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澳門全球傳媒產業發展大會

澳門全球傳媒產業發展大會

發布時間:2021-01-11 22:43:13

⑴ 澳門大學傳媒專業的研究生

雅思要6.0以上。法語公共四級不是很高啊~爭取考個更高級的吧。

⑵ 澳門媒體

所有本地及駐澳傳媒均需在澳門政府新聞局登記,
故可在其網頁內找回到媒體名答單:

http://www.gcs.gov.mo/ugcs/index.php?PageLang=C&PassType=CME;1&PageCode=CME;1

⑶ 全球傳媒學者在關注哪些前沿課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網易新聞學院

(id:weknowmedia)

編輯:王茸李沁

按:近兩年,新聞界對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的研究層出不窮,但高質量的研究到底有哪些?哈佛大學下屬機構Journalist』s Resource選出了過去一年中十份關於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的頂級論文或報告,研究課題涵蓋網路新聞付費、人工智慧、新秀媒體公司等,可以說是媒體人必讀的年度總結。

網路新聞付費:六國情況比較分析

Paying for Online New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x countries

作者: Richard Fletcher ; Rasmus Kleis Nielsen(牛津大學)發表於《數據新聞》

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媒體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付費模式,然而,我們對影響用戶付費的因素以及用戶對網路新聞的看法了解有限。因此,這項研究對六個國家(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英國和美國)進行調查,分析了「誰在為網路新聞付費」、「未來,誰願意為網路新聞付費」。

(各國已經為網路新聞付費的人數比例)

(各國有意願在將來為網路新聞付費的人數比例)

研究結論讓媒體們喜憂參半:原來為印刷新聞付費的用戶更有可能為網路新聞付費;慣用公營媒體的用戶在當下和未來的付費意願都不太高,這一定程度上因為他們已經能接觸到免費新聞。但與研究假設相反,年輕人並沒有更有更強烈的為網路新聞付費的意願。

總體而言,這六個國家中仍只有少數人為網路新聞付費,未來的情況也不是很樂觀,但付費新聞的嘗試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現在就對其前景進行預測也許為時過早。

(長按二維碼可獲取全文)

2017年社交平台上的新聞使用情況

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7

作者:Elisa Shearer and Jeffrey Gottfried(皮尤研究中心)

皮尤研究中心調查了4971名美國成年人在2017年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情況。結果發現,67%的調查對象會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而社交平台也愈發注重自己的新聞功能。

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的人增多,主要是受到年紀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的非白人用戶的推動。如果根據學歷劃分,非本科學歷用戶使用社交平台看新聞的比例有所增長,相反,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用戶的使用比例開始下滑。

總體來看,Twitter、Youtube和Snapchat三家的用戶看新聞的比例在提升最快。自2013年以來,已有一半的Twitter用戶已經開始在上面看新聞。而在2017年,由於出現了一個愛發推文的總統特朗普,Twitter用戶看新聞的比例迅速增加至74%,比去年提升了15%。

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看新聞的用戶有著不同的特徵。Instagram和Snapchat的用戶一般更年輕,並且有更多非白人;Twitter和領英的新聞用戶則學歷更高,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9%和45%。

(長按二維碼可獲取全文)

關於獲投資的新興媒體公司和傳媒領域的研究

Venture-Backed News Startups and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Challenges, changes, and consistencies

作者:By Nikki Usher(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於《數據新聞》

這項研究區調查了包括BuzzFeed、GeekWire和Vox在內的18家美國和歐洲的新秀媒體公司,以了解新興數字媒體正在如何改變新聞行業的格局。該研究還著重探討了演算法在預測用戶行為、擴展產品創建時所扮演的角色。

論文作者Usher采訪了這些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創始人和其他員工,了解了公司的成立背景、發展願景、技術研發情況和營收方式等種種細節。

這些新秀媒體公司致力於發展技術、創建演算法、創新文化和新聞的個性化,還對記者的行為習慣進行分析,讓技術人員變得更像記者一樣。這些對傳統媒體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

(長按二維碼可獲取全文)

科技公司參與政治傳播:微軟、Facebook、Twitter和谷歌公司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的表現

Technology Firms Shap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The Work of Microsoft, Facebook, Twitter, and Google With Campaigns During the 2016 U.S. Presidential Cycle

作者:Daniel Kreiss (北卡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Shannon C. McGregor(猶他大學)發表在《政治傳播》

這篇文章以幕後視角,觀察了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Facebook、谷歌、微軟和Twitter公司是如何與政治活動進行合作的。本文聚焦於他們在2016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競選過程中為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候選人所提供的咨詢服務。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科技公司在與數據相關的競選活動中,日益完善了自己的政治知識,甚至形成了適合美國政黨選舉的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

與此同時,來自各公司的代表們表示,為候選人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是他們在選舉期間的主要工作。他們希望候選人能夠給予他們的服務和平台更大的公眾知名度,並能和議員建立更多聯系。

(長按二維碼可獲取全文)

當記者體驗機器人寫作後,他們如何看待自動化新聞

When Reporters Get Hands-On With Robo-Writing: Professionals consider automated journalism』s capabilities and consequences

作者:Neil Thurman, Konstantin Drr, and Jessica Kunert(慕尼黑大學和蘇黎世大學)發表在《數據新聞》

媒體變革將人工智慧整合進新聞編輯室,比如利用犯罪統計數據和體育比賽的結構化數據來生成新聞報道。盡管許多記者都明白這一趨勢的重要性,但大多數人都沒有直接使用機器寫稿的經驗。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與小部分記者(來自BBC、CNN、路透社等)進行了研究討論,向他們展示如何使用軟體來創建數據驅動的新聞內容。在獲得實際操作經驗之後,記者們被問到這項技術的潛力和局限性。

意料之中的是,很多記者談到了自動化新聞的局限性,例如,有人擔心自動化會使信息的分辨程度降低。也有一些記者看到了自動化的益處,包括節省時間和減少人為失誤。對於一些人來說,用自動化方式生成新聞澤讓他們感到沮喪,他們認為這將難以體現自身能力。

(長按二維碼可獲取全文)

人工智慧對新聞實踐的影響和啟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actice and Implications for Journalism

作者:Mark Hansen, Meritxell Roca-Sales, Jon Keegan, and George King(布朗媒體創新研究所和哥倫比亞新聞學院數字新聞中心)

當記者和技術人員在新聞編輯室里對人工智慧進行頭腦風暴時,他們會發現什麼問題?這份報告記錄了哥倫比亞大學數字新聞中心和布朗媒體創新中心組織的研討會上的干貨,記者和技術專家為這一話題展開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討論。

創造人工智慧的技術人員和實際使用技術的記者之間的知識與溝通鴻溝,可能導致新聞工作者對技術使用不當。而且,新聞媒體需要向讀者提供清晰的解釋,說明人工智慧是如何用於研究和報道新聞的。此外,技術人員還應和新聞工作者齊心協力,努力對抗人工智慧存在的偏差,因為人工智慧程序由人類編寫,必然會出現一些錯誤,雖然有時候並不明顯。

作者:Rob Faris, Hal Roberts, Bruce Etling, Nikki Bourassa, Ethan Zuckerman, and Yochai Benkler(哈佛大學伯克曼克萊因互聯網和社會中心)

在這份報告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媒體的組成和報道行為,解釋了特朗普和柯林頓如何得到了不同的報道。該報告共142頁,其中包括大量的條形圖、網路地圖和其它可視化數據,甚至包括了一個關於柯林頓基金會報道的案例研究。

(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11月7日期間,候選人和相關話題的句子數量統計)

雖然主流媒體對兩位總統候選人都給予了負面報道,但特朗普顯然占據了新聞報道的主導地位,並有機會藉此塑造形象。報告顯示,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後,民眾對希拉里抱有期待,原本在民意測驗中領先,但極右媒體成功地將柯林頓基金會這件負面新聞推到公眾視野中,使希拉里失去了反彈的機會。

研究還認為,盡管假新聞是個不小的麻煩,但它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小。相比之下,來自專門黨派網站的信息和宣傳,在選舉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新聞媒體呼籲記者利用社交媒體宣傳自己的作品,並打造自己的專業品牌,這對記者下班後在Twitter和Facebook的活動有什麼影響呢?

結果發現,在社交媒體上認證記者身份、在職業范圍內扮演專家、在任何時候充當新聞機構的代表讓記者感覺壓力很大。這個身份給他們在生活中留下了很小的空間,因為他們更願意在網上分享家庭、信仰或友誼。

該論文研究了社交媒體對記者身份的影響。作者采訪了41位美國報紙的記者和編輯,以探討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將個人和職業身份融合所面臨的挑戰。

作者:Gary King, Benjamin Schneer, and Ariel White(哈佛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發表於《科學》

該研究在一項涉及48個小型媒體組織的實驗中,通過定量的方式,證明新聞報道對國際民主進程有所貢獻。

報道某個政策話題,會促使公眾對這個話題表達他們的看法和立場。研究人員隨機選擇主題,並讓媒體機構根據這些主題來撰寫、發表文章,隨後根據網站的瀏覽量和社交媒體的跟帖來評估影響。

作者:Nic Newman,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David A. L. Lev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

路透新聞研究所每年都會推出一份年度數字新聞報告。協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輿觀(YouGov)的數據,該報告就36個國家超過7 萬民眾的媒體使用與消費行為進行了調查。

報告中的主要發現有:

1.2017年的桌面端的廣告攔截軟體(插件)業務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目前覆蓋率為24%左右,而手機端更是幾乎不受影響。此外,約有43%的受訪者願意在瀏覽特定新聞網站的時候主動關閉廣告屏蔽插件,比此前有了增長。

2.很多國家的用戶越來越愛使用新聞應用。如瑞典受訪者的使用比例最高達到37%,韓國為33%,美國為26%,均比去年有所增長。同時也有更多用戶選擇接受新聞應用的推送消息。

3.路透研究者也統計了各國受訪者付費看新聞的人數,2017年只有美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美國,新聞付費用戶比例從2016年的9%上升到了2017年的16%,在18到 24歲之間的用戶更是從4%上升到了18%。

4.突發新聞和深度分析可能將是媒體付費內容值得關注的贏利點,用戶更願意為這些內容付費。

近期好文薦讀:

《時代》雜志2017年最佳通訊社攝影師鏡頭里的中國

2017全球獲獎深度報道回顧困難時期能孕育出最好的新聞報道

2018內容產業十大趨勢

投稿、合作郵箱:

⑷ 澳門現在的發展變化情況

澳門的經濟自從澳門回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仍然保持著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系。澳門經濟的重要行業有博彩旅遊業、建築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及製造業。當中以旅遊業和服裝行業作為支柱產業的貨物和服務領域的凈出口佔了GDP大約41%。盡管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全球經濟低迷時期受到了打擊,但是它的經濟在2002年仍然增長了9.5%。
由於中國中央政府於2003年底放鬆了對於旅行團的管制,實施港澳個人游政策,使得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數量急劇上升。於2005年訪澳旅客總數錄得逾1879萬人次的新高紀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以及博彩業上稅收的增加,澳門政府能夠在2002年的預算恢復了盈餘狀態,政府收入的大約70%都來自於此。例如在2005年上半年澳門的博彩稅收入達226億澳門幣,增長達14.5%。澳門賭博壟斷的自由化成為GDP成長的因素,有3個公司被授予賭博的執照,他們承諾在區內投資22億美元,實際數目更很可能超越此數。澳門大多數的紡織業可能會被轉移到大陸,區內可能需要更多地依靠賭博業及其相關性的服務行業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兩個新的賭場根據外國賭博許可證在2004年開放。
2004年1月1日澳門和中國大陸的CEPA將使澳門製造的產品進入中國大陸免關稅,而且被CEPA影響的產品范圍在2005年1月1日以後更加擴大。
再者,作為2005年東亞運動會的承辦者,澳門興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再加上多項博彩旅遊設施的落實,使澳門建築業發展理想。2005年上半年新動工樓宇建築面積為13.8萬平方米,增長46.8%;而樓宇單位買賣數目及總交易金額各為19485個及121.6億澳門幣,分別上升59.6%及82.6%。
而在2006年,澳門人平均本地生產總值首次超越香港,達22萬澳門元,創下歷史新高[1]。但對於本地人均GDP不斷飆升,學者和議員都認為不能合理反映居民的實際收入狀況。批評澳門產業結構不平衡,財富傾向部分行業或人群,提醒政府要警惕貧富懸殊問題惡化

⑸ 第58屆世界報業大會

第58屆世界報業大會、第12屆世界編輯論壇和2005信息服務博覽會將於200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韓國漢城舉行。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1000餘位出版商、主編、管理執行官、首席執行官和其他高級報刊官員將參加此次盛會。

此次由世界報業協會主辦、韓國報業協會組織的第58屆世界報業大會,將繼續關注報刊在當今媒
體環境中的取勝戰略,回顧大量深入的成功案例,研究、展望即將發生的變化,同時分享世界報業協會塑造報刊未來(SFN)項目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在「地鐵報」概念成功的情況下,探討向大眾及報紙的特定讀者傳播信息的其它途徑;在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媒介,一系列新的無線、外圍媒體形式也不斷涌現的形勢下,勾畫出能為報刊帶來成功的新媒體模式;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廣告預算轉向營銷和傳媒等其他形式時,審視此舉對廣告的影響,勾畫出它對報刊企業提供的潛在機遇。

第58屆世界報業大會日程安排

(成功的經驗:探索創新、把握機遇)

5月29日星期日

●09:30-12:30

年度新聞自由圓桌會議

年度數字媒體圓桌會議

5月30日星期一

●10:00-12:00 開幕式

致歡迎辭:韓國總統 盧武鉉

世界報業協會代理主席 加文·歐萊利

韓國報業協會兼大會組委會主席 張大煥

世界編輯論壇主席喬治·布勞克頒發2005世界報業協會自由金筆獎給

蘇丹《天天報》主編 馬哈古卜·穆罕默德·薩利赫

●12:00: 2005信息服務博覽會開幕式

●14:00 - 14:40: 世界報刊產業的發展趨勢

世界報業協會總幹事 蒂莫西·鮑丁

●第一場研討會——報刊復興(一)(14:45)

【在過去一兩年中,報刊產業發生的創新遠遠多於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在世界每一個大洲,都不斷涌現與產品、定價及發行相關的新發明、新版式和新方法。

在本次研討會中,我們將回顧一些成功的案例、展望即將發生的變化,同時分享世界報業協會塑造報刊未來(SFN)項目的分析和案例研究。】

會議主席: 洪政旭——韓國《先驅媒體》董事長、總裁及發行商

發言人:麥克格·拉伯納 —— 德國葛歐格·馮·霍爾茨布林克出版集團副董事長(Verlagsgruppe Georg von Holtzbrinck)

本格·布勞恩 —— 瑞典Bonnier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西奧·布莎 —— 瑞士Edipresse 出版集團出版總監

5月31日星期二

●第二場研討會——報刊復興 (二)(08:45-12:30)

在「地鐵」概念成功的情況下,本次大會將探討向大眾及報紙的特定讀者傳播信息的其它途徑。

發言人:佩爾·麥克爾 ——《地鐵報》副總裁兼國際部主編(Metro International)

亞利山德羅·瓊科·德拉維加 —— 墨西哥改革報業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Reforma Group)

麥克爾·戈登 ——《國際先驅論壇》出版商

●2005報業創新全球報告,由國際創新媒體咨詢集團發布

發言人:胡安·塞諾(倫敦),克勞德·歐柏臣(紐約),胡安·安東尼奧·吉納(弗吉尼亞,諾福克)

●12:30-14:00《人民日報》副總編江紹高及中國報業協會其他代表和與會代表討論「中國報業的發展」。

●第三場研討會——後印刷時代:下一代媒體(14:00-17:00)

【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媒介,一系列新的無線、外圍媒體形式也不斷涌現,我們將勾畫出能為報刊帶來成功的新媒體模式。】

發言人:陳大濟 —— 韓國信息通信部部長

弗雷德·希爾默棗澳大利亞約翰·費法斯控股公司 (John Fairfax)首席執行官

箱島信一 —— 日本《朝日新聞》社社長

桑迪·若姆瓦爾蒂 ——《菲律賓詢問者日報》總裁

6月1日星期三

●08:00-09:00:「獨立報業發展計劃」

【早餐會介紹:世界報業協會與媒體發展貸款基金會達成合作,向發展中國家的報業項目投入資金。】

●第四場研討會——媒體前景(09:00-12:15)

【代表各類視角、經驗和觀點的一組媒體專家將與聽眾分享其對媒體發展前景的看法,同時邀請大家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發言人:阿瑟·蘇爾茲伯格 —— 《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

杉田良樹 —— 《日本經濟新聞》社社長兼首席執行官

杜拉弗·古博 —— 南非《郵政衛報》首席執行官(Mail and Guardian)

●風華正茂的400周年

2005印刷媒體迎來400周年紀念日

共同展望未來

發言人:戈德·芬克貝納棗曼羅蘭公司董事長 (Man Roland)

13:00 - 14:15與美國《時代周刊》董事長對話

●第五場研討會——廣告傳媒的演變趨勢(14:00-16:00)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廣告預算轉向營銷和傳媒等其他形式,我們審視此舉對廣告的影響,同時勾畫出它對報刊企業提供的潛在機遇。】

發言人:凱文·羅伯茲 —— 盛世長城廣告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 (Saatchi and Saatchi)

森隆一 —— 日本電通公司總經理兼董事

迪默·艾麗斯 —— 沃爾沃全球廣告與媒體總監 (Volvo)

第12屆世界編輯論壇日程安排

5月30日星期一

●第一次編輯早餐會(8:15-9:30)

「世界編輯論壇會晤韓國媒體」

●與世界報業大會舉行聯合大會(上午 10:00 – 12:00)開幕式

●與世界報業大會舉行聯合大會(下午 14:00 – 14:40)

探討世界報刊產業的發展趨勢,由世界報業協會總幹事蒂莫西?鮑丁主講。

●主題演講人(星期一下午, 14:45)

主題:新聞業面臨新前沿嗎?

發言人:克里史納·巴拉特 – Google公司,Google新聞創建者及首席科學家(印度)

唐?吉爾默 –《我們的媒體:基層新聞來自民眾,服務民眾》的作者和大眾新聞專欄作家

●第一場研討會(下午 15:45 – 17:30)

主題:人人都能做記者嗎?

美國興起「我們的媒體」運動,它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人人都能成為作家,是否都能挑戰「傳統記者」;博客、監督人、大眾報刊愛好者和業余攝影師正在誇大並指責報刊的公正性或可信度。此類行為是否正確?報刊應該如何應對?

發言人:拜立·蘇思曼 —— 美國 「尼曼監督項目」(Nieman Watchdog Project)主任

伊藤穰一 —— 日本Neoteny株式會社社長兼首席執行官

其他發言人待定

會議主席:安德魯·納切森 —— 美國新聞學院媒體中心

5月31日星期二

●第二次編輯早餐會(8:00-9:00)

「世界編輯論壇會晤中國媒體」

●第二場研討會(上午-9:15-11:00)

主題:小報發燒:是否正在降溫?

該是探討改變報刊版式的時候了。現在,有兩類新興小報:前者更改報刊版式但不更改價格和概念,後者降低報刊價格、關注年輕讀者。哪些改變有效?哪些無效?

發言人:讓·艾里克·皮特斯——德國《世界報》、《小世界報》、《柏林晨郵報》編輯

馬里奧·加西亞 —— 美國加西亞媒體首席執行官

迪迪耶·菲耶 ——法國《法蘭西西部報》編輯

羅布·蒙哥馬利 —— 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視覺效果編輯

會議主席:喬治·布勞克——英國《星期六時報》編輯

●與世界報刊協會舉行聯合大會(上午– 11:15 – 12:30)

主題:2005報業創新全球報告,由國際創新媒體咨詢集團主辦。

發言人:胡安·安東尼奧·吉納和埃爾特里(Juan Antonio Giner and Altrii)

●第三場研討會(下午-14:00-15:45)

主題:RSS與在線新聞聚合器:威脅還是機遇?

像Google新聞搜索引擎這樣的RSS內容聚合軟體和聚合器軟體,對您的信息內容重新配置(有時候無需付費或沒有任何控制)。信息流覽量和知名度在不斷提高,但報刊的利潤卻不斷下降。報刊應採取如何採取應對措施呢?

發言人:西蒙·沃特曼 —— 英國《衛報》電子版總監

里奇·斯格仁塔 —— 美國Topix.net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

竹村正弘 —— 日本《讀賣新聞》、《讀賣在線》編輯

會議主席:蘇珊·美尼特 ——美國 顧問

●第四場研討會(下午-16:00-17:30)

主題:虛擬報刊: 前衛的信息圖形

信息圖形吸引年輕讀者,現在已成為某些報刊的主要資產。本次研討會旨在探討新信息圖形浪潮的發展趨勢。

發言人:傑夫·戈岑——美國《聖匹得堡時報》信息圖形編輯

阿爾伯特·卡羅——西班牙《世界報》信息圖形編輯

皮特·埃斯皮納——中國《中國日報》信息圖形編輯

女主席:凱蒂?拉特克里夫 —— 法新社亞太區圖形經理

6月1日星期三

●第三次編輯早餐會和研討班(8:00-10:00)

「內容管理工具和多平台傳輸系統」

世界編輯論壇合作夥伴介紹案例研究:信息技術和知識管理軟體工具可以幫助編輯提高工作效率。需登記注冊 (與會人數限定在50人之內)

●第五場研討會(上午-9:00-10:30)

主題:涉及法律方面的新問題:隱私權問題和體育報道權利

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但結果殊途同歸:報刊在報道體育賽事和公眾/私人生活方面的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在未來幾年中,知識產權問題將成為新聞機構的巨大挑戰。敬請參加研討,與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應對這一巨大的挑戰。

發言人:默尼克·維拉 —— 法國路透社高級副總裁,全球新聞、圖片、圖形負責人

凱·狄克曼 —— 德國《圖片報》編輯

山口康 —— 日本《共同通訊社》國際事務顧問

會議主席:阿里·瓦加卡——芬蘭《圖爾庫新聞報》編輯

●第六場研討會(上午-10:45-12:15)

主題:編輯網路:低投入、高產出

「以全球視角進行思維」是編輯應具備的基本態度。但是如何以更少的員工、更低的新聞編輯預算實現這一夢想?對國際時事報道或是地區性報道可與其他組織共同分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編輯聯盟和夥伴們就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協同工作了。為什麼不創建自己的網路呢?

發言人:米格爾·安吉·巴斯德涅 —— 西班牙《世界報》、《國家報》、《共和國新聞網》、《國家日報》國際部主任

布賴恩·拜恩 —— 《韓國先驅論壇》總經理

伊姆蒂亞茲·阿拉姆 —— 巴基斯坦南亞自由媒體協會秘書長

李思特·衛默南——芬蘭《卡勒瓦報》編輯

會議主席:鄭佑吉—— 韓國《中央日報》發行商

●12:15 – 13:00 :世界編輯論壇年度大會

●第七場研討會(下午-14:15-16:15)

主題:亞洲報紙有何不同?

亞洲本地報刊與使用羅馬字元的報刊截然不同。而從巴基斯坦到日本,這一地區的報刊產業最具活力。亞洲編輯在吸引年輕讀者、整合新媒體戰略等方面獨具招術。

發言人:胡錫進—— 中國《環球時報》副總編輯

賽格維 —— 《印度斯坦時報》編輯部主任

千野桂子——日本《產經新聞》高級編輯

李相錫——《韓國時報》執行董事

蘇繼賞——中國《新疆經濟報》總編輯、社長

會議主席:安德魯·林奇 ——《塑造報刊未來》編輯部主任(《亞洲報業焦點》創始人)

⑹ 全球傳媒業最發達,最有前景的是哪個國家

呵呵,毋庸置疑,
最發達美國
最有潛力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肯定不是中國,這是由中國的政權性質決定的,傳媒的發展必須有一個寬松和自由的環境……不好多說了,自己體會吧

⑺ 2019全球華人歌曲盛典在澳門拉開了序幕,誰是本屆華歌榜的最大贏家

2019全球華人歌曲盛典在澳門舉行,這次參加的歌手的陣容也是非常強大的,包括了許多實力強的流行音樂的歌手,還有一些人氣歌手,我覺得對於這些新人歌手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了,能夠站在華人歌曲盛典上就已經是被認可的了,並且會有更多的人認識他們,可能也會繼續想要去了解他們,那麼可能也就有更多關注他們的人了。


他不僅將之前受到的吐槽拋棄到了後面不去在意,還獲得了音樂上的成就,所以我覺得他的收獲是最大的。

⑻ 第25屆華鼎獎在澳門舉辦有什麼重要意義嗎

日前,華鼎獎集團在澳門對外宣布,正式啟動第25屆華鼎獎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盛典,由大眾評選出2018年度最令自己滿意的電影作品

⑼ 國家發改委:支持澳門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做強金融服務等產業

新華社12月15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作用,支持澳門做優做強旅遊休閑、金融服務、中醫葯等優勢產業。
據悉,該負責人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充分體現國家對澳門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這一核心引擎作用,在強化澳門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該負責人還表示,《規劃綱要》明確,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方面,該負責人認為,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完善政策體系、深化區域合作、拓展旅遊市場、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有效推動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2019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方案》,把拓展澳門發展空間作為珠海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深化細化財稅、投融資、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並提出開放、人才等方面政策舉措,全力配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對此,該負責人提到:「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支持澳門建設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加強與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的統籌,共同打造世界旅遊休閑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該負責人提到,要緊扣《規劃綱要》賦予澳門的發展定位,圍繞「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支持澳門做優做強旅遊休閑、金融服務、中醫葯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會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等新興產業,發揮澳門在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中的重要節點作用,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同時,加強澳門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橫琴這一重要平台,推動粵澳深度合作,拓展澳門發展空間。

⑽ 行業媒體推動產業發展

潘沐閑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大眾媒體傳播已經不能滿足行業和企業的宣傳需要,一種專業的以服務行業和企業為己任的媒體——行業媒體出現在公眾面前,成為行業和企業宣傳的重要載體,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隨著珠寶首飾行業的快速發展,珠寶行業媒體也應運而生,它們是珠寶圈內信息交流的平台。行業媒體的信息及時、准確、專業、有深度,是珠寶首飾企業在建立分銷網路、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最佳選擇。對行業信息的傳遞起到了很好的溝通交流作用,為行業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1.珠寶行業媒體的發展階段

1.1雛形和興起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珠寶行業迅猛發展,珠寶首飾企業在生產、銷售和產品市場上有很多信息需要溝通,急需專業媒體來引導宣傳行業,這就催生了建立在珠寶首飾行業基礎之上的媒體。媒體只立足珠寶首飾行業,專門報道這個行業的生產發展、新工藝、新設計、新產品、銷售價格、市場需求等信息,形成早期的珠寶行業媒體。如《中國寶玉石》、《中國黃金報》、《中國寶石》、《寶玉石周刊》就是在這情況下出現的,它們為推動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2專業化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末到2006年之間,珠寶行業發展到另一個高峰期,這樣導致從生產商到經銷商之間,從經銷商到消費者之間,都有龐大的信息需要傳遞,現有的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和行業機構宣傳的需要了。這就促使《鳳凰珠寶》、《深圳珠寶》、《時尚珠寶》、《財富珠寶》、21世紀珠寶網、中國黃金資訊網等興起。這些媒體增加了一些行業新聞和產品信息,專業性、技術性更強;行業媒體開始了網路信息化的資訊平台的建設,都開始注重打造自己的優勢地位。

1.3縱深多元化發展階段

2006年後至今,一方面網路信息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紙質報刊雜志成本高,而且發行覆蓋面總是有局限性。加上其他方面資本的不斷湧入,僅僅靠廣告收入來維持經營變得艱難,這就促使各行業媒體不斷地向多方面發展。

有些資深的廣告媒體公司注重行業資料庫的建立和積累,注重廣告信息發布的平台效應,並且開始建立珠寶網站平台,為行業客戶提供新的服務方式,公司媒體形成了,如中港珠寶網、國際珠寶網、中國玉石網等,還有一些珠寶公司,如七彩雲南、東方曉鳴、海潤珍珠等都辦起了企業刊物,這對宣揚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形象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這個時候具有行業特色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網、深圳珠寶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網及各省市珠寶協會網站等協會機構網路平台紛紛建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珠寶通訊、省級珠寶協會主辦的相應的珠寶雜志等應運而生,它們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行業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平台。

為了突破受眾狹窄、發行量低、滿足大眾消費者的市場經濟需求,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中國最具實力的時尚傳媒集團共同創辦了《芭莎珠寶》,作為中國雜志市場第一本國際化高級珠寶時尚雜志,它將珠寶與時尚、服裝相結合,創造了珠寶的時尚風潮,它開啟了珠寶的行業媒體新時代。

2.珠寶行業媒體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行業媒體和行業的關系,是一個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和促進的關系。行業媒體依附於行業而發展,行業發展有賴於行業媒體的傳播和啟蒙功能,行業發展催化著行業媒體的作用。到現在為止,珠寶專業媒體、時尚媒體、協會媒體、公司媒體的多元化發展為行業的全面發展、信息的及時溝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們為推動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促進國內外交流,引導珠寶首飾的消費,繁榮中國珠寶市場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1直擊珠寶行業問題,平衡報道

針對行業內所發生的問題進行平衡報道,具有準確把握行業輿論,正確引導消費者的作用。

2.2重大事件背景下的專業化報道

作為以珠寶首飾行業為報道中心的行業媒體,有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要凸顯珠寶首飾行業價值,促進珠寶首飾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對珠寶行業每年所發生重大事件,如珠寶首飾展覽會、珠寶專業論壇、首飾設計大賽等進行專業化的全方位的報道。

2.3為珠寶首飾行業發展積極諫言

通過新聞評論為珠寶首飾行業發展諫言,從而起到促進行業發展甚至影響相關決策的作用。

2.4為企業提供廣告的平台

珠寶行業媒體在珠寶產品向珠寶文化產品的轉型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珠寶企業在行業媒體打廣告,是為了樹立企業形象,在行業能有好的形象,就會降低對外合作、人才集納成本。另外,珠寶企業在行業內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其樹立大眾形象和影響力的基礎。

3.珠寶行業媒體存在的問題

3.1雜志本末倒置,內容反而變成了其次

對於靠版面費和廣告費生存的行業媒體來說,采寫新聞和訪問變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廣告頁面越來越多,深度報道越來越少。

3.2遵循單一的版面模式:「廣告——論文——廣告」的版面模式

偶爾登篇新聞,距離真實發布日期大概已經半個多月了,新聞也成了舊聞。廠商的平面廣告拚命地在觸犯廣告法的邊緣,拐彎抹角地標榜自己是「行業第一」。內容版面創新不足,可讀性不強。

3.3定位模糊

某些珠寶雜志並沒有完全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專業和時尚之間徘徊,讓專業人士覺得輕浮,消費者覺得缺少時尚。更有雜志為了完成廣告任務,將其他行業的廣告也牽強附會地排在珠寶雜志裡面。

3.4缺少專業的采編隊伍

中國是珠寶產業大國,每年珠寶首飾出口數量非常大。但是,中國境內的珠寶英文媒體卻很少。

4.珠寶行業媒體的發展前景,要突出特色,打造行業媒體的權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珠寶企業應對媒體已經理性化、成熟化。珠寶行業媒體能否指導、服務好行業和企業,需要看其是否有全方位的指導、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素養,能否真正成為行業的喉舌。在創新中增強引導力,在競爭中把握先機,在策劃中彰顯個性,對行業媒體提升價值、擴大影響、打造權威性至關重要。

一要站在珠寶首飾行業的高度和廣度去挖掘報道行業,即要站得高、看得遠。在當前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要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每個媒體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差異化的媒體,肯定舉步維艱。在宣傳報道上,要以世界的角度、以國際眼光看問題,注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局部市場與市場全局的聯系、不同行業產業部門之間的聯系,從而在聯系比較中來觀察、判斷問題,才能把握世界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趨勢。

二要建設一支具有相當水準的采編隊伍。媒體沒有高水準的采編隊伍,就如同打仗沒有精良的部隊一樣。要培養記者對珠寶首飾行業的敏感度,快速、准確地捕捉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動向。

三要重視服務,為珠寶首飾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媒體要有全新的宣傳機制和運作方式,努力使媒體成為政策和信息上傳下達的渠道。

四要打造行業媒體優勢,提升珠寶首飾行業形象。舉例說,以「打造第一本國際化高級珠寶時尚雜志」為宗旨的《芭莎珠寶》,立足高端、品牌、品位、思想、文化、奢華、高貴、時尚,通過一年的醞釀創新,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專注於經營管理、營銷技巧、研究理論等的《中國寶石》,也為許多業內人士所喜愛。《21世紀珠寶網》、《中國黃金報》則建立起信息、資訊平台,發揮著自身的優勢。作為行業信息化快速平台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網》、《中國黃金資訊網》等行業主流網站,發揮著平面媒體所發揮不到的作用。

五要不斷創新,在管理機制、用人機制上不斷創新,把業務范圍拓展得更廣、更穩健,全面打造行業媒體優勢,把媒體辦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爭取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六要在擴大受眾量方面多做一些改進,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只有吸引住更多的受眾群體,贏得消費者的歡迎,媒體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行業的生存狀態和發展模式,也強化著行業媒體和行業之間的關系。作為珠寶行業媒體,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珠寶首飾行業的形象,展示著整個行業的精神。

行業和行業媒體的發展是互動的,行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行業輿論引導正確,行業的發展就有一定的保證。反過來,輿論環境不寬松,甚至出現誤導,行業發展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行業的發展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源泉,行業媒體只有從行業發展中吸取營養,強身健體,積極為行業發展服務,才能體現出行業媒體的真正價值。

圖7-2-3 2009年珠寶行業宣傳工作研討會

閱讀全文

與澳門全球傳媒產業發展大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