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應重視經濟發展還是環境保護
這個問題最近應該是很熱的,既然你贊成經濟發展,給你提一點吧,你的對手肯定會舉一個回例子答:最近中國答應在2020年碳排放量降40%-50%,你只需要從這個政策會降低國內消費水平,降低居民收入(如果要煽情一點就說降低貧困人的收入吧。。。。)來分析。面對這個論題,你只需把握一點:環境固然重要,但是經濟,政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最不可能動搖的東西。至於材料你還是自己搜集吧,工作量太大。。。
『貳』 個人如何參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事業
首先應該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因為煤炭,石油等資源是有限的,是經過億萬年的沉澱積累而成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用一份就會少一份,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就需要每個熱盡可能的節約。例如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尤其是做公交族、自行車族,因為這樣不僅節約能源,還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還要注意綠色消費,例如在買電池時,要認清其「環保標志」,防止重金屬對水體,對土壤的污染;買洗衣粉時,要看看其是否是無磷配方,防止磷元素流入水體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否則水體中的藻類會迅速生長,造成魚蝦大量死亡;在買電器時,要注意其耗能量,選擇耗電量少的電器。並且還要選綠色包裝,因為過於華麗的包裝不僅耗費較多的能源,還會產生垃圾,污染環境。
另外,對消費品盡可能的重復使用,多次利用。日常生活中,要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因為一次性物品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垃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所以,平時外出時我們要自備飯盒和水杯,購物時,要自備布袋。
最關鍵的還是要注意分類回收,例如我們可以分類回收塑料來煉油,用以解決原油不足的問題,分類回收廢紙廢電池等,在減輕污染的同時,循環再生。
最後還要做到,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例如大家可能沒有條件去植樹,但是可以不踐踏草坪,不攀折花草;對於動物,應拒食野生動物,拒穿皮草,拒用野生動物補品。如果每個人都能從以上方面入手,環境、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
『叄』 企業文化建設為什麼要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致力於「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實現經濟發展的「平穩、健康、可持續」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經濟及社會的發展聚焦,「保護環境」與「可持續」的發展倡導對於企業及企業文化建設同樣也尤為重要。
一個企業的文化不是憑空而生,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企業自身的發展歷程與現狀環境息息相關。當然,這里的環境不僅僅指狹義概念上的「自然環境」,而更多的是指與企業生存與發展緊密相關的「企業生態環境」。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首先要尊重企業的「生態環境」,要清晰解讀「我們是從哪裡來」;其次,企業文化建設要認真審視企業的「生態環境」,明確認知「我們現在何處」;再次,企業文化建設要關注企業「生態環境」的變化,對「我們將要去哪裡」做出明確的回答。換言之,企業文化「源於歷史,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的基本建設思路正是企業對自身「生態環境」的主觀關注與客觀尊重。對於企業發展而言,「生態環境」總在變化之中,而文化建設既需要對「生態環境」變化做出及時的必要反饋,與時俱進,又需要以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來保護企業「生態環境」的相對穩定性,這也是企業文化「核心不變,始終在變」的詮釋所在。
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與保護是為了在自然環境中的獲得健康持續的生存,對於企業而言,持續的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終極目的所在,而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生態環境」的詮釋與催化也正是幫助企業獲取「持續、長久、健康發展動力」的關鍵所在。企業文化不僅要代表企業的一時,更要傾向於企業的一世;企業文化不僅要植根於企業發展的今世,更要解讀企業發展的前世與來世,世代往復,環境更跌,不變的文化核心持續性地被新鮮的解讀與認知,這便是企業持續發展與基業長青的關鍵基因。
『肆』 在環境保護中,水產行業如何發展!
一要統籌好內陸地區現代漁業發展,進一步發揮內陸地區生態環境優勢,加快轉變淡水漁業發展方式,推動淡水漁業實現規模化、標准化、生態化、產業化,做優做強漁業產業,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漁業品牌;要進一步發揮漁民專業合作社作用,增強漁業產業帶動效應,促進漁民發展漁業增收致富、共同致富,服務蘇區和老區發展。
二要貫徹好「綠水青山就是jin山yin山」的發展理念,認真抓好中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從嚴從實推進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強水產養殖尾水治理,鼓勵採取進排水改造、生物凈化等措施,開展集中連片池塘養殖區域和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推動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或達標排放,實現漁業產業發展高素質與生態環境高顏值。
三要落實好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滿足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為目標,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支持發展標准化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池塘循環水養殖等養殖方式,推廣發展稻魚、稻蝦、蓮魚等綜合種養模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四要謀劃好休閑漁業發展,把休閑漁業作為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將生產體驗、休閑垂釣、旅遊度假、觀賞娛樂、科普教育等有機結合,推動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發展富有地域特色和漁業趣味的休閑體驗項目,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多樣的文化、旅遊、休閑、體驗等消費需求,打響「水鄉漁村」等特色休閑漁業品牌,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提升漁業產業質量和效益。
『伍』 新技術的發展使企業可多關注環境保護,企業的社會責任及可持續成長等問題能否舉個例子
在實踐社會責任的時候,其實要做很多工作。是因為一個企業真的要有效的承擔社會責任,其實是有很大難度的。企業認真承擔社會責任有三大難。
第一個是落地難,不是說哪個企業家不想承擔社會責任,相信絕大多數的企業家都願意做很多承擔社會責任的工作。但是一個企業家的視野和想法能夠在自己的企業裡面從上到下落地,讓自己每個員工和自己有同樣的見解,這個很困難。最近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個企業或者企業家他的主導思想,而是一些個別員工的想法,所以落地是擺在面前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第二個比較難的是持續性,其實考驗一個人一個企業是不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不在於對方是不是有這個想法,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而是發展和責任發生沖突的時候,這種時候他以什麼樣的方式、勇氣去處理,這是真實體現企業家責任的關鍵。像阿里巴巴前一段時間做的勇敢決定,真的是體現了很多企業家、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不是每個企業家或者企業都能夠這么勇敢。
第三另外一個難度是能力,今天很多互聯網企業開放和分享,但是開放和分享就意味著給競爭對手機會。因為互聯網的競爭沖突常常會帶來背景的影響,如何總沖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真的是代表一個企業家是對這個社會負責還是對收入負責,就像一個國家只對GDP負責還是對環境和GDP一起復雜。所以我們說落地很難,第二點是要在沖突的時候體現企業家的責任,第三是能力,除了自身有能力以外,還要周圍環境賦予你這種權力、能力去承擔這個。
分享一個具體的案例,從2010年開始萬網對網站實行實名制,對域名做的實名制的工作。萬網在做這項工作的時候,其實內部也蠻痛苦的,因為增加了非常大的額外成本,是沒有任何收益來做這項工作的。內部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做好,成立了一個叫做內容信息審核室,專門做真實性內容的審核,這個規模達到了上百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來做這樣的工作,完全是義務的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後來同事問總經理,說這個部門存在的使命是什麼,為什麼要存在。總經理說大家記住了,大家的使命就是讓真實和誠信體現價值。這個部門發展到今天非常好,很多人在找,也有別的公司說能不能給自己也提供服務,因為自己也需要,所以自己在考慮這個事業部是不是獨立成專門的公司。自己在承擔責任的時候,並不是每一次都是損失的。另外在公司裡面我們還要承擔就業人才培養的責任,萬網在這方面同樣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在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包括現在推出一個門戶網站叫做夢工場。現在動員了成千上萬的大學生、個人創業者,通過進行服務。也在想為什麼做這個事情,這也是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如果產品服務更多人能用,而且能夠利用自己的產品服務讓更多人賺錢,讓對方創業這就是自己的一種責任。
『陸』 環境保護與房地產業發展的關系
第一,堅持新型四化同步、城鄉統籌發展的城鎮化,使城鎮化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這里重要的是,城鎮化的推進一定堅持產城融合,有產業帶動,實現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小城鎮要注意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特色產業和為現代農業服務的產業;一定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還要使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的進程相適應,與相關產業發展相協調。房地產業是城鎮化的重要物質載體,既是重要的民生行業,也是為相關產業提供配套服務的產業。房地產發展要和城鎮化發展相適應,和相關產業發展相協調。滯後了,會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過分超前了,造成了資源、能源的浪費,還會產生泡沫經濟。這方面,鄂爾多斯、溫州的教訓已說明問題,需引以為誡。第二,堅持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努力提高人口城鎮化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也必須要求房地產業能平穩健康發展。實現房地產業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最主要的是要加快構建以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各地的市場差異很大,必須根據產業發展、人口增長趨勢、居民現有住房狀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住房發展規劃和計劃,並在土地供應等方面加以落實,努力形成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合理、房價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格局。第三,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房地產業也必須要加強轉型發展的力度。建設生態文明的城市,首先要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調控和引導作用,優化城市群規模、布局和城市間分工協作,適度控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規模,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要加強城市內部和城市間交通路網的規劃與建設,努力實現交通規劃與居住區規劃銜接,減少居民出行成本。積極穩妥地推進既有住區的環境整治、更新改造、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加強城鎮減排和城市綠化、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新型城鎮,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房地產行業來說,一定要把建設生態城市、宜居住區、綠色建築、智能建築和推廣運用低碳技術當作我們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任務抓好。第一是要大力開發省地節能環保項目、大力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第二,積極推進住宅性能認定,與國家倡導的綠色建築標准靠攏;第三,盡量減少毛坯房,擴大全裝修房比例,推進主體結構與填充體基本分離,管線便於維修並延長壽命的建築;第四,房地產要加強與上下游強強聯合,減少採購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工程質量。第四,積極引導產業園區地產、商業地產、旅遊地產和老年住區的發展。產城融合必須要有產業園區等地產。從事產業園區等地產的,首先要了解的產業政策和產業布局,還要做好市場調查和客戶需求,並對產業鏈上有關單位的整合和協調能力進行考量。這樣才能減少盲目性,促進產業地產的健康發展。商業地產這些年發展很快,成績不小,但是問題也不少。2012年9月發布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積極推進商業網點規劃制定和實施。在城區,鼓勵改造提升傳統的商業中心,引導商業網點合理布局,形成具有綜合服務功能和較強輻射能力的消費中心;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提檔升級、規范發展。在郊區,引導專業市場及物流配送中心集聚發展。在社區,加強商業設施建設和業態配套,嚴格商業網點用途管理。發展社區商業中心,提升社區綜合服務功能」。上述要求主要是兩點:一是要積極推進商業網點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二是要關注商業設施的總量和結構問題。發展旅遊地產,不能簡單地將旅遊地產視同於開發商到旅遊地區搞房地產開發與銷售,這跟旅遊地產本意有很大差異。旅遊地產嚴格地說應該是為旅遊服務的地產。首先要在堅持對資源保護前提下按批準的規劃進行開發;還要做好旅遊產品的開發、運營、管理和旅遊服務體系的建設等一系列工作。現在一些旅遊地產,還遇到了怎樣盤活現有存量房等問題。這些都需要當地統盤研究解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對於開發商來說,主要是如何改善老人居家養老條件、社區養老環境,特別是大的新建小區要將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居住小區配套規劃建設,有能力的也應積極參與養老設施的建設,有的還可以開發休閑、養生養老與度假相結合的產品,以滿足不同老人的養老需求。總之,城鎮化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十幾個部門,還涉及到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社會保障、財稅金融制度的改革及住房制度的完善,需要在做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
『柒』 環境保護與監測前景如何
前景很光明,不過就業並不是很好。當然,環境保護會越來越重視,只要你學得好,工作努力,肯定有前途。
『捌』 目前中國的環境保護行業前景怎麼樣
據前瞻產業來研究院《2016-2021年中自國環境治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繼大氣污染行動計劃出台之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編制正處於進程之中,三項行動計劃涉及的環保投資將超過6萬億元。2015年初,環境保護部還發布了《2014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這是環境保護部首次向社會發布全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關情況。由此可知,政府對環境監督力度的加強和對環保的政策支持將是環保產業大規模增長、迅速發展的護航力量。
與此同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PPP模式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在未來環保產業的業務將由市政公用領域擴展至工業污染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全領域;中國環境裝備產品以及工程建設能力的提升將促進環保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在環保產業集中度上升、並購整合和投資經營的推動下,環保企業將形成產業鏈,延長產品線。在此發展前景中,善於抓住契機、提高技術與服務水平的第三方環境服務企業,將能夠快速搶占市場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