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振興中國文化產業我們可以怎麼做
(一)培來育壯大市場源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② 中國有哪些文化產業方面的成就
近日,在深圳閉幕的第一次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產業工作會議上有一則消息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截至2003年底,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1274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的5.0%,實現增加值3577億元,佔GDP的3.1%。從就業總量而言,文化服務業就業人員規模已經超過批發和零售業;從經濟總量而言,文化服務業的經濟總量與房地產業大體相當。
聚焦:文化產業的「金飯碗」
今天西方發達國家出口最多的已經不是它的工業和農業產品,而是批量生產的大眾文化產品。已經進入後工業社會的西方發達國家,人才已更多地從製造業向信息產業、服務業、媒體和娛樂業等這些聽上去不那麼「硬」的行業轉移,甚至是大規模進軍。人的發展也逐漸回到對人本身的關注,在時間和金錢的支出上,也從衣食住行流向文化娛樂。過去,娛樂是短暫的「放鬆、加油和充電」,文化藝術則是衣食無憂的知識精英們的精神活動,而現在,它成了人回歸自身的一種途徑,是人在文化層次上的一種精神生活。文化產業在新經濟的環境下得到蓬勃發展,有人稱之為「文化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大致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自發萌動、上世紀90年代的起步探索和新世紀的培育發展三個階段。近幾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明確將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我國文化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據介紹,目前我國文化系統的文化產業已初步形成了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路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以及藝術培訓業等比較完整的行業門類。截至2003年底,據不完全統計,文化部門主管的文化娛樂業、音像分銷業、演出經紀與代理業、藝術品經營等門類的產業單位共有34.9萬個,從業人員166.97萬人,創增加值近307億元。
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參與,為文化產業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全國文化產業各個行業門類中非公有制經濟所佔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趨勢。從文化行政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看,全國非公有制經濟所創造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業人數佔2/3,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專家:發展文化產業恰逢其時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藝術系主任葉朗教授指出,文化產業將是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將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積累十分深厚,文化類型極其豐富,積累了難以估價的文化資本。啟動這些文化資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這些在中國獨有的文化資源基礎上開發的文化產業,在全球的市場競爭中佔有比較優勢,別人無法重復和模仿,是中國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個有利條件。
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錢光培認為,中國文化產業,作為現代的一個新興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它跟世界文化產業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但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就國內來看,我們的文化產業的行業當中,比較引人矚目的傳媒業,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包括網上媒體。另外,從地域來看,發展極不平衡,比較集中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最有效的整合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文化產業資源包括過去所談的文化資源,如文化遺產、文化人才、文化設施。另外,除了文化資源這一塊,還有資本要素、經營要素,應當說中國目前的現狀,就是在文化資源這一塊,是極為豐富的。但是,要把文化資源轉為文化產業資源還需要資本的要素、技術的要素、管理的要素。就目前來看最有效的整合,是把這幾個要素很好地調動起來,把潛在文化資源開發出來。 文化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五大挑戰
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就,而文化部有關負責人同時指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目前面臨五大挑戰。
一是所能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不能適應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消費需求和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消費特點。二是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不能適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三是文化產業的管理手段,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四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許多跨國文化企業陸續進入我國的文化市場,而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還不能完全應對這種激烈競爭。五是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的普及,帶來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傳播領域創新的重大革命,我國的文化產業還缺乏適應性和主動性。
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這些難題,文化部門要從促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入手,培育和重塑國有文化單位的市場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不斷擴大文化產業領域的開放水平,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努力打造中華文化品牌;加強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建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努力培育良好的文化市場環境。另外,還要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在文化產業領域的應用,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
提示:別讓文化被過多的「銅臭」俘虜
《文匯報》一篇文章指出,在馬克思的經典理論中,文化與經濟發展的不一致、不平衡曾得到明確的闡述。高增長的經濟速度未必能促進文化建設的必然騰飛。如果讓文化的建設完全受控於市場規律,使追求商業利潤成為文化建設的主導目標,讓經濟因素支配了文化從創造到傳播、從政策的制定到生態和區域的規劃全過程,就必然會帶來負面影響。這種影響在目前已初露端倪,主要表現為:
——把實利作為文化生產的唯一追求。現在的文化市場現狀是,大眾文化過度膨脹,而高雅文化、民間文化日趨萎縮,文化的多樣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公益文化無法繁榮。消遣娛樂性文化活動壓倒、代替了修養提高性文化活動的各個方面,把文化的興趣活動都以投資行為來認同,文化教育僅僅以有用的為依據,這樣,對實用性的、工具性的如計算機等級考、外語等級考相當重視,而對文化積累性的修養、知識缺乏興趣,成為愛好文化的相當一部分人的心態。
——把速度作為唯一的價值觀認同。最大限度地追求功利必然要擠縮時間成本,「時間就是生命」的口號一變而為「時間就是金錢」。高速度直接導致都市人心態的普遍浮躁,精神過於緊張,文化生活變得表面化,文化建設變得膚淺化,失去了文化發展的持續後進和深度挖掘的可能,也失去了文化享受的閑暇情趣。立竿見影式的目標追求,把文化的熏染陶冶過程中的種種樂趣一概摒棄了。恰如王安憶在《忙碌的休閑》一文里說的,現在連休閑的日子也變得很忙碌、很繁重,失去了生活本該有的那一份安寧與愉悅。在所有的文化生活方式都在市場經濟中一起躁動時,東方式的安寧與靜穆的生活大概已經很難尋覓。
在龍應台的一篇題為《百年大計,請從文化始》中,提到了衡量文化的另一套標准,以為「文化和這些工程邏輯正好是相反的:它不比速度;它比安靜,比深沉,比細致,比溫柔綿密,比——慢。也許五十年是一個測量標准。」此種說法恰當與否且不去評說,卻至少給人一點啟發。 (人民網 王丹 )
③ 中國文化產業園有哪些 2017
北京798
宋庄:創意聚集地
大芬油畫村
中影懷柔數字製作基地:以技術和實力成就品牌
橫店影視城:「中國好萊塢
西安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
東部華僑城:「文化效益」的典範
清明上河園:以文化傳承打造品牌
中國(惠州)國際文化產業基地
基輔航母主題公園創意之旅
《印象·劉三姐》與文化產業創新
休博園:一個文化園區華麗的轉身
自貢燈會與城市發展的若干思考
廣靈剪紙的文化生態系統
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生態創意的新亮點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④ 中國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⑤ 什麼是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內作為目標,是指容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
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5)中國文化產業項目擴展閱讀:
范圍
根據以上定義,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⑥ 中國文化產業網的介紹
中國文化產業網是由中抄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文化產業司主辦,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聯合打造運營的國家級權威文化產業門戶網站,是全國文化產業項目服務工程唯一發布平台。中國文化產業網以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原則,以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目標,致力於成為最具有權威性的文化產業信息發布與交流、資源和項目展示、政策咨詢與服務、產品和服務發布與交易、文化產業項目投融資、文化產業內容 資訊服務等於一體的綜合性行業門戶網站,成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的權威門戶網站。
⑦ 文化產業具體由什麼項目組成
文化產業的分類現在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包括的范圍就更廣了,各國的差距很大。
英國的「創意產業」包括13個行業即:廣告、建築、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電視廣播等。
美國分為文化藝術、音樂唱片、出版業、影視業、傳媒業、網路服務業等。
中國的分為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文化產業層三層的分發。每層個包括不同的文化產業門類。核心層有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廣播影視。外圍層有文化藝術服務、網路文化服務和文化休閑娛樂服務。相關文化產業層有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⑧ 文化產業都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內容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
(8)中國文化產業項目擴展閱讀:
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產業
⑨ 中國哪些地方適合文化產業的開發要詳細說明原因,謝謝!!
北京或者深圳抄!選擇在北京的原因就不多說了。
重點說一說深圳。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所有的政策方面都會有較大的優惠,在創業方面的大環境也非常好,2009年國務院對深圳的城市定位是: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自主創新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深圳的產業體系:深圳是以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等為四大支柱產業,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為基礎,目標是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創新體系。積極培育和發展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網、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經濟等新興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到201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5%以上。
本人是廣東人,所以對深圳有較多的了解。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參考資料:網路。
鏈接:http://ke..com/view/3329.htm?fr=ala0_1_1
⑩ 中國文化產業中有哪些項目值得投資
文創電商。這種文創電商是將普通的電商做成故事IP+形象IP+企業IP的電商,並植入產品,而不是普通的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