服務功能,發揮成員單位的科技、市場等優勢,大力促進相關產業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據了解,該聯盟由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共同發起。
❹ 農村產業調整軍民融合發展方案
農業農村農業農村農業軍民融合發展方案非常好
❺ 軍民融合發展的產業,都有些什麼求大俠指教,謝謝了
通過中國北京國際光電展,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今年的展會是在2014年10月15日-17日舉辦的,參與到其中,想必會獲得更多的信息的。
❻ 陝西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強軍民融合創新打造四大產業基本有哪些
一、陝西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強軍民融合創新打造四大產業基本內容如下:
陝西省十三五規劃綱要第六章:加強軍民融合創新
建設軍民融合四大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級經開區兵器工業基地、國家級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等四大基地(園區),培育航空、航天、兵器、船舶、軍工電子等產業集群。
推進軍工企業、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支持軍工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戰略合作、上市融資等多種方式,發展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鼓勵省屬國有企業、政府性基金參與軍工企業改組改制,組建航空、衛星等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快軍工科研院所企業化改革試點。
推動軍民資源開放共享。深化和擴大「民參軍」,組建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培育發展一批「民參軍」專業化配套企業。推動有條件的軍工單位與在陝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建軍民兩用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中心,建設100個軍民兼容技術支撐平台。
二、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戰期,是加快推進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邁向更高水平的關鍵期。根據《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本規劃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