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鄉村振興戰略基本內涵是什麼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產業發展不起來,鄉村振興就缺乏根基,無從談起。「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美麗家園的追求。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讓農民「既過上好日子、又活得有面子」。「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實現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即徹底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
(1)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龍頭產業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三農」工作的體現。
其中,產業振興是物質基礎,人才振興是關鍵所在,文化振興是鑄魂工程,生態振興是內在要求,組織振興是根本保證。「五個振興」各有側重、相互作用、辯證統一。所以,推動鄉村振興,必須通盤研究謀劃、整體部署推進。
Ⅱ 鄉村振興戰略同產業振興關系是什麼
相互促進 相互補充的關系
Ⅲ 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以人為本」。農村發展、關鍵在人,「小康不小康,關回鍵看老鄉。」答做好農村的人才工作,一靠「留」,二靠「引」,三靠「用」。 「留」就是要把本土的農民留下來。最懂農村的是農民,最迫切希望農村振興發展的也是農民。要打好「鄉情牌」,念好「事業經」,讓農民心甘情願的「留下來」。
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什麼問題是關系
應該是問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什麼問題是關鍵吧
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專鍵是產業振屬興;產業振興,關鍵就是農產品上行;農產品上行,就需要技術,人才,觀念,主體,模式。
產業振興在實施上面,關鍵是農產品上行,如何讓農產品更好的上行也是各地實施的一個重點,打造電商示範縣,帶動農產品的線上銷售,這塊各地也需要藉助一些企業來進行,還有就是鄉村振興社員網模式下的大宗農產品上行,根本上是以農產品上行推進「產業興旺」為出發點的延伸和變種方案。大宗農產品上行解決了大量農民增收的問題,促進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直接的抓手。
Ⅳ 鄉村振興戰略比新農村建設是質的提升嗎
是的。
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與新農村建設相比較,內涵與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
1、「產業興旺」代替了「生產發展」,突出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2、「生活富裕」代替了「生活寬裕」,標志著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要有更大的提高;
3、「生態宜居」替代了「村容整潔」,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鄉村建設極其重要的位置;
4、「治理有效」替代了「管理民主」,強調治理體制與結構的改革與完善,強調治理效率和基層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點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產業興旺的基礎,發展現代農業是產業興旺的重要內容,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鄉村治理機制的改革與完善。
(5)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龍頭產業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與新農村建設相比較,內涵與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
「產業興旺」代替了「生產發展」,突出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生活富裕」代替了「生活寬裕」,標志著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要有更大的提高;「生態宜居」替代了「村容整潔」,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鄉村建設極其重要的位置;「治理有效」替代了「管理民主」,強調治理體制與結構的改革與完善,強調治理效率和基層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
Ⅵ 請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
鄉村振興首先要解決的是農民的錢袋子問題,也就是要讓農民富裕起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因為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夠帶來農民收入的提高,增強農民消費能力。從以往的經驗看,農村產業選擇基本上離不開種養加,自從有了特色小鎮才開始擺脫種養加模式,探索休閑旅遊度假等產業模式,但是仍然沒能脫離鄉村稟賦的局限拓展更廣闊的產業空間,原因就在於鄉村缺乏吸引產業資本的投資環境,特別是產業成長所需要的後勤保障和服務體系,再加上人力資源素質較低,配套設施不健全,物流成本較高,由於農村生活質量不高,社會保障水平低,職業發展前景暗淡,使資本和人才缺乏向鄉村流動的積極性,所以投資鄉村的投入產出比較小,從而減弱了產業資本投資鄉村的沖動。正因為如此,在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建設中無論是官方還是學界都在強調產業的核心地位,卻忽視了產業紮根甚至成長的基本要求和條件,進而始終沒能有效打開擺脫自然稟賦的產業空間。
其次吸引產業資本的基礎和條件就是與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項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不僅限於水電氣,還包括後勤保障和服務體系。比如產品運輸倉儲原料采購便利性等。工業生產需要大量工人還有管理人員,所以醫療服務、教育培訓等就要隨之跟進。同時還要改善人居環境。人居環境應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條件,現在的鄉村在垃圾處理、農作物存儲、能源使用、空間布局等方面還處於相對原始的狀態。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就要對鄉村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鄉村規劃面積有限,多在幾平方公里的范圍之間,所以不可能像城市那樣非常明顯地劃分各種功能區的邊界,而是在較為有限的區域內容納比較齊全的所需功能,這就要依據鄉村的自然特點可以一村一規劃,也可以將毗鄰的幾個村統一進行規劃。
再次是鄉村振興的突破或者說關鍵問題是要在體制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鄉村的經濟大多還是以農業為主,二三產業發展不夠充分,對鄉村企業的管理多為粗放式的,隨意性很大。特別是外來資本對當地鄉風民俗不了解,而現代企業與鄉風民俗環境下的本土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必然的帶來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如何防止縣鄉陳舊的經濟體制向鄉村延伸,就必須對鄉村經濟體制進行預先設計。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時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說明中央高層對鄉村治理體制有不同於城鎮體制的考慮。從現實情況來看,鄉村振興首先要破除阻礙各路資本和技術人才向鄉村流動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真正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給各路資本以更大的騰挪空間。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不僅僅在於商事制度改革和壓縮審批事項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政府隨意干預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特別是名目繁多的檢查調研等。鄉鎮機構基於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體制機制要求進行適應性合並機構,精減人員,原則上應該大幅縮減經濟管理職能,做好商事服務就行了,把更多精力用於社會管理,社會福利,環境保護等方面。而村民委員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應該在政府主導下著力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理方式,合理確定自治邊界,創新自治的方式方法,使自治合理有效。以我們的理解,自治就是村民自治,而村民自治組織就是村委會,法治是國家法律法規,行事主體是政府,而德治則是農村世俗社會長期形成的鄉風民約。中國鄉村本來就是存在了幾千年的世俗化社會,現代社會由於政府過度介入破壞了世俗結構,失去了自治能力,而由政府替代,改革開放以自治為特徵的村委會由於喪失世俗基礎而變得畸形,如何恢復鄉村世俗社會自治能力是改革的關鍵。傳統是應該被遺棄的,當然也不應該不加改進的保留,而應該保留傳統世俗結構的時候,怎樣注入新的現代元素,從而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帝制時代並不主張皇權下移,也不主張皇權漫無邊際,皇權與世俗之間有一適當邊界,為了減少民眾負擔盡量減少財政開支人員,用示範而不是用行政去管理鄉村,這些經驗雖然是近代以前農業社會的產物,如果加以批判性利用,並不難與現代政府管理接軌。村委會與世俗社會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會極大減少財政開支,政府管理更加有效,減輕農民負擔,發揮鄉村宗族世俗管理的自發性自律性。其實在有些農村,除了村委會,背後的宗族世俗力量仍在發揮作用,那麼為什麼不把他們整合起來,卻讓他們對立呢。對立的結果是村委會的決定無法慣徹並得到執行,而宗族世俗力量又無法公開發揮作用,本來應該有的協同效應卻互相牽制。
第四是改善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是應有的題中之意。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為了改善鄉村居民生活環境不斷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是在鄉村治理體系還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許多基礎設施由於缺乏管理而破舊荒廢。鄉村的基礎設施按照城市基礎設施那樣由水電氣等部門多頭管理顯然不合適,所以可以考慮在鄉村建立基礎設施運營中心,對各種基礎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重點是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開發利用新能源,特別要注重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比如以家庭為單元的污水回收利用設施,根據鄉村不同條件通過桔桿無害化利用,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等開發利用改善鄉村能源使用結構,以提升鄉村空氣質量。
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產業振興,通過產業振興提高鄉村居民收入,有了較高的收入鄉村居民才有能力消費各種服務,支付各種基礎設施的使用費用。而完善的基礎設施及後勤保障服務體系則是承接產業資本的必要條件。
Ⅶ 我國該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寫道「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今年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當前,鄉愁文化正逐步刺激著鄉村旅遊的發展,文旅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農村發展更要抓住這個機遇,搭乘時代的順風車,加快文化的植入,努力實現鄉村旅遊由「看景點」向「品文化」的跨越。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必須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的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Ⅷ 鄉村振興戰略透出了哪「三農」新希望
1、只有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使農村的活力被真正激發起來。
2、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
3、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未來的鄉村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會進一步推動農村工作的發展。
(8)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龍頭產業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大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今後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閆坤代表說,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滿足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只有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使農村的活力被真正激發起來。
重慶市農委主任路偉代表說,貫徹落實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准確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產業興旺是根本,生態宜居是基礎,鄉風文明是關鍵,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標。五個方面共同統一於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中。
參考資料:網路—鄉村振興戰略透出「三農」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