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構建中葯產業鏈
(簡稱:公司)自成立以來,秉著以推進「現代中葯產業化」、實現「現代中葯產品國際化」為發展目標;以中葯基礎研究、中成葯現代生產,工藝研究、中葯質量標准國際化研究為突破口;多方面、多層次地發展現代中葯的研發和生產。
為全面提升公司醫葯產業層次和產業結構,必須從打造(優化)一條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中葯產業鏈入手,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葯企業集團。
與部分先進醫葯企業集團相比,公司無論是在經濟實力、發展速度上,還是在形象建設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歸根到底還是在打造(優化)的產業鏈差距,因此,公司要迎頭趕上先進醫葯企業集團,建立國內大型的現代化中葯品牌基地,使之成為國內最大的中成葯生產銷售的企業之一,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實現產業聚集,盡快突出產業形象。
實現產業有序聚集
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葯業基礎和自身的主導高新技術項目,然而,縱觀公司發展歷程,和國內許多葯企業集團一樣,其產業發展和集聚基本上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過程,在產業鏈中發展的現代中葯農業、現代中葯工業、現代中葯商業、現代中葯知識產業、管理知識產業和健康服務產業的統籌安排上存在許多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需要把握和處理好之間關系協調發展,特別是比較薄弱的知識產業和現代中葯農業環節。
公司要實現葯業高速、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著眼於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結合自身的產業基礎,量身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將研發、采購、生產、存儲、配送、銷售、服務等一系列價值活動構築在一個從供應商直至顧客的產業鏈條中,真正形成產業聚合效應,實現產業聚集,徹底解決公司葯業經濟總量不夠大,高新技術產品不夠多,國際競爭力差,產業較分散,形象不突出的現狀。
抓住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公司經廣泛的市場調查篩選和專家的反復論證,以符合GMP和FDA認證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依據,運用最先進的科研手段和設備研製而成。其配方科學、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其中「柴葛清熱顆粒」、「身通逐瘀膠囊」、「小兒清肺顆粒」分別被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認定為「高新技術項目」。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2006年幾大高新技術項目完成利潤xx億元。因此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是產業鏈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當前形勢,要堅持以高新技術產品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加快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和聚集,使公司產業形象盡快凸顯。
最後,要構建針對產業鏈發展的政策、技術和服務支撐平台。公司應盡快出台相關鼓勵和引導政策,將資金扶持導向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集中財力和政策資源,促進產業鏈構建優化。將公司辦成更加專業、專科、專一的具有現代化制葯水平的中葯制葯企業。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葯企業集團。
② 大健康產業有哪些
我國依託健康管理四大產業(健康管理、醫療醫葯、康復智能、養老養生)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③ 如何理解中葯鑒定學在中葯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醫中葯未來在社會上以及在世界上地位都會非常強悍。
④ 有心血管葯物的市場分析報告嗎
【出版日期】 2007年3月 【報告頁碼】 397頁 【圖表數量】 152個
【印刷版價】 6300元 【電子版價】 6800元 【兩版合價】 7300元
【英文版價】 11000元 【英文電子】 12000元 【交付方式】 EMS特快專遞
→內容簡介
2007年,國內醫葯市場葯品降價、成本費用壓力仍然存在,但拉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變,葯品終端市場依然旺盛,醫葯行業的發展將繼續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2007年國內醫葯市場產銷將繼續較快增長。2007年國際醫葯貿易,尤其是對原料葯及中間體的貿易需求仍將穩定增長。國內方面,隨著醫改方案出台,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正在各地推廣,農村市場醫葯消費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漸顯現。初步估計,2007年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的增長率將保持在18%左右。預測2007年醫葯行業面臨重大調整。2007年,隨著醫改的加速,社區醫療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發展,將改變目前葯品消費過分集中於城市大醫院的市場格局。各項政策和醫葯專項的出台和實施,使醫葯企業在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上的運作方式都面臨重大調整,行業資源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行業進入門檻,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對行業的未來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另外,從發展趨勢來看,醫葯行業效益持續20多年高速增長的態勢正在發生變化,效益水平趨降,進入平穩增長期。2007年,在深入展開整頓與規范葯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和治理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大背景下,醫葯行業經濟效益水平將維持在10%~12%水平。
心腦血管市場在醫葯保健品市場的地位,尤其是2007及未來幾年,將會越來越重要。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條件的優越性,促進了心腦血管發病患者的直線上升,有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為基礎,其市場規模自然不在話下。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關注,也推動了心腦血管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消費關注日益增高。另一方面,患者人群的不斷增多,產品競爭的日益擴張,也預示了市場機會的無限延展力。心腦血管行業將逐漸成為行業市場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中葯產業逐漸將從陌生走向成熟,並不斷的發展壯大。因此,醫葯行業對心腦血管市場的投入力度,和行業擴張也將逐漸加大。只是,目前心腦血管中成葯產品還處於較為分散的自由競爭階段。盡管目前三大品種的銷售額在心腦血管類葯物市場屬於強勢品牌,但與充滿無限潛力的未來市場而言,正在成長和已經成長的其他中葯企業來說,未來充滿無限機會。就市場競爭而言,卻相對較為分散,單純針對心血管,腦血管,或者心腦同治的產品不斷出現,各種關於心腦血管的學說和解決辦法,不斷擴大,治療功能范圍不斷延展.從症狀到表現,從機理到解決方式,中成葯市場可謂異彩紛呈.國家對中成葯產品推廣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將成為中成葯發展的必然因素.沒有競爭差異的各大品牌的未來之路,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晴雨表。
2007年對我國的心血管制葯企業而言,充滿機遇和挑戰。在國內,經歷了2006年國家在醫葯流通領域的嚴格管理和第18次降價後,制葯業處於行業性歷史冰期;國際上,歐盟新管理規則的出台,對我國以原料葯和仿製葯為核心、以食物添加劑為主要運作手段的出口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嚴冬中同時孕育著新希望: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即將出台,醫葯保健市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這些都為我國制葯企業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那麼我國心血管制葯企業該如何把握時機,迎接挑戰,並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制定發展戰略呢?
本研究咨詢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醫葯商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美國心臟協會、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國民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國內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醫學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內容翔實、統計精確的資料和數據。報告立足於世界心腦血管用葯市場,從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心腦血管用葯的市場規模變遷、主要產品的市場狀況、心腦血管用葯醫院零售狀況、心腦血管用葯幾大細分市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行業主要競爭格局以及心腦血管用葯未來發展趨勢等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心腦血管用葯市場現狀,揭示心腦血管用葯的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是醫葯生產企業、科研單位、經銷企業等單位極具參考價值的專業性報告。
目 錄
CONTENTS
第一部分 相關概念分析
第一章 心血管病分類及發病率 1
第一節 心血管疾病概述 1
一、心血管疾病概述 1
二、世界心血管疾病總體趨勢 1
三、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發病率密切相關 2
四、預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 7
第二節 近幾年中國心血管疾病發病患病及死亡率情況 8
一、國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概述 8
二、近幾年中國心血管疾病的總體形勢 9
三、我國心血管病高發期將至 12
第二章 心血管葯物分類及品種數量 14
第一節 心血管疾病治療葯物分類 14
第二節 根據葯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分類 14
一、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葯物 14
二、抗心律失常葯 15
三、防治心絞痛葯 16
四、周圍血管擴張葯 17
五、降血壓葯 17
六、強心葯 18
七、降血脂葯 19
第二部分 行業現狀分析
第三章 醫葯行業整體發展環境與趨勢 21
第一節 2006年醫葯工業運行情況分析 21
一、2006年全球醫葯行業分析 21
二、2006年全國醫葯工業運行情況分析 22
三、2006年全國醫葯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5
第二節 2007年醫葯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27
一、2007年環保、GMP新規醞釀成本壓力考驗葯企 27
二、2007年《中醫葯創新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 30
三、2007年國家將重點整治虛假葯品廣告 31
四、2007年重新配置葯品審批權 34
五、2007年國家發改委制定《醫葯價格工作守則》 36
第三節 2007年醫葯行業發展預測 39
一、2007年全球醫葯市場前瞻 39
二、2007年國內醫葯市場形勢分析 42
三、2007年醫葯行業發展趨勢 46
四、2007年我國醫葯行業加快洗牌 46
五、2007年農村市場醫葯消費潛力趨顯 50
六、2007年醫葯行業進出口形勢分析 51
第四節 2007年制葯企業發展前景展望 53
一、醫葯行業的政策背景 53
二、醫葯行業產業鏈和格局分析 55
三、全行業總體運行態勢 56
四、制葯企業競爭環境分析 57
五、市場機會展望 63
第五節 「十一五」醫葯行業發展趨勢 66
一、「十一五」時期我國醫葯行業發展趨勢 66
二、「十一五」時期重點領域的參與主體及競爭態勢 69
第四章 心血管化學原料葯生產分析 72
第一節 2006年原料葯市場分析 72
一、2006年原料葯市場分析 72
二、2006年我國原料葯類商品進出口形勢分析 99
第二節 國內主要心血管原料葯企業分析 105
一、華海葯業 105
二、海正葯業 113
第三節 丁咯地爾原料葯產品分析 119
一、丁咯地爾概述 119
二、丁咯地爾原料葯生產廠家統計 120
三、丁咯地爾面臨風險警戒 120
第四節 原料葯行業發展趨勢 124
一、全球精細化工擴產對原料葯企業的機遇 124
二、2007年原料葯市場預測 127
第五章 心血管葯品市場分析 133
第一節 全球心血管病葯物市場分析 133
一、全球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133
二、全球心血管死亡率 133
三、全球心血管治療市場快速發展 134
四、世界心血管用葯市場分析 137
第二節 中國心腦血管市場調查分析 138
一、心腦血管整體市場發展概況 138
二、心腦血管區域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140
三、心腦血管市場競爭情況分析 142
四、心腦血管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145
第三節 我國心血管病葯物市場分析 148
一、我國樣本醫院數據統計 148
二、心血管類葯物使用分析 148
三、心血管病用葯占絕對優勢 152
四、我國心腦血管葯品價格變化情況 155
第四節 中國心血管病用葯應用市場分析 160
一、心血管系統葯物市場分析 160
二、主要抗高血壓葯市場分析 161
三、主要調血脂葯市場分析 165
四、防治心絞痛葯市場份額分析 168
五、主要抗心律失常葯市場份額分析 169
六、主要抗心力衰竭葯市場份額分析 169
第五節 重點品種分析 170
一、氨氯地平 170
二、單硝酸異山梨酯 171
三、硝苯地平 174
四、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葯物 175
第六章 心血管中成葯市場分析 177
第一節 2006年心血管中成葯市場分析 177
一、2006年心血管類中成葯市場分析 177
二、2006年抗高血壓中成葯市場分析 186
三、2006-2007年我國中成葯類產品出口統計 188
四、200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整中成葯零售價格 191
五、中葯抗心腦血管疾病葯物市場看好 192
第二節 心血管中成葯廠家分析 194
一、貴州益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194
二、浙江康恩貝公司 199
三、海王生物 206
第三節 主要心血管中成葯銷售分析 212
一、銀杏葉制劑銷售情況分析 212
二、銀杏制劑行業競爭分析 216
三、丹參制劑的市場狀況 221
第七章 心血管葯物進展 223
第一節 國內外心血管葯物研發最新動態 223
一、2006年全球心血管方面十大研究進展 223
二、2006年血管損傷與修復的部分研究進展與展望 224
三、2007年中國推廣心血管疾病新療法 228
四、2007年美葯管局批准一種治療高血壓新葯上市 229
五、2007年日本利用鮭魚皮研製新型人造血管 229
六、2007年科學家發現神奇細胞可助心臟自動修復 230
七、2007年研究發現奈必洛爾能修復心血管功能 231
八、2007年球囊血管成型術對小血管的療效優於支架置入 232
第二節 心血管葯物研發動向分析 233
一、降壓葯研製的熱點 233
二、納米微囊在醫葯領域中應用前景看好 236
三、國外新型給葯系統研究發展現狀與趨勢 237
四、心血管類葯物劑型分析 240
第三節 心血管葯物發展環境分析 242
一、「十一五」國家鼓勵引進七類先進制葯技術 242
二、「十一五」國家發改委支持制葯工業重點創
⑤ 急需葯品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的營銷策略論文及相關資料
(一)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醫葯出口波動較大
11月份,我國醫葯產品出口單月同比增幅由10月份的32.9%陡降至5.4%,環比增幅從9月份開始呈現負增長,與10月份相比,11月份環比增幅下降6.2%。奧運會後,我國醫葯產品出口訂單明顯減少。造成訂單減少的原因,一是奧運會前因環保控制、危險品限運等原因,市場普遍預計原料葯供應偏緊,客戶大量囤貨,奧運會後需要一段時間消化,以至訂單減少;二是上半年原材料大幅漲價,勞動力、能源成本大幅增加,引起產品出口價格上漲過快,下半年隨著石油等原材料大幅降價,市場觀望氣氛較濃,等待出口產品價格的回調;三是金融危機造成的資金緊張、貨幣貶值影響了部分客戶的購買力和儲備數量,這也造成短期內出口訂單的明顯下降。
進入12月份,醫葯產品出口增勢重新恢復,與2007年同期比較,除西葯原料、中葯材及飲片持平外,其餘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
(二)中葯材價格上漲,中成葯盈利壓力較大
2006年以來,中葯材原料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對下游的中成葯行業形成很大的成本壓力,導致中成葯行業出現效益增長明顯落後於產值增長的不利局面。2008年11月開始中葯材價格開始回落,中成葯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在整體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中葯材價格的走低,有可能會影響到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中葯材的供應。
(三)影響行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
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創新能力弱,自主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匱乏。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產業集中度低,贏利能力不強。多、小、散、低的局面尚未徹底改變,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大型企業僅佔全部企業數量1.83%。內資企業佔全部企業數量80%,利潤總額只佔全行業的61.86, 贏利能力明顯低於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
2009年發展趨勢
2009年,在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深化改革推動下,國內醫葯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拉動醫葯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變,醫葯行業仍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但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醫葯出口面臨挑戰。
(一)產銷繼續較快增長
國內市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在即將出台的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國內醫葯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我國醫葯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
盡管受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由於醫葯市場的剛性需求較大,2009年全球醫葯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對我國醫葯產品的需求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我國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較大份額的優勢產品在短期內不會被其他國家的產品所替代。預計,2009年2月份以後醫葯出口訂單會進一步恢復,因2008年上半年醫葯出口增幅較大,2009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有可能下降,考慮到國際市場的發展和對我國醫葯產品需求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以及我國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出口發展政策的實施,全年醫葯產品出口增幅能夠保持在15%以上水平。
綜合以上分析,預計,2009年我國醫葯行業生產、銷售有望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產銷增長率將保持在20%左右。
(二)效益水平在調整中保持較快增長
隨著《葯品注冊管理辦法》、《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等醫葯政策和標準的提高,行業優勝劣汰的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加速產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在實施醫葯技術改造專項,加快醫葯行業結構調整,適時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稅率等產業政策的積極推動下, 2009年我國醫葯行業效益增幅預計為20%。
http://www.ocn.com.cn/market/200902/yiyaolingshoushichang101431.htm
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消費者對健康消費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這帶來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增長空間。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人均中西用葯加起來還不到世界人均量的1/4,而且我國用葯水平還處於低層次,醫葯零售市場的潛在需求是龐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國消費者他們的健康意識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自從2003年「非典」之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中國居民健康風險監測系統里發現,在過去一年當中,有六成的消費者都閱讀過自我保健的書籍,比如這兩年《人體使用手冊》《求醫不如求己》都成為了暢銷書,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自我健康問題,而且希望自己去思考健康問題和解決健康問題。
第二,還有很多消費者的醫療服務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對於每一個消費者來說,不管你提供的是什麼樣的醫療服務,不管醫院是什麼樣的,葯店是什麼樣的,消費者都會有一個成本和效果的權衡,所以消費者去醫院的目的在今天和過去相比已經有非常大的差別。以一個常見的胃病舉例,調查發現,在胃病患者里,有接近70%的消費者沒有去過醫院,為什麼他不去醫院,是因為去醫院醫生會開比較貴的葯,因此不如自己想辦法;而去醫院的人,34%的人只是去請醫生做一個診斷,看是否嚴重,很多消費者在醫生診斷後不一定會在醫院按照醫生的要求買葯,而是會去葯店買葯,或者他會去選擇他認為合適的葯品,而不見得一定要找醫生,就意味著醫葯的零售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
⑥ 中成葯的發展情況
隨著國家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與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中成葯行業競爭力顯著增強,行業穩步發展。2012年,中成葯行業營業收入達到360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2%。同期,中成葯行業利潤總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6%;其毛利率均高於醫葯製造業的平均水平。
縱觀中成葯產業的市場運行情況,其供需穩中有增,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如今我國中成葯行業開始向現代化、消費品市場及美容保健品市場方向延伸,未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成葯是我國歷代醫葯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受歷史影響我國積累下大批忠實的中成葯使用者。
我國中成葯工業總產值自1979年以來已翻了五番,進入90年代後更以高於20%的速度持續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時,依然表現不俗。
2010年以來,由於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葯事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我國中成葯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態。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中成葯生產產量約200萬噸,同比增長21.63%。2011年,我國累計生產中成葯238.54萬噸,同比增長33.97%,其中,中葯飲片加工業和中成葯製造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分別高達56.11%和34.76%。中成葯工業已然成為我國醫葯工業中僅次於化學葯品工業的第二支生力軍。
《中國中成葯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 分析:在整個中葯產業中所佔的市場份額也日益擴大,我國中成葯行業開始向現代化、消費品市場及美容保健品市場方向延伸,中成葯行業未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未來中成葯行業的發展方向
發揮中醫葯特色,以提高中葯產業創新能力,提高中葯的標准,逐步達到可控,行業上下游並重,推動中葯產業可持續快速發展。 據《英國僑報》報道,英國葯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發布新聞稱,為了進一步幫助人們購買和使用安全的草葯製品,從2014年4月30日起將全面禁售未注冊的草葯製品(unlicensed herbal medicines)。尚無一家中成葯成功注冊,這也意味著2014年4月30日以後,英國市場上的中成葯存貨將全部下架,消費者將無法通過正當渠道在英國市場上購買到中成葯。
英國葯物與保健品管理局(MHRA)於2013年11月21月頒布的傳統草葯製品限售法令已於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目前,英國市場上的所有草葯製品(包括中成葯)必須通過傳統草葯注冊方案(THR)、擁有THR標志和認證號的才可繼續銷售。然而,限期已至,尚未有任何一種中成葯注冊THR成功,英國中醫界各方人士與HMRA交涉延緩禁令的要求也依然未果。
英國葯管局:遵循歐盟指令已給出額外過渡期
外媒稱,一種被稱為「豬膏草」的中葯成了首個在英國獲得批准使用的中葯。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2日報道,這種中葯學名為豨薟,有著難聞的氣味,但卻有治療疼痛的作用。它是剛剛獲得英國葯品與保健品管理局批準的新葯「凡諾華關節肌肉止疼片」中的活性成分。該葯預計將在一個月內開始在網上銷售。
2004年,根據歐盟的一項規定,任何未獲許可的葯品都不得進行銷售,之後,許多中葯產品就不再銷售了。這項規定也使葯品獲批更加困難,因為按照規定,葯品獲批前必須已有30年的用葯歷史,而且在歐盟范圍內至少有15年用葯歷史。
一些西方的草葯在花了高額費用驗證成分後獲得批准。不過此次的凡諾華止疼片是第一個獲批的中草葯產品。
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從全球中草葯市場需求來看,全球使用草葯製品的人數約為40億,草葯製品銷售額約佔全球醫葯銷售總額的30%。而英國中醫業內人士也分析,中成葯在英國病人治療中的使用比例約有70%至80%,是英國中醫師治療的主要工具之一。
⑦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