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業園區規劃概念詳解
產業園區規劃是比較全面的產業園區長遠發展計劃,是對園區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開發、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全局性、長期性、基本型問題的研究分析,是未來一個時期指導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產業園區規劃是園區建設的龍頭,規劃決定園區建設規模、方向和品味,所以園區在基礎建設過程中也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
規劃是園區發展的藍圖,決定園區未來的發展方向,要經得起檢驗。因此我們要堅持政府主導、專家領銜。部門合作、科學決策的要求,超前做好規劃工作。園區規劃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調整,使其品味更高、功能更全、後發效應更長,發展空間更大,形成一批特色園區、精品園區,努力提升園區的品味。
⑵ 滄州渤海新區化工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
發揮兩大優勢,即化工產業資源優勢;黃驊港及化工液體碼頭、雜貨碼頭優勢。形成三大特專色,即:以石油化屬工、氯鹼化工和精細化工三化有機結合,協調發展,上下游一體化,資源配置合理,技術先進的產業特色;以港口及化工液體碼頭為龍頭,鐵路、高速公路、管輸、倉儲並舉,化工生產與進出口貿易並重的現代化物流集散特色;以產品項目、公用工程、物流傳輸、環境保護與管理服務一體化的建設和管理特色。使臨港化工園區成為我國北方最大,依託條件最好,投資者成本最低,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型化工園區。
⑶ 產業園區規劃的框架
規劃框架和思路:
第一章 產業園區規劃的背景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規劃的目的、意義以及產業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等。
第二章 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區位選擇、功能定位、產業定位等。
第三章 產業園區的規劃布局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用地布局、各功能區的建設規模與產業布局。
第四章 產業園區的投資成本與收益估算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總投資、分階段投資、成本估算、產值、銷售收入及銷售稅金估算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評估。
第五章 產業園區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
主要包括目標適應性指標、經濟適應性指標以及社會適應性指標等。
第六章 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方案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品牌推廣策略、團隊管理及運作模式、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推介等。
⑷ 產業園區規劃有哪些內容
1、產業園區發展戰略:
科學構劃園區全局性的發展藍圖:包括產業聚集、功專能定位、屬開發模式、運作機制等研究。
2、產業園區發展定位:
明確發展方向,有效提出園區整體形象:包括產業定位、功能定位、目標客戶篩選、管控機制等研究。
3、產業園區產業定位:
加快推進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包括園區比較優勢、區域產業鏈分工協作、細分領域、產業招商等研究。
4、產業園區產業布局:
深度優化園區產業空間布局:包括空間承載力、特色集聚、功能分區等研究。
5、產業園區二次創業:
整合多重優勢,挖掘園區發展新潛力:包括支柱產業優化升級、園區新經濟增長點培養、產業鏈優化路徑等研究。
6、產業園區經營管理:
提高運營管理水平,煥發園區發展新活力:包括管理體制、產業招商、品牌經營、孵化支持、產業投資等研究。
⑸ 產業園區規劃思路及方法
富通長三角在進行產業園區規劃時,總結出大概六個要點:
一、明確園區意向產業:
了解並熟知園區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了解區域產業基礎和擁有的產業資源,羅列出可以重點發展的全部產業范圍,這些均可作為園區的意向產業。
二、研究國家產業政策
明確哪些產業是屬於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哪些產業是屬於國家明確限制的,對劃出的園區意向產業范圍進行縮小、集中,精準園區意向產業。
三、研究國內外經濟發展走勢與行業市場
洞悉意向產業是否存在市場潛力和市場風險,同時分析技術發展趨勢,看意向產業的技術是否存在替代轉型的風險。這當中千萬不要忘記對意向產業的產能情況進行調研,不能讓產業園區在運行初期,就遭遇產能過剩等問題的打壓,或者面臨極其殘酷的市場競爭。
四、定位園區核心產業
根據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情況,聚焦某個或某幾個產業將其作為園區的重點產業,並將其中最具發展潛力且最適合自己園區的產業定位核心產業。
五、明晰相關產業的支撐力量
這種支撐力量包括服務於核心產業與重點產業的產業機構、社會機構等。此外,還要針對核心產業與重點產業,分析上下游企業的構成與關系,以及具體行業企業的組成分布情況,為制定招商策略奠定基礎。
六、合理利用園區核心運營團隊的公共關系資源
園區核心運營團隊的公共關系資源中的產業資源、人脈資源等也是產業定位參考的因素。在產業園區規劃中,經常會用到一些戰略管理的知識,例如SWOT分析,PESTEL宏觀環境分析,波特競爭力分析等,以更順暢地明確產業方向,更快捷地獲取研究成果,以彌補園區缺乏專業人才和專業經驗的不足。
⑹ 產業園區規劃的內容
規劃框架和思路:
第一章 產業園區規劃的背景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專規劃的目的、意義以屬及產業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等。
第二章 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區位選擇、功能定位、產業定位等。
第三章 產業園區的規劃布局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用地布局、各功能區的建設規模與產業布局。
第四章 產業園區的投資成本與收益估算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總投資、分階段投資、成本估算、產值、銷售收入及銷售稅金估算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評估。
第五章 產業園區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
主要包括目標適應性指標、經濟適應性指標以及社會適應性指標等。
第六章 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方案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品牌推廣策略、團隊管理及運作模式、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推介等。
⑺ 產業園區規劃的戰略意義
規劃可謂是實際行動的指導,合理有效的規劃是後續保障園區建設成功的前提,因此園區規劃對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而言,產業園區規劃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
產業園區規劃有利於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是產業園區建設的理論基礎。
研究制定產業園區規劃是略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
制定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是產業配套招商的基礎。
⑻ 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從哪些方面來剖析
一般而言,產業園區規劃包括產業園區規劃背景、發展定位、規劃布局、招商策略、園區運營策略等等。
產業規劃的總體規劃思路的關鍵在於產業的定位分析,只有將產業定位準確了,後續的空間布局、招商策略和運營服務的設計才會更加具有成效。當然,在進行產業定位之前,我們需要對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進行全面有效地梳理,為產業定位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此,結合過去的產業園區規劃經驗,提出了「五步法」的總體規劃思路。
內部資源分析
內部資源分析是園區內部與戰略有重要關聯的因素,是園區經營的基礎,是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依據和條件,是競爭取勝的根本。
園區內部環境或條件分析目的在於掌握園區的歷史和的狀況,明確園區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它有助於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資源,發揮企業的優勢;同時避免企業的劣勢,或採取積極的態度改進企業劣勢。揚長避短,更有助於百戰不殆。
園區內部資源能力主要指自然資源、政策環境、人力資源、產業基礎和產業配套、市場輻射能力、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綜合來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⑼ 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思路和重點
產業發展是我國國家級開發區建設的核心內容,要針對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按照「布局集中、發展集聚、產業集群」的原則,不斷提升開發區的產業層次,促進開發區產業與屬地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把開發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為當前推進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切入點和示範區,促進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加快提升產業層次,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三)提高產業的關聯度,大力打造產業集群
(四)促進開發區產業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形成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