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健康產業引流文章如何寫
1:首先是健康行業宣傳片創意文案內容的表現,
如何展現一個健版康行業的精髓,權如何讓客戶第一眼就深深的帶到你的企業當中,健康行業宣傳片創意文案的片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片頭起到總引得作用,把你企業最精華的部分展現在受眾的面前。所以健康行業宣傳片創意文案的片頭一定要有創意,有新意,有特點。
2:宣傳片創意文案中對公司介紹,
公司的歷程,規模,榮譽,展現企業的風采,用具體的內容來讓受眾感受到企業的實力。
3宣傳片創意文案的產品展示,
公司的規模榮譽等全部都介紹過了,那麼你要告訴別人的是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你的產品與同行業相比有哪些競爭優勢,這些就是受眾最想了解的,而片集公眾號教你在做片子的人前期都不能很好的闡述其產品的優勢所在,那麼怎麼去展示自己的優勢呢?就需要在創意這塊去挖掘企業的優勢了,拍出產品的一些特色和獨到之處了。
Ⅱ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 食品安全對社會危害 的文章 謝謝
食品安全關系著國民的身體健康。 不安全食品影響著人體健康、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破壞社會信譽和道德危機、影響食品出口、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阻、引發產業波動等眾多問題已日漸凸顯。食品不安全對人體健康、社會信譽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影響,值得重視和反思。
一、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從食物病理學的角度來看,不安全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途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物危害
多數食品的生產中存在一種或幾種生物危害的風險,它可能來自原料,也可能由於惡劣的倉儲條件或者生產中的後污染。在食品危害中,生物危害是最主要的危害,也是最容易產生危害的一種。生物危害可以劃分為「宏觀生物危害」和「微生物危害」兩種。
(二)化學危害
食品化學危害是指將化工用品用於食品生產加工中,造成了對人體的極度傷害。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會造成化學危害,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濫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將化工用品用在食品生產中,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從原料的種植一直到最終產品的食用,食品生產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發生化學污染。對於消費者的食品源性化學污染可能是長期的(殺蟲劑,慢性地),或者是瞬間或者劇烈地,例如食品中地過敏源物質的影響。化學危害的產生可能來源於清洗用化學用品、殺蟲劑、過敏源、有毒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和亞硝基化合物、二惡英、增塑劑和包裝材料的遷移、獸葯殘留、化學添加劑、海產品毒素、動物性毒素、植物性毒素等。化學危害一般可分為天然的化學危害、添加的化學危害和外來的化學危害。化學危害對人體可能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影響人體發育、致畸、致癌甚至致死等後果。有關人士指出,在食品中超范圍使用防腐劑、抗氧化劑、甜味劑等行為,嚴重影響了我國眾多傳統食品(如蜜餞、醬腌菜、炒貨、鹵製品等)的信譽。「三鹿奶粉事件」就屬於典型的食品化學危害事件。
(三)物理危害
物理危害指食品中的有害異物(如金屬、玻璃、碎骨等),人們誤食後可能造成身體外傷、窒息或其他健康問題。與生物危害和化學危害類似,物理危害可能從生產的每個階段進入食品,物理危害主要來源於以下幾種途徑:植物收獲過程中摻進玻璃、鐵釘、石頭等;水產品捕撈過程中摻雜魚鉤等;食品加工設備上脫落的金屬碎片、燈具及玻璃容器破碎造成的玻璃碎片等;畜禽在飼養過程中誤食鐵絲,畜禽肉和魚剔骨時遺留骨頭碎片或魚刺。這些異物產生危害,例如顧客被傷害口腔和咽喉,牙齒迸裂,被哽噎;如果異物堵塞腸道,導致嘔吐或者刺激腸道,就會產生危害;胃腸道的穿孔可以導致腹膜炎等。當然,並不是食品中發現的所有異物都能夠造成疾病或者傷害,如顧客在食品中發現頭發等,雖這些異物對他們身體不會產生危害,但對消費者心理上的傷害。
二、危害社會信譽和引發道德危機
近年來發生的食品不安全事件,不僅讓企業內銷深受其害,而且讓食品行業遭遇信用危機,制約了國外市場對我國食品的進口需求。目前,加工生產劣質食品、違法經營、違法行政、地方保護等等,使得守信者吃虧、失信者得不到懲處甚至得利,致使造假成風,不講良心、不講道德、不守信用的企業、企業家為數不少。「這種食品安全嗎?」在第101屆廣交會食品展區,不少食品參展商都被外國客商問過同樣的一句話。對此,這些食品企業負責人顯得相當無奈。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硬傷。個別食品不安全的負面報道已經給整個中國食品出口企業帶來了陰影,我國食品安全正遭遇信用危機。
食品安全問題,固然與一些企業生產與銷售環節監管滯後甚至缺位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個別企業特別是少數企業家缺乏公眾意識與社會責任觀念,利慾熏心、道德淪喪使然。個別為利益而瘋狂的黑心商家置人民的安危於不顧,把食品生產經營從「道德產業」變成了「缺德產業」[9]。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於經濟活動和經濟主體均按計劃去運作,人們的信譽意識也就比較淡薄。盡管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活動也要求買賣公平,許多企業在經濟活動中也做到了童叟無欺,但其是在交易雙方沒有平等的選擇權的條件下形成的。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主體是平等的,是有一定自由選擇權的,市場經濟的法律也更多地需要選擇法而不是命令法,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必須尊重市場主體間的合意和選擇自由,必須建立並維持一種能夠協調各種利益的制度性妥協的機制。從一定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信譽經濟。
食品安全問題嚴肅地拷問著食品企業(包括原材料生產和供應商)的社會信譽和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贏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應該說,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和企業家的主要責任。但是,追求利潤不能也絕不應該成為企業家的全部責任和惟一責任,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應該更大的顧及消費者的利益,在社會責任方面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不僅需要通過法律的方式來規范,而且需要通過信譽來保證。
三、影響我國的食品出口
(一)我國食品出口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進出口貿易發展迅猛,中國食品在國外市場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我國產品出口目錄中,食品出口佔有一定比例,尤其是土特產品、罐頭、肉類等。過去由於中國食品出口歐洲地區受到嚴格限制,出口量相對較少。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食品出口在結構和數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出口額增長的同時,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出現多元化,逐步從六七十年代的蘑菇罐頭、腸衣兩大類發展到肉類、魚類、蔬菜、水果、罐頭、生物製品等多個品種,出口額超過1000萬馬克的產品包括腸衣、蔬菜、水果、罐頭、肉製品等11大類。2004年,中國食品貿易佔全球貿易的百分之四點一。食品出口總額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增長率遞增,2006年達到270億美元。然而,進口國和外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影響了出口食品的增長。
近年來,中國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食品在質量和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聯合國駐華系統22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食品安全的不定期報告》指出:在食品出口方面,在主要的進口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合格率已經超過99%;在國內食品消費方面,根據2007年上半年進行的食品抽樣檢查,食品類產品的合格率也已經達到85.1%。
(二)我國食品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
1.食品質量存在安全問題
由於不法商家自身的問題,很多不安全食品其實給國外消費者帶來很多的危害,蘋果乾含有致癌化學物質;叉尾含違禁抗生素;干貝和沙丁魚塗有腐敗細菌;蘑菇沾有非法殺蟲劑……,這些確實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我國的食品出口和國際信譽。
2.標准差(技術壁壘)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
處於個方面的原因,如地方保護主義、減少貿易逆差等等原因,中國與有關外國或者地區產品質量和食品衛生標準是有所差別的。如2006年日本對進口農產品實行「肯定列表」制度,如果日方檢驗機構對某項產品檢驗的批次中有5%的不合格,就會對該項品種實行「命令式」檢驗,也就是批批檢驗;一旦一批產品中有5%超標,就要對這些產品實行閉關,巨額的費用均由出口商承擔。這樣直接影響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平衡,而且還被其他發達國家仿效,引發新的技術壁壘。
3.媒體對相關事實的報道不實
近年來,一些國際媒體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所做的報道,有些是純屬無中生有或未經核實即予發表的不實報道。隨著中國產食品和有害物質全面擴散,加之受媒體不實報道的影響,世界各國政府紛紛上陣牽制中國產食品,甚至開展所謂的「嚴打中國(China Bashing)」行動,警告中國政府若沒有改善行動將採取「禁止進口」、「限制流通」等強硬措施。可以說,媒體的不實報道對中國食品出口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三)不安全食品對食品出口的影響
近幾年發生了多起食品安全問題,這對外向型企業的影響較大,一旦食品出現不安全事故,受到影響的將是整個食品行業,而不是僅僅某個生產商!例如,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響,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禁止進口或召回中國產奶製品。而且,涉及的產品不僅是奶粉和牛奶產品,還蔓延到雪糕、巧克力、砂糖、奶茶、餅乾和蛋糕等加工食品,甚至殃及到麵粉出口,很多食品出口企業已感受到了寒流的到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認為,目前乳製品、使用乳製品的糖果、巧克力、麵包、糕點的出口受到的影響將會比較大,中國食品出口將面臨一輪新的壓力和挑戰。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後,進口國對食品安全的檢測將更加嚴厲,標准更加苛刻。
Ⅲ 如何看待健康產業的論文該怎麼寫
這方面簡單啊、
Ⅳ 跪求一篇電大葯學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葯品零售企業是葯品流通的最終環節。葯品零售與其他零售業一樣,受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的影響。但葯品又具有與其他商品不同的特徵,葯品關乎生命健康,是政府、公眾、輿論的焦點,目前醫葯衛生改革方向不明確,行業政策層出不窮,葯品零售企業全面開放,進入壁壘降低,隨著各行業各進軍醫葯售葯業引發的競爭,葯店的贏利空間越來越小,企業為生存及其他目的而選擇了多元化經營,多元化經營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本文就目前葯店實施多元化經營進行分析,提出對葯品經營的一些個人的看法。
【論文關鍵詞】葯品零售企業;競爭;經營;多元化
葯品零售企業是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患者)的商品流通環節,也是葯品流通的最終環節。葯品零售業與其他零售業一樣,從宏觀上看,其生存與發展受政治法律、宏觀經濟、消費者需求、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而在微觀上,又受商品、價格、服務、選址、廣告與促銷、店鋪設計與商品陳列等要素影響。這些影響因素是零售經營者制定經營戰略與營銷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的零售市場情況,我國非處方葯品種已經基本能滿足自我葯療需要,零售終端擴張速度在加快,葯品數量增加,利潤空間變小,行業競爭激烈,導致葯店多元化經營成了一種趨勢。本文就目前葯店實施多元化經營進行分析,提出對葯店經營的一些個人看法。
1分析葯品零售企業的現狀
1.1從外部環境分析
從外部環境分析來看,葯品零售企業受到了如下方面的影響:
1.1.1相關的政策
國家近年對葯品行業的整頓,對葯品實行多次降價,處方葯銷售的規范化,醫院葯品開始被迫逐漸降價,GSP認證到期,重新認證。這些對葯品零售企業來說都是壓力。
1.1.2行業內的競爭
葯店零售行業進入的壁壘較低,准入條件低,而國外資本和業外資本也不斷地在進入葯品零售業;此外,大型連鎖葯店通過兼並重組、異地開店,從區域性連鎖不斷走向全國性連鎖,醫葯連鎖零售市場的集中度不斷提高,也造成了行業問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以價格形式為競爭的焦點,造成葯品零售葯價下跌,使企業利潤空間明顯下降。
1.1.3從顧客需求來看
葯品零售企業以銷售非處方葯、保健葯品為主,主體消費者是普通老百姓,對價格很敏感,討價還價能力較強。此外,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對葯店的服務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1.2從企業內部分析
從企業的內部來分析,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2.1人員素質不高
葯店的主要從業人員具有執業葯師資格的少,相應由葯師、從業葯師、駐店葯師等來充當執業葯師,承擔執業葯師的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和顧客安全用葯的需要。這使用人的成本將會比原來增加3~5倍。
1.2.2葯品經營的戰略變化不大,企業間經營的戰略沒有明顯差異。
1.2.3單體葯店及中、小型的連鎖葯店的內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規范,阻礙了企業向高層次發展。目前的葯品零售企業的發展方向分為兩類:一是主張專業化經營發展,二是主張多元化經營發展。現在很多企業分別正在嘗試運用這二種經營戰略,以求得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葯品零售的企業多元化經營
所謂多元化經營是指企業在現有業務領域基礎上增加新的產品或業務經營戰略。很多現有業務領域之間的關聯程度,又可以把多元化戰略分為相關多元化與不相關多元化兩種類型。從戰略管理的角度來說,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可以實現范圍經濟、分散經營風險、增強競爭力量。
2.1國外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情況
全球葯店經營模式大可分為兩類:以美國的和日本代表的多元化經營以及以德國和瑞典為代表的專業化經營。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醫葯連鎖店全部是多元化經營,以葯品為主,兼營與健康相關產品和其他日用品,將醫葯連鎖店的平均毛利從28.3%提升到32%左右。
美國葯店以「健康美麗產品專賣店」的概念為主旨,其核心商品分三大類:處方葯、非處方葯、美容護理及保健用品。其商品種類繁多,也是受美國人口郊區化和零售業集中、大而全趨勢的影響,符合人們「一站購足」的新觀念。
2.2國內葯品零售企業實施多元化情況分析
我國葯品多元化經營源於美國,國內最早試行是海王星辰健康葯房,其經營項目除葯品外先是有護膚品、日用品等,後引進香港靚曬店,在葯店內推出沖印照片業務。繼後,我國葯品零售企業紛紛效仿。
從目前葯品零售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情況分析:
2.2.1按形式分為
相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①相關多元化經營:葯妝、保健品、護理品、醫療器械等與健康狀況有較大相關性的商品,這是大多數葯品零售企業採用的經營戰略。②不相關多元化經營:嬰幼兒用品、醫葯圖書、眼鏡、洗衣、休閑、沖印、超市、食品市場。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嘉事堂連鎖大膽地嘗試了「大健康」的概念,涵蓋了嬰幼兒用品、化妝品、保健食品、護理品、醫葯圖書、眼鏡等多個領域,具備獨特個性的產品結構,使其傲然屹立於京城葯店零售市場。
2.2.2按經營的主觀性分為
有意識實施多元化和無意識實施多元化:①有意識實施多元化——中國葯品零售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先驅者:海王星辰,主要是學習了海外葯品零售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模式,有意識、有計劃地實施,從根本上改變經營理念,經過周密的准備後進行的。②無意識實施多元化——有的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自覺地、無意識地開始了多元化經營。如江蘇百佳惠連鎖有限公司,其「多元化」就在不經意間形成了「多元化」成為「百佳惠」的特色。
2.2.3按定位是否明確分為
有明確定位和無明確定位:①有明確定位。以鮮明的定位,實施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如重慶和平大葯房將連鎖葯店定位為4種類型,即中心旗艦店、繁華區域葯妝店、超市店中店、社區便利店。其中心旗艦店倡導「健康+美麗」。繁華區域葯妝店把專櫃與開架相結合,超市店中店突出「健康」的概念,社區店以便利店模式經營。②無明確定位。這種葯店涉足多元化經營,源於經濟效益不明確或虧損的葯店。筆者曾到過市內的一間葯店,其將原約80m的店面,改為日雜小超市,而經營葯店佔用面積只有不到30m2的區域,外麵店面的招牌還是葯店,但已經名不符實了。
2.3我國葯店多元化存在問題
通過發析認為,我國現有的葯品零售企業實施多元化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2.3.1成本問題過高
多元化的項目、產品的主觀引人,規模不大,無法分攤管理成本、采購多元化的商品來源以及批量小導致的成本高,流動資金壓力、單位貨櫃營業額等問題。需要增加產品銷售或增加服務項目都必須投入資金,總體成本明顯增加。
2.3.2定位不明
盲目選擇多元化經營項目和商品種類組合,近年來,葯店的多元化嘗試有食品、日用品、化妝品和各種便民服務等等,以目前多元化經營從集客效果、多元化商品銷售業績和對葯品(保健品)銷售促進等回報來看,要面對全新的、更為激烈復雜的快速消費品銷售市場環境,沒有顯示出有特色和清晰的定位。經營項目和商品品類組合上內在消費關聯程度不高,未能形成連鎖超市中常見的主銷商品和關聯商品之間的互動關系,沒有強化目標顧客群需求的分析。
Ⅳ 揚州市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你可以參考下,應該對你有用!有用請採納,謝謝!
第1章:中國養老產業發展背景綜述
1.1 養老產業概念與分類
1.1.1 養老產業概念
1.1.2 養老產業分類
1.2 養老產業市場環境
1.2.1 政策環境分析
(1)養老產業政策規劃解析
(2)2015年兩會養老產業規劃解讀
(3)我國養老產業政策發展趨勢
1.2.2 經濟環境分析
(1)GDP增長情況
(2)居民收入增長情況
(3)居民消費支出水平
(4)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1.2.3 社會環境分析
(1)中國城市化進程
(2)人口老齡化進程
1.2.4 環境影響總結
1.3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
1.3.1 「雙軌制」具體內容
1.3.2 「雙軌制」改革意義
1.3.3 「雙軌制」影響分析
第2章:國際養老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2.1 國際養老產業發展概況
2.2 典型國家養老產業發展經驗
2.2.1 美國養老產業發展經驗
(1)美國養老產業發展概況
(2)美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3)美國養老產業政策制度
1)美國退休養老金——「三支柱體系」
2)美國醫療保障體系
(4)美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
1)美國老年人的收入情況
2)美國老年人的支出情況
(5)美國養老產業細分領域
(6)美國養老產業典型模式
(7)美國養老產業經驗借鑒
2.2.2 日本養老產業發展經驗
(1)日本養老產業發展概況
(2)日本人口老齡化現狀
(3)日本養老產業政策制度
(4)日本養老產業市場規模
(5)日本養老產業細分領域
(6)日本養老產業典型模式
(7)日本養老產業經驗借鑒
2.2.3 瑞典養老產業發展經驗
(1)瑞典養老產業發展概況
(2)瑞典人口老齡化現狀
(3)瑞典養老產業政策制度
(4)瑞典養老產業市場規模
(5)瑞典養老產業細分領域
(6)瑞典養老產業典型模式
(7)瑞典養老產業經驗借鑒
2.2.4 新加坡養老產業發展經驗
(1)新加坡養老產業發展概況
(2)新加坡人口老齡化現狀
(3)新加坡養老產業政策制度
(4)新加坡養老產業市場規模
(5)新加坡養老產業典型模式
(6)新加坡養老產業經驗借鑒
2.3 國際養老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2.3.1 「居家養老」開始增長
2.3.2 「異地養老」規模擴大
2.3.3 「老年社區」成新亮點
2.3.4 老年服務市場發展迅速
2.3.5 老齡商品市場推陳出新
第3章: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3.1.1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歷程
3.1.2 中國養老產業所處階段
3.1.3 中國養老產業需求分析
3.1.4 中國養老產業供給分析
3.2 中國養老產業投資效益
3.2.1 中國養老產業營收規模
3.2.2 中國養老產業成本規模
3.2.3 中國養老產業利潤規模
3.2.4 中國養老產業投資效益
3.3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瓶頸
3.3.1 中國養老產業供需瓶頸分析
3.3.2 中國養老產業政策瓶頸分析
3.3.3 中國養老產業觀念瓶頸分析
3.3.4 中國養老產業配套設施瓶頸
3.4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趨勢
3.4.1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升級趨勢
(1)宏觀機制升級
(2)養老模式多元化
(3)養老服務信息化
3.4.2 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預測
第4章:養老產業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4.1 我國養老產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4.2 養老產業投資兼並與重組分析
4.2.1 養老產業投資兼並與重組整合特徵
4.2.2 國際養老產業投資兼並與重組分析
4.2.3 國內養老產業投資兼並與重組分析
4.3 典型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路徑
4.3.1 國際典型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路徑
(1)高利澤集團
(2)AVEO企業
(3)歐葆庭集團
(4)DomusVi集團
4.3.2 國內典型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路徑
(1)金陵飯店進軍養老企業
(2)金鵬集團進軍養老企業
(3)復星集團進軍養老企業
第5章:中國養老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5.1 養老服務市場分析
5.1.1 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歷程
5.1.2 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5.1.3 中國養老服務業市場容量
(1)市場需求情況
1)醫療服務需求
2)護理服務需求
3)家政服務需求
(2)市場供給情況
1)養老機構數量
2)養老床位數量
3)養老機構職工人數
5.1.4 養老服務業市場化發展
(1)市場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新思路
(2)市場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新途徑
(3)市場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新模式
5.1.5 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潛力
(1)老年健康服務需求多樣化
(2)政府對養老業發展日益重視
5.1.6 中國養老服務業投資情況
5.2 養老地產市場分析
5.2.1 中國養老地產業發展歷程
5.2.2 中國養老地產業發展現狀
(1)養老地產行業有眾多人口的支撐
(2)老年消費者對養老地產的購買力不斷提高
(3)購房者對老年房產的購買意向逐漸增強
(4)老年人養老逐步走向集中養老轉移
(5)「421家庭「加快養老住宅的發展
(6)國家鼓勵開發商進行老年人的住宅開發
(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較火熱
5.2.3 中國養老地產業市場容量
(1)市場需求狀況
(2)市場供給狀況
5.2.4 中國養老地產業存在問題
5.2.5 中國養老地產業開發模式
5.2.6 中國養老地產業發展潛力
5.2.7 中國養老地產業發展趨勢
(1)綜合性住宅成養老地產主導產品
(2)市場競爭激烈,設計更看重細節
(3)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
(4)將細分不同消費檔次老年消費群體
(5)功能齊全小戶型是重要選擇
(6)項目開發逐步從主城區向郊區轉移
(7)「山水型」項目更受消費者青睞
(8)開發不再片面追求規模與檔次
5.3 養老日用品市場分析
5.3.1 中國養老日用品市場發展概況
5.3.2 中國養老日用品市場發展現狀
5.3.3 中國養老日用品市場容量分析
(1)市場需求狀況
(2)市場供給狀況
5.3.4 中國養老日用品市場存在問題
5.3.5 中國養老日用品市場發展趨勢
5.4 養老文化娛樂市場分析
5.4.1 中國養老文化娛樂業發展概況
5.4.2 中國養老文化娛樂業發展現狀
5.4.3 中國養老旅遊業市場容量
5.4.4 中國養老旅遊業存在問題
(1)針對老年遊客的旅遊服務項目專業性不強
(2)老年旅遊服務產品缺乏針對性
(3)老年旅遊市場供需失調
(4)旅遊保險險種缺乏
5.4.5 中國養老旅遊業發展潛力
(1)老年旅遊市場開發效益
1)經濟效益
2)社會效益
(2)老年旅遊產品購買力分析
(3)老年旅遊需求強度分析
(4)老年旅遊市場開發風險
5.4.6 中國養老旅遊業發展趨勢
(1)增長持續化
(2)市場國際化
(3)消費小康化
(4)需求層次化
(5)出遊遠程化
(6)服務特殊化
5.5 養老金融保險市場分析
5.5.1 中國養老金融保險業發展歷程
5.5.2 中國養老金融保險業發展現狀
5.5.3 中國養老金融保險業市場容量
(1)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規模
(2)商業養老保險參保人員規模
5.5.4 中國養老金融保險業存在問題
5.5.5 中國養老金融保險業發展潛力
5.5.6 中國養老金融保險業發展趨勢
5.6 其他養老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5.6.1 中國老年教育市場分析
5.6.2 中國老年就業市場分析
第6章:中國典型養老模式比較分析
6.1 我國主要養老模式
6.2 居家養老模式分析
6.2.1 居家養老模式主要內容
6.2.2 居家養老群體數量規模
6.2.3 居家養老服務市場規模
(1)生活照料型居家養老
(2)醫療保健型居家養老
6.2.4 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困境
6.2.5 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趨勢
6.3 社區養老模式分析
6.3.1 社區養老模式主要內容
6.3.2 社區養老群體數量規模
6.3.3 社區養老服務市場規模
6.3.4 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困境
6.3.5 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發展趨勢
6.4 機構養老模式分析
6.4.1 機構養老模式主要內容
6.4.2 機構養老群體數量規模
6.4.3 機構養老服務市場規模
6.4.4 機構養老服務模式困境
6.4.5 機構養老服務模式發展趨勢
6.5 各類養老模式比較
第7章:互聯網背景下養老產業的市場機會分析
7.1 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7.1.1 互聯網普及應用增長迅猛
(1)網民規模及普及程度
(2)網民上網設備情況
(3)網民各類網路應用情況
1)各類網路應用
2)手機網路應用
7.1.2 移動互聯網呈爆發式增長
(1)移動網民規模
(2)移動網購市場
7.2 互聯網給養老產業帶來的機會
7.2.1 傳統思維下養老產業存在的問題
7.2.2 互聯網給養老產業帶來的新機會
7.3 互聯網思維下養老產業新模式
7.3.1 養老產業植入互聯網思維的必要性
7.3.2 互聯網思維下養老產業新模式分析
(1)用戶定位
(2)組織形式
(3)平台使命
(4)平台戰略
(5)平台商業模式
7.4 養老產業O2O平台建設典型案例
7.4.1 南北巢集團
(1)集團發展概況
(2)集團用戶定位
(3)集團組織形式
(4)集團平台建設
(5)集團商業模式
7.4.2 金太陽老年綜合服務中心
(1)中心發展概況
(2)中心用戶定位
(3)中心服務形式
(4)中心平台建設
(5)中心商業模式
7.4.3 雲家政
(1)企業發展概況
(2)企業用戶定位
(3)中心服務形式
(4)企業平台建設
(5)企業商業模式
第8章:中國重點區域養老產業發展潛力分析
8.1 北京市養老產業發展潛力分析
8.1.1 北京市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8.1.2 北京市養老產業市場規模
(1)養老機構
(2)養老保險
(3)壽險
8.1.3 北京市養老產業經營效益
8.1.4 北京市養老產業需求潛力
(1)老齡化人口驅動分析
(2)經濟收入驅動分析
8.1.5 北京市養老產業優惠政策
(1)養老政策
(2)養老公寓優惠政策
(3)老年健康服務政策
………………
Ⅵ 健康行業垂直公鏈HL的最新文章
焦點訪談談發揚中醫
Ⅶ 關於在體檢行業要力爭一流的論文
體體格檢查,簡稱體檢,也稱做身體檢查、理學檢查或健康檢查,是醫生運用自己的感官、檢查器具、實驗室設備等來直接或間接檢查患者身體狀況的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關健康的客觀資料,及早發現、預防疾病隱患。其內容包括:(1)運動史和疾病史;(2)形態指標測量;(3)生理機能測試;(4)身體成分測定;(5)特殊檢查(化驗、x光、心電、腦電、肌電、超聲心動、肌肉針刺活檢等)。
體格檢查是醫療的診斷環節,是針對症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診察手段。
如果以症狀為中心和主訴、以疾病診治為目的的體檢,稱之為「醫療性體檢」。
辦理入職、入學、入伍、駕照、出國、結婚、保險等手續時的體檢,是以某項特定工作或行為的體檢,稱之為「通過性體檢」。
為了了解受檢者的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針對未病、初病或病的健康或亞健康人群的體檢,稱為健康體檢。
健康體檢的程序一般是在空腹的前提下完成抽血化驗(包括血常規、血生化、血免疫、腫瘤標志物、激素、微量元素等項目)和腹部超聲檢查。還有不需空腹的內、外、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婦科及中醫等臨床科檢查,心電圖、胸部透視、骨密度、經顱多普勒等輔檢科檢查,當然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選做其它項目。
Ⅷ 健康產業發展現狀與服務模式的論文怎麼寫
健康產業發展現狀與服務模式的論
比較多的肯定
Ⅸ 有關《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的資料,以中國居民膳食現狀為背景,談「中國營養師職業前景「》的論文
一、營養產業現狀喜中有憂
中國營養產業是食品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中國營養產業規模為1500億元,約佔中國食品工業總產值2.48萬億元的6%。中國營養產業起步晚,基數小,但發展快,已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市場品牌的認同度有所提高。一是保健功能食品產業經過幾番周折,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二是營養素及營養補充劑發展迅速,其中維生素C、E、D3在世界上佔有壟斷優勢;三是營養強化食品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國民的關注;四是牛奶和新型豆製品的營養保健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營養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絕大多數企業的生產規模小,企業數量多,產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開發能力低,企業壽命短,特別是保健功能食品行業,即使是一些名噪一時的知名企業,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
二、營養產業前景無限光明
據專家預測,中國營養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將會走上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將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發展,2010年預計達到2500億元以上。主要依據有以下四個方面:
政策驅動。我國雖然還沒有營養法,但是國家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營養保健工作。例如,近20年來發布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標准》等都屬於營養政策的文件。隨著我國營養工作的開展,這類文件將越來越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公眾營養改善行動」,國家《食品工業 「十一五」發展綱要》更明確提出「注重以營養科學為指導,注重保存食物原料固有的營養成分,優化食品中營養素配比,維護和提升加工食品的營養成分,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營養健康的要求」。這在我國歷史上是首次。它是我國政府為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國民整體素質而採取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國政府社會經濟發展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最近,中共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而營養產業正是使全民健康的民生產業。
市場拉動。市場是一隻無形的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顯著提高,人們對營養保健食品的需求急劇增長,推動了營養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成長帶動消費升級。權威部門普遍認為,如果不出現大的意外,未來5年,中國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人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可用於營養保健食品的支出也將逐步增加。人口城市化創造巨大的需求。2004年中國城市化率估計已達到了40%,到2010年,保守估計將達到45%。人口城市化帶動生活方式變化,為營養產業發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消費觀念變化拉動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營養保健知識的普及,與膳食相關的慢性非傳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僅被國家、社會所關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費者的注意。國民新的營養消費觀念的形成,將成為拉動營養產業發展的新動力。老人和兒童市場快速成長。據PNDC調查,42.5%的中國家庭最關心老人和孩子的營養狀況。這一人群對營養和健康的關注,會拉動相應的營養產品市場。「亞健康」人群迅速增長的需求。「亞健康」人口的比率越來越大,約占人口總數的70%以上,亞健康人群對營養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新的推動。「大病住醫院,小病上葯店,無病先保健」,隨著「送禮送健康,花錢買健康」時尚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明白了一個道理:健康投資回報最大。
古人雲:「上醫治未病」,得了病以後也是「三分治,七分養」。科學家愛迪生說:「未來醫生不再給病人葯物,而是引導病人關注人體結構、身體的保養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預防」。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人類1/3的疾病通過預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過早期的發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成本最低。有人說,權力是一時的,榮譽是過去的,金錢是留給子孫後代的,只有健康是屬於自己的。最貧窮的人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健康,但最富有的人會為了健康而放棄金錢。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在60歲以前拚命工作,「拿命換錢」;60歲以後疾病纏身,「拿錢換命」。俗話說,「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兢兢業業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住院一次,破產一次」,「致富11年功,大病一日窮」,老百姓越來越看不起病了,只能「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這些民謠盡管有些誇張,但其背後都凝結著民之所思,民之所想,寄託著深深的民意期待。許多人都認為:「養兒防老不如養生防老」,「健康第一,沒有健康,其它都等於零」。國家「九五」攻關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預防工作上投資1元錢,就可以節省8.5元的醫療費和100元的搶救費用,收到「個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節省醫葯費,回報全社會」的效果。所以「吃飯講營養,營養保健康,健康促發展,發展為和諧」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一「營養健康經濟學」的觀點,對於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對於每個人、每個家庭也特別重要。營養健康投資,可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是戰略性的投資,是建立節約型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科技推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營養產業必須佔領科技制高點。新技術、新科學、新信息手段是營養產業發展的三股推動力,營養產業的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加工工藝、新的質量控制標准、新的科學證據揭示新的營養成分以及健康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營養信息傳遞給廣大消費者。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吸收消化再創新等手段,進一步推動我國營養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首先,採用新技術。營養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是營養學、食品工程學、食品科學、醫學和化學進步的結果,具有研發先導的特徵。目前,在生物技術、醫葯、食品、營養學方面都有許多技術儲備,對產業發展構成一種有利的科技支撐。其次,研究開發新產品。營養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調整產品結構,研究開發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具有東方合理膳食模式的營養健康食品;二是發展營養強化食品;三是開發牛奶、大豆等富營養食品;四是重視功能性食品的開發。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研究開發,努力實現傳統食品工業向現代化食品工業、傳統食品向功能性食品的轉變。
管理帶動。科技和管理是企業騰飛的兩個翅膀,加強管理是營養保健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首先,政府監管。政府是發展我國營養保健食品產業的保護神。國家食葯局、衛生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等單位通過政策法規,有力地促進了營養保健產業的發展。為了保障市場有序發展,從2004年開始,國家食葯局取消「葯健字」批准文號,從此,保健品只有兩種身份——葯品或食品。2005年7月起實施的《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規定,保健品和葯品一樣,必須通過GMP認證才能生產和銷售,這對保健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其次,行業自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中國保健協會等是政企之橋、企業之家,通過行業管理,建立行約行規,保證了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在首屆中國保健品公信力品牌推選活動大會上,保健產業向社會公開承諾:「決不生產和銷售假劣產品,決不誇大宣傳,更不做虛假宣傳,不添加任何違禁物,誠摯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再次,企業內部管理。外找市場,內抓管理,企業才能興旺發達。根據國家規定,大多數保健食品企業進行了GMP 改造,通過了GMP認證。天津天獅集團還在全國同行業中第一個通過了HACCP認證。天獅集團經過十年奮斗,十年風雨,從一個單一生產高鈣素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保健食品等200個品類近千種的營養保健食品,國內資產20多億元,業務渠道輻射世界190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擁有1000萬個固定消費者和5萬個加盟店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創造了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個奇跡。如果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多一些象天獅這樣的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名牌企業家(天獅總裁李金元),那麼中國的保健食品行業就大有希望。
世界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未來信息產業和健康產業是最有希望的朝陽產業。有人預測,未來十年健康產業將會成為信息網路財富革命之後的第五波財富革命。我國的經濟學家也都樂觀地認為,我國具有數千年的飲食養生文化,具有「葯食同源」、「食養食療」的悠久歷史,以博大精深的中醫葯及其理論為依託,以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為動力,以豐富的資源為後盾,以廣闊的市場為舞台,21世紀的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市場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
三、發展營養產業亟須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營養師隊伍
2005年10月1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公共營養師等11個新職業。《全國食品工業「十一•五」規劃建議》也明確規定:「加強食品營養工作機構建設,大力開展營養師的培訓工作,全面推行食品企業營養師制度,提高營養師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運行中的監測職能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為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聯合開展了「公共營養師」的培訓工作,並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公共營養師的培訓基地。
公共營養師是從事營養指導、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其工作的主要內容:一是進行人體營養狀況評價、管理和指導;二是進行膳食營養評價、管理和指導;三是進行營養知識的咨詢和宣教;四是對食品及其功能進行營養評價、指導。這個職業主要崗位是食品、營養食品、保健功能食品企業;賓館、飯店、食堂;幼兒園、醫院、學校、社區、機關等單位。
在美國,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療都必須有營養師的參與;在日本,每330人就有1名營養師,營養師的數量相當於臨床醫師的2.4倍;在我國,平均每50萬人才有一個營養師,這足以說明我國營養師人才的異常匱乏!由此可見,營養師的職業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如果達到日本的水平,中國將有400萬個營養師崗位,而目前不是1萬人。因此,近兩年營養師培訓成為熱門。(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 張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