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健康的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中國將迎來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很好,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更加重視,中國人未來會越老越健康。
⑵ 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大數據、互聯網、消費者參與。
一、利用大數據。提到大健康的大數據,首先有一個前提:沒有一次疾病是偶然的。每一次疾病都有一個病因,比如環境,生活習慣,遺傳……在預防與治療並行的大健康理念中,如果能夠把病因找出來就能活得更好。
對於醫葯企業來說,影響到KOL,然後讓他們幫自己進行二次傳播才是最理想的傳播狀態。族群化與社區化為二次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醫葯產品本身的特點更使得用戶在購買之前善於傾聽他人意見。
作為社交媒體的微信具有微網站和微社區功能,用戶不僅可以在微信上購買產品還可以直接在社區里進行二次傳播。大健康產業有著巨大的商機,但是俗話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沒有找對方向,在大健康這片行業海洋中無法全速前進。
因此,把握大健康行業的發展趨勢才能不偏離行業發展的規律。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能真的可以降低現在的專業知識的門檻,資源與資源之間的門檻,信息與信息的門檻;我們真的能夠進入這樣的時代,這個時代讓我們每一個人和一個智慧系統進行互動,在各種數據和信息的支持下,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真正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裡。
⑶ 2019年大健康產業前景如何發展趨勢是什麼
大健康產業逐漸成為剛需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國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建立了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險制度,逐年提高醫療保險補貼標准,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杜絕葯品使用,提高醫療保健水平。兩者都大大提高了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但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還存在許多問題。許多家庭因病而重新陷入貧困,現在據報發生了醫療糾紛,城市醫院人滿為患,農村醫療衛生機構也在苦苦掙扎。
與此同時,食品葯品安全,飲用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也成為主要的健康風險,給保護國民健康帶來了新的壓力。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亞健康等趨於增多。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發展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產業被視為藍海
隨著國內公眾自我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眾多企業紛紛押寶或跨界大健康產業。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醫葯領域內,所謂的「大健康」產業通常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指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產品,比如保健食品、葯妝等;另一個是包括體檢、慢病康復等的醫療服務,即疾病預防、養生保健等「大健康」領域。
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保健品行業的黃金期,2020年行業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
大健康行業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全球市場容量為2000億美元。1980至2000年間,美國的保健品銷售額增長了36倍,日本增長了32倍,歐盟年復合增速17%。2010年我國健康食品行業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將回歸到「治未病」的傳統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費增速提升,預計到2020年後市場容量達4500億元以上。
⑷ 現在大健康產業有什麼新的發展趨勢嗎
1、利好政策即將出台,長期來看,大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必將出台。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結合發達國家的健康產業發展經驗來看,中國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足5%,與發達國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主流趨勢的情況下,中國出台利好政策鼓勵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可能性非常大。
2中醫葯大健康比重持續增大中醫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持續不斷地推動著我國醫葯健康事業的發展。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中醫技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明確提出要振興傳統中醫葯事業,並做出了全面的戰略部署。3、全球醫療旅遊產業方興未艾近年來,隨著跨國交通的便捷、互聯網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不遠萬里到醫療旅遊目的地求醫問要葯。據統計,全球醫療旅遊產業從2000年不到100億美金,飆升到2017年的7000億美金,並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長,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一個新興產業。」4月10日,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一帶一路』與健康產業分論壇」上表示,據初步統計,2016年,60多萬中國人到境外醫療旅遊,其中,大概有40%是晚期腫瘤,25%是去體檢的,12.5%是去做整形美容,數據顯示,單單在2017年,內地去香港注射HPV疫苗的就超過5萬人。「一帶一路」的發展,為發展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4、制葯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大健康市場的藍海吸引企業布局。近年不少制葯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據《2016~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26%。
5、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日漸成熟大健康已被納入國家戰略,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特別強調健康美麗新中國,在國民從溫飽向健康消費邁進的進程中,保健的意識變得強烈,由此也催生了保健品消費的大市場。隨著行業逐步規范化、國內外品牌的競爭加劇,國內保健品行業應該也會像電子、家電、普通食品等行業走過的路徑一樣,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崛起。尤其是在國家頒布並實施的《國民營養計劃》《健康中國2030》等政策的支持下,保健品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來臨。
⑸ 目前中國的大健康市場前景好嗎
壹健康用自己的發展說明這一塊有很大潛力,現在提出了守護全家人的健康這個口號
⑹ 怎麼看待大健康產業,前景在哪裡
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扶持、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出台,大量投資正加速湧入大健康領域,健康產業的投資、並購日益頻繁。與此同時,健康企業的數量、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多,健康產業的整體容量、涵蓋領域、服務范圍正在不斷放大,呈現出市場與政策雙輪驅動的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健康服務產業市場規模約4.50萬億元,2017年底,我國健康產業總規模超過6萬億元;若按此速度發展下去,預計到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產值規模有望佔到GDP的10%以上。
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
⑺ 有多少人了解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行業覆蓋范圍較廣,理論上包括葯品、醫療器械、中葯材、醫用材料、保健食品、保健產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等在內的健康製造業,以及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健康養老、調理康復、科學健身、營養保健、健康檢測、健康咨詢、健康信息、健康保險、健康理財等在內的健康服務業。由於范圍廣,各細分市場集中度有很大不同。下面以醫療器械、營養保健品、健康體檢為例,來具體分析大健康細分市場競爭情況。
我國醫療器械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國外醫療器械企業全面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競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根據CFDA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多達1.6萬家。不過,相比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集中度較低,呈現出企業數量多、單個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偏弱、產品競爭同質化等特點。
大健康行業需求將迅速增長
首先,從政策趨勢來看,中國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足5%,與發達國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主流趨勢的情況下,我國有望出台大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但短期內由於現有體制限制,整體出台大健康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從產品趨勢來看,與信息技術融合將成為主流發展方向之一。藉助於移動應用、大數據、在線協作/互動、遠程醫療等新技術,人類健康管理水平已經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可穿戴健康管理、植人治療、醫療機器人、輔助康復裝置等技術使醫療行業成為硬體創新重鎮。此外,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促進更加精密的醫療檢測設備的開發和應用。
從需求趨勢來看,我國大健康產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從行業生命周期理論來看,不久後將會步入快速發展期,行業需求也將會迅速增長。結合發達國家大健康產業現狀,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隨著需求增長,到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將會佔到GDP的8%左右,成為我國支柱性產業之一。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⑻ 為什麼大健康產業前景無限
隨著「健康中國」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鼓勵支持政策陸續出台,大健康產業由專此迎來了史無前例屬的發展契機。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健康產業都將處於中高速發展通道,前景一片大好。
大健康產業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逐步興起的,目前在發達國家GDP的比重均超過10%;而在中國的發展尚不足十年,且佔比不超過5%,還處在萌芽階段,未來大有可為。
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佔比越來越大,我國大健康產業前景巨大。據《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已有3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總規模可超過8萬億,潛力驚人。
⑼ 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當前,十三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相關十三五規劃的議題不絕於耳,其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申曙光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望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因此,「健康中國」戰略或將在十三屆五中全會後正式落地。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依靠人口紅利保持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增長趨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經濟轉型面臨陣痛期,其中就包括新生人口不足,老年人口劇增,人口紅利消失,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人體健康以及食品葯品安全問題等,加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於保持健康的需求的顯著提升,「健康中國」戰略如能及時推出不僅能造福人民百姓,而且利好相關醫療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美國自上世紀60、70年代分別造就健康管理公司和養老地產業相關企業的崛起,也就此奠定了美國全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基礎。並且從數據來看,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了相當高的比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顯示,美國的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佔GDP的4%-5%,這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或者換個角度來看,以我國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未來市場增長的空間是巨大的。
圖表1:我國健康產業佔比和發達國家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前瞻分析認為,中國大健康產業將獲以下三個重要啟示:
1、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中國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足5%,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健康產業佔GDP比重均超過10%,未來中國大健康產業增長空間較大。
2、家庭保健服務未來可能是主要模式
美國家庭保健服務已經豐常成熟,涉及家庭健康的方方面面,且"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佔美國大健康產業的50%左右。家庭保健概念能否引入中國,值得中國業界進一步去摸索。
3、盡早搶占市場更為有利
從國際領先企業在大健康領域的發展來看,各大企業都較早地踏入了大健康領域,這也為各大企業的大健康產品盡早搶占市場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