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三大支柱產業:
1、汽車產業:日本第一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
2、動漫產業:日本第二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第三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第二,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動漫產業是日本第三大支柱產業嗎
不是,是第二大支柱產業
2012年動漫產業規模達320億元衍生品市場220億元,預計2012年,動漫產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動漫產業總體規模將突破320億元。
雖然中國動畫產業保持高速增長,但是相比於動漫大國日本和美國,中國動漫產業仍處於弱勢地位。日本的動漫產業產值每年230 萬億日元(約18萬億人民幣),成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相比而言,中國動漫產業規模與影響力尚偏弱。
(2)日本的經濟發展支柱產業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04年,全球數字內容產業產值達2228億美元,與游戲、動畫相關的衍生產品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從全球來看,動漫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日本是動漫產業的第一大國,發展動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現代日本動漫素材多樣,種類豐富。日本人具有創新精神,在動漫上也有體現;日本人也有堅韌品質,日本動漫做工很好,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
2004年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117億元人民幣,2005年動漫產業總產值達到180億元人民幣,並且中國動漫市場還有10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空間等待開發。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商機和文化影響力,為了推動民族動畫產業奮起直追,國家相繼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動畫產業振興發展的政策措施。
3. 日本經濟支柱是什麼
日本支柱經濟,首當其沖就是動漫,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就是全球最大的動漫作品出口地,占據了全球動漫市場60%以上份額,其中在歐美國家的佔比更是超過80%。而動漫產業能夠成為日本支柱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動漫本身,更是因為由動漫產業衍生出來的產業。
綜上所述:可以說,日本是一個容易被主動忽視的資本主義強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產業鏈已經足夠成熟,而且也確實強大。其中動漫業和製造業更是享譽全球,遍布世界。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的這種文化將會逐漸使人改變以往對他的看法,在不久的將來與其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4. 日本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而我們中國的呢
主要是農業跟代工...
房地產??? 中國只有房產沒有地產...
5. 日本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汽車業
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汽車在日本得到普及。
文化創意產業
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http://www.dongfengcun.net/ShowThread.php?theid=93317
電子產業
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也就是電子技術產業。
6. 日本的經濟發展這么快,他的主要發展支柱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現在日本的經濟是世界經濟體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他的經濟發展這么快,主要是日本的工業與服務業都發展得特別的好。也是因為作為全球的第三經濟體,日本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稱之為傲視全球。
日本的汽車產業。一直以來日本的汽車產業都是特別出名的,並且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是難以替代的。在日本可以說日本的汽車工業相關的領域占超過了50%,是日本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並且還占據了日本勞動總人口的10%。
日本的新材料產業。在日本它曾經的電子產業可以說是在全球少有敵手的,但是遇上了國際競爭以後有開始全力的發展新材料技術產業。而現在全球最重要的電子元器件等電子產業基本上都是有日本製造的,所以其實日本已經走到了更高等的發展水平。
7. 目前日本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一)汽車
日本汽車產業正在向全球化方向發展。2014年,12家汽車生產廠商共計生產2725萬台汽車。其中,境外生產基地生產1748萬台,超過總產量的60%。2004年以來,日本國內生產比例一直佔50%,最近幾年已經降至40%左右。現在,汽車產業基本是在靠近消費地區進行「地產地消」,而日本國內市場到了飽和期,總需求維持在500萬台左右。
因此,為了滿足境外市場需求,日本汽車生產廠商正在不斷地擴大境外基地產量。在這種現狀之下,出口比例(國內生產但用於出口的台數比例)呈現日益減少的傾向。因此,從日本國內主要六大轎車廠上的出口比例以及生產台數的變化來看,既有像本田那樣的「地產地消」傾向明顯加強、出口比例大幅下降的生產廠商;也有像豐田那樣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國內生產的生產廠商。除此之外,還有像馬自達以及三菱那樣維持出口比例的生產廠商;像日產那樣雖然維持出口比例,但是減少國內生產台數以提高國外生產比例的生產廠商;甚至還有像富士重工那樣出口比例有所提高的生產廠商。從下圖可以看出每家公司都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日本經濟_網路
8. 日本的支柱產業有那些
鋼鐵,造船,電子,化工,紡織,當然,日本汽車工業很有名
9. 英國和日本的經濟支柱分別是什麼
英國和日本的支柱產業,比較相似。
英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飛機,機電,版電子,化工,石油,天然氣,權金融。
日本的傳統支柱產業是:汽車,電子,機電,化工。
------
但是,日本近年,意識到日本的傳統支柱產業,已經不足以讓日本立國。
所以,日本近年,開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例如:
IT行業,服務業,旅遊業,多媒體(影視動畫),醫療美容療養,人工智慧,
而英國則表現的相對傳統,在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上,沒有像日本那樣成績顯著。
10. 日本經濟支柱產業主要是哪些每年給日本帶來多少收入
戰後以來,日本不僅每10年制定一次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這一時
期產業發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而且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確定不同
的支柱產業,以帶動國民經濟全面發展。
在戰後最初10年的經濟復興時期,提高生產力是日本面臨的最優
先課題,為此,日本不僅把在當時對其他產業起基礎作用的煤炭開采
作為支柱產業,同時還將被稱為「工業糧食」的鋼鐵作為第二支柱產
業,並制定「煤炭鋼鐵超重點計劃」,通過「傾斜生產方式」投入大
量資金。當煤炭生產力基本接近戰前水平之後,又著力發展鋼鐵生產。
當時,作為鋼鐵產品原料的生鐵是由八幡制鐵和富士制鐵兩家鋼鐵公
司壟斷的,這兩家公司若拒絕供應生鐵,其他鋼鐵公司就無法維持生
產,這一狀況嚴重地制約了日本鋼鐵產業的發展。在此情況下,日本
通產省通過提供資金、稅收優惠、增加外匯配額等方式積極支持川崎
制鐵公司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和高度自動化設備,在千葉縣建立了超大
規模的鋼鐵廠,從而大大提高了日本鋼鐵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到
1961年,鋼鐵成為日本出口量最大的產品。到1973年,日本粗鋼產量
達到1億2000萬噸,超過了美國,僅次於當時的蘇聯,成為世界第二鋼
鐵生產大國。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鋼鐵工業發揮了巨大的推
動作用。
進入70年代,正當日本大力發展重化學工業尤其是石油化學工業
時,日本又提出將汽車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目標。當時有人認為,盡
管日本的鋼鐵工業實現了趕超世界鋼鐵大國的目標,但在汽車領域,
無論如何努力也趕不上歐美國家,從而對發展汽車產業採取消極態度。
但通產省認為,汽車工業作為高度綜合性產業,具有帶動其他產業向
高層次發展的各種要素和巨大波及效果,也是反映日本工業水平的一
面鏡子,從而把汽車工業作為戰略產業加以扶持。為此,日本派遣大
批技術人員到國外學習和吸收先進的汽車製造技術。此後不久,日本
汽車迅速擴大了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產業取
代了鋼鐵產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正當日本汽車宛如傾盆大雨襲擊歐美市場時,家用電氣作為日本
新一代支柱產業又沖出日本,沖向了世界。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迅
速普及和數字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產業迅速擴大。1997年日本信息
產業生產總值達111.1萬億日元,其附加值也達47萬億日元,超過了
傳統產業建築業。目前,網際網路利用人數已達1700萬,企業之間通過
網際網路進行的電子商務總額1998年已達86000億日元。信息化技術的進
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通信服務的日益多樣化,不僅將改變日本的產業
結構,創造新的需求,提高社會效益,增加新的就業機會,而且必將
增強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因此,信息
產業作為新的戰略產業在日本日益受到重視。
日本支柱產業的發掘和發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導進行的。日本政府
不僅根據時代和國民需求的變化提出確立新支柱產業的設想,並設立
包括產業界、學術界、新聞界和消費者代表在內的「審議會」進行充
分研究和討論,以吸收專業人員的意見和反映國民的意向,在此基礎
上形成法案或政策。此外,日本政府不僅通過「行政指導」直接對企
業進行干預,確保支柱產業順利發展,還按不同行業設立行會組織,
行會組織既是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起溝通作用的橋梁,也在行業內部進
行協調,並就本行業的發展趨勢、生產狀況、技術開發等進行調查和
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