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苗界是不是MBI投資的
應該不是吧,我還到西江苗界的網站去看了下說是貴州仰歐桑文化什麼的公司投資的,都沒有提到過什麼MBI啊。而且我到仰歐桑的網站也看了下,也說是他們投資的。這不會是一家吧!
⑵ 黔東南民族文化產業主要有哪些業態
一、是發展民族民間工藝產業。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多措並舉開發利用銀飾、刺綉、剪紙、織錦、蠟染、蘆笙、泥哨、苗族服飾、侗族服飾等工藝品,培育一批從事工藝產品生產、銷售企業,使其發展壯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全州已開發民族民間工藝產品近200個種類,上1000個花色,直接催生了220餘家生產加工企業,間接帶動就業人員10餘萬人,實現收入174496萬元,許多農民通過從事傳統手工藝生產走上致富之路。
二、是發展民族文化節慶會展產業。全州全年有民族節日集會390個,其中萬人以上節日128個,被譽為「百節之州」。大部分節慶都採取「政府引導、民間組織、社會參與」模式舉辦,如中國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節、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台江的姊妹節、雷山的苗年節、從江的侗族大歌節等積極將服飾展演展示、工藝品展銷、民族民間歌舞表演等融入其中,吸引了大量遊客觀光體驗,活躍了當地商業文化,直接拉動內需,促進消費。
三、是發展民族歌舞演藝產業。高度重視民族歌舞演藝業,當成一種產業來開發利用,組建文藝院團,並扶持壯大,既能創造收益又能保護傳承民族生態文化。苗族歌舞劇《仰歐桑》、侗族大歌劇《行歌坐月》等5部劇目開展了全國巡演之旅;西江、肇興、芭沙等景區景點都有專門的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表演,歌舞演藝收益連年增加;黎平、台江、榕江、黃平等10多個縣市20多支文藝團隊、1000餘人長期在外演出,既得收益,又促進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
四、是發展傳統體育娛樂活動產業。從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培育傳統體育娛樂活動發展,使其逐漸演變成為一項產業。目前,全州有15家企業從事民族文化體育競技娛樂項目,有經營性專業鬥牛場地10個(鬥牛牛源近1萬頭)、專業斗鳥場地6個、專業斗雞場館4個,從事傳統體育娛樂飼養專業人員4萬餘人。
五、是發展民族特色飲食和醫葯產業。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凱里亮歡寨飲食文化有限公司、凱里侗家寨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等企業,面向市場開發打造苗族酸湯、苗侗牛羊癟、侗家腌制系列食品,不僅提高了黔東南民族飲食文化市場佔有率,還形成了黔東南系列的著名飲食文化品牌。同時,部分企業、醫院還積極挖掘開發苗醫、侗葯、瑤浴、骨傷治療等各民族康生養生文化產品,使之形成品牌,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