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子商務的普及以及車聯網的迅速發展,使汽車朝著以下哪個方向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趨勢愈加凸顯。受此影響,車聯網技術日益興起,產業發展也不斷加快。由於車聯網產業與汽車產業息息相關,為了確保在未來交通領域競爭中的優勢,各國紛紛將車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
目前,車聯網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和汽車產業變革的焦點,與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齊頭並進、日趨交融。美國、日本、歐盟等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視車聯網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方面,已然展開全面布局,加快推進產業化落地。
從市場形勢來看,得益於各國政策的支持與資本力量的熱捧,2017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進一步突破1600億美元。國內方面,2017年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約達115億美元,到2022年有望增長至529億美元。
事實上,我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車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在政策層面,國家將發展車聯網作為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實際落地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快突破的關鍵。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頒布了《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車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應用;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彰顯了國家對於車聯網產業發展的重大支持。
如今,2019年已經到來。在新的一年裡,車聯網產業的發展步伐不會停止,反而會越來越快。日前,在CES2019展會上,大陸集團就推出5G混合式車聯網技術,其他企業也有眾多相關成果發布,如領行科技公司將區塊鏈技術加入車聯網行業,研發出「匯領行」OBD車載盒子,成功的解決了車聯網行業中的一些痛點。那麼,2019年車聯網領域將呈現哪些發展趨勢呢?
標准體系持續完善
當前,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不斷融合,新業態、新產品陸續涌現。其中,車聯網的發展越發受到關注。隨著車聯網產業日益走上正軌,發展持續提速,推進標准體系制定與完善,提升行業規范性與協調性,就成為了接下來的重點。
2018年6月,工信部和國家標准委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信息通信)》和《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電子產品和服務)》,全面推動車聯網產業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預計2019年裡,上述政策將加快實現落地,車聯網標准體系建設將取得新成果。
企業結盟漸成常態
市場研究機構認為,車聯網將是5G網路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且5G網路的技術優勢將是智能網聯汽車實現規模化商用的重要支撐。面對車聯網產業巨大市場前景,無論是汽車製造商還是科技企業等,均加大了布局力度,意圖占據先機。
要真正實現車聯網,跨界聯盟必不可少。為了增強競爭力,發揮差異化優勢,業內不少企業展開了深入合作,結盟趨勢越發凸顯。業內專家認為,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升級大勢所趨,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里,合作共贏是唯一出路。因此,2019年車聯網領域的合作之勢將漸成常態。
商業部署不斷加快
一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並且已經逐步開啟初步商業化進程;另一方面,5G網路技術發展進展迅速,測試、試運營有序推進。為了契合相關應用領域的市場態勢,車聯網技術的商業部署也將不斷加快。
此前,在大數據智能高峰會上,美國高通公司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透露,高通與大唐電信共同開發了基於蜂窩車聯網的晶元組,並將在2019年支持商業部署。從行業整體形勢來看,推進商業部署將進一步提速。
人車交互迎來突破
4G網路的應用與普及基本上已經解決了網路通信問題,不過對於車聯網領域來說,人車交互問題依然是一個巨大的瓶頸,特別是語音交互並未能夠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取得太大進展。一是因為市場對於這一功能的剛性需求不足,二是因為相關技術還不夠完善,難以獲得用戶信賴。
2019年,隨著人工智慧熱潮持續發酵,各企業在語音技術等領域的投入將繼續加大,屆時語音交互技術有望迎來突破。作為人車交互的核心,語音交互技術的突破,將為破解人車見交互困局帶來破解機遇。
應用場景更為豐富
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車聯網應用層產值最高,佔到整個車聯網市場規模的70%。著眼於車聯網技術應用優勢,2019年其應用場景將越發豐富。據相關研究表明,藉助車聯網技術,能夠大幅提升交通效率,緩解交通擁堵。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加強行駛安全性,甚至實現零傷亡、零事故。
此外,融合車聯網技術的車載終端平台,能夠為車主提供語音、手勢控制服務,創造更為便捷、安全的駕駛體驗。車聯網還能與保險業實現互聯,憑借「車聯網+保險」,可以有效降低車主出險事故率,同時也節省了相應理賠成本。
② 中國製造今後要朝什麼方向發展
相對其他產業而言,中國的製造業是發展較快、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門類,也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受益可能性較大的部門。中國製造業得以快速發展、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的基本經驗有二:一是較早和較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中超過70%的份額投入到了製造業領域。對外商開放投資,開放市場,中國的製造業不僅並未因此而萎縮,而且通過與外商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中提高,產業的規模、水平和競爭力不斷擴張、提升和增強,許多產品產銷量位居世界前茅,工業製成品占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90%。二是較深層次、較大范圍的市場化改革。改革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放鬆或放開市場准入管制,鼓勵和促進市場公平、有效的競爭,煥發了企業微觀主體的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的進入與發展,在許多行業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在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純粹的國有企業占製造業產出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體制改革帶來的「內生增長效應」在製造業領域得到很大程度地體現。
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是明顯的(盡管在不同產業的表現有所不同甚至有較大差異),並處在較大程度的動態轉換中。這種比較優勢不僅體現在數量龐大、供給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體現於不斷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級的大規模加工組裝業優勢,以及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和潛力等方面。這些比較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國際分工中已經並將繼續爭取到比較有利的地位。如果說,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那麼加入世貿組織後,在更加開放和市場化的環境中,將促成中國製造業比較優勢更為充分和有效地發揮,在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得更大利益。
當然,在製造業領域中,不同產業的成熟度、開放度和比較優勢存在較大差異,加入世貿組織對這些產業的影響是不均衡的。從長期來看,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依託於資源稟賦和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長期性和基礎性特徵,決定產業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的長期趨勢和基本格局;二是依託於競爭戰略和制度條件的競爭優勢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顯的戰略性和選擇性。中國正處於經濟體制、工業化進程、供給與需求結構等因素劇烈變動的時期,影響中國產業競爭力特別是動態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因素十分復雜和易變。從加入世貿組織這個大背景來看,產業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產業成熟度、國內需求潛力和動態比較優勢等因素,對於產業發展前景和競爭優勢的影響將更為直接和明顯。因此從這些影響因素出發,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加入世貿組織背景下中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以此全面評價加入世貿組織對各製造業部門的近期和中長期的影響。其要點包括:一是尋求構建一個普遍適用於工業部門的統一的世貿組織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使得所有工業部門能夠放在一個坐標繫上進行橫向對比;二是將短期對策研究與長期趨勢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放寬研究視野,以求准確把握加入世貿組織後各行業發展的長期方向;三是通過世貿組織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價,廓清今後一個時期政府政策調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③ 整個CPU產業未來應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未來會向低功耗,多核心多線程發展,提高指令集效率!集顯更加強勁!但是工藝越來越難有明顯突破!除非找到顛覆傳統結構材料學的新領域!!
④ 第三方產業方向發展是什麼意思
簡單概括起來現在在世面上存在著電子商務的基本形態大致上會有三大類,版一類叫產業電子商務,權是以大型骨幹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鏈為主要內容的電子商務。像鋼鐵、石油、家化、家電。另外一種形態是今天在座的大部分圍繞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的電子商務交易和服務,這是一種形態。第三是綜合消費電子商務,這部分電子商務有的是第三方的形式,有的是第二方的形式,甚至有的是第一方的形式,是多種形式並存。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在什麼地方?向中間跑。再經過幾年的發展,大型企業電子商務平台為它的上下游產業鏈服務逐漸會從它的產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社會上的第三方。不管是什麼樣的形態,實際上最終會走向專業化的,或者說面向行業的、非常有特色的第三方的電子商務交易服務。結論是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服務是今後電子商務發展的主流。基於這樣一個發展趨勢一定會形成一種新的產業,現在暫時把它叫做電子商務服務業。第一個內容是交易服務,圍繞市場、圍繞采購、圍繞銷售、圍繞增值服務、交易服務,今天大部分網站、企業都是在圍繞交易做服務的。第二是業務服務,第三大類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服務業或者說以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台為依託的現代服務業會突飛猛進。
⑤ 如何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宏觀調控
文化產業不同於一般的經濟行業,因其在創造經濟利潤的同時也會對社會大眾產生心理,思維,以至行為上的影響。所以對文化產業實施調控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特別方式以區別對待一般的經濟行業。
調控措施包括: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創造便利的發展環境,保障正當的產業權利。
堅持正確的方向是核心。只有堅持正確的方向,文化產業才能走上正確的,持續的發展之路。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為使文化產業的發展朝著對國家對民族的有益方向發展,就要依靠黨員的先進性,依靠黨組織的先鋒性,依靠黨中央的正確性,始終保持對文化產業的領導帶動作用。因此,各級黨組織,各位黨員切實履行三個代表的要求,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堅持正確的民族方向,就是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源泉。文化只有具備了民族性,才能更好地向世界發展。中華文化正是文化產業人員的立足之本。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的發展,凝聚了無數的優秀文化傳統,它所帶給我們的靈感,正是我們文化產業發展的源泉與不竭動力。此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將其融入到文化產業發展中,在產業不斷壯大的同時,民族文化也長盛不衰。因此,各級宣傳教育部門應加大力度對我國的文化傳統進行宣傳與傳承。為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指導與動力。
堅持正確的時代方向,就是保持新鮮的時代活力。文化是一個時代的體現,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特點。因此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永葆活力。
堅持正確的道德價值方向,就是以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為准繩。文化產業人員應該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准繩,弘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知榮辱,辯是非,揚正氣,樹新風。各級政府部門,要善於引導從業人員的上述品質。使文化產業成為規范行為,凈化風氣,振興國家的旗幟,成為消滅落後,打擊丑惡的利器。
創造便利的發展環境是根本。文化產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經濟的發展。因此各級政府應以市場經濟的原則對產業發展提供幫扶,指導,援助。(寫幾條宏觀調控對普通經濟領域的措施即可,如幫扶進行企業,政府開拓市場,拓展企業眼界)
保障各種文化產業權利是保證。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全球早已達成共識,從業人員的權利需要法治的保障。從業人員的積極性需要知識產權來維護。所以我國應該積極建立健全法律條文,切實以法治的手段,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維護產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種手段,各自獨立又互為補充。只有三種措施一同實施,依據具體情況略有側重,才能發揮宏觀調控的的作用,以達到擴大產業優勢,提供產業的進步動力,提高大眾的道德水準,凈化社會的風氣,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最終達到振興國家的偉大目標。。
⑥ 服裝產業結構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從經濟發展的周期看,目前我國經濟總體上仍處於較快增長期,運行在過剩經濟、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大環境中,但同時又有局部的過熱甚至某些較為嚴重的投機行為。而服裝行業從整體看,發展迅猛,但是內需不足,產能嚴重過剩,庫存積壓加重。
截至2012年三季度,紡織服裝行業上市公司庫存合計高達730億元,從而產生了「服裝庫存夠賣三年」的論調,讓人對整個行業嘆其不爭,又無可奈何。到底服裝行業還是受到了高庫存的威脅導致現金流較為緊張,傳統的通過加盟店擴張的運營模式亟待調整。
服裝行業釀成今日的高庫存危機,主要原因在於供求失衡。
有必要調整的走高端路線的中國服裝品牌
近幾年國內品牌服裝側重於白領階層,在價格上每年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在不斷上升。從整個行業中來看,中國的服裝品牌因為市場消費結構的改變,形成新的兩大不同陣營。第一大陣營就是走高端路線的服裝品牌,定價高,銷量好,特別是從2001~2006年這部分品牌獲得了巨大成功,只是2009年、2011年遭遇了兩次危機逆襲。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中國的財富集中在0.5%的人手中,這部分人消費能力非常強,他們對奢侈品和高檔品牌的消費能力在不斷增長,但有必要多多關注中等收入的消費群體。
財富的過分集中也造成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中端品牌在市場中的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價格的定位,渠道的拓展,市場規模化經營都變得極為重要,同時消費者需求變得越來越捉摸不定。在一個沒有形成中產階級的國家,通過尋找符合品牌目標的群體,去培養群體對品牌的認知程度,成為品牌的忠實顧客,但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
所以根據中國消費群體財富集中的實際情況,做高端品牌的企業應把目光鎖定到頂層消費群體。通過與國外品牌的合作、學習,發展成為中國頂層消費群體喜愛的品牌,產品定價應該和他們的收入、喜好、需求配套。這些品牌應該靈活機動的調整定位,把握市場需求,以靈活來應對不確定的顧客群體。
競爭激烈的休閑裝市場
上世紀80~90年代迅速崛起的休閑裝品牌經過這幾年激烈的競爭,市場需求出現疲軟,產能超過實際需求能力。一部分老的休閑品牌開始衰退,逐漸被國內的優秀品牌如美特斯 · 邦威等品牌替代。但是市場的增長畢竟是有限的,即使很多經營不善的品牌讓出了市場的空白點,就休閑裝市場而言,新的空白點依舊不多,休閑裝企業在制訂未來幾年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生產與市場是否配套。過分強調市場佔有率,忽視需求因素,就有必要評估企業的利潤和庫存會受到顯著影響。
高速發展的運動裝市場
從阿迪達斯、耐克、彪馬、李寧、安踏再到喬丹、361、特步,運動裝市場這幾年的發展,很快也會進入到產能過剩的時代。一個產業競爭激烈到一定程度,產能和需求開始不匹配,這個產業就開始進入優勝劣汰的環節。有實力被認同的品牌會生存下來;沒實力不被認同的品牌會消失。
在運動裝市場中,國內品牌主要集中在二線以下城市,國際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隨著耐克、阿迪達斯調整市場戰略,關注二、三線市場,我相信運動裝市場的血拚在2008年會達到高潮。那些有遠見、有能力,同時做好了准備的企業,將會是最後的贏家。但由於市場消費的需求不旺,進入2012年,高端品牌也低下高貴的頭顱,難免減價促銷。
發展中的童裝市場
童裝企業連續幾年不景氣,是有目共睹的,擁有幾億兒童人口的中國,消費能力和生產能力卻不匹配。龐大的消費人群無法拉動市場消費趨勢的增長,子女高額的教育成本給父母有限的收入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父母用在孩子身上的耐用消費品如服裝的支出不斷縮減。在沒有建立起龐大的社會教育體系前,我認為童裝企業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
多元化競爭的女裝市場
中國的女裝品牌,已經逐步形成了由高端到低端的市場格局,風格也變得百花齊放。產品的設計能力和品牌的經營水平正在向國際水平靠近,但是中國的女裝尚未形成一個領導型的品牌,主要是因為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同時購買力卻沒有快速增長。當需求和購買力不成正比的時候,產品設計要多款少量,這樣會給企業的成長和多元化帶來沉重壓力。所以說中國的女裝企業要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抓住機會尋找新的亮點,把握住市場需求。
內需增長緩慢,對零售行業將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必然對企業經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我們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更加關注品牌,關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的應變能力,以期在大的經濟環境改變的時候抓住市場,尋找到新的增長亮點和增長機會。
過去的成功並不代表今天還能成功,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企業只要有清晰的目標、長遠的戰略規劃,才能找到成長的亮點和機會,尤其現階段處在「後危機」時代。品牌和產業的崛起,一定和國內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選擇做一個產業或市場,如果看不到未來市場的發展,就不會更優秀。
⑦ 成都城市規劃朝哪個方向發展
麥肯錫:16年後成都將成巨型城市 人口達千萬
成都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到年,將由大型城市擴展為巨型城市,成為中國八大巨型城市之一。在省商務廳委託國際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編寫的《家園重建、產業重振、希望重生——四川省災後重建國際投資、援助需求報告》中,麥肯錫作出了如上預測。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城市,經濟迅速增長,已在西部地區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從GDP來看,成都GDP從2000年開始以每年14%的高速增長,在2008年全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位居西部第一,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居中西部首位。以成都及重慶兩大城市為軸心而形成的成渝城市聚集群,是中國11個城市聚集群之一,方圓300公里內擁有29個人口100萬以上的衛星城市。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認為,作為中樞城市的成都,經濟總量高,發展速度快,無疑將進一步吸引其他城市和地區人口遷入。預計到2025年將由大型城市迅速擴展為擁有千萬人口的巨型城市,躋身於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之列。
麥肯錫認為,四川在機械冶金、水電、電子信息、醫葯化工、飲料食品和旅遊等方面已形成優勢產業。並且在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生物工程及新材料等潛力產業上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災後重建將為外資和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援助契機,在三大產業都有體現:
第一產業的投資機會在於利用和開發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名優產品,提升農業副產品的檔次。可投資的領域包括綠色食品、茶葉種植等。
第二產業的投資機會在於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整合產業,協助地方龍頭企業恢復重建和發展等。可投資的領域包括電子信息、能源電力、釩鈦鋼鐵、裝備製造、油氣化工、汽車製造、航空航天、飲料食品(茶加工、豬肉)、現代中葯、生物工程。
第三產業的投資機會在於提升旅遊資源,吸引高端旅客;協助基礎設施,如預警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的重建;開發國際水準的服務產業,可投資的領域包括旅遊、金融等。 記者 江瑋
鏈接
麥肯錫是全球領先的智庫管理咨詢公司。成立於1926年,創始人是芝加哥大學教授傑姆斯麥肯錫。目前,麥肯錫在全球44個國家有80多個分公司。麥肯錫大中華區包括北京、香港、上海與台北四家分公司。過去十年中,麥肯錫在大中華區完成了800多個項目。成立於1993年的上海分公司是其在中國內地的首家分公司。世界排名前100的公司中,70%左右是麥肯錫的客戶,包括AT&T、花旗銀行、柯達、殼牌、雀巢、賓士等。在中國有廣東今日集團、平安保險等客戶。
⑧ 如何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做好發展重點規劃
在產業抄發展和規劃之中,要確定襲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
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如服務業包括各種行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傳統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又包括各種領域,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現狀、目標和未來發展潛力等確立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對於區域產業規劃來說,要根據區域產業特徵、優勢、市場需求等因素,確立區域發展的主導產業或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並設計相應發展和規劃的方向和內容。
⑨ 中國製造業發展方向論文800字
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趨勢
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第十一年,這期間,中國經濟從全盤接納「全球秩序」到與美國和歐盟比肩躋身世界三大巨頭之列,製造業的迅猛發展是最好的佐證。然而,面對全球製造業的產能不斷擴大、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利潤率下降、消費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難題,我國製造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裝備製造業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保障,是製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建立起強大的裝備製造業,是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實現工業化的根本保證。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裝備製造業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我國已經成為裝備製造業大國,但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製造水平落後、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等問題依然突出。智能製造系統最終要從以人為主要決策核心的人機和諧系統向以機器為主體的自主運行轉變。例如發展智能化產品(聰明機床);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工業自動控制技術和產品(感測元件、自動化儀表、PLC、DCS、FCS、現場匯流排、數控系統)、遠程監控、檢測、診斷等。
中國也是農業大國,農用機械的智能化對中國製造業影響很大,關注「三農」,扶持發展先進適用農用裝備,按照先進、適用、經濟、安全等原則,鼓勵100馬力以上大馬力拖拉機及關鍵零部件、配套農機具,農作物移栽機械,農業收獲機械,牧草收獲機械,節水灌概設備,以及沼氣設備等的發展。
智能製造裝備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近年來我國智能製造裝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考慮到智能裝備的戰略地位,以及在推動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持續加大對智能裝備研發的財政支持力度,並且將建立首台(套)裝備示範項目保險機制。智能化非常重要:產品裝備實現數字化,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智能化工具,從而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我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長期以來,數控機床是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短板,高檔數控系統與重型、精密機床,一直被國外廠家壟斷。經過「十一五」期間的系統攻關,以華中數控(15.540,0.42,2.78%)「華中8型」高檔數控系統為代表的國內高檔數控機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為數控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自給率達到了60%,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2萬小時。此外,大型飛機科技重大專項進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ARJ—21飛機正在進行試飛,預計今年將開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載人航天」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間,機械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由2005年的80%進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近年來鋼鐵、采礦、水泥、石化等行業的高速發展,也推動了相關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萬噸級鋼鐵企業常規流程成套設備、2000萬噸級露天礦成套設備、日產4000—10000噸級熟料干法工藝水泥成套設備已能自主提供。30萬噸/年合成氨設備實現自主化,百萬噸乙烯裝置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和乙烯壓縮機等關鍵「三機」也已研製成功。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為電力、石化、冶金、鐵路等行業提供的主要裝備,關鍵技術依賴引進。用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研發的投入不足,原創性技術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少。產、學、研、用結
合不緊密,產業共性應用技術研發缺位,公共試驗檢測平台缺乏,社會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基礎製造水平滯後,長期以來,為整機和成套設備配套的軸承、液氣密元件、模具、齒輪、彈簧、粉末冶金製品、緊固件等基礎件,泵、閥、風機等通用件,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儀器儀表等測控部件,質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種規格不全;特種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落後,專業化程度低。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機床製造、交聯電纜行業等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幾年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發展速度,熱衷於仍然熱衷於新上項目、鋪攤子,在國家嚴格調控「兩高一資」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形勢下,紛紛將投資重點轉向裝備製造業,導致一些新興行業投資過熱,出現產能過剩隱優,過度競爭風險加劇,如風力發電設備、大型盾構機、大型壓力機等。如不及時加以調控,不僅將使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難,還將影響產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步伐。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製造業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頸。
三、轉向服務型製造 過去十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已經局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然而在未來十年,如何能從大而不強躋身真正的世界製造業強國,面臨系列挑戰。正如中國經濟學家樊鋼所指出的,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並非單純的放棄原有產業,轉而去做高科技,在企業轉型升級背後,必須要與其關聯的要素市場相配合。
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向《中國聯合商報》表示,未來十年,中國裝備製造業需要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大力發展包括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工程承包、設備租賃、遠程診斷服務、回收再製造等現代的製造服務業。製造服務業的發展滯後,也令企業在價值鏈高端缺席。他說:「為用戶提供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工程承包、遠程診斷維護、回收再製造、租賃等服務業未能得到培育,絕大多數企業的服務收入所佔比重低於10%,國外已經超過50%,我們主要業務是屬於價值鏈低端的加工裝配環節。」
事實上也證明,中國製造企業重構商業模式、向服務業務轉型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提供基於產品的增值服務,從總體上提升客戶的產品擁有體驗;二是提供脫離產品的專業服務,利用企業在研發、供應鏈、銷售等運營能力上的優勢,為其他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國製造企業已經開始重構商業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為客戶提供基於產品的增值服務,以保留自身原有的產品製造優勢,減少變革風險。
服務製造是製造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橋梁,中國當前的製造業雖然有「世界工廠」「製造大國」等美譽加身,實際上更多的企業是在給西方發達國家「打工」。有關專家給出的解釋是,中國製造企業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紛紛搞價格戰,無力爭奪高端市場,這使得企業的利潤率極其低下。而現代製造業作為一個整體產業鏈,早就脫離了單純的產品、生產線和流水線的局限,它包含了研發、品牌、行銷、物流、金融、諮詢、文化、客戶管理、會展、培訓、設備改造、設備租賃、供應鏈管理、產品回收、商標專利等諸多方面。服務製造是在服務業和製造業不斷融合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為了實現製造價值鏈中各自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增值,進而達到一種高效創新的製造模式,也是世界先進製造業發展的新方向。它包括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製造兩個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製造與服務的深度結合,一大關鍵因素是企業本身要具有核心產品或者說核心能力,圍繞核心產品或者核心能力進行創新,與服務業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只有
圍繞著它的核心產品,客戶才認可它的整體解決方案。因此,「服務製造」對於中國製造業由大到強、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製造業的信息化
信息技術與中國製造業的融合朝著深度、廣度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的重點包括發展智能工具、構建數字企業、實現節能減排、促進轉型升級、做強信息產業、催生新興產業等六個方面。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機床業進入了以數字化製造技術為核心的機電一體化時代,而數控機床就是代表產品之一。行業規模不斷壯大,中國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明顯進步,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取得重大突破,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數控機床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在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數控機床的質量也在追趕世界的進程中不斷加速。同時,作為數控機床核心技術的國產數控系統同樣取得重大突破。製造業與信息技術、高新技術融合,能夠促進傳統製造業向現代製造業轉型升級。
中國的製造業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共性和個性全面共同促進的時候。面向諸多的企業,系統集成商、社會中介機構、服務實施單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個企業的個性結合起來來組織實施,這樣才能夠良性互動地推動我國信息化的發展。未來,集成與協同將是製造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的主旋律。如何來實現?在空間跨度上,從企業的集成到企業間的集成,走向企業間產業鏈、企業集團甚至跨國集團這種基於企業業務系統的集成;在時間跨度上,從側重於產品的設計和製造過程,走到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過程;在集成和協同的重點上,從多年來以信息共享為集成的重點,走到了過程集成的階段,正在向知識與智能發展的集成階段邁進。在集成和協同的關鍵技術方面,現階段的企業很多都集中在單元技術的應用,從發展的角度,會由這些單元技術產品通過集成平台,形成企業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統,並朝著企業綜合能力平台發展。
⑩ 你覺得長期做網路主播和長期觀看網路直播有哪些壞處和好處未來網路直播產業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長時間做網路主播壞處就是你的身體可能出現各種回健康問題,這個和久坐、熬夜等答關系很大,另外可能做成你的現實朋友較少。
第二個問題,長時間觀看網路直播的好處就是你找到一種釋放壓力娛樂自我的渠道,認識一些網路上的朋友。壞處就是你的存款減少了。
第三個問題:未來網路直播產業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直播產業目前已相對定型,以後只會有大平台之間互相競爭生存或合並,小平台消亡或被吞並。直播產業多方向發展,娛樂、戶外、游戲、體育賽事、購物等目前已探索出來的方向都將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